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家训的社会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美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1期60-64,51,共6页
本文通过对《颜氏家训》和司马光《家范》两者的篇目设置、关注重点、治家原则以及家族命运的担忧与期望诸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中古家训的社会价值,借以阐释中古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特征。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家范》 治家 礼制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的马纛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庞政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111,共11页
马纛是安装在马额顶的马具,秦汉魏晋之时是天子仪仗“黄屋左纛”的重要组成元素。如此重要的中国古代马具,文献中只有零星的记载,学界对此也少有研究。幸运的是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些马纛,人们所熟知的当属秦始皇陵铜车马右殄马所用的铜纛... 马纛是安装在马额顶的马具,秦汉魏晋之时是天子仪仗“黄屋左纛”的重要组成元素。如此重要的中国古代马具,文献中只有零星的记载,学界对此也少有研究。幸运的是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些马纛,人们所熟知的当属秦始皇陵铜车马右殄马所用的铜纛,报告介绍了其形制和制作工艺,并结合文献记载简要说明了秦汉时期纛的有关情况,提出“设纛之制似始于秦,盛于汉”的观点[1]。现在来看有必要修正这一看法,本文拟根据考古出土遗物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马纛的性质、功用及其所表现的礼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马纛 “黄屋左纛” 礼制
原文传递
殷墟村中村南甲骨卜辞所见殷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山 张洋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村中村南甲骨是殷墟新近出土的甲骨资料,该批卜辞所反映的殷礼材料较为丰富,主要有祭祀礼、田狩礼、军礼、贡纳礼等,祭祀形式多种多样,所祭祀对象呈现出重祖轻祢的现象,祭祀时间一般接近夜晚。所见田猎资料中,狩猎地点相对集中,且兼具... 村中村南甲骨是殷墟新近出土的甲骨资料,该批卜辞所反映的殷礼材料较为丰富,主要有祭祀礼、田狩礼、军礼、贡纳礼等,祭祀形式多种多样,所祭祀对象呈现出重祖轻祢的现象,祭祀时间一般接近夜晚。所见田猎资料中,狩猎地点相对集中,且兼具军事巡省性质。卜辞所见告庙、谋伐、选将、献俘等诸军礼环节体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特点。所见贡纳制度的材料多集中于贡纳形式,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总体来看,村中村南甲骨所反映的殷礼已经初步走向制度化和程式化,该批卜辞无疑是研究中国早期礼制起源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 村中村南 卜辞 礼制
下载PDF
春秋时期狱讼的确定性问题初探
4
作者 宁全红 《法律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414-429,共16页
春秋时期,礼仍然在各诸侯国断狱决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各诸侯国断狱决讼还往往以"古之制"作为依据。为适应春秋时期的社会环境,各国又逐渐形成非常类似于习惯法的比较成熟乃至几乎定型的制度,它们也成为断狱决讼... 春秋时期,礼仍然在各诸侯国断狱决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各诸侯国断狱决讼还往往以"古之制"作为依据。为适应春秋时期的社会环境,各国又逐渐形成非常类似于习惯法的比较成熟乃至几乎定型的制度,它们也成为断狱决讼的依据。根据学者所认同的司法确定性标准,在春秋时期,上述对于后世而言显得不具确定性的依据其实具有预期性,它们与相对简单的事实相结合,往往产生确定性的裁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制 “习惯法” 确定性
原文传递
楚式鼎的分类、组合及其礼制涵义 被引量:8
5
作者 袁艳玲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用鼎制度是两周考古的一个重要命题。自20世纪70年代俞伟超先生发文系统探讨这一问题之后,就不断有学者对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补充、完善、质疑以至于修正。这些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两周用鼎制度的认识,但迄今仍存在较多的争论,
关键词 楚式鼎 器物组合 礼制 用鼎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周人尚赤”说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7,共7页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一些补充,说明其已完全陷入不顾史实随意演绎的误区。将崇尚某种颜色列为一朝典制是从秦朝开始的,在此之前并不存在与“秦尚黑”类同的制度。“周人崇尚什么颜色”和“周朝属于五德中的哪一德”一样,都基于错误的理论预设,因而带有伪问题的性质。总体来看,“周人尚赤”说对于今人研究周代礼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轻信此说并据之推论周代的相关文化现象,极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礼制 尚赤 三统
下载PDF
崧泽文化陶质酒器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小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9-81,共13页
一、引言 崧泽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后是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大分化、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地处东南地区的崧泽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一、引言 崧泽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后是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大分化、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地处东南地区的崧泽文化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与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并驾齐驱。在崧泽文化中产生了造型独特的礼器——陶质酒器,初步形成了太湖流域独特的礼制和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崧泽文化 陶质酒器 礼器 礼制
原文传递
从礼制史到社会文化史——礼仪研究的三个维度
8
作者 董乾坤 畅咏沂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154,共8页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地方和底层社会则几乎没有涉及。而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以“礼仪如何下乡”的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渐次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极大地拓宽了礼仪研究的视野,至今依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史 社会文化史 礼仪研究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唐李寿墓壁画的“贞观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润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12,共9页
隋唐时期,关中京畿地区墓葬的形制和壁画内容有普遍流行的模式。该模式随王朝革新礼制,特别是因"开皇礼"、"仁寿礼"、"贞观礼"、"开元礼"等几次礼制修订而发生重要变化。分析李和墓、潼关税村... 隋唐时期,关中京畿地区墓葬的形制和壁画内容有普遍流行的模式。该模式随王朝革新礼制,特别是因"开皇礼"、"仁寿礼"、"贞观礼"、"开元礼"等几次礼制修订而发生重要变化。分析李和墓、潼关税村墓,特别是唐代李寿墓的形制与壁画内容,可发现墓葬制度深受政治的礼制诉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寿墓 墓葬壁画 礼制 隋唐
原文传递
五礼制度沿革与萧梁文运兴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6-321,共6页
萧梁五礼制度历经天监四年至普通六年的确立期,普通六年至中大同年间的佛化期,以及太清、承圣、太平年间的反思批判期。萧衍、萧统、沈约、任昉、徐勉、陆倕、到洽、张缵等诸多文坛名士主导或参与议礼、制礼事宜,深湛的礼学修养与经学... 萧梁五礼制度历经天监四年至普通六年的确立期,普通六年至中大同年间的佛化期,以及太清、承圣、太平年间的反思批判期。萧衍、萧统、沈约、任昉、徐勉、陆倕、到洽、张缵等诸多文坛名士主导或参与议礼、制礼事宜,深湛的礼学修养与经学根底渗透到创作中来,进而对文运变转产生深刻影响。萧梁文坛随着五礼制度的沿革,先后呈现梁初崇典尚雅、中期典丽分趋、末期文道相分的阶段性特征。萧纲针对五礼制度化过度干预文事创作的弊端,主张文学娱情审美功能与载道宣教功能的彻底疏离。萧绎在梁末乱局中重新标举忠孝治国,深入批判文道相分的弊症,试图走出文道相合的折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礼制度 萧梁文运 宗经隶事 批判
下载PDF
《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勤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0,87,共10页
《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13类:沿袭旧史致误;改元不统一;人名错误;时间错误;混淆史事;史事重复;脱字、衍字、错字;史料错误;不明史事而致误;避讳未改回;记事自相矛盾;文字颠倒致误;删改、概括错误。对这些问题应当予以充... 《宋史·礼志》的主要缺陷可归纳为13类:沿袭旧史致误;改元不统一;人名错误;时间错误;混淆史事;史事重复;脱字、衍字、错字;史料错误;不明史事而致误;避讳未改回;记事自相矛盾;文字颠倒致误;删改、概括错误。对这些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仔细查找史源,以便真正弄清史料原意而不致产生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 礼志 点校本
下载PDF
布依族鸡骨卦书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X期49-51,共3页
布依族的民间祭祀活动中,都要看鸡骨卦。鸡骨卦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较为完善和系统。民间流传的版本种类多,占卜内容细致丰富,无所不包,它承栽了布依族历史文化的大量信息,是布依族民间习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材料。卦书的收集整理和... 布依族的民间祭祀活动中,都要看鸡骨卦。鸡骨卦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较为完善和系统。民间流传的版本种类多,占卜内容细致丰富,无所不包,它承栽了布依族历史文化的大量信息,是布依族民间习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材料。卦书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布依族社会生活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布依族社会的祭祀活动都是约定俗成的布依族人相互交流的节日,是讨论制定乡规民约和备耕事宜的村民聚会,具有凝聚力与“行政力”;是传承布依文化的重要平台,是民族文化传承人自觉成长的重要条件。从鸡骨卦的系统性可以了解到布依族社会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且有一个健全的巫祝系统,摩师握有鸡骨卦占卜结果的最终解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卦 占卜 祭祀 摩师 版本
下载PDF
萧梁五礼建设嬗更及其制度化意义
13
作者 孙宝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4-58,共5页
五礼制度建设贯穿萧梁一代始终,其以五馆学为主导机构,以《五礼仪注》的修纂、删订、颁布为理论依托,将南朝礼制进程推向成熟完备的阶段。为了矫正朝野礼学实践过程中日见功利化、琐细化、伪饰化的趋向,萧衍自天监末尝试推进五礼制度的... 五礼制度建设贯穿萧梁一代始终,其以五馆学为主导机构,以《五礼仪注》的修纂、删订、颁布为理论依托,将南朝礼制进程推向成熟完备的阶段。为了矫正朝野礼学实践过程中日见功利化、琐细化、伪饰化的趋向,萧衍自天监末尝试推进五礼制度的佛化改革,旨在通过佛教仪轨礼制化、五礼制度佛教化的双向互动,实现以礼治"体"、以佛化"心"的目的。普通年间,佛事活动逐步升格为国家行为,五礼佛化与佛仪五礼化突出;同时,佛弊礼衰的态势却难以逆转。大通至太清年间,萧梁佞佛加剧,并引起朝野批判。萧纲、萧绎、萧方智试图以玄儒结合取代儒佛共治,以减少佛教对礼法之治的异化和干预,并突显儒家忠孝治国的观念,直至萧梁覆灭。萧梁五礼制度建设吸纳佛说玄义,最终形成以儒为本、三教合一的治国新模式,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参照,其利弊得失也引起持续的批判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礼制度 佛化
下载PDF
周公、成周与制礼作乐
14
作者 侯书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1,共3页
牧野之战克商后,周人仍面临稳固东方统治、纲纪天下重任,武王为此欲营建洛邑,但两年后病死,重任落在周公身上。周公采取了救乱、克殷、践奄等措施,尤其是秉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并于此采取相应的政治礼乐文化措施,巩固了周人统治,奠定了... 牧野之战克商后,周人仍面临稳固东方统治、纲纪天下重任,武王为此欲营建洛邑,但两年后病死,重任落在周公身上。周公采取了救乱、克殷、践奄等措施,尤其是秉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并于此采取相应的政治礼乐文化措施,巩固了周人统治,奠定了其政治文化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成周 制礼作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