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礼乐文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旗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35,共5页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经过了巫术和宗教阶段以后出现的、体现着人文理性精神的文化形态 ,是文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礼乐文化包括礼和乐两个方面 ,其中 ,礼是规范当时社会生活的首要原则 ,乐则是礼的实践的必要...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经过了巫术和宗教阶段以后出现的、体现着人文理性精神的文化形态 ,是文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礼乐文化包括礼和乐两个方面 ,其中 ,礼是规范当时社会生活的首要原则 ,乐则是礼的实践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补充。礼乐并重 ,为社会角色提供了完整的自律规范 ,这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特色。礼乐文化的社会基础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度和农村公社制度 ,同时 ,礼乐文化也是为这种社会制度服务的。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达到理性化水平的具体形态 ,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二 ,春秋、战国之际 ,诸子继承了其基本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文化 礼乐 宗法制度 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公共秩序之建构
2
作者 曹胜高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早期中国在自然、生产、行政、生活和社会领域内持续建构公共秩序,并确立了秩序运行的道德原则,将之强化为道德认同,作为衡量社会行为的标准,形成了道德秩序。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礼乐制度,将道德认同作为内在要求,形成了既能别异又能合同... 早期中国在自然、生产、行政、生活和社会领域内持续建构公共秩序,并确立了秩序运行的道德原则,将之强化为道德认同,作为衡量社会行为的标准,形成了道德秩序。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礼乐制度,将道德认同作为内在要求,形成了既能别异又能合同的秩序形态,使之担负价值判断的职能,不断促成公共秩序的运行。两汉将孟子所总结的四端拓展为仁、义、礼、智、信五伦,依托天地自然秩序建构起人伦秩序的运行模式,阐释了公共伦理的基本逻辑,建构了公共秩序的评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秩序建构 道德认同 礼乐制度 公共秩序
下载PDF
先秦龙形象中的礼制元素及其演进
3
作者 唐睿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中华民族的龙形象来源于蛇、鳄、鱼、蜥蜴、鲵、猪、马、牛、鹿、虎、熊等多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纹饰。夏、商、西周时期,龙纹综合了多种原龙造型,是礼乐伦理建构的形象表征。至春秋战国,龙形象与凤、虎等形象进一... 中华民族的龙形象来源于蛇、鳄、鱼、蜥蜴、鲵、猪、马、牛、鹿、虎、熊等多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纹饰。夏、商、西周时期,龙纹综合了多种原龙造型,是礼乐伦理建构的形象表征。至春秋战国,龙形象与凤、虎等形象进一步融合,呈现多元化与开放性特征,并逐步成为礼制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先秦时期,龙作为沟通人神的通天神兽,经历从原龙到夔龙再到飞龙的造型变化,象征了礼制文化从单一到多元的兼容并蓄的发展过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龙观念 形象演进 礼乐伦理 礼制文化
下载PDF
“礼坏乐崩”考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戍国 陈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制度的施行在损益中例行不辍,人们论礼非常频繁且多有精言。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面目全非,表现为"礼""义"的分离、五礼制度的崩溃以及乐制的坏乱。之所以会"崩坏",首先是因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其次是土地制度的变革,还有周王室本身军事实力的衰减,再加上贵族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以及礼制本身的形式化与繁琐化,这些因素的层叠造成了东周的"礼坏乐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 宗法 东周
下载PDF
《保训》篇“中”思想观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闫现霞 钟云瑞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保训》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一篇,内容是周文王50年对太子发的遗训,讲了关于舜与上甲微的两件上古史事,其中4次出现"中"字。儒家典籍《论语》《中庸》之中有"中"的记载,"中"与礼乐制度有关... 《保训》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一篇,内容是周文王50年对太子发的遗训,讲了关于舜与上甲微的两件上古史事,其中4次出现"中"字。儒家典籍《论语》《中庸》之中有"中"的记载,"中"与礼乐制度有关,具有刑罚律例制度上的公平、中正含义,其蕴含的中道思想成为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在具体施政治国方面体现为"执中"问题。上博简"中"字的发现同样佐证了儒家"和谐"价值观念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中” 礼乐制度 刑罚制度 政治伦理属性 “执中”原则
下载PDF
“王者以道治天下”——马一浮儒学古典名言的政治观(下)
6
作者 罗义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共9页
王道政治的整体形态与总原则是以教摄政,为政以德。马一浮认为道德之外无别有所谓政治。而一言可以该摄性德之全者曰仁。故德教即仁政。德教仁政落实在制度上即礼乐制度。他认为舍礼乐无以为政,凡一切政典皆为礼之所摄。而孝则是王道政... 王道政治的整体形态与总原则是以教摄政,为政以德。马一浮认为道德之外无别有所谓政治。而一言可以该摄性德之全者曰仁。故德教即仁政。德教仁政落实在制度上即礼乐制度。他认为舍礼乐无以为政,凡一切政典皆为礼之所摄。而孝则是王道政治本始的实践原则。盖礼乐之义,行之必自孝,一言而可以该行仁道者曰孝。故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概括为德教仁政可,概括为礼乐制度或礼治可,概括为"以孝治天下"亦可。此类概括皆方便,其实三者一体存在,为王道政治展现的基本内容,是马先生王道政治观的基本思想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教摄政 为政以德 礼乐制度 以孝治天下
下载PDF
论贾府的衰亡与贾敬、贾珍的关系
7
作者 李文胜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贾府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个时代的现象。《红楼梦》就是通过这一特殊的现象向我们揭示了封建制度后期礼坏乐崩的事实。这一事实是由社会进步造成的,是旧制度瓦解的征兆。然而"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在小说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贾府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是一个时代的现象。《红楼梦》就是通过这一特殊的现象向我们揭示了封建制度后期礼坏乐崩的事实。这一事实是由社会进步造成的,是旧制度瓦解的征兆。然而"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在小说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小说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的关键人物是贾敬和贾珍。贾敬是贾府走向败之的开启者。纨绔子弟贾珍被委以族长的重要身份,族长对于一个家族乃至国家的兴衰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族群内重要的管理者,是族群伦理秩序的维护者和监督者。"贾珍亦无德无才",不能担此重任。置贾珍担任族长是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否定,贾府的衰亡是必然结果。贾珍所作所为处处违礼,与族长身份不符,体现了对维护宗法制度伦理规范的否定。《红楼梦》的警世作用,劝惩垂戒,有补于世道人心的礼教功能是通过贾敬和贾珍的颓堕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敬 贾珍 族长 礼乐 宗法制
下载PDF
“守藩”:汉代列侯的文化角色
8
作者 秦铁柱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0年第2期46-59,293-294,共16页
列侯集团作为汉皇朝的政治重心,自汉初始,逐步文质化。列侯们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成功地扮演了宫廷文化中转站的角色,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教授诸生,考校群书,正定《五经》,制礼作乐,革新制度,为大一统文化格局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 列侯集团作为汉皇朝的政治重心,自汉初始,逐步文质化。列侯们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成功地扮演了宫廷文化中转站的角色,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教授诸生,考校群书,正定《五经》,制礼作乐,革新制度,为大一统文化格局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列侯亦逐步实现了对于文化资源的垄断,成为士族之滥觞,逐渐走向了皇权的对立面,开启了魏晋以降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先声,对于两汉的思想文化格局以及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侯 大一统 汉皇朝 礼乐制度
原文传递
从“乐与政通”到“和而不同”——西周礼乐制度的“和同”思想再认识
9
作者 刘宇乾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自西周初承袭殷商制礼作乐,周人为维护统治而将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共用之时,即已实现了“乐与政通”。在社会管理和宗族制度的维系运行过程中,周人对于礼乐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调和相济的思想去提倡“和而不同”,这是一个明显的... 自西周初承袭殷商制礼作乐,周人为维护统治而将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共用之时,即已实现了“乐与政通”。在社会管理和宗族制度的维系运行过程中,周人对于礼乐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调和相济的思想去提倡“和而不同”,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协同层面的增益丰富,还体现出周人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反馈与调节能力,这种变化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提及,而在西周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例证分析中又寻迹可见,因故试解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礼乐制度 社会阶级 “和同”思想 乐与政通
原文传递
“礼辨异,乐统同”——中国礼乐伦理精神对乡村建设理论构建的哲学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虹 庞克龙 +1 位作者 Ewelina Wozniak-Szpakiewicz 赵守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8,共5页
礼乐伦理精神是构建中国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基础,对现代乡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中国礼乐伦理精神出发,在解析"礼辨异""乐统同"基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从传统哲学角度分析其对乡村建设理论体系构建的哲学影响... 礼乐伦理精神是构建中国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基础,对现代乡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中国礼乐伦理精神出发,在解析"礼辨异""乐统同"基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从传统哲学角度分析其对乡村建设理论体系构建的哲学影响,并提出在现代乡村理论体系构建中首先要从建设主体的道德修养出发,克己复礼,适度表达内心诉求;其次要在乡村社区群体层面强调"德""孝"的规则秩序,劝解、教化乡民;最后要以类型学的思维,构建多元发展、和谐共生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各安其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伦理精神 传统哲学 乡村建设理论体系
下载PDF
周公气质与其“制礼作乐”
11
作者 雷永强 张琦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10,共6页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选择,也与其"天纵生知之圣"的主观气质分不开,这在少年周公身上已初现端倪。周公身处殷周鼎革之际,少时即浸润于周原早期文化,"朝读《书》百篇",汲汲于殷商先进文化与传统历史文献...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选择,也与其"天纵生知之圣"的主观气质分不开,这在少年周公身上已初现端倪。周公身处殷周鼎革之际,少时即浸润于周原早期文化,"朝读《书》百篇",汲汲于殷商先进文化与传统历史文献,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文、武二圣的熏染下,周公少时即表现出超人的政治远见。在辅佐父兄灭殷的过程中,周公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及武王崩,成王幼弱,历史将周公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其制礼作乐,顺天应时,在政治上构建了异于夏商的封建宗法制,同时亦型塑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使华夏文明升进至"礼乐文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制礼作乐 封建宗法
下载PDF
商周金文诃钟行钟和“郑声淫”
12
作者 黄震云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安徽寿县出土的“蔡侯钟”名为诃钟和行钟,一般识诃为歌,学界有人认为是歌行、乐府源头。按照礼制,钟磬礼乐用在庙堂和征伐,钟是征伐依礼的标志,显示阳刚之美。考证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只有不用钟律,而用箫管琴瑟自由表演的逆起成象才叫郑... 安徽寿县出土的“蔡侯钟”名为诃钟和行钟,一般识诃为歌,学界有人认为是歌行、乐府源头。按照礼制,钟磬礼乐用在庙堂和征伐,钟是征伐依礼的标志,显示阳刚之美。考证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只有不用钟律,而用箫管琴瑟自由表演的逆起成象才叫郑声,礼崩乐坏的乐坏亦可分为器坏和声淫。钟的名称各异,用途不一,诃钟即是和钟,取中和之意。钟的存在主要分为固定的和不固定两种。不固定的和私用的称为游钟、走钟,而用于征伐和出使作为公务用的叫行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礼崩乐坏
下载PDF
汉哀帝改制考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善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4-79,共6页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的礼乐改革;大致遵照若干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和现实需要,改革相关职官制度;限制贵族富豪疯狂兼并土地和大规模占有劳动者;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学官等。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合乎实际的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哀帝又因人废法,息事宁人,宠幸奸佞小人,又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汉哀帝推行的旨在挽救西汉统治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哀帝 礼乐 职官制度 限田限奴 古文经学 改制
下载PDF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仪式化威权功能
14
作者 路云亭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是遭受过战争创伤的国家,且在近代有一系列战败的历史。竞技体育在中国只能成为一种建立在医治战争创伤基础之上的治疗仪式。在仪式治疗的市场需求原则的支配下,中国的国家体育总局依然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主体性国家管理机构。现代... 中国是遭受过战争创伤的国家,且在近代有一系列战败的历史。竞技体育在中国只能成为一种建立在医治战争创伤基础之上的治疗仪式。在仪式治疗的市场需求原则的支配下,中国的国家体育总局依然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主体性国家管理机构。现代社会更像一种成人社会,国家体育总局则是中国式成人仪式的主导者。国家体育总局还承担着现代社会中驱魔仪式主体职能,其外在的表征则是胜利仪式。中国体育所制造出来的高度幻想化的乐观主义精神源于更为实用的巫术传统。国家体育总局在文化学的高度上看更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社会机构,依然会发挥其无法替代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体育总局 战争形态 成人仪式 新礼乐文化 偶像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