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分型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12
1
作者 蒋明巧 韩福刚 罗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表现的特点及分型,并分析各型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4例单发GIST的CT资料,根据GIST的CT形态学特点对GIST进行分型,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各型的险...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表现的特点及分型,并分析各型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4例单发GIST的CT资料,根据GIST的CT形态学特点对GIST进行分型,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各型的险度分级、Ki-67指数差异。结果将GIST的CT表现分为三型:经典型62例、囊性型8例、壁增厚型4例;按照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版危险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极低危险度2例、低危险度23例、中危险度18例、高危险度31例;按照Ki-67指数分为Ki-67指数≥10%19例;Ki-67指数<10%55例。经典型、囊性型、壁增厚型三型的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壁增厚型组的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明显高于经典型组及囊性型组。结论GIST的分型研究细化了GIST的CT表现,有助于术前C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术前GIST的危险度、Ki-67指数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度分级 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
原文传递
术前对比增强多排CT对胃癌术后无病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彩珍 程瑾 +3 位作者 向海东 洪楠 叶颖江 王屹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腹部对比增强多排CT(ceMDCT)检查对预测胃癌患者术后1年无病生存率(DF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具有完整术前临床和影像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的胃癌患者237例。...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腹部对比增强多排CT(ceMDCT)检查对预测胃癌患者术后1年无病生存率(DF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具有完整术前临床和影像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的胃癌患者237例。病例纳入标准为:(1)病理证实为原发胃癌;(2)进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及D:淋巴结清扫术;(3)术前曾行ceMDCT检查。排除残胃癌、合并同时性转移和并存其他恶性肿瘤者,进行过新辅助治疗者也排除。根据ceMDCT显示有无壁外静脉血管侵犯(ctEMVI)将患者分为ctEMVI阳性组(影像特征表现为白肿块向邻近血管腔内连续的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提示肿瘤直接侵犯胃肠道平滑肌固有肌层外的静脉血管)和ctEMVI阴性组,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DFS组问差异。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第8版标准中的胃癌影像学T分期(ctT)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阳性[N(+),定义为存在短径〉8mm的淋巴结],将人组患者再分为ctT4N(+)、ctT4N(-)、ctT1-3N(+)和ctT1-3N(-)4个亚组,进~步比较ctEMVI阳性与阴性患者各亚组间术后1年DFS的差异。对人组患者术前影像资料(ctT、ctN、ctEMVI、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和ctSize)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具备独立危险因素个数的不同,对人组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比较不同级别之间术后1年DFS的差异。结果根据ceMDCT检查结果,全组237例患者中,ctEMVI阳性组72例(30.4%),ctEMVI阴性组165例。ctEMVI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DFS分别为55.3%和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O.001)。ctEMVI阳性组中的ctT4N(+)亚组患者1年DFS为34.5%,明显低于ctEMVI阴性组中ctT4N(+)亚组的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对比增强多排CT 无病生存率 危险度分级
原文传递
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静妮 柴旭强 +2 位作者 于志鹏 赵长秀 郭顺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危险度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81例原发性单发GISTs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危险度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81例原发性单发GISTs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前7天内CT影像资料完整,术后有明确危险度分级。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CT平扫和增强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形态、有无坏死液化、钙化、气体、强化方式、有无血管穿行)与GISTs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应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秩相关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不同危险度GISTs在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形态、有无坏死、气体、强化方式、血管穿行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68、45.453、15.204、15.171、21.853、4.957、19.487、16.794,P值均<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内有无钙化在不同危险度GIST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54、0.002、0.018,P=0.508、0.968、0.839)。结论:不同危险度GISTs的CT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术前CT平扫及增强检查有助于无创性评估GISTs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
下载PDF
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的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危险度评估与综合治疗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樊征夫 李舒 +6 位作者 方志伟 那加 白楚杰 刘佳勇 薛瑞峰 张路 高天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 研究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NRSTS)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生存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34例NRSTS患儿,回顾性研究患儿临床与病理资料、手术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结... 目的 研究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NRSTS)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生存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34例NRSTS患儿,回顾性研究患儿临床与病理资料、手术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并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7~18岁,中位年龄14岁。肿瘤最大径0.5~22.0cm,平均值5.0cm,中位值3.0cm。由9种不同的组织学亚型组成,以滑膜肉瘤最多[29.4%(10/34例)]。部位以四肢最多[67.6%(23/34例)],其中下肢占50.0%(17/3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分组:I组28例,Ⅱ、Ⅲ、Ⅳ组各2例;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危险分层:低危组23例,中危组7例,高危组4例。随访时间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术后发生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淋巴结与远处转移2例,复发与远处转移1例,死亡3例。34例患儿2年总生存率为89.2%,低危组为100.0%,中高危组为70.0%。其中2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儿,术后2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4%、87.6%。分析生存影响因素,发现IRS分组、COG危险分层、肿瘤大小与预后相关。能够完整手术切除(P=0.007)、低度危险(P=0.014)、≤5.0cm(P=0.037)的肿瘤具有更好的生存预期。治疗:单纯手术14例,手术加化疗10例,手术加放化疗4例,手术加放疗2例,单纯放化疗2例,单纯化疗2例。化疗方案主要(17/18例)采用葸环类药+异环磷酰胺方案(吡柔比星:40mg/m2,异环磷酰胺:10g/m2),每例总化疗2—12周期,平均4.6个周期。结论NRSTS患儿在手术、放疗及基于葸环类药物+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结果。本研究首次采用COG分层研究儿童NRSTS,并证实实肿瘤大小与COG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 生存分析 危险分层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危险分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
5
作者 何涛 陶天琪 +4 位作者 李玉珍 徐菲菲 王晓礽 宋丹丹 刘秀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418-424,共7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分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水平(1、2、3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体质量...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分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水平(1、2、3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体质量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情况,对11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层,研究不同危险分层的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危组高血压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为稀疏网格结构、微血管数目减少及细静脉管径变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以上(含中危)组高血压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出现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明显改变。其形态改变主要为视野清晰度下降、微血管数减少、细动脉及细静脉管径变细、微血管粗细不均增多,并出现网格结构、微血管瘤、囊状扩张及缺血区。其流态改变主要为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其管周渗出增加、含铁血黄素沉着增多。随着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增加,球结膜微血管密网格结构比例逐渐增多、微血管数逐渐减少、微血管内血流速度逐渐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与危险分层相关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结膜微循环 高血压 危险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