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文斌 杨海玲 +3 位作者 朱家馨 郑文争 冯定云 张天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425-342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等,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决策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纳入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诊断的老年HAP患者病例,回顾性...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等,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决策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纳入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诊断的老年HAP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并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等。结果497例HAP患者入组,50%~60%有发热、咳嗽、咳脓痰症状,9.7%有呼吸困难症状,常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血尿素氮/白蛋白平均比值为(0.224±0.157)mmol/g,21.5%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48.9%有发病前90 d内使用抗生素史。死亡例数为76例(15.3%)。经Cox回归分析发现,有咳脓痰、呼吸困难症状、发病前90 d使用抗生素史、既往有放化疗病史、多重耐药菌感染、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升高是老年HAP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高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的HAP生存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HAP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常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且病死率高。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是H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陆非平 陈炜 +1 位作者 赵磊 甄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315-331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优化选择获益更多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优化选择获益更多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死亡或生存分为两组,分析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严重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36例、存活组3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比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率、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均高于存活组;而血红蛋白、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血滤平均单次脱水量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为严重心肾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机械通气治疗、血滤治疗平均单次脱水量、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时的感染状况、血管活性药物应用、APACHEⅡ评分是严重心肾综合征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心肾综合征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小旭 叶啸 +2 位作者 邓健 谢群 庞国福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全因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入院到出院后30 d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当变量在单因素分析中... 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全因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入院到出院后30 d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当变量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4例中11例(6.7%)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30 d内死亡。与幸存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在ICU时间更长,淋巴细胞数更低,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血浆渗透压均更高(P均<0.05)。肾积水面积以及经皮肾造瘘术当日、术后第2日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术后第2日SOFA升高值与病死率相关(P均<0.05)。术后呼吸频率更快、快速SOFA更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0.05)。PCN前后呼吸频率变化、精神状态变化和快速SOFA变化与病死率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皮肾造瘘术后第2日的SOFA与死亡率相关(P=0.001)。结论对于经皮肾造瘘术治疗的输尿管梗阻继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术后第2日的SOFA是其入院到出院30 d内全因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危险因素 尿源性脓毒血症 输尿管梗阻 经皮肾造瘘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术后死亡危险因素研究: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葛开恒 刘凌超 +1 位作者 朱雨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指导围术期治疗。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资料,将术后死亡患者50例纳入死亡组(已排除3例资料不全患者),另从4078例心脏瓣膜手术治愈患者中随机选择150例治疗患...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指导围术期治疗。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资料,将术后死亡患者50例纳入死亡组(已排除3例资料不全患者),另从4078例心脏瓣膜手术治愈患者中随机选择150例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死亡组、对照组)进行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肝素用量、术中最低体温、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手术过程、瓣膜类型、术后血气分析结果等临床特征,分析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出46对患者,死亡组失血量、IABP植入率、术后二氧化碳分压、术后乳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术后氧分压、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高乳酸血症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P<0.05),术后乳酸及二氧化碳分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793,术后乳酸与二氧化碳分压的临界值分别为7.55 mmol/L、49.50 mmHg。结论高乳酸血症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心脏瓣膜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治疗应该维持充足氧供,改善组织灌注状况以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瓣膜手术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勇波 曾和松 +4 位作者 黄芬 周千星 何涛 徐成胜 王琼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年第6期293-29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近10年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AD患者中A型AD63例(45%),B型AD77例(55%),平均年龄(53.2±11.8)岁,男女性别比3.4∶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9.3%,A型AD...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近10年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AD患者中A型AD63例(45%),B型AD77例(55%),平均年龄(53.2±11.8)岁,男女性别比3.4∶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9.3%,A型AD并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AD急性期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展腔内隔绝术后B型AD病死率从25.9%下降到8%。结论:A型AD胸腔积液、急性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导致患者急性期院内死亡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腔内隔绝术是治疗B型AD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住院病死率
下载PDF
住院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0年诊治情况变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蕾 马壮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9期1567-1568,共2页
目的对比和分析指南颁布前后各10年我院急性PTE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991~2010年诊断的336例急性PTE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1~2000年诊断13例,2001~2010年为323例,增加28.3倍。1991~2000年7.7%行下肢深静脉检查,2001~2010年升至63.2%... 目的对比和分析指南颁布前后各10年我院急性PTE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991~2010年诊断的336例急性PTE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1~2000年诊断13例,2001~2010年为323例,增加28.3倍。1991~2000年7.7%行下肢深静脉检查,2001~2010年升至63.2%。首位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1991~2000年临床诊断占31%,2000~2010年ECT和或CTPA确诊占99.1%。1991~2000年病死率31%,2001~2010年为3.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PTE发病率有增加趋势;≥60岁是首要危险因素;诊断模式从临床拟诊变为结合客观检查而确诊;规范化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病死率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品 惠晓君 +3 位作者 张靖 冯园 徐会民 郭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1979-1982,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9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90例存活组和9例死亡组患儿白...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9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90例存活组和9例死亡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48 h NLR、NLR变化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PCIS、PRISMⅢ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NLR、NLR变化率、MPV、PDW对患者的28 d全因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水平及PRISMⅢ分数均较存活组升高,PCIS分数降低(P<0.05)。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与PRISMⅢ分数成正相关性(r值为0.117~0.265,P<0.05);而48 h NLR、NLR变化率与PCIS分数成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3、-0.342,P<0.05)。各指标评价脓毒症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MPV、48 h NLR、PRISMⅢ分数、PCIS分数、PDW、NLR变化率。结论MPV和48 h NLR可能是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患儿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容积指数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