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ing process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50
1
作者 钟大赉 丁林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4期369-379,共11页
The rising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has character of multistage (45-38 Ma, 25-17 Ma, 13-8 Ma, 3 Ma-present), inhomogeneity and hetero-speed. The whole uprising of the plateau and local rapid rising in its periphe... The rising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has character of multistage (45-38 Ma, 25-17 Ma, 13-8 Ma, 3 Ma-present), inhomogeneity and hetero-speed. The whole uprising of the plateau and local rapid rising in its periphery since Late Pliocene is a synthetical result of at least two or mor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SION-TRACK dating rising process mechanisms of UPLIFT QINGHAI-XIZANG Plateau.
原文传递
地下水位上升过程硝态氮(硝酸盐)污染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鑫 左锐 +5 位作者 孟利 李鹏 李志萍 何柱锟 李桥 王金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238,共7页
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造成包气带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如硝态氮,同时引起浅层地下水水环境变化.为了研究水位上升过程对硝态氮(硝酸盐)的影响,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代表性介质,建立室内砂槽实验,探究水位上升过程硝态氮的二维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结... 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造成包气带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如硝态氮,同时引起浅层地下水水环境变化.为了研究水位上升过程对硝态氮(硝酸盐)的影响,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代表性介质,建立室内砂槽实验,探究水位上升过程硝态氮的二维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上升,砂槽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含量均逐渐降低,地下水逐渐向还原环境转变.浅层地下水通过对包气带污染物的浸溶,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分层特征,埋深越小,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越高.地下水位上升过程的侧向径流,有利于硝酸盐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侧向水流方向下游,铵态氮存在升高的风险.因此,地下水位上升对硝态氮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上升过程 硝态氮 砂槽实验
下载PDF
垂直低温两相流管底液氮汽泡上升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华 王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33-236,共4页
本文对垂直低温两相流管底部液氮汽泡的上升速度运用高速摄像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对所采集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在Cole和Mendelson汽泡上升速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液氮汽泡的上升速度的分析,提出了圆管管路底部液氮汽泡的上升... 本文对垂直低温两相流管底部液氮汽泡的上升速度运用高速摄像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对所采集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在Cole和Mendelson汽泡上升速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液氮汽泡的上升速度的分析,提出了圆管管路底部液氮汽泡的上升速度的拟合公式,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求圆管内液氮弹状汽泡的生成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机 液氮汽泡 上升速度 图像处理 拟合公式
下载PDF
管内低温垂直向上两相流弹状汽泡上升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华 王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97-200,共4页
本文对垂直低温两相流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运用高速摄像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对所采集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在Moissis等和Takatoshi弹状汽泡上升速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的分析,提出了圆管内弹状汽泡的上升速... 本文对垂直低温两相流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运用高速摄像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对所采集的实时图像进行处理。在Moissis等和Takatoshi弹状汽泡上升速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的分析,提出了圆管内弹状汽泡的上升速度的拟合公式,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求圆管内液氮弹状汽泡的生成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机 液氮汽泡 上升速度 图像处理 拟合公式
下载PDF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气泡泵提升管内双气泡运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洪涛 刘冰冰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应用改进的格子玻尔兹曼自由能模型,对大密度比的溴化锂溶液中不同初始位置和不同大小的双气泡运动进行模拟,获得其密度场与速度矢量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大小相同、水平距离一定的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先靠近再分离的两个阶段,与初始相... 应用改进的格子玻尔兹曼自由能模型,对大密度比的溴化锂溶液中不同初始位置和不同大小的双气泡运动进行模拟,获得其密度场与速度矢量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大小相同、水平距离一定的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先靠近再分离的两个阶段,与初始相对高度无关;大小不同的两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可能发生融合或分离,这主要取决于小气泡靠近大气泡时所在大气泡尾迹区的位置,若大小气泡融合,则融合后的气泡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气泡泵 双气泡 上升过程
原文传递
水位升降条件下牵引式滑坡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30
6
作者 苗发盛 吴益平 +2 位作者 谢媛华 李曜男 李麟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5-613,共9页
自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地质灾害频发,研究库水位升降条件下的库岸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模式日益重要。以三峡库区云阳县凉水井滑坡为原型,基于长江科学院CKY-200土工离心机,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概况,模拟制作了这一典型库岸滑坡的简化模型。... 自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地质灾害频发,研究库水位升降条件下的库岸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模式日益重要。以三峡库区云阳县凉水井滑坡为原型,基于长江科学院CKY-200土工离心机,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概况,模拟制作了这一典型库岸滑坡的简化模型。采用高速相机、激光位移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等监测手段,在模型试验中实现了对边坡前缘水位高程及升降的控制,获取了试验过程中坡体水平位移和沉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值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试验从开始至加水阶段结束,模型位移以竖直方向为主,而在排水阶段则水平方向位移远大于竖直方向;试验过程中,在库水位上升与骤降作用下,首先在前缘产生裂隙,并逐渐向中部、后缘扩展,随后在中部产生较大变形,出现局部滑移,模型总体破坏形式呈牵引式破坏模式;试验结束时,模型自后缘起体积含水率逐渐增大;在水位上升期间,模型变形相对较小,主要滑移出现在水位下降期间,因此,该滑坡为动水压力型,产生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动水压力效应所致。试验揭示了库岸牵引式滑坡在库水位升降条件下的破坏模式和变形失稳机制,为库区滑坡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离心模型试验 水位升降 牵引式滑坡 演化过程
下载PDF
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美国硅谷地区空间布局与规划管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鑫 沈高洁 杜凤姣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21-27,共7页
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硅谷地区的研究,了解该地区科技创新产业的崛起动因,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总结其发展历程及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同时对美国规划体系背景与硅谷规划管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重点论述区划... 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硅谷地区的研究,了解该地区科技创新产业的崛起动因,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总结其发展历程及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同时对美国规划体系背景与硅谷规划管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重点论述区划中刚性与弹性土地利用分区的配合、创新土地用途与规划许可的程序等要素,及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总结其在规划管控方面可为上海借鉴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硅谷 崛起动因 发展历程 规划管控
下载PDF
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金帅 王德明 +2 位作者 仲晓星 焦新明 雷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6,共5页
基于温控方式对煤氧化指标测试的重要性,采用自主研制的煤氧化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与恒温测试法对比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的生成量,研究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煤的氧化能力,但程序升温... 基于温控方式对煤氧化指标测试的重要性,采用自主研制的煤氧化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与恒温测试法对比煤氧化升温过程中CO的生成量,研究低温阶段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法能较好地表现出煤的氧化能力,但程序升温会造成煤样罐中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逐渐增大,煤体氧化程度不相同。低温条件下,程序升温法对煤氧化过程的影响总体上还比较小,且程序升温法采用程序控制温升,升温连续性好,操作简单,是一种可靠的温控方式,可以替代恒温测试法进行测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阶段 程序升温法 煤氧化过程 温度梯度 活化分子
下载PDF
一种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冰 苏钟琴 杨海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6,23,共6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温度控制固结试验装置对一种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特性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有效固结压力作用下饱和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以及固结体应变变化趋势类似。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由温度导致的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 采用自行研制的温度控制固结试验装置对一种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特性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有效固结压力作用下饱和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以及固结体应变变化趋势类似。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由温度导致的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试样内的孔隙水压力也达到峰值,而且随着有效固结压力的增大,孔隙水压力峰值似乎略有增大。此外,温度升高后的固结排水量远大于温度再降低后的吸水量,亦即经过升温和降温过程,试样总体产生明显的收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 热固结 升温过程 收缩效应
下载PDF
闭坑矿井采空区积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毕尧山 吴基文 +3 位作者 王广涛 翟晓荣 张红梅 黄凯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研究闭坑矿井采空区积水问题,以岱河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煤矿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已有工作面采空区探放水资料,选用回采空间法计算了该煤矿闭坑后采空区积水体积,并分析了闭坑后采空区积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岱河煤矿闭坑... 为研究闭坑矿井采空区积水问题,以岱河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煤矿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已有工作面采空区探放水资料,选用回采空间法计算了该煤矿闭坑后采空区积水体积,并分析了闭坑后采空区积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岱河煤矿闭坑后采空区积水体积共6 208 267.20m^3,包括4 808 923.58m^3的工作面采空区积水体积和1 399 343.62 m^3的废弃巷道积水体积。假设单位涌水量为80 m^3/h,预计3 233.47d后积水充满矿井。(2)岱河煤矿闭坑后积水高度H与时间td关系表达式为H=2×10^(-8)t_d^3-7×10^(-5)t_d^2+0.131 7t_d-41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闭坑矿井 采空区积水 矿井水位回升 回采空间法 积水体积 积水过程 积水系数
下载PDF
1961—2017年东帕米尔高原极端升温过程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毛炜峄 姚俊强 +3 位作者 陈静 李淑娟 李红军 沈永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8-1378,共11页
利用塔什库尔干、吐尔尕特和乌恰3个气象站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单站升温过程数据库,用百分位法基于综合强度指标遴选出极端升温过程,对比分析了该区域塔什库尔干等3站的极... 利用塔什库尔干、吐尔尕特和乌恰3个气象站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单站升温过程数据库,用百分位法基于综合强度指标遴选出极端升温过程,对比分析了该区域塔什库尔干等3站的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强度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共出现489次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每年出现8.6次。塔什库尔干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持续3.6 d,以持续3 d的最多,占24.7%,吐尔尕特和乌恰以持续2~3 d的极端升温过程为主。塔什库尔干的极端升温过程在7月出现最多,吐尔尕特在5月最多,乌恰在1月最多。(2)塔什库尔干综合强度最强的1次升温过程出现在2008年2月20-21日。东帕米尔高原3站的极端升温过程综合强度均在冬季最强。(3)57a来,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年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57次·(10a)^-1,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升温过程相对频发,年际间变率加剧。吐尔尕特与乌恰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4)57 a来,塔什库尔干的极端升温过程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增强趋势,且近年来年际间变化幅度加剧;乌恰的过程强度略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年际间变化幅度趋于平缓。总之,塔什库尔干7月的极端升温过程最多,57 a来年极端升温过程频数显著增多、强度显著增强,近年来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及强度的年际间变化幅度均加剧,造成东帕米尔高原区域融冰(雪)洪水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频发,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升温过程 频数 强度 气候变化 帕米尔高原
原文传递
长江水文过程与四大家鱼产卵行为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悦 高千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长江中游宜都后江沱断面四大家鱼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估河流生态水文变化的IHA方法,采用8个生态水文指标(涨水过程数、涨水时间、断面初始流量、洪峰流量、流量日增率、断面初始水位、洪峰水位、水位日增率)分析了长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 以长江中游宜都后江沱断面四大家鱼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估河流生态水文变化的IHA方法,采用8个生态水文指标(涨水过程数、涨水时间、断面初始流量、洪峰流量、流量日增率、断面初始水位、洪峰水位、水位日增率)分析了长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区域水文过程与其自然繁殖产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涨水过程是四大家鱼产卵的主要诱导因素,当达到诱导产卵的临界涨水天数后,只需维持流量的平稳即可继续产卵行为,而涨水期高流量维持时间则是影响其产卵规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家鱼 水文过程 产卵行为 生态调度 涨水过程 长江
下载PDF
基于升速响应信息柔性转子系统的多阶多平面瞬态动平衡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岳聪 任兴民 +1 位作者 邓旺群 杨永锋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93-2599,共7页
利用升速响应信息进行柔性转子多阶、多平面瞬态动平衡方法研究.在提出柔性转子越过各阶临界转速时平衡校正量最优值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3次起车即可实现同时抑制多阶不平衡达到整体平衡的方法.通过所提出的平衡方法分别对双盘转子模... 利用升速响应信息进行柔性转子多阶、多平面瞬态动平衡方法研究.在提出柔性转子越过各阶临界转速时平衡校正量最优值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3次起车即可实现同时抑制多阶不平衡达到整体平衡的方法.通过所提出的平衡方法分别对双盘转子模型前2阶不平衡和三盘转子模型前3阶不平衡进行动平衡仿真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在整体上有效控制转子系统的振幅波动,越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幅减幅率普遍在80%左右,最低可达到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速响应 柔性转子 模态平衡 加速过程 不平衡识别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对保护区铜鱼产卵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海秀 尹正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0,79,共6页
为研究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运行后长江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对保护区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以铜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库下游朱沱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基于IHA水文变化指标体系,重点选取涨水过程和高流量脉冲过程特征指标,定量分析了向家坝... 为研究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运行后长江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对保护区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以铜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库下游朱沱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基于IHA水文变化指标体系,重点选取涨水过程和高流量脉冲过程特征指标,定量分析了向家坝和溪洛渡水库蓄水运行后铜鱼产卵期的水文情势变化情况以及铜鱼产卵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水文特征指标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高流量脉冲过程的特征指标变化明显;高流量脉冲发生次数增多,历时变短,起涨流量无明显变化,起始涨幅增大928 m 3/s,峰值流量显著下降了7079 m 3/s,且发生时间提前,峰值流量对应历时缩短了10 d,平均日涨幅增大了963 m 3/s;铜鱼产卵量降低,产卵高峰期比蓄水前集中,初步提出了铜鱼产卵对高流量脉冲过程各特征指标的需求。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水库生态调度及保护区内重要鱼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 产卵 涨水过程 高流量脉冲 向家坝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基于电参数的IGBT开关瞬态过程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雨泽 张秀敏 +3 位作者 袁文迁 宋鹏 季一润 焦超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2-1263,共12页
IGBT开关瞬态电流变化过程包括开通电流上升过程和关断电流下降过程,由于功率器件的非线性特征及其与电路参数的紧密耦合,造成瞬态过程电磁现象复杂。重点研究了瞬态过程电压电流参数的耦合规律,分析了耦合关系对IGBT工作特性的影响。首... IGBT开关瞬态电流变化过程包括开通电流上升过程和关断电流下降过程,由于功率器件的非线性特征及其与电路参数的紧密耦合,造成瞬态过程电磁现象复杂。重点研究了瞬态过程电压电流参数的耦合规律,分析了耦合关系对IGBT工作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IGBT内寄生PIN结构、集射极电压对栅极控制模型的影响。其次,基于栅极控制模型的分析,提出集电极电流的拟合次数应考虑电流变化过程持续时间及计算场景,二次及以下多项式拟合可近似描述集电极电流波形并开展功率损耗分析,但不适于电流变化率和感应电压分析。再次,比较了开通和关断过程计算所得回路寄生电感值的差异,提出了不同过程计算回路寄生电感的适用范围及FWD封装寄生电感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瞬态过程栅极电压和集射极电压的耦合关系,提出了通过栅极电压估计集射极电压的状态监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极电压 集射极电压 电流上升过程 电流下降过程 寄生电感 耦合关系
下载PDF
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升温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炜峄 张祖莲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6期11-18,共8页
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高气温及其升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 a升温过程数据库。升温过程分为5个等级,分析了各级升温过程发生频数、持续日数、过程不同时段升温幅度、过程最高气温、过程最高气... 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高气温及其升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乌鲁木齐市近65 a升温过程数据库。升温过程分为5个等级,分析了各级升温过程发生频数、持续日数、过程不同时段升温幅度、过程最高气温、过程最高气温距平偏高幅度等要素气候特征。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出现升温过程5677次,平均每年87.3次。升温过程的持续日数平均为2.14 d,其中持续1 d的过程占43.0%。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过程升温幅度平均为5.76℃;过程最大24、48和72 h升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72、6.12和8.23℃;过程最高气温平均值为14.52℃,带有显著的季节背景特征;过程最大日气温距平的平均值为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过程 频数 持续日数 强度 乌鲁木齐
下载PDF
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炜峄 姚俊强 曹兴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乌鲁木齐市升温过程数据库。在分析单要素强度指标及升温过程强度排序特征基础上,定义了一个升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IZ),根据百分位排序法,整理出了乌鲁木齐市的极...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乌鲁木齐市升温过程数据库。在分析单要素强度指标及升温过程强度排序特征基础上,定义了一个升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IZ),根据百分位排序法,整理出了乌鲁木齐市的极端升温过程,分析了过程的持续日数、发生频数以及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6项单要素强度指标,乌鲁木齐市最强升温过程有6种不同结果。基于IZ,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出现567次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每年8.7次,强度最大的一次升温过程出现在2009年3月14—16日。乌鲁木齐市567次极端升温过程持续日数平均3.25 d,持续2 d的最多,占23.1%。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持续日数在春季4月(5.37 d)最长,冬季1月(2.29 d)与12月(2.37 d)最短。65年来持续日数略减少,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主要集中在冬半年的12—4月,占64.3%,1月最多;7月最少,仅占1.9%。65年来年极端升温过程发生频数呈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上处于偏多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年际间变化幅度加剧。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的综合强度指数无显著线性变化趋势,在20世纪50、60年代强度较强、年际间变率相对较大,之后强度逐渐减弱、年际间变率减小,进入21世纪以来强度增强、年际间变率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升温过程 发生频数 强度 变化特征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高层建筑中WCDMA室内分布性能优化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兴龙 史文祥 李巍 《邮电设计技术》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介绍了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在对高层建筑中WCDMA室内分布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室内分布系统 高层建筑 优化方案 解决流程
下载PDF
聚酯超细纤维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小军 朱泉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通过对现有的分散染料进行染色性能研究,包括升温上染率以及初染率、120℃染色工艺和匀染性的研究,为选择适用于聚酯超细纤维染色的染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聚酯超细纤维 分散染料 升温上染率 初染率 120℃染色工艺 匀染性
下载PDF
西方行政伦理探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传 李文钊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行政价值的变迁、公众回应性的外部压力和行政人员个人伦理自主性的内部压力 ,推进了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西方行政伦理经历了遭受忽视、萌芽、挑战传统与正规化等四个时期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主题各不相同 。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历史演进 外国 行政人员 行政价值 行政人员 公务员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