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光斌
《中国政治学》
2018年第2期115-136,258-259,共23页
国内思想界依然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学术经典,其实这是一部旨在建构“西方的兴起”的文化优越论的作品,对此国外学术界早有否定性研究,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称韦伯的做法是“改写历史”。在文本意义上,韦伯的假设性因...
国内思想界依然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学术经典,其实这是一部旨在建构“西方的兴起”的文化优越论的作品,对此国外学术界早有否定性研究,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称韦伯的做法是“改写历史”。在文本意义上,韦伯的假设性因果关系或者逻辑链为:天职——预定论——自律——理性——商业行为——自我救赎(履行天职)。回到事情本身,即在欧洲史、全球史和宗教史的脉络上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发现这种由假设构成的逻辑链,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异想天开之举。韦伯为什么要“改写历史”?这是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乃至人种主义帝国主义者的身份意识所决定的,“民族权力”而不是正义、道德是韦伯的毕生追求。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文化帝国主义作品,依然被国内学术界视为“经典”,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科学之滞后性,没有历史社会学,把一本历史社会学著作当作政治哲学作品去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的兴起”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改写历史”
文化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适度的分裂”:重释欧洲兴起、亚洲衰落与复兴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杭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54,共18页
为解释广义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原本领先的亚洲走向衰落和原本落后的欧洲开始崛起,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精神论、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决定论、保罗·肯尼迪的多元政治说和加州学派诸理论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
为解释广义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原本领先的亚洲走向衰落和原本落后的欧洲开始崛起,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精神论、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决定论、保罗·肯尼迪的多元政治说和加州学派诸理论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解释,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且其逻辑推演体系难以解释当下的"格局扭转"——欧洲的颓势和亚洲的复兴。作者改进肯尼迪的多元政治学说,并整合诺斯的制度理论,尝试提出一套"适度分裂"的分析框架:"分裂"的"度"会影响内外压力的比重和国家政权的强弱,只有实现了"适度分裂"的微妙平衡,统治集团才能同时具备"进取"的意愿和能力,实现国家之崛起。纵观历史,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诸强竞争格局实现了"适度分裂"的微妙平衡,同时具备了"进取"的意愿和能力;15世纪以前欧洲封建邦国林立的"过高分裂"使得统治者虽有外部竞争的强大压力,却无力提供激励资本积累和技术发明的有效制度保障;而15世纪以来亚洲帝国—附庸体系的"过低分裂"又使得统治者虽有强大的制度构建和运行能力,却没有促进工商贸易和技术创新的主观意愿。伴随着历史周期和世界形势的演化(特别是全球化国际竞争场域下),"适度的分裂"有了新的含义和尺度,在同一套分析框架下能够较好地解释当下的欧洲渐现颓势和亚洲(特别是中国)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的分裂”
内外压力
“进取”意愿与能力
欧洲兴起
亚洲衰落
与复兴
原文传递
从全球视角观察人类历史——威廉·H.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
3
作者
张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288,共6页
本文从全球史视角(关注技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全球史体系("生存圈"理论)、全球史编纂的历史分期三方面,论述麦克尼尔观察人类历史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同时论及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对跨文化交流研究和全球史学发展所具...
本文从全球史视角(关注技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全球史体系("生存圈"理论)、全球史编纂的历史分期三方面,论述麦克尼尔观察人类历史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同时论及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对跨文化交流研究和全球史学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及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的兴起》
技术传播
“生存圈”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国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4
作者
范英军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87-98,共12页
二战后关于英国历史上"马尔萨斯陷阱"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出现了几种具有原生价值的基础性学说,其中人口学模式、经济成长阶段模式、新经济史、世界体系理论、"能源革命说&q...
二战后关于英国历史上"马尔萨斯陷阱"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出现了几种具有原生价值的基础性学说,其中人口学模式、经济成长阶段模式、新经济史、世界体系理论、"能源革命说"的影响最为深远。20世纪末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以加州学派为中心展开。加州学派看到了前工业社会中东方的重要性,从而把英国等西欧国家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时间大大推迟,并且把突破的原因归结为世界市场这一外部原因以及煤的使用这一偶然原因。梅兰特、埃里克·琼斯等人则针锋相对地坚持认为,西方的优势地位和独特性是英国等西欧国家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萨斯陷阱
西方的兴起
人口学模式
加州学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间与天庭——麦克尼尔与汤因比之间的学术渊源与分歧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晋新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1期5-17,共13页
对文明和文明史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是麦克尼尔史学成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理而言,麦氏与英国著名史学大师汤因比有着密切的关联,故而,就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加以梳理、辨析,不仅对认识麦氏本人史学主张和成就大有助益,亦可...
对文明和文明史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是麦克尼尔史学成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理而言,麦氏与英国著名史学大师汤因比有着密切的关联,故而,就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加以梳理、辨析,不仅对认识麦氏本人史学主张和成就大有助益,亦可从一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对20世纪西方史学在有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传承、变革与发展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尼尔
汤因比
文明史
《历史研究》
《西方的兴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光斌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中国政治学》
2018年第2期115-136,258-259,共23页
文摘
国内思想界依然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学术经典,其实这是一部旨在建构“西方的兴起”的文化优越论的作品,对此国外学术界早有否定性研究,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称韦伯的做法是“改写历史”。在文本意义上,韦伯的假设性因果关系或者逻辑链为:天职——预定论——自律——理性——商业行为——自我救赎(履行天职)。回到事情本身,即在欧洲史、全球史和宗教史的脉络上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发现这种由假设构成的逻辑链,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异想天开之举。韦伯为什么要“改写历史”?这是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乃至人种主义帝国主义者的身份意识所决定的,“民族权力”而不是正义、道德是韦伯的毕生追求。遗憾的是,这样一部文化帝国主义作品,依然被国内学术界视为“经典”,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科学之滞后性,没有历史社会学,把一本历史社会学著作当作政治哲学作品去推崇。
关键词
“西方的兴起”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改写历史”
文化帝国主义
Keywords
“
rise
of
the
west
”
Protestant
Ethics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Rewriting
History”
Cultural
Imperialism
分类号
D03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适度的分裂”:重释欧洲兴起、亚洲衰落与复兴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杭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54,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合作交流项目(项目编号:716110104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为解释广义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原本领先的亚洲走向衰落和原本落后的欧洲开始崛起,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精神论、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决定论、保罗·肯尼迪的多元政治说和加州学派诸理论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解释,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且其逻辑推演体系难以解释当下的"格局扭转"——欧洲的颓势和亚洲的复兴。作者改进肯尼迪的多元政治学说,并整合诺斯的制度理论,尝试提出一套"适度分裂"的分析框架:"分裂"的"度"会影响内外压力的比重和国家政权的强弱,只有实现了"适度分裂"的微妙平衡,统治集团才能同时具备"进取"的意愿和能力,实现国家之崛起。纵观历史,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诸强竞争格局实现了"适度分裂"的微妙平衡,同时具备了"进取"的意愿和能力;15世纪以前欧洲封建邦国林立的"过高分裂"使得统治者虽有外部竞争的强大压力,却无力提供激励资本积累和技术发明的有效制度保障;而15世纪以来亚洲帝国—附庸体系的"过低分裂"又使得统治者虽有强大的制度构建和运行能力,却没有促进工商贸易和技术创新的主观意愿。伴随着历史周期和世界形势的演化(特别是全球化国际竞争场域下),"适度的分裂"有了新的含义和尺度,在同一套分析框架下能够较好地解释当下的欧洲渐现颓势和亚洲(特别是中国)复兴。
关键词
“适度的分裂”
内外压力
“进取”意愿与能力
欧洲兴起
亚洲衰落
与复兴
Keywords
moderate
secession
rise
of
the
west
decline
of
the
East
powers
competition
structure
Empire-dependencies
System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全球视角观察人类历史——威廉·H.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
3
作者
张虹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3-288,共6页
文摘
本文从全球史视角(关注技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全球史体系("生存圈"理论)、全球史编纂的历史分期三方面,论述麦克尼尔观察人类历史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同时论及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对跨文化交流研究和全球史学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及深远影响。
关键词
《西方的兴起》
技术传播
“生存圈”
跨文化交流
Keywords
The
rise
of
the
west
'Ecumen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K1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国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4
作者
范英军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87-98,共12页
文摘
二战后关于英国历史上"马尔萨斯陷阱"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末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出现了几种具有原生价值的基础性学说,其中人口学模式、经济成长阶段模式、新经济史、世界体系理论、"能源革命说"的影响最为深远。20世纪末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以加州学派为中心展开。加州学派看到了前工业社会中东方的重要性,从而把英国等西欧国家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时间大大推迟,并且把突破的原因归结为世界市场这一外部原因以及煤的使用这一偶然原因。梅兰特、埃里克·琼斯等人则针锋相对地坚持认为,西方的优势地位和独特性是英国等西欧国家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原因。
关键词
马尔萨斯陷阱
西方的兴起
人口学模式
加州学派
Keywords
Malthusian
trap
rise
of
the
west
demography
mode
California
school
分类号
F11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间与天庭——麦克尼尔与汤因比之间的学术渊源与分歧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晋新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1期5-17,共13页
文摘
对文明和文明史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是麦克尼尔史学成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理而言,麦氏与英国著名史学大师汤因比有着密切的关联,故而,就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加以梳理、辨析,不仅对认识麦氏本人史学主张和成就大有助益,亦可从一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对20世纪西方史学在有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传承、变革与发展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与把握。
关键词
麦克尼尔
汤因比
文明史
《历史研究》
《西方的兴起》
Keywords
William
H.
McNeill
Arnold
J.
Toynbe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
Study
of
History
The
rise
of
the
west
: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杨光斌
《中国政治学》
2018
9
原文传递
2
“适度的分裂”:重释欧洲兴起、亚洲衰落与复兴
罗杭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3
从全球视角观察人类历史——威廉·H.麦克尼尔的全球史思想及治史实践
张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英国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范英军
《宜宾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间与天庭——麦克尼尔与汤因比之间的学术渊源与分歧
王晋新
《古代文明》
CSSCI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