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和平崛起应有的战略储备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段霞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1-13,共3页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国家战略选择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和平崛起意味在突破一国崛起往往伴随国际社会动荡与冲突的传统范式。和平崛起实现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必须有足够的战略设计和战...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国家战略选择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和平崛起意味在突破一国崛起往往伴随国际社会动荡与冲突的传统范式。和平崛起实现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必须有足够的战略设计和战略储备。和平崛起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更强的军事威慑力和更强的国际协调力来化解国际矛盾与危机,实现本国国家利益与战略需求。和平崛起实际上给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思想方法、路径设计以及各个相关层面进行足够的战略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崛起
战略储备
自主创新
军事威慑
国际协调
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与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饶咬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54,共4页
“和平发展”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广泛认同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道德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也是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抵御工具,它包括三个逻辑层面:和平中发展、和平地发展和和平的发展。
关键词
和平崛起
理念
意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国际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
2
3
作者
樊春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科学技术的国际活动,不仅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和外交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科学技术国际活动的战略。中国缺乏一个全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战略...
科学技术的国际活动,不仅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和外交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科学技术国际活动的战略。中国缺乏一个全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战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的国际活动
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和平崛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平的崛起与我国的南海政策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莎岚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 ,以期在“和平的崛起”的框架下找寻妥善解决南海问题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务实外交
和平崛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
被引量:
1
5
作者
徐厚志
《开封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33-36,共4页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上升为一种理念或共识,为维持"百年和平"起到了重大作用。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来判断,这一和平有可能得以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维也纳体系
百年和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平崛起”——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新理念
6
作者
温习勇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22-25,共4页
“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理念,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服务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抓住今后20年左右的战略机遇期,形成的一条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
“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理念,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服务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抓住今后20年左右的战略机遇期,形成的一条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之路。它的提出和实施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崛起”
国际战略
新理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形势的回顾和展望——写在2005年行将结束的时候
被引量:
1
7
作者
吴建民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2005年除中日关系更加复杂外,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全球主要热点特别是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恐怖主义活动还在全球蔓延;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东亚仍然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此外,2005年的国际形势还...
2005年除中日关系更加复杂外,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全球主要热点特别是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恐怖主义活动还在全球蔓延;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东亚仍然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此外,2005年的国际形势还有4大特点:一是一场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大辩论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二是自然灾害贯穿全年,可谓“天灾年;”三是发展问题更加突显;四是和平、发展、合作正在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展望2006年,国际形势的上述特点还会继续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形势
中国
和平崛起
自然灾害
和平
发展
经济合作
恐怖主义
大国关系
原文传递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外交
8
作者
邱宏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从而得出经济外交必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外交
和平崛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和平崛起应有的战略储备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段霞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1-13,共3页
文摘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的国家战略选择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和平崛起意味在突破一国崛起往往伴随国际社会动荡与冲突的传统范式。和平崛起实现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必须有足够的战略设计和战略储备。和平崛起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更强的军事威慑力和更强的国际协调力来化解国际矛盾与危机,实现本国国家利益与战略需求。和平崛起实际上给中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思想方法、路径设计以及各个相关层面进行足够的战略储备。
关键词
和平崛起
战略储备
自主创新
军事威慑
国际协调
能力
Keywords
rise
in
peace
strategic
reserv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military
deterrent
international
coordinate
ability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与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饶咬成
机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54,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
编号为:2003q026
文摘
“和平发展”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广泛认同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道德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也是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抵御工具,它包括三个逻辑层面:和平中发展、和平地发展和和平的发展。
关键词
和平崛起
理念
意涵
Keywords
to
rise
in
peace
ideal
meaning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国际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
2
3
作者
樊春良
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6期617-622,共6页
文摘
科学技术的国际活动,不仅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和外交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科学技术国际活动的战略。中国缺乏一个全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战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
关键词
科学技术的国际活动
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和平崛起
Keywords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T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rise
in
peace
分类号
G322.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平的崛起与我国的南海政策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莎岚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摘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但近年来东南亚邻国却频频染指这片海域。为了全局的利益 ,综合考量了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的多方因素 ,我国在南沙问题上始终坚持务实的外交方针 ,以“睦邻、富邻、安邻”为出发点 ,坚持“主权在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 ,以期在“和平的崛起”的框架下找寻妥善解决南海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南沙群岛
务实外交
和平崛起
Keywords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pragmatic
diplomacy
rise
of
peace
分类号
D814.2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
被引量:
1
5
作者
徐厚志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出处
《开封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摘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上升为一种理念或共识,为维持"百年和平"起到了重大作用。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来判断,这一和平有可能得以重现。
关键词
均势
维也纳体系
百年和平
Keywords
vienna
system
balanced
power
rise
of
peace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平崛起”——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新理念
6
作者
温习勇
机构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22-25,共4页
文摘
“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新理念,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服务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抓住今后20年左右的战略机遇期,形成的一条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之路。它的提出和实施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和平崛起”
国际战略
新理念
Keywords
“
rise
in
peace
”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new
idea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形势的回顾和展望——写在2005年行将结束的时候
被引量:
1
7
作者
吴建民
机构
外交学院
出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文摘
2005年除中日关系更加复杂外,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全球主要热点特别是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恐怖主义活动还在全球蔓延;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东亚仍然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此外,2005年的国际形势还有4大特点:一是一场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大辩论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二是自然灾害贯穿全年,可谓“天灾年;”三是发展问题更加突显;四是和平、发展、合作正在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展望2006年,国际形势的上述特点还会继续表现出来。
关键词
国际形势
中国
和平崛起
自然灾害
和平
发展
经济合作
恐怖主义
大国关系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ina's
rise
Natural
Calamity
peac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外交
8
作者
邱宏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文摘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从而得出经济外交必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外交
和平崛起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diplomacy,
rise
peace
fully
分类号
F114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和平崛起应有的战略储备分析
段霞
《河南社会科学》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与特征
饶咬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国际战略的思考
樊春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和平的崛起与我国的南海政策
孙莎岚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维也纳体系下的均势与“百年和平”
徐厚志
《开封大学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和平崛起”——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新理念
温习勇
《韶关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国际形势的回顾和展望——写在2005年行将结束的时候
吴建民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
1
原文传递
8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外交
邱宏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