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心肌病猝死──五例病理尸检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兆祥 张美文 黄利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5期291-292,共2页
5例猝死的尸检病理观察显示右心室心肌病死者大多数为40岁以下青壮年,生前常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困难。病变最常累及右心室的前后壁,以心肌被脂肪组织广泛代替为特征,病理学上称为脂肪心或心肌脂肪浸润,病变程度均达Ⅱ级以上,... 5例猝死的尸检病理观察显示右心室心肌病死者大多数为40岁以下青壮年,生前常无明显症状,临床诊断困难。病变最常累及右心室的前后壁,以心肌被脂肪组织广泛代替为特征,病理学上称为脂肪心或心肌脂肪浸润,病变程度均达Ⅱ级以上,我们认为这是造成猝死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 心肌病 猝死 病理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新观点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丰菁 刘文玲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9-63,共5页
随着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研究的进展,目前已不再认为ARVC只是桥粒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累及右室的遗传性心肌病。ARVC可以由非桥粒蛋白的多种基因突变或非遗传因素引起,... 随着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研究的进展,目前已不再认为ARVC只是桥粒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累及右室的遗传性心肌病。ARVC可以由非桥粒蛋白的多种基因突变或非遗传因素引起,并且可以首先累及左室。因此,2019年制定ARVC诊断标准的国际专家组提出了该病的新的临床分型,并对2010年的诊断标准作出了新的评价。本文就ARVC的临床分型、致病基因、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蛋白
下载PDF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春明 于畅 米延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自由基的影响。 方法   7日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氧气 2h ,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五组 :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 30min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自由基的影响。 方法   7日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氧气 2h ,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五组 :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 30min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 1h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 3h给予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结果  缺氧缺血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而亚低温各组MDA含量均低于缺氧缺血组 ,而且亚低温应用越早者MDA含量减少越明显。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自由基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雪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9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胸部X线片、...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9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MRI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特征性表现,重点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临床特点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占34.48%,右心衰竭占17.24%,无症状型占48.28%,无症状型占比较高(P=0.01);48.28%的患者超声发现右心增大伴三尖瓣反流,48.28%的患者X线片发现右心增大,48.28%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发现V_1~V_3导联表现出Epsilon波。将V_1~V_3、V_4~V_6导联QRS平均值分别记作QRS_1和QRS_2。所有患者平均QRS_1为(0.13±0.04)s,平均QRS_2为(0.12±0.02)s;QRS_1≥0.13 s的患者占37.93%,QRS_1/QRS_2≥1.2的患者占62.07%。V_1~V_3导联T波倒置者占31.03%。结论 ARVC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症状型及心律失常型。心电图特点是出现Epsilon波与右胸导联QRS波延长。掌握心电图特点为临床提供了ARVC诊断线索,对降低误诊率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临床特点 心电图 心电图特征
下载PDF
累及左心室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延仃 弓向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分析累及左心室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探索左心室与ARVC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左心室受累临床表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11-01-2019-05临床确诊为ARV... 目的:分析累及左心室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探索左心室与ARVC间的关系,以加深对左心室受累临床表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11-01-2019-05临床确诊为ARVC的患者,入选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患者3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右室孤立病变组21例和左室受累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入选患者中,18例(46.2%)左心室受累。左室受累组发病年龄、确诊年龄均明显小于右室局部病变组。在发病至确诊时长、性别比例、发病诱因、合并症、猝死家族史、症状、临床心力衰竭等一般临床资料和心电图指标(QRS波低电压、Epsilon波、T波倒置)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右室孤立病变组相比,左室受累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更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肺动脉收缩压更低。两组RVEDD、右室功能、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受累可能是ARVC的独立临床表型,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而不是疾病进展至晚期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临床特点 右室心肌病 左心室
原文传递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微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6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临床特征与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ATVC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结果52例患者中18例室性心律失常,占34.61%;右心力衰竭9例,占17.3...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临床特征与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ATVC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结果52例患者中18例室性心律失常,占34.61%;右心力衰竭9例,占17.30%;无症状者25例,占48.07%;无症状占比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右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伴有晕厥发作史,占50.00%;22例电图检查出现V1~V3导联Epsilon波,占42.31%,20例在右侧胸导联发现T波倒置,占38.46%;V1~V3导联QRS1值为0.1~0.22s,平均(0.13±0.03)s,V4~V6导联QRS2值0.08~0.18s,平均(0.11±0.02)s,QRS1平均值高于QRS2平均值,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其中QRS1≥0.13s者19例,占35.53%(P>0.05);QRS1/QRS2≥1.2者32例,占61.53%(P>0.05);20例V1~V3导联出现T波倒置,占38.46%,与未出T波倒置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肢体导联低电压,6例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内阻滞,2例类右束支阻滞,2例左后分支阻滞,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aVF导联出现T波电交替现象。结论ARVC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和心律失常型,其心电图检测主要表现为右胸导联与Epsilon波QRS间期的延长。熟悉了解ARVC患者心电图特点,对临床诊治ARVC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心电图
下载PDF
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天潼 王典 +1 位作者 于晓军 杨宏生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是以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取代为特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通常表现为局限性右室病变。亦可弥漫性进展,侵犯左室,最终导致左心功能不全。近年来,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导致心源性猝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是以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取代为特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通常表现为局限性右室病变。亦可弥漫性进展,侵犯左室,最终导致左心功能不全。近年来,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导致心源性猝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法医实际工作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 猝死 法医病理学
原文传递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琦玮 刘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6,39,共3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是以右心室心肌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取代为特征的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心肌病。目前已公认是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ARVC最显著的病理学特征是弥散性或节段性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的缺失及纤维脂肪组织的替代...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是以右心室心肌被脂肪或纤维脂肪组织取代为特征的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心肌病。目前已公认是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ARVC最显著的病理学特征是弥散性或节段性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的缺失及纤维脂肪组织的替代,从组织形态学可将ARVC分为两型:(1)单纯脂肪型;(2)纤维脂肪型。与纤维脂肪组织取代右心室心肌有关的发病机制:(1)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理论;(2)炎症理论;(3)心肌发育不良理论;(4)肌细胞转分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心室心肌病 发病机制 ARVC 病理学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萱 刘学波 +1 位作者 葛均波 蔡乃绳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78-80,97,共4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25例,分析临床和常规体表心电图特征,测量QRS时间、Q-T间期等各项参数,计算右胸导联(V1~V3)和左胸导联(V4~V6)QRS时间的平均值及...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25例,分析临床和常规体表心电图特征,测量QRS时间、Q-T间期等各项参数,计算右胸导联(V1~V3)和左胸导联(V4~V6)QRS时间的平均值及两者之比。结果2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病例的年龄(37.1±15.0)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常规心电图中Epsilon波阳性(第1组)11例(44.0%),其中63.6%(7/11)见于V1~V3导联;Epsilon波阴性14例(第2组)。所有患者的平均QRS离散度为36.3±27.2ms,Q-T离散度为57.2±27.1ms。平均QRS时间右胸导联[QRS1=(V1+V2+V3)/3]为0.13±0.03s,而左胸导联[QRS2=(V4+V5+V6)/3]为0.11±0.02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QRS1/QRS2值为1.0~1.9,其中16例(61.5%)≥1.2。发生晕厥第1组8例(72.7%),而第2组4例(28.6%)(P<0.05)。两组的QRS1分别为0.14±0.04s、0.13±0.02s,QRS2分别为0.12±0.03s和0.11±.017s,QRS1/QRS2值为1.22±0.26和1.21±0.13,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右胸导联平均QRS时间延长有助于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但能否作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预后的不良因素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右胸导联 时间延长 临床意义 EPSILON波 QRS时间 V1~V3导联 QRS离散度 左胸导联 心电图特征 常规心电图 QRSt 不良因素 显著性 平均值 步研究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临床和病理观察(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立宪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 通过所遇的病例 ,学习有关文献 ,提高对ARVC的认识 ,特别是对中青年的不明原因心律失常 ,早期识别、预防猝死。讨论 病因 ,目前普遍认为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可为显性、不完全外显及隐性。也提出心肌被脂肪组织所替代是慢性心肌炎... 目的 通过所遇的病例 ,学习有关文献 ,提高对ARVC的认识 ,特别是对中青年的不明原因心律失常 ,早期识别、预防猝死。讨论 病因 ,目前普遍认为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可为显性、不完全外显及隐性。也提出心肌被脂肪组织所替代是慢性心肌炎引起的后天性损伤 (炎症、坏死 )和修复过程演进的结果。诊断 主要依据心慌、头晕、昏厥等症状 ,结合心电图有典型的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室颤 ,QRS时限≥ 110ms,进一步可对其心脏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价。组织学检查为诊断ARVC的金标准 ,但心内膜活检须注意取材部位 ,预防室壁穿孔等并发症。治疗 目前主张一般情况用药物抗心律失常 ,严重者可植入除颤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ARVC 病理组织检查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国忠 庞军 +1 位作者 王福海 陆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ARVC患者行多序列MR扫描,测量左右心室流出道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横径(EDD)、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舒... 目的探讨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ARVC患者行多序列MR扫描,测量左右心室流出道横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横径(EDD)、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左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右心室心输出量指数(CI)、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MASSI)及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观察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结果 ARVC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横径(52.42±11.80)mm,右心室EDD、EF、EDVI、ESVI、CI、MASSI分别为(50.13±8.71)mm、(18.13±6.71)%、(169.13±72.11)ml/m^2、(117.01±67.31)ml/m^2、(1.81±0.20)L/(min·m^2)、(17.62±1.80)g/m^2。20例右心室游离壁/前壁均受累,10例下壁受累,14例心尖部受累,15例右心室流出道受累;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指数(70.00±22.33)%,与右心室EF值呈负相关(r=-0.627,P=0.003),与右心室EDVI(r=0.695,P=0.001)和ESVI均呈正相关(r=0.676,P=0.001)。结论右心室室壁脂肪浸润或纤维化程度与右心室功能及容积的相关性可反映ARVC患者心脏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不齐 右心室型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临床诊断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茗月 赵水平 段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将 1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  结果 :本组 19例患者均有心悸 ,晕厥发... 目的 :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将 1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  结果 :本组 19例患者均有心悸 ,晕厥发作 ,心电图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 78 95 %) ,频发室性早搏 ( 89 5 %) ,右心室源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 78 95 %) ,超声心动图右心室 5 0 80± 9 88mm ,右心房 48 0 0± 8 79mm ,均增大 ,右心功能减退 ,射血分数 0 2 94± 0 0 812。  结论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可根据发作性晕厥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频发室性早搏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 ,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右心室功能减退 ,并排除其他各类心脏和胸肺疾病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心室心肌病 诊断 治疗 心电图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观察及心电学研究
13
作者 钟晓明 李小珠 +1 位作者 陈恩 李庆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273-1274,共2页
目的探讨其影像学改变与心电图之间的潜在关联,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符合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ARVC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室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以及心电图异... 目的探讨其影像学改变与心电图之间的潜在关联,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符合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ARVC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室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以及心电图异常是诊断ARVC的主要指标,Epsilon波是ARVC的一个特异性较强的心电图指标,具有病因学诊断价值。局部病变组患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与其它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是诊断ARVC的两个重要手段。ARVC患者即使病变轻微,临床上却同样可以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提示临床应警惕起病隐匿的早期局部病变ARVC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 晕厥 猝死 EPSILON波 遗传性心肌病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特点的研究
14
作者 阮敏 钟方敏 +2 位作者 鲁桓 杨方权 黄振升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点予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临床确诊的3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等特点。结果V1-V3导联QRS波增宽超过110ms、V1-V3导联T波倒置、Epsilo... 目的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点予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临床确诊的3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等特点。结果V1-V3导联QRS波增宽超过110ms、V1-V3导联T波倒置、Epsilon波分别占68.75%、62.5%、37.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于右室开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分别占75.0%、56.25%。结论ARVC患者临床表现的首发症状有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等,心电图显示有QRS波增宽,或T波倒置与Epsilon波,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结构变化和右室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特点
下载PDF
Mutation of plakophUin-2 gene in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被引量:14
15
作者 WU Shu-lin WANG Pei-ning +4 位作者 HOU Yue-shuang ZHANG Xu-chao SHAN Zhi-xin YU Xi-yong DENG M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3-407,共5页
Background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RVC, which is an inheritable genetic change, results from mutat... Background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RVC, which is an inheritable genetic change, results from mutations in genes encoding desmosomal proteins. Plakophilin-2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esmosome. Because the full range of genetic variations related to ARVC is unknown and no related studies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plakophilin-2 in ARVC patients from the Southern Region of China.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of all 34 ARVC patients, who were screened through a clinical evaluation. They were used to detect variations in the sequences of the plakophilin-2 gen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In exon-1 of the plakophilin-2 gene, a deletion mutation (c.145_148 del GACA) was found in one family pedigree. The mutation was also found in exon-2, 4, and 11 of the plakophilin-2 gene. The QT interval dispersion of the ECG was considerably longer in the mutation group than in the non-mutation group of ARVC patients, and this resul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We discovered a plakophilin-2 mutation that prolongs the QT interval dispersion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ARVC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plakophilin-2 gene MUTATION
原文传递
遗传性心肌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君慧 +6 位作者 韩帅 胡金柱 蒋晨阳 王擎 郑良荣 周洲 祁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00-307,共8页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常为遗传因素)引起,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线粒体心肌病、混合性(遗传性及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左...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常为遗传因素)引起,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线粒体心肌病、混合性(遗传性及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以及其他未分类的心肌病。借助基因组学技术,在人群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突变与疾病的关联已被鉴定。这些突变的体内和体外功能研究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指南在参考国内外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遗传型心肌病的表型、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进行了总结,期望有助于患者临床管理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线粒体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患者中ARVC病理诊断病例发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跃兵 杨林 +6 位作者 李兆祥 马琳 董毅 习严梅 唐雪 孙梦遥 黄文丽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分析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云南猝死)尸检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病理诊断病例的发病特征,为云南猝死与ARVC致病关系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整理9例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的病理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云南猝... 目的分析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云南猝死)尸检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病理诊断病例的发病特征,为云南猝死与ARVC致病关系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整理9例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的病理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的发病特征。结果9例病例包括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为16~47岁;猝死时间集中在6—8月,主要分布于7个重病村的8个家庭。其中3例有云南猝死家族遗传史,2例有精神刺激史,1例有毒沟褶菌食用史。急性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和意识丧失等。病理观察为典型的ARVC改变,均以右心室病变为主,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和心室壁广泛脂肪组织浸润,其中6例脂肪浸润几乎达心壁全层。除ARVC病理变化外,有8例病例同时伴有心肌炎、心脏发育不良、肾病、肺水肿、肺炎和胰腺炎中的1种或几种病理性改变。在9例病例中,5例病因明确为ARVC,2例为ARVC合并肺水肿,1例为ARVC合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例为ARVC合并毒沟褶菌中毒。病例家属的临床检查异常指标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型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异常增高。结论9例病例具有典型云南猝死的流行病学发病特征,心脏组织学变化符合ARVC病理诊断标准。ARVC可能是部分云南猝死的病因,有待提高尸检例数结合病理检查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群PKP2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跃兵 马琳 +6 位作者 唐雪 杨林 董毅 黄文丽 习严梅 孙梦遥 雷普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人群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基因的突变情况,探索云南猝死与PKP2基因突变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云南猝死病例(n=7)尸解心腔血,采集与云南猝死病例有血缘关系的直... 目的研究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人群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基因的突变情况,探索云南猝死与PKP2基因突变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云南猝死病例(n=7)尸解心腔血,采集与云南猝死病例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简称病例亲属,n=30)和无血缘关系的家属(简称病例家属,n=11)的血液样本,同时调查病例亲属和家属的基本情况和遗传家系,并进行心电图检查。提取血液样本中DNA,进行PKP2基因15个外显子测序,分析不同人群PKP2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有10人携带11个PKP2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为20.83%(10/48)。其中2个是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p.G247R、p.T298N),分别由2例云南猝死病例携带;8个错义突变均为杂合子突变,3个同义突变中2个为杂合子突变、1个为纯合子突变。突变位点明显集中于4个外显子,依次为4号第1097碱基、3.2号第819和第893碱基、3.1号第739碱基、1号第156碱基。1例云南猝死病例(病理诊断ARVC)为3.1号(p.G247R)和4号(p.L366P)外显子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另1例云南猝死病例为3.2号(p.T298N)外显子单杂合突变携带者。携带PKP2基因突变的云南猝死病例和病例亲属两类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家庭遗传关系,均为一、二级亲属。病例亲属和家属的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等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型改变。结论云南猝死病区部分人群存在较高的PKP2基因突变率,云南猝死与PKP2基因突变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病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基因 桥粒斑菲素蛋白2
原文传递
碎裂QRS波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秀娟 杨兵 +8 位作者 王静 陈明龙 张凤祥 居维竹 陈红武 王本琪 丰尚鹏 丁祥伟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价碎裂QRS波(fQRs波)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3例符合ARVC诊断标准的患者,男性33例,平均年龄(40.4±13.9)岁。采集临床资料,记录静息状态下标准12导联心电图,描述fQRs波的心电图特... 目的评价碎裂QRS波(fQRs波)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3例符合ARVC诊断标准的患者,男性33例,平均年龄(40.4±13.9)岁。采集临床资料,记录静息状态下标准12导联心电图,描述fQRs波的心电图特征,判断是否存在fQRs波、epsilon波和右胸前导联T波倒置(TWI)并比较其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fQRs波以下壁导联(44.3%)和右胸前导联(24.2%)最为多见。QRS波中,fQRs波见于R波者多于S波者(58.4%对32.9%,Z=4.30,P〈0.01)。共31例患者判断为fQRS波阳性,2~9(4.6±1.7)个/例。fQRs波阳性率较epsilon波(73.8%VS30.2%,Z=3.67,P〈0.01)和TWI(73.8%对41.9%,Z=2.61,P〈0.01)显著增高。结论fQRs波阳性是ARVC患者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常见于下壁和右胸前导联,可作为提示诊断的无创心电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碎裂QRS波 诊断
原文传递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静涵 孙兴国 +3 位作者 赵世华 陆敏杰 王浩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确诊年龄为(35.5±13.4)岁。63例(98.4%)临床症状为心悸,14(21.9%)例患者发生晕厥,3例有ARVC家族史。64例患者均记录到心电图异常,其中52例(81.3%)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VT),38例(59.4%)为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25例(39.1%)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包括:①37例(57.8%)存在主要在右胸导联的T波倒置(V1、V2、V3);②18例(28.1%)可见Epsilon波;③23例(35.9%)患者v1。3导联QRS平均时程≥110ms,大于左胸导联;④22例(34.4%)有右束支传导阻滞。48例(75.0%)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其中4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累及左心室。18例(28.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ARVC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未出现Epsilon波患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累及左心室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显示ARVC亦能累及左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