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模式 被引量:118
1
作者 劳东燕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50,共16页
个人数据上汇集多方主体的不同性质的权益,它不同于一般的私权物品,也不宜作为公共用品。依据个人数据在不同场景中所涉权益的性质,我国刑法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共有四种模式,即经济秩序保护模式、人格权保护模式、物权保护模式与公共秩序... 个人数据上汇集多方主体的不同性质的权益,它不同于一般的私权物品,也不宜作为公共用品。依据个人数据在不同场景中所涉权益的性质,我国刑法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共有四种模式,即经济秩序保护模式、人格权保护模式、物权保护模式与公共秩序保护模式。考察刑法对个人数据的保护,不足之处在于:对数据滥用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规制;有些罪名的适用无法准确揭示相应行为的不法本质;犯罪化不足与犯罪化过度的问题并存;对数据主体权益的保障显得不足。就刑法保护框架的合理化而言,需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观念性的转变。个人数据虽具有财产或经济属性的面向,但不应归入财物或知识产权的范畴;虚拟财产不具备财物的特性,不应在一般意义上作为传统财产犯罪的对象。有必要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对我国刑法对个人数据的四种保护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 数据权利 数据滥用 虚拟财产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原文传递
论数字作品非同质代币化交易的法律意涵 被引量:114
2
作者 陶乾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80,共11页
非同质权益凭证(NFT)是用来标记特定数字内容的区块链上的元数据。数字作品非同质代币化交易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线上作品传播与利用生态,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关于权利归属、著作权侵权与否的困惑。同一数字内容在流通领域具备数字作... 非同质权益凭证(NFT)是用来标记特定数字内容的区块链上的元数据。数字作品非同质代币化交易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线上作品传播与利用生态,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关于权利归属、著作权侵权与否的困惑。同一数字内容在流通领域具备数字作品与数字商品的双重属性。从数字商品的角度,非同质代币化交易模式使其能够像实体商品一样发生财产权的移转,区块链上的即时权属信息变更发挥着公示的效用。从数字作品的角度,作品的非同质代币化交易虽不发生著作权的转让,但发生了作品的复制、发行与信息网络传播。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代币化构成著作权侵权,但著作权人或经其授权被代币化并已被首次交易的数字作品除外。在符合特定条件下,权利穷竭原则可延伸适用于数字作品交易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作品 NFT 区块链 权利穷竭 虚拟财产 数字藏品
下载PDF
“居住”如何成为一种物权——从罗马法传统到当代中国居住权立法 被引量:83
3
作者 肖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居住权是大陆法系传统的物权形态,由于我国学界错误认定其性质,将其分割财产的物权属性与扶养制度相混淆,由此导致《物权法》没有规定居住权。在当前社会实践中,由于房价高速上涨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民众频繁自发地创设居住权,法官也通... 居住权是大陆法系传统的物权形态,由于我国学界错误认定其性质,将其分割财产的物权属性与扶养制度相混淆,由此导致《物权法》没有规定居住权。在当前社会实践中,由于房价高速上涨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民众频繁自发地创设居住权,法官也通过多元的解释技巧对这种权利予以救济。在住房保障改革的背景下,居住权规则也可以有效地弥补按份共有理论在建构共有产权房制度中的不足。2018年《民法典草案》第十四章规定了居住权,但仅有的四款条文过于简单,应通过学理对之完善并最终规定在民法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空虚所有权 用益权 共有产权房
原文传递
论我国居住权立法之必要性及以物权性为主的立法模式——兼及完善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居住权制度规范的建议 被引量:66
4
作者 鲁晓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2,共10页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应否规定居住权,取决于是否存在较大的现实需求。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单从以房养老的视角即可证明我国具有确立居住权之充分必要。居住权立法应区分居住权本体和表征,处理好居住权的传承与变革之间的矛盾。我国民...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应否规定居住权,取决于是否存在较大的现实需求。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单从以房养老的视角即可证明我国具有确立居住权之充分必要。居住权立法应区分居住权本体和表征,处理好居住权的传承与变革之间的矛盾。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将居住权定位于人役权,并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和继承,居住权期限限于居住权人生存期限,人为地限制了居住权适用范围,不利于发挥居住权在房屋多元利用中的优势。我国民法典应确立以物权性为主的居住权规范体系,"物权编"仅调整居住权的物权性关系,规定居住权一般规则;"亲属编"则兼顾居住权之人役性,规范特定亲属间基于保障性需要而产生的居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房养老 居住权 民法典 物权法 亲属法
下载PDF
关于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4
5
作者 姚辉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6,共7页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是人格权权能中包含经济性利益的部分不断扩张的体现,并未突破作为民事权利体系下人格权的基本属性。在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的法律调整中,应坚持民事法律调整为主的思路,依法对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现实可能性加以确认,...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是人格权权能中包含经济性利益的部分不断扩张的体现,并未突破作为民事权利体系下人格权的基本属性。在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的法律调整中,应坚持民事法律调整为主的思路,依法对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现实可能性加以确认,规范商业化利用的实现过程,为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提供完善的保障。此外,在人格权商业化利用日益发展的同时,无论是基于人格权权利属性的要求还是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出发,都存在着对人格权加以限制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商业化利用 财产性
原文传递
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 被引量:53
6
作者 杨惟钦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试图从价值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能将其从群体中加以区分并识别出来的信息,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规制。个人信息反映的是主体的人格特征,在价值维度中,其不仅具有精神性... 本文试图从价值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能将其从群体中加以区分并识别出来的信息,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规制。个人信息反映的是主体的人格特征,在价值维度中,其不仅具有精神性人格利益内涵,又同时具有财产利益内涵,但人格权属性是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财产利益属性是个人信息之人格要素这一伦理价值随商业化利用的外化,因此,应将个人信息于民法框架内确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并通过个人信息单行立法,实现个人信息权利主体的权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权 信息自决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人格权
原文传递
农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民分化的视角 被引量:53
7
作者 刘玥汐 许恒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弱化、主体缺位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或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家也开始农地确权来强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拥有。同时,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分化。在...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弱化、主体缺位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或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家也开始农地确权来强化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拥有。同时,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分化。在此背景下,测度农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文中基于农民分化视角,利用天津市蓟县周边15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测算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文中提出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区别制定产权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权能结构、逐步弱化农地的社保功能并强化其资产功能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产权安全 土地流转 农民分化
原文传递
民法上“所有权”概念的两个隐喻及其解读——兼论当代财产权法律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38
8
作者 梅夏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100,共8页
大陆法系“所有权”概念的产生具有两个重要的隐喻 :一是土地的分裂 ,二是个人主义。这两个隐喻是我们正确理解大陆法系所有权的根本出发点。它能正确解译当今民法理论界所面临的“所有权失灵”这一现象 ,并为理解所有权制度调整财产法... 大陆法系“所有权”概念的产生具有两个重要的隐喻 :一是土地的分裂 ,二是个人主义。这两个隐喻是我们正确理解大陆法系所有权的根本出发点。它能正确解译当今民法理论界所面临的“所有权失灵”这一现象 ,并为理解所有权制度调整财产法律关系的局限性提供一个新的框架。上述隐喻同时揭示出 :财产法律关系的构建应超越个体占有实体物的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权利 财产 隐喻 民法 大陆法系 信托关系 财产法律关系 个体占有实体物 权利束 财产权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民法典的宪法功能——超越宪法施行法与民法帝国主义 被引量:49
9
作者 谢鸿飞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7,共9页
民法典制定的权源和程序、规范内容均应受宪法控制。目前中国宪法实施不尽理想,民法典应尽可能发挥其固有的宪法功能。这具体体现为通过民事权利控制国家权力、捍卫人格尊严和促进人格自由发展、确认家庭权和家庭成员权、为各类组织体... 民法典制定的权源和程序、规范内容均应受宪法控制。目前中国宪法实施不尽理想,民法典应尽可能发挥其固有的宪法功能。这具体体现为通过民事权利控制国家权力、捍卫人格尊严和促进人格自由发展、确认家庭权和家庭成员权、为各类组织体的成立提供一般规则、建构全面的财产权类型、一定程度上促进私人之间的平等。在终极意义上,民事权利和基本权利具有同源性,民法和宪法应共同服务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崇高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基本权利 结社权 人格权 财产权
原文传递
姓名权本质变革论 被引量:34
10
作者 袁雪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51,共8页
单纯认定姓名权是人格权观点存在的缺陷。姓名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姓名权的本质。等级社会中的姓名具有表明等级关系的功能 ,姓名可以成为身份权的客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姓名用于体现社会评价和指代特殊事物 ,姓名因此分别成为人格权和... 单纯认定姓名权是人格权观点存在的缺陷。姓名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姓名权的本质。等级社会中的姓名具有表明等级关系的功能 ,姓名可以成为身份权的客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姓名用于体现社会评价和指代特殊事物 ,姓名因此分别成为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客体。先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权 人格权 身份权 财产权 人格理论
下载PDF
民法权利客体制度的体系价值及当代反思 被引量:47
11
作者 梅夏英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44,共16页
客体的体系价值由民法的体系特征决定,在《德国民法典》的形式理性中,客体的基本作用是界定权利,其应用由物权扩展到整个民事权利体系。当代民法理论上,客体的不确定性、不周延性和功能缺乏性使其面临被质疑的困境,这种困境来源于哲学... 客体的体系价值由民法的体系特征决定,在《德国民法典》的形式理性中,客体的基本作用是界定权利,其应用由物权扩展到整个民事权利体系。当代民法理论上,客体的不确定性、不周延性和功能缺乏性使其面临被质疑的困境,这种困境来源于哲学上的主客关系思维惯性的潜在影响、民法的权利思维模式的封闭性以及权利和法律关系概念的片面混用。当代民法上,只有物才能部分符合客体的要求,民法总则应当放弃规定专门的客体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权利 体系价值
原文传递
信息与知识产权 被引量:41
12
作者 郑成思 朱谢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4,20,共15页
信息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之客体为信息的系统理论,中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提出;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许多学者论著、法律、国际文件均接受了这种理论或近似的概念。而在我国,有的学者至今对此十分糊涂(多数法官从判案实际而不是... 信息产权以及知识产权之客体为信息的系统理论,中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提出;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许多学者论著、法律、国际文件均接受了这种理论或近似的概念。而在我国,有的学者至今对此十分糊涂(多数法官从判案实际而不是经院法学出发,反倒是清楚的)。一些论著中混淆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债权的客体、混淆知识产权与物权的特点等等,多是从不了解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权利 共享 专有 信息产权 知识产权
下载PDF
人格与财产二元权利体系面临的困境与突破——以“人格商品化”为视角展开 被引量:38
13
作者 蓝蓝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5,共8页
人格商品化现象对人格与财产的二元权利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理论争议。当下,人格权观点与财产权(二元权利)观点、知识产权观点,分别代表了在人格权制度内部和外部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不同思路。在这三种观点中,人格权... 人格商品化现象对人格与财产的二元权利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理论争议。当下,人格权观点与财产权(二元权利)观点、知识产权观点,分别代表了在人格权制度内部和外部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不同思路。在这三种观点中,人格权与知识产权观点各有自身的不足或缺陷,只有财产权(二元权利)观点才是我国目前解决人格商品化问题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商品化 人格权 财产权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下载PDF
国内外典型水利投融资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37
14
作者 徐家贵 徐雪红 《水利经济》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总结我国部分省市水利投融资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和国外典型水利工程的筹资模式,对我国水利投融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议:把握水利筹资的基本原则;尽快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环境;通过政府发行国债、... 在总结我国部分省市水利投融资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和国外典型水利工程的筹资模式,对我国水利投融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议:把握水利筹资的基本原则;尽快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环境;通过政府发行国债、水利债券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水利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投融资 筹资模式 投融资政策
下载PDF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理论创新还是法学歧途? 被引量:33
15
作者 魏盛礼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6-49,共4页
被很多人视为民法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泯灭了物权与债权之分,赋予债权普遍的对世效力,破坏了大陆法系概念法学的传统,导致逻辑体系的混乱。该理论混淆了权利与利益的差别,借用大陆法概念机械地解释英美法的财产法理论... 被很多人视为民法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泯灭了物权与债权之分,赋予债权普遍的对世效力,破坏了大陆法系概念法学的传统,导致逻辑体系的混乱。该理论混淆了权利与利益的差别,借用大陆法概念机械地解释英美法的财产法理论,在逻辑概念上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理论,足以为债权人因第三人的行为遭受的损失提供充分救济。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非但不是理论创新,反而陷入了理论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侵害债权 理论创新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 民法理论 概念法学 大陆法系 逻辑体系 自相矛盾 逻辑概念 人的行为 英美法 法概念 物权 效力 权利 财产 救济
下载PDF
中国宪法中财产权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锴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40,共14页
中国宪法中财产权条款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财产及财产法律制度的种种学说上的 ,这些学说直接指导了我国宪法中财产权条款的表述、位置及结构。 2 0 0 4年 3月通过的宪法第2 2条修正案对现行宪法中财产权条款进行了较大的修... 中国宪法中财产权条款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财产及财产法律制度的种种学说上的 ,这些学说直接指导了我国宪法中财产权条款的表述、位置及结构。 2 0 0 4年 3月通过的宪法第2 2条修正案对现行宪法中财产权条款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次修改反映了我国宪法中财产权理论基础的重大变化 ,但这种变化只是对先前财产权理论的局部修正 ,其中未作变化的部分则体现了对先前理论的继承。厘清这种理论的脉络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宪法中财产权的性质 ,以及进一步对其进行修改的可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 中国宪法 条款 财产法 分则 现行宪法 修正案 理论基础 中国 正确认识
原文传递
数据的权利化困境与契约式规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阳 《科技与法律》 2016年第6期1096-1119,共24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价值日益凸显,数据交易渐趋普遍,对数据赋权的主张多有显现。然而,数据客体特定性、独立性的缺失及主体分散化、多元化的杂糅使得数据财产权难以证成。再加上高昂的数据权利界定成本和数据权利化后面临的诸多窘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价值日益凸显,数据交易渐趋普遍,对数据赋权的主张多有显现。然而,数据客体特定性、独立性的缺失及主体分散化、多元化的杂糅使得数据财产权难以证成。再加上高昂的数据权利界定成本和数据权利化后面临的诸多窘况更加剧了数据权成行的难度。现实复杂的数据纠纷亟需法律的因应调适,既有数据利益亟待制度的稳定保障。在数据无法权利化的情形下,从事前"权利范式"规制转向事后"关系范式"调整,逐步构建起以契约式规制为核心、辅以代码技术调整和侵权责任法救济的数据纠纷化解路径,未尝不是一种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权利化 财产权 契约规制
下载PDF
刑法规范的合宪性解释 被引量:33
18
作者 时延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7,174,共9页
作为一种独立的刑法解释方法,合宪性解释要求将宪法规范运用刑法解释当中,使通过解释得出的结论与宪法的规范含义相一致,避免与宪法规范相矛盾。运用这一解释方法,发挥宪法规范(主要是权利规范)对刑法解释活动的限制功能,以保障人权不... 作为一种独立的刑法解释方法,合宪性解释要求将宪法规范运用刑法解释当中,使通过解释得出的结论与宪法的规范含义相一致,避免与宪法规范相矛盾。运用这一解释方法,发挥宪法规范(主要是权利规范)对刑法解释活动的限制功能,以保障人权不受刑罚权行使的不当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 刑法解释方法 人权保障 财产权
原文传递
论矿业权的物权属性及其法律完善 被引量:25
19
作者 余振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在探讨矿业权的权利属性及其物权化的法理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矿业权物权化的成效及其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矿业权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矿业权 物权 权利属性 法律完善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智力财产属性辨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曹博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8-150,共13页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客体属性决定了其在现有民事权利体系中能否找到相应位置,进而决定法律规范的制度选择。按照类推解释的基本规则,首先需寻找与人工智能生成物最为接近的民事权利客体类型,其次明确知识产权客体的概念内涵及判定规则,最...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客体属性决定了其在现有民事权利体系中能否找到相应位置,进而决定法律规范的制度选择。按照类推解释的基本规则,首先需寻找与人工智能生成物最为接近的民事权利客体类型,其次明确知识产权客体的概念内涵及判定规则,最终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客体属性。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财产,对智力财产的判定应当从其产生过程进行考量,调整的过程论作为甄别智力财产的标准已在实定法和判例中得到确认。从产生过程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物在现阶段只是数据算法的结论,其本质是计算与模仿,不是智力劳动,不具有智力财产的属性,无法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应当归属于公有领域,冒名发表等问题可通过法律解释在现有规范体系内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权利客体 智力财产 知识产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