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构造特征及箕状断陷形成机理 被引量:64
1
作者 陈安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苏北盆地是典型的箕状断陷,具"坳(K2t—E1f)-断(E2d—E2s)-坳(N1-2y)"3层结构,分"裂陷、断-坳、断-翘"3种类型,历经3次抬升改造,是古近纪晚期的"残留盆地"。苏北盆地发育不同类型的断裂组合,北东、北西... 苏北盆地是典型的箕状断陷,具"坳(K2t—E1f)-断(E2d—E2s)-坳(N1-2y)"3层结构,分"裂陷、断-坳、断-翘"3种类型,历经3次抬升改造,是古近纪晚期的"残留盆地"。苏北盆地发育不同类型的断裂组合,北东、北西方向构造。文章探讨了箕状断陷形成机理,指出地层掀斜不可能通过"旋转"产生,大量的张性断层主要产生于先期逆断的盆地基底和力偶反向,箕状盆地是凹陷在同一方向上遭受拉张、裂陷和挤压、基底拱升交替作用时接受沉积或抬升削蚀的结果。而拉张和挤压的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两者的交替作用使中国东部在北西方向上形成张-压交替的"手风琴式"力学环境,从而造就了基底拱升式断-坳结合型箕状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盆动力学 右行剪切 左行剪切 复杂小断块 残留盆地 断陷盆地 箕状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中):连锁右行拉分裂谷系统 被引量:31
2
作者 许浚远 张凌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在平面应变等的一级近似假定下 ,恢复了边缘盆地拉分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对压缩量和南海、日本海盆地的拉分量。得出两板块碰撞时 ,其间缝合线在现今位置南约 2 6°(沿东经 85°方向 ) ,南海北岸在现今位置南约 14°,日... 在平面应变等的一级近似假定下 ,恢复了边缘盆地拉分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对压缩量和南海、日本海盆地的拉分量。得出两板块碰撞时 ,其间缝合线在现今位置南约 2 6°(沿东经 85°方向 ) ,南海北岸在现今位置南约 14°,日本海北岸相对西南日本在南约 4 5°位置 ,而西南日本岛本身在现今位置南约 8 5°位置。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 ,加速了后者向北退却 ,西北太平洋边缘发生右行剪切 ,在老第三纪 (或至早中新世末 )形成南海、日本海、菲律宾海、苏禄海及苏拉维西海等右行拉分裂谷 ,它们共同构成巨大的连锁右行拉分裂谷系统 ,以保持运动学平衡。秦岭和贝加尔 -斯塔诺夫左行剪切带为该系统派生的R′断裂。在全球构造上 ,欧亚板块向北退却与美洲板块南移是和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边缘盆地 拉分盆地 断裂 右行剪切
下载PDF
腾冲—勐海共轭地震构造带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四昌 刁桂苓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8,共8页
使用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腾冲一勐海地区地震破裂特征,结果认为:本区存在长400km,宽45km的地震构造带,它是由一条长400km,宽25km的NNW向右旋剪切带为主干和几条NE-NEE向左旋走滑断裂变切而成的共轭地震构造带.带内地震... 使用地震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腾冲一勐海地区地震破裂特征,结果认为:本区存在长400km,宽45km的地震构造带,它是由一条长400km,宽25km的NNW向右旋剪切带为主干和几条NE-NEE向左旋走滑断裂变切而成的共轭地震构造带.带内地震具有线性排列和统一的周期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剪切带 共轭剪破裂 地震构造带 腾冲-勐海
下载PDF
Analysis on Tectonic Move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before the Wenchuan M_S 8. 0 Great Earthquake
4
作者 Ping Jianjun Jiang Zaisen +3 位作者 Feng Xiangdong Ping Caipeng Shan Lianjun Wang Xi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elastic rebound theory,using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calculated from GPS data during three observation periods from 1999 to 2007,the velocity components that are parallel ... On the basis of elastic rebound theory,using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calculated from GPS data during three observation periods from 1999 to 2007,the velocity components that are parallel and plumb to the fault zone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for different periods,and then relative ground movements of two sides of the fault zone are analyzed with power function fitting and graph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ground movement shows right-lateral shear deformation before the Wenchuan MS8. 0 earthquake,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movement was hindered by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Thus,this resul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distinguishing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deformation anomaly in an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and for conducting further research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SHAN GPS right-lateral shear Elastic strain The WenchuanMs8. 0 earthquak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