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织物袋梯田筑坎稳定性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白振锋 李光录 +4 位作者 李想 张鹏鑫 刘鹏 高霞 朱首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7-164,共8页
【目的】针对陕南秦巴山区梯田垮坎严重,石坎、混凝土预制件坎等难以大面积推广的现状,探索PP织物袋筑坎的稳定性,为PP织物袋梯田田坎在不同高度、坡度和降雨强度等各因素组合影响下的构筑提供参考。【方法】以PP织物袋梯田筑坎作为... 【目的】针对陕南秦巴山区梯田垮坎严重,石坎、混凝土预制件坎等难以大面积推广的现状,探索PP织物袋筑坎的稳定性,为PP织物袋梯田田坎在不同高度、坡度和降雨强度等各因素组合影响下的构筑提供参考。【方法】以PP织物袋梯田筑坎作为研究对象,坡度设置65°~70°和70°~75° 2个处理,每个处理分有连接扣和无连接扣共4个处理,并对各个处理的田坎设置坎高1.0,1.2,1.4 m。对各处理分别在雨前和雨后进行试验,测定抗剪强度、抗滑力、抗倾覆力和土压力,然后分析各个处理的田坎稳定性。【结果】强降雨后,随着土压力的增大,PP织物袋田坎剪切强度显著增加,抗倾覆稳定系数和抗滑稳定系数显著减小;增加连接扣后抗剪切作用明显;强降雨后,在无连接扣的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更大,主要集中在坎高1.2~1.4 m的第2、3层;在有连接扣的条件下,田坎的剪切破坏多发生在坎高1.2~1.4 m的第3层,而且坡度越大破坏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PP织物袋田坎的坡度为65°~75°、坎高≥1.2 m时,强降雨后容易发生滑动破坏,但基本不会发生倾覆破坏。【结论】PP织物袋梯田田坎在坎高≤1.0 m、坎坡65°~75°时都是稳定的;在有连接扣的条件下,当坎高≥1.2 m、坎坡为65°~75°时,强降雨后更容易发生滑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织物袋 梯田 田坎 筑坎材料 田坎稳定性 陕南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与统计学方法的南黄海近岸沙脊与水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庆光 倪文斐 +4 位作者 高建华 贾建军 杨磊 龚绪龙 汪亚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128,共10页
以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为对象,基于已验证的该区域沉积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近30 a(1979-2011年)的水下地形演化,计算辐射沙脊区域海底地形年际变化标准偏差,对沙脊和水道的地貌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地形变化标准偏差愈小... 以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为对象,基于已验证的该区域沉积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近30 a(1979-2011年)的水下地形演化,计算辐射沙脊区域海底地形年际变化标准偏差,对沙脊和水道的地貌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地形变化标准偏差愈小,地貌愈稳定;标准偏差愈高,地貌愈不稳定。定量地确定了南黄海辐射沙脊区域内沙脊与水道稳定性系数的时空分布,发现主要淤积区域位于沙脊周围,近岸沙洲有淤高的趋势;主要侵蚀区位于水道,沙脊间水道逐渐冲刷加深,如西洋水道和黄沙洋水道。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海底地形年际变化标准偏差确定地貌稳定性评估方法,可为海岸陆架地貌稳定性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脊 潮汐水道 地貌稳定性 数值模拟 标准偏差 南黄海
下载PDF
MONITORING THE DIFFUS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ND STABILITY OF TIDAL RADIAL SAND RIDGES AREA USING MULTI-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海军 何宜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1-367,共7页
Nine Landsat TM tapes and images and MSS images, 10 NOAA tapes and images and 1 SAR image from 1973 to 1997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us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nd the change of tidal radial sand ridges in the n... Nine Landsat TM tapes and images and MSS images, 10 NOAA tapes and images and 1 SAR image from 1973 to 1997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us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nd the change of tidal radial sand ridg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the South Yellow S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us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was controlled by the tide, net current, and submarine topography in this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bmarine topography. The old Huanghe River delta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comprise the main sediment supply for the formation of radial sand ridges, whose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ince the Huanghe River changed its course and flowed northward into the Bohai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sand ridges suspended sediment diffusion beach stability remote sensing monitor
下载PDF
苏北岸外辐射沙洲王港西洋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尤坤元 朱大奎 +3 位作者 王雪瑜 孙亚梅 周旅复 马仲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粉砂淤泥海岸,利用潮流通道建港,稳定性是一个首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西洋潮流通道的环境背景,然后根据实测资料,利用多种方法,包括地理息信系统、遥感研究、沉积物粒度、矿物、微体及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等对西洋的稳定性作了综... 在粉砂淤泥海岸,利用潮流通道建港,稳定性是一个首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西洋潮流通道的环境背景,然后根据实测资料,利用多种方法,包括地理息信系统、遥感研究、沉积物粒度、矿物、微体及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等对西洋的稳定性作了综合研究,认为,西洋通道特别是其西水道是一条稳定性好的潮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西洋 潮流通道 稳定性 海岸地貌 港址
下载PDF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烂沙洋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华春 邹欣庆 李海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烂沙洋潮流通道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的潮流通道 ,利用其天然深水航道 ,可建设深水大港。为论证烂沙洋潮流通道的稳定性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沉积物粒度、... 烂沙洋潮流通道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的潮流通道 ,利用其天然深水航道 ,可建设深水大港。为论证烂沙洋潮流通道的稳定性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沉积物粒度、主元素分析及水动力条件分析等对该地区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烂沙洋潮流通道从整体上讲是一条稳定的潮流通道 ,沉积动力条件较稳定 ,适宜建港 ,但在建港时仍需慎重地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减轻西太阳沙北侧周期性冲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烂沙洋潮流通道 稳定性研究 遥感影像分析
下载PDF
辐射沙洲南翼“水道-沙洲”系统与西太阳沙的稳定 被引量:6
6
作者 侯庆志 徐敏 陆培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2,共7页
通过对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动态和西太阳沙海域动力泥沙环境的分析,论述了西太阳沙演变的宏观背景;由实测固定断面资料、地形资料的对比得出近40年来西太阳沙表面形态和水下地形的变化;结合西太阳沙表面泥沙在波浪和波流共同作用下运动特... 通过对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动态和西太阳沙海域动力泥沙环境的分析,论述了西太阳沙演变的宏观背景;由实测固定断面资料、地形资料的对比得出近40年来西太阳沙表面形态和水下地形的变化;结合西太阳沙表面泥沙在波浪和波流共同作用下运动特性的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西太阳沙冲淤变化的动力机制。从“烂沙洋水道-西太阳沙-西太阳沙南水道”系统的角度研究了西太阳沙演变的控制因素和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水道一沙洲”系统 西太阳沙 稳定性
下载PDF
地貌形态对公路堑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璜 《广西交通科技》 2003年第4期72-74,共3页
针对山岭地貌类别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结合调查实例,用建立力学模型比较,对山岭地貌形态的归类及利用应力等值线和岩体塑性区开展位置进行定性定量地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山岭地貌路堑边坡变形的破坏机理及采取相应保持边坡稳定的... 针对山岭地貌类别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结合调查实例,用建立力学模型比较,对山岭地貌形态的归类及利用应力等值线和岩体塑性区开展位置进行定性定量地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山岭地貌路堑边坡变形的破坏机理及采取相应保持边坡稳定的控制措施,为修建山岭重丘区高等级公路消除公路堑坡的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形态 公路 路堑 边坡 稳定性 力学模型 影响 对策 变形机制 病害整治
下载PDF
两侧非对称性下颌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坚 张非煜 +4 位作者 吴广辉 金文静 张伟 殷戬 吕亚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标准牙槽嵴(S),其次按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吸收至S的1/4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右侧磨牙区吸收(Rm),右侧后牙区吸收(Rpm),右侧牙槽骨吸收(Rapm)及左侧前牙区和右侧牙槽骨吸收(LaRapm)的黏膜模型。在S条件下义齿左右两侧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及第二磨牙区M2等6个部位分别设定位于牙槽嵴顶及其颊侧的2个加载位置,共计12个加载点,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结果:M1加载时各牙槽嵴条件下的义齿最大位移较P和M2加载时的小。各部位加载时LaRapm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都较其他牙槽嵴条件下的大。左侧M2加载时的Rapm较Rm和Rpm的大,P加载及右侧M2加载时的Rm、Rpm、Rapm相近,且都大于S。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牙槽嵴形态 义齿稳定性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坚 张非煜 +3 位作者 吴广辉 金文静 张伟 殷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11-614,617,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局部形态因素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及9种左右形态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讨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局部形态因素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及9种左右形态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1)建立标准牙槽嵴(A),及牙槽嵴高度为A的1/2(B)和1/4(C)的黏膜模型;2)以A,B为基础,按牙槽骨不同部位左右对称吸收至C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磨牙区吸收(AC1,BC1),后牙区吸收(AC2,BC2)和前牙区吸收(AC3,BC3)的黏膜模型。在模型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t及其颊侧Pb1和Pb2)及磨牙区(Mt及其颊侧Mb1和Mb2)设定共6个加载部位,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的位移。结果:牙槽骨整体吸收情况下,义齿基托位移量依A,B,C顺序递增,C条件下义齿位移最大;前牙区牙槽骨高度吸收(AC3和BC3)的条件下,义齿位移量在同系列条件中最大;在磨牙区加载时,AC2和AC3,以及BC2和BC3左右位移较大且相近,都大于AC1和BC1。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和双尖牙区牙槽嵴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评价不同部位牙槽嵴相对高度可初步判断义齿固位条件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牙槽嵴形态 义齿稳定性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