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素芳 刘振敏 +3 位作者 白艳梅 徐玉鹏 李金英 阎旭东 《作物研究》 2017年第5期477-481,523,共6页
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两个生长季,以‘沧麦6005’为材料,在河北沧州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产量三因素变化。结果表明:两年中A2处理... 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两个生长季,以‘沧麦6005’为材料,在河北沧州研究了6种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产量三因素变化。结果表明:两年中A2处理(起垄覆膜,垄宽45 cm,沟宽45 cm,沟内种4行,行距15 cm)的产量均最高,分别比CK(露地等行距平播)增产68.48%和56.18%,均达极显著水平。其成穗数最高,达到639.30万穗/hm^2,比CK增加13.28%;平均穗粒数23.35个,比CK增加13.68%;千粒质量最高,平均为40.28 g,比CK增加7.44%;成穗率最高,达到59.91%,比CK增加14.11%;成熟期干物质量最高,比CK增加26.95%;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A2处理的LAI在孕穗期达到最高,为6.74,比CK增加16.84%,后期其LAI变化平缓。因此,该模式种植结构合理,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环渤海低平原雨养旱作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作 覆膜侧播 种植模式
下载PDF
旱作向日葵垄膜种植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宇 任永峰 +6 位作者 张剑 刁生鹏 赵沛义 任冬生 常新娟 莎娜 骆洪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11-19,共9页
针对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抗旱减灾能力差和粮食低产不稳等突出问题,在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试验监测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FPM)的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垄作半覆膜(H... 针对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抗旱减灾能力差和粮食低产不稳等突出问题,在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试验监测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FPM)的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垄作半覆膜(HPM)和平作不覆膜(NPM)2种种植方式比较,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水分蓄积效应和增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PM在株间和行间的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HPM和NPM提高了1.69、3.06和1.70、2.89个百分点;在不同强度的降雨条件下,FPM的土壤贮水量始终高于HPM和NPM,且在小雨条件下,蓄水保水能力效果最佳;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FPM与HPM、NPM比较分别能增加0.1~2.3倍和0.21~1.21倍的产流效果;FPM、HPM和NPM年均产量分别为3862.2、3326.9、2976.1 kg/hm^2,FPM较HPM和NPM分别增产16.09%和29.77%,不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FPM>HPM>NPM的规律,而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趋势相反,呈现NPM>HPM>FPM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向日葵 垄膜种植 降水蓄集效应 增产作用
下载PDF
垄沟覆膜栽培下密度和氮肥对冬小麦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巧荣 徐猛 +1 位作者 韩坤 王林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垄上覆膜垄沟栽培下播种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覆膜栽培下,适当提高播种量可以增加冬小麦基本苗数、冬前分蘖数、总分蘖...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垄上覆膜垄沟栽培下播种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品种"小偃22"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覆膜栽培下,适当提高播种量可以增加冬小麦基本苗数、冬前分蘖数、总分蘖数及群体大小。高密度低肥有利于冬前分蘖,反之则有利于春季分蘖;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分蘖成穗率。低密度处理有利于小麦单株子粒产量形成;适量种植密度下的个体优势可以弥补群体不足的缺陷。播种量与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子粒产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氮肥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常规栽培的小麦群体大小及成穗数均高于垄沟栽培;但单株产量低于垄沟栽培。只有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子粒产量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肥料和密度的增产效应。在供试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为98~127 kg/hm2,施氮量为N 202~227kg/hm2;当施肥量为N 223 kg/hm2,播种密度为102 kg/hm2时,最高产量可达3851.6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栽培 冬小麦 个体与群体关系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下载PDF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崔亚超 贾立国 +3 位作者 陈伟 政东红 杜文亮 樊明寿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共5页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装置、铺膜装置、压膜装置及覆土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能够一次性完成农艺方法的多道工序,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作 播种机 微垄覆膜 侧播
下载PDF
垄膜沟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3 位作者 蒋春光 侯志研 冯良山 白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提高朝阳地区旱地玉米降雨利用效率,增加旱地玉米产量,选用3个玉米品种(中熟品种辽单33、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和晚熟品种东单60),设计6种密度(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密度为... 为提高朝阳地区旱地玉米降雨利用效率,增加旱地玉米产量,选用3个玉米品种(中熟品种辽单33、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和晚熟品种东单60),设计6种密度(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集雨种植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加后降低,但茎粗和棒三叶叶面积逐渐降低,LAI逐渐增加,且LAI在品种或密度的单一作用下及在二者交互作用下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逐渐降低,但产量却逐渐增加。在各密度水平下,3个品种以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平均产量(13 781.89kg/hm2)最高,水分利用效率[28.73kg/(mm.hm2)]最大。要想充分发挥该区微集雨种植技术的增产潜力,建议选用中晚熟株型紧凑品种进行合理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垄膜沟种 品种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定西旱作区马铃薯覆光-生物双降解膜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梅香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73-77,共5页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作区利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微沟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54850 kg/hm2,较对照无垄平作增产32.6%;单株块茎重最重、单株块茎数最多,大薯率最高...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作区利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微沟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54850 kg/hm2,较对照无垄平作增产32.6%;单株块茎重最重、单株块茎数最多,大薯率最高,为70.7%。综合考虑认为,在定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宜选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大垄微沟覆膜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光-生物双降解膜 大垄微沟覆膜种植 无垄平作种植 产量
下载PDF
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要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寄阳 孙景生 +1 位作者 陈玉民 刘小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5,19,共4页
在垄膜沟种农田进行了涌泉灌灌水试验,通过对水流推进过程观测,分析了田面水流运动特性,研究了沟宽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对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涌泉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可用幂函数表示。随着沟宽的... 在垄膜沟种农田进行了涌泉灌灌水试验,通过对水流推进过程观测,分析了田面水流运动特性,研究了沟宽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对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涌泉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可用幂函数表示。随着沟宽的增大,灌水均匀度呈下降趋势。从灌水质量和管网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灌水技术要素的入沟流量、沟宽和灌水器间距分别以80~100L/h、20-30cm和4~5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膜沟种 涌泉灌溉 入沟流量 沟宽 灌水器间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