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卢维盛 廖宗文 +1 位作者 张建国 岑崇欢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00-202,共3页
用密闭箱法研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994 年—1995 年连续两年观测结果表明, 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与前作有关, 前作是水稻的稻田移栽后即有大量甲烷排放,而前作是旱作蔬菜的水稻生长前期几乎没有甲... 用密闭箱法研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994 年—1995 年连续两年观测结果表明, 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与前作有关, 前作是水稻的稻田移栽后即有大量甲烷排放,而前作是旱作蔬菜的水稻生长前期几乎没有甲烷排放,且旱作时间越长甲烷排放越迟,峰值越小。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单季早稻和单季晚稻显著低于常规连作,而水旱年间轮作只显著减少早稻甲烷排放,对晚稻甲烷排放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稻田 甲烷排放 轮作 密闭箱法 作物
下载PDF
菜场夏闲田一季中晚稻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庆 刘怀珍 +2 位作者 陆秀明 李康活 周少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2-626,共5页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耕作方法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方式中抛秧和插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直播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耕作方法中,常耕的有效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少,免耕、免耕旱管的有效穗数较少、穗粒数较多;不同耕作方法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种植方式中,直播的有效穗数最多、穗粒数最少、千粒重最轻,产量最低;抛秧穗数适宜、穗粒数和群体颖花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产量最高;插植的群体颖花数与直播相近,籽粒充实,产量水平居中。耕作方法和种植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千粒重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相对比较稳定。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采用常耕、免耕和免耕旱管均可行,采用抛秧或插植的效果比直播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耕作方法 种植方式 一季中晚稻 产量
下载PDF
海南稻菜轮作休闲期适宜填闲作物初筛 被引量:10
3
作者 耿建梅 蒋红香 刘艳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
国内外研究表明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可减少土壤氮淋洗损失,提高氮素循环利用,而填闲作物应具备生物量大、深根、吸氮量大等特点。在海南稻菜轮作休闲期(4~6月)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10种作物的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吸氮量以及根长密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可减少土壤氮淋洗损失,提高氮素循环利用,而填闲作物应具备生物量大、深根、吸氮量大等特点。在海南稻菜轮作休闲期(4~6月)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10种作物的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吸氮量以及根长密度等。结果表明:高丹草在播后5周时的株高达66.4 cm,显著高于其它作物(9.5~47 cm,多数甚至低于20 cm),因此如果休闲期在5周以内,高丹草适合作为填闲作物。休闲期延长至63 d,田箐、王草、墨西哥玉米草的生物量、吸氮量和20~40 cm根长密度都显著高于其余作物,可作为填闲作物。其中王草一般采用种茎移栽,耗时、耗工,因此田箐和墨西哥玉米草作为填闲作物容易被农民接受。另外田箐吸氮量极显著高于王草和墨西哥玉米草,而且抗旱性和抗涝性都较强,因此在海南稻菜轮作休闲期干湿季交替的气候条件下,田箐更适合作为填闲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稻菜轮作 填闲作物 高丹草 田箐
原文传递
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4
作者 黄金玲 覃丽萍 +3 位作者 刘志明 刘峥嵘 李红芳 陆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26-133,共8页
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 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有64个田块发生根结线虫为害,水稻种植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37.4%,蔬菜轮作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25.7%。广西水稻根结线虫病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说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病在广西稻-菜轮作田发生已经相当普遍,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稻-菜轮作 水稻根结线虫 调查 鉴定
下载PDF
施肥对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
5
作者 黄川雄 张云霞 +3 位作者 李昆 杨璇 朱波 汪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6-365,共10页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下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下农田氮素流失主要发生在水稻季,以淋溶流失为主.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地表径流流失量、淋溶流失量分别为19.4、107.8kg&...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下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下农田氮素流失主要发生在水稻季,以淋溶流失为主.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地表径流流失量、淋溶流失量分别为19.4、107.8kg·hm^(-2),分别占总施肥量的5.2%、29.1%.②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下农田氮素流失以硝态氮为主.水稻种植前期,各施肥处理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浓度远高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阈值.③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替代施肥和减量施肥处理下总氮流失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5%和30.0%,有机替代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显著提升了8.1%,但减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变化不大.这说明有机肥替代施肥在不降低产量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干热河谷区稻菜轮作下农田氮素流失量和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水稻产量 有机肥替代 氮素流失 淋溶 径流 干热河谷区
原文传递
生物炭施用两年后对热带地区稻菜轮作土壤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胡煜杰 唐瑞杰 +4 位作者 胡天怡 陈绮琦 汤水荣 伍延正 孟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39,共11页
通过探究生物炭施用两年后对海南典型稻菜轮作模式土壤氧化亚氮(N_(2)O)和甲烷(CH_(4))排放的影响,旨在明确生物炭在该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效应,可为我国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N2O和CH_(4)减排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 通过探究生物炭施用两年后对海南典型稻菜轮作模式土壤氧化亚氮(N_(2)O)和甲烷(CH_(4))排放的影响,旨在明确生物炭在该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效应,可为我国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N2O和CH_(4)减排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CON)、施氮磷钾肥配施20 t·hm^(-2)生物炭(B1)和施氮磷钾肥配施40 t·hm^(-2)生物炭(B2)处理.结果表明:(1)相较于CON常规施氮处理,B1和B2添加生物炭处理显著减少了早稻季32%和54%的N_(2)O排放,但在晚稻季B1和B2处理显著增加了31%和81%的N_(2)O排放,辣椒季N_(2)O的累积排放量则显著高于早稻和晚稻季,且B1处理显著减少了35%的N_(2)O的排放,B2处理相较于CO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2)B1和B2比CON处理显著减少了早稻季63%和65%的CH_(4)排放,在晚稻季B2处理显著增加了41%的CH_(4)排放,B1处理相较于CO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辣椒季各处理CH_(4)的累积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3)晚稻季贡献了稻菜轮作系统主要的总增温潜势(GWP),CH_(4)的排放量决定了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大小.生物炭施用两年后,B1降低了整个稻菜轮作系统的GHGI,B2增加了GHGI,并达到显著水平,但B1和B2处理在早稻季和辣椒季显著降低了GHGI,仅B2处理在晚稻季增加了GHGI;(4)B1和B2相较于CON处理显著增加了早稻产量33%和51%,且B1和B2处理显著增加辣椒季产量53%和81%,晚稻季除不施氮肥CK处理外,其它处理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晚稻季的CH_(4)排放,而生物炭施用两年后仅低量生物炭配施氮肥有显著的减排作用,但高低量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早稻和辣椒季作物增产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区 生物炭 稻菜轮作 氧化亚氮(N_(2)O) 甲烷(CH_(4)) 全球增温潜势(GWP)
原文传递
海南典型稻菜轮作区和香蕉园氮磷盈余及土壤硝态氮累积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鉴 张博飞 +1 位作者 张翀 巨晓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54-2965,共12页
【目的】海南省是我国稻菜轮作和香蕉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农户投入的氮(N)和磷(P)肥远超过了作物的养分需求,对海南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研究海南典型作物体系氮磷输入、输出、盈余及土壤硝态氮累积,为评价其养分损失及环境影响... 【目的】海南省是我国稻菜轮作和香蕉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农户投入的氮(N)和磷(P)肥远超过了作物的养分需求,对海南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研究海南典型作物体系氮磷输入、输出、盈余及土壤硝态氮累积,为评价其养分损失及环境影响、提高养分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2022年选取海南稻菜轮作和香蕉种植典型区域澄迈县为研究区,确定20个稻菜轮作田块和15个香蕉园。采用跟踪记录的方法获取所有地块的化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和秸秆还田方式及还田量等信息。采用跟踪采样的方法测定作物生物量及其养分含量。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土壤-作物体系养分沉降和生物固氮等其他来源数据。选取5个旱地香蕉园,采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并测定0—4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结果】海南典型稻菜轮作区氮肥和磷肥投入量分别为1308 kg N·hm^(-2)(化肥和有机肥分别为975和333 kg N·hm^(-2))和515 kg P·hm^(-2)(化肥和有机肥分别为385和130 kg P·hm^(-2)),作物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为248 kg N·hm^(-2)和48 kg P·hm^(-2),稻菜轮作区氮素和磷素盈余分别为1196 kg N·hm^(-2)和484 kg P·hm^(-2)。香蕉园氮肥和磷肥投入量分别为1340 kg N·hm^(-2)(化肥和有机肥分别为1293和47 kg N·hm^(-2))和447 kg P·hm^(-2)(化肥和有机肥分别为442和5 kg P·hm^(-2)),香蕉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为242 kg N·hm^(-2)和23 kg P·hm^(-2),氮素和磷素盈余分别为1271 kg N·hm^(-2)和435 kg P·hm^(-2)。香蕉园0—4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为1131 kg N·hm^(-2)。【结论】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导致海南典型区土壤-作物体系存在大量的养分盈余,旱地土壤也累积了大量的硝态氮。海南以较大的养分损失和环境代价生产热带高值水果和蔬菜,未来必须优化农田养分管理措施以保障其生态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香蕉园 氮磷盈余 硝态氮累积 海南省
下载PDF
稻菜轮作对稻田褐飞虱和蜘蛛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尤俊 沈嘉伟 +2 位作者 刁石新 刘志超 张文庆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8-550,共3页
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系统调查了稻菜轮作田、水稻连作田的水稻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捕食性天敌蜘蛛的数量,结果表明:与水稻连作相比,花都区稻菜轮作模式总体上降低了褐飞虱数量,同期最高降低66.6%,对田间... 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系统调查了稻菜轮作田、水稻连作田的水稻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及其捕食性天敌蜘蛛的数量,结果表明:与水稻连作相比,花都区稻菜轮作模式总体上降低了褐飞虱数量,同期最高降低66.6%,对田间蜘蛛数量影响不明显;白云区的稻菜轮作模式也显著降低了褐飞虱的数量,同期最高降低56.3%,对蜘蛛数量的影响也不明显。稻菜轮作模式能有效降低田间褐飞虱数量,有利于水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水稻连作 褐飞虱 蜘蛛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热带地区稻菜轮作体系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邵晓辉 汤水荣 +3 位作者 孟磊 伍延正 李金秋 缑广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49-5158,共10页
研究稻菜轮作模式下土壤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对补充我国热带地区CH_(4)和N_(2)O排放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辣椒季设置4种施肥处理: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等氮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 研究稻菜轮作模式下土壤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对补充我国热带地区CH_(4)和N_(2)O排放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辣椒季设置4种施肥处理: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等氮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化肥(NPK+M)和100%有机肥替代(M),水稻种植季未设置施肥处理,研究辣椒季不同施肥条件下CH_(4)和N_(2)O的排放规律以及对早稻生长季水稻产量、CH_(4)和N_(2)O排放的后续影响.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菜轮作土壤CH_(4)和N_(2)O,同时测定作物产量,并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辣椒季和早稻季4种施肥处理下土壤CH_(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2.7 kg·hm^(-2)和5.5~8.4 kg·hm^(-2),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NPK+M和M处理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5.3%和7.6%;而早稻季NPK+M和M处理CH_(4)累积排放量均增加37.5%和55.1%,其中早稻季M处理达到显著水平.②辣椒季和早稻季4种施肥处理下N_(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3.0 kg·hm^(-2)和0.3~0.5 kg·hm^(-2),相对NPK处理,辣椒季NPK+M和M处理降低33.7%和16.0%的N_(2)O累积排放量,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早稻季NPK+M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23.5%,M处理却增加9.1%,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③4种施肥处理下辣椒和早稻的产量分别为3055.6~37722.5 kg·hm^(-2)和5850.9~6994.4 kg·hm^(-2),与NPK处理相比,NPK+M和M处理显著增加辣椒产量.各施肥处理GWP为508.0~1864.4 kg·hm^(-2),NPK+M和M处理相对NPK处理分别下降25.7%和5.7%,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辣椒季各处理的GWP对总GWP的贡献率为69.2%~78.1%,N_(2)O对总GWP的贡献率为77.3%~85.3%.辣椒季和早稻季GHGI分别为0.03~0.09 kg·kg^(-1)和0.04~0.24 kg·kg^(-1),与NPK处理相比,辣椒季M和NPK+M处理使GHGI显著下降71.5%和54.7%,早稻季NPK+M和M处理GHGI值分别下降44.0%和20.8%,其中NPK+M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综合作物产量及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减排 全球增温潜势 有机肥替代化肥 稻菜轮作 热带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种间关系预测评估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吡虫啉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华东 王传咪 +2 位作者 吴秋敏 崔艳梅 武春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3-1483,共11页
吡虫啉(imidacloprid)在我国(亚)热带地表水体中频繁被检出,然而因本土水生生物相关毒理学数据严重缺乏,目前关于其在热带常见作物系统周围水体中生态风险的评估明显不足。本研究基于网络种间关系预测(web-interspecific correlation es... 吡虫啉(imidacloprid)在我国(亚)热带地表水体中频繁被检出,然而因本土水生生物相关毒理学数据严重缺乏,目前关于其在热带常见作物系统周围水体中生态风险的评估明显不足。本研究基于网络种间关系预测(web-interspecific correlation estimation,Web-ICE)结合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曲线,通过获取本地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风险阈值——5%物种危害质量浓度(HC_(5)),利用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RQ),评估了吡虫啉在海南省澄迈县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海南省澄迈县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吡虫啉的HC_(5)值为4.30μg/L,其中有41.7%水样的RQ值高于1,且中位数和最大浓度对应的RQ值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区域地表水,表明吡虫啉残留对所研究区域地表水中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在稻菜轮作过程中,4月份作物播种期(92.3%水体RQ>1)、蔬菜种植期(平均RQ=2.53,68%水体RQ>1)和澄迈中部区域水体中的吡虫啉呈现较高的生态风险,表明吡虫啉长期/脉冲输入造成其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时空和作物特征,因此需对该农药在该区域稻菜轮作实践中进行分种植期、分区域合理使用和限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吡虫啉 网络种间关系预测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生态风险 稻菜轮作
下载PDF
琼南地区稻菜轮作土壤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娜娜 王刚 +1 位作者 丁文慈 史云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2-37,共6页
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研究了海南琼南地区不同稻菜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客观评价了农业施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稻菜轮作后,土壤表层的全氮、碱解氮含量下降,土壤深层的全氮、碱解... 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研究了海南琼南地区不同稻菜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客观评价了农业施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稻菜轮作后,土壤表层的全氮、碱解氮含量下降,土壤深层的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表层和深层的硝态氮含量都增加.0~30 cm土层茄子田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豆角田最低;地瓜叶田的土壤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都最高,含量最少的蔬菜田分别是茄子、菜心田、菜心田.150~180 cm的土壤深层,菜心田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地瓜叶田最低、小白菜田次之;地瓜叶田的碱解氮的含量最高,茄子田最低;豆角田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最高,菜心田的硝态氮最低、地瓜叶田的铵态氮含量最低.小白菜田在60~90cm土层,土壤硝态氮最高,豆角田在60~9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的含量最高,菜心田在30~60 cm铵态氮的含量最高.地瓜叶对于耕层内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茄子最弱.蔬菜植株内硝酸盐含量均在限量范围内,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根据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的累积现状,优化氮肥施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南 稻菜轮作 土壤 氮素 含量
下载PDF
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对琼北地区稻菜轮作系统镉削减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锋 邢建平 +4 位作者 符少怀 潘攀 吴琳 刘贝贝 陈淼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5-1733,共9页
为探讨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在海南镉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琼北地区轻中度镉污染稻菜轮作耕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6种安全利用技术对辣椒和稻米中Cd积累的削减效果,以及9种钝化剂对稻米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安全利用技术的降Cd效果... 为探讨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在海南镉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琼北地区轻中度镉污染稻菜轮作耕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6种安全利用技术对辣椒和稻米中Cd积累的削减效果,以及9种钝化剂对稻米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安全利用技术的降Cd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在辣椒和稻米上的降Cd率分别为61.6%~91.5%、49.4%~91.3%,6项安全利用措施下辣椒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均可接受,但仅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处理下稻米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施用9种钝化剂均可显著(P<0.05)降低稻米Cd含量,但降Cd率差别较大,变化范围在29.7%~77.0%。其中,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生物炭+磷矿粉、生物炭+活化磷矿粉)、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蚯蚓粪+零价铁+磷矿粉)的施用效果最佳,稻米降Cd率在68%以上。针对海南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宜采用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的联合措施,其中土壤调理技术中的钝化剂推荐使用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或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利用技术 稻菜轮作 钝化剂
下载PDF
稻菜轮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红 苏筱雨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菜轮作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降低;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高碳有机肥、油菜秸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分形维数最小。稻菜...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菜轮作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降低;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高碳有机肥、油菜秸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分形维数最小。稻菜轮作下各施肥处理土壤微团聚体(<0.25mm)增加,大团聚体(2~0.25mm)减少,土壤分形维数减小,土壤结构有较好改善。可见,施用有机含碳量高的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较好的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施肥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轮作新模式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尚宁 何昌锐 +3 位作者 刘安和 李颖 韦放 黄孟西 《广西农学报》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2004年至2008年在田阳县田州镇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吨粮万元田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早稻+再生稻产稻谷1 000kg/667m2以上,产值2 000元左右;番茄产4 500~5 000kg/667... 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2004年至2008年在田阳县田州镇进行了"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吨粮万元田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早稻+再生稻产稻谷1 000kg/667m2以上,产值2 000元左右;番茄产4 500~5 000kg/667m2,产值8 500元左右,合计产值达10 000元/667m2以上。本文从品种布局、田间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超级稻—再生稻—秋冬菜"稻菜轮作模式的技术要点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高效 技术
下载PDF
菜稻菜轮作模式对土壤Cd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文典 李富荣 +5 位作者 赵洁 王富华 杜应琼 疏仁宗 李波 何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2-1277,共6页
菜稻菜轮作模式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一种高效利用并能改善土壤环境的耕作模式。为探讨菜稻菜模式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以蔬菜连作、水稻连作作为对照,在东莞市开展大田试验,研究菜稻菜模式下土壤Cd各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变... 菜稻菜轮作模式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一种高效利用并能改善土壤环境的耕作模式。为探讨菜稻菜模式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以蔬菜连作、水稻连作作为对照,在东莞市开展大田试验,研究菜稻菜模式下土壤Cd各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农作物可食部分对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稻菜轮作和蔬菜连作对Cd全量及赋存形态无明显影响,水稻连作处理能降低耕层土壤Cd全量、可交换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含量;土壤中Cd大多以活性较高的形态存在,各赋存形态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土壤中Cd可还原态能与可氧化态、残渣态进行相互转化;水稻对Cd的富集能力要远高于蔬菜,在推广菜稻菜模式时要慎重考虑水稻Cd的超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稻菜轮作 蔬菜连作 水稻连作 赋存形态
下载PDF
稻菜轮作下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慧 余端 +3 位作者 杭晓宁 马连杰 廖敦秀 卢文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56,共7页
【目的】分析稻菜轮作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氮肥减量施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置氮肥全量施用(T1)、氮肥减施(T2)、氮肥配施有机肥(T3)、不施氮肥(CK)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其... 【目的】分析稻菜轮作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氮肥减量施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置氮肥全量施用(T1)、氮肥减施(T2)、氮肥配施有机肥(T3)、不施氮肥(CK)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其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T1处理的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Observed指数低于CK处理,T2、T3处理高于CK,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的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的真菌Chao1指数和Observed指数均高于CK处理,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3处理的真菌群落组成与CK、T1、T2处理有一定的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4个处理的细菌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n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T2处理的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最高,T3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施氮处理均降低了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真菌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差异性,真菌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T1处理增加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T2处理增加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T3处理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T2处理显著降低了大理石雕菌属(Marmoricola)相对丰度,T3处理显著增加腐质霉属(Humicola)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施氮处理均显著降低链格孢属(Alternaria)相对丰度。【结论】在水稻-茎瘤芥轮作模式下,与氮肥全量施用相比,减氮施肥和氮肥配施有机肥均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氮肥减施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相对丰度
下载PDF
珠三角部分地区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杂草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文磊 张纯 +1 位作者 冯莉 田兴山 《杂草学报》 2020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明确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中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形取样法在珠三角部分地区的田块进行杂草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部分地区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共有杂草29种,隶属于15科23属,其中优势种杂草4种,区域优势种杂草5种,常见杂... 为明确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中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形取样法在珠三角部分地区的田块进行杂草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部分地区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共有杂草29种,隶属于15科23属,其中优势种杂草4种,区域优势种杂草5种,常见杂草7种,一般杂草13种。牛筋草、光头稗、稗、碎米莎草等在不同地区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总体相对优势度较高。博罗县菜茬免耕旱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低于花都区和白云区,但其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稻菜”轮作 免耕旱直播稻 杂草群落 优势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崑 徐坚 +4 位作者 鲁长根 邵建均 蔡广越 张艳 吴家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4-79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Oryza sativa-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Oryza sativa-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种植模式 吸收 径流
下载PDF
稻菜轮作制下汞胁迫的土壤微生物学和酶学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荆延德 何振立 杨肖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4-147,172,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菜轮作下不同浓度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稻菜轮作体制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菜收获后,不同浓度汞处理后土壤各微生物学指标和酶学指标均表现为在较低浓度汞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菜轮作下不同浓度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稻菜轮作体制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菜收获后,不同浓度汞处理后土壤各微生物学指标和酶学指标均表现为在较低浓度汞处理(<2 mg/kg)时有促进作用,在较高浓度汞处理(≥2 mg/kg)时表现出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土壤代谢商是对汞处理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学指标。青紫泥不同浓度汞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大于小粉土。脲酶是对土壤汞胁迫比较敏感的生化监测指标,且汞对小粉土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生态毒性强于青紫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胁迫 稻菜轮作 微生物学效应 酶学效应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霞 陶云彬 +3 位作者 倪治华 章日亮 戴佩彬 陈一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9期24-28,共5页
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轮作模式之一,但秸秆还田对该耕作制度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5年),研究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 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轮作模式之一,但秸秆还田对该耕作制度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5年),研究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浙江省豆-稻-菜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的影响显著: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有效提高了水稻和小萝卜的产量,且水稻和小萝卜年均增产10%以上;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种植区域土壤肥力也有较大影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 H值,此外,秸秆还田区域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由此可见,多熟制耕作制度下秸秆还田仍具有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作用,可作为耕地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长期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肥力 豆-稻-菜轮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