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被引量:90
1
作者 单玉华 王余龙 +3 位作者 山本由德 黄建晔 杨连新 张传胜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45,50,共5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测定了 95个水稻材料抽穗期及成熟期植株的含氮率及干物质积累量 ,并分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广亲和品种、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 6种类型 ,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①籼稻...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测定了 95个水稻材料抽穗期及成熟期植株的含氮率及干物质积累量 ,并分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广亲和品种、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 6种类型 ,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①籼稻植株的含氮率明显高于粳稻及广亲和品种 ,杂交籼稻的含氮率高于常规籼稻 ,而杂交粳稻的含氮率与常规粳稻无显著差异 .②籼稻植株总吸氮量平均比粳稻高 1 4 .1 % ;与常规籼稻及常规粳稻相比 ,杂交籼稻及杂交粳稻的总吸氮量分别高 2 2 .8%和 1 6.4 % .③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以根、叶片的变异幅度较大 ,而穗及茎鞘的变异幅度则较小 ;根中氮的分配比例以广亲和品种最高 ,常规籼稻显著高于杂交籼稻 ,而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间无显著差异 .④从氮的利用效率看 ,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籼稻 ,而氮的籽粒生产效率低于籼稻 ;氮收获指数以广亲和品种最低 ,其他类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吸收 效率 氮肥
下载PDF
不同水稻类型对镉的耐性、累积性与转运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磊 杨惟薇 +4 位作者 张超兰 刘宛茹 黎晓峰 曹建华 潘丽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85-2188,共4页
通过水稻苗期水培方法,以相对生物量、植株Cd累积量和Cd转移系数为指标,研究广西当前主要种植的超级稻、杂交稻和常规稻(共10个水稻品种)的耐镉特性。结果发现,5 mg·L-1Cd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耐性、累积性和转运能力方面存... 通过水稻苗期水培方法,以相对生物量、植株Cd累积量和Cd转移系数为指标,研究广西当前主要种植的超级稻、杂交稻和常规稻(共10个水稻品种)的耐镉特性。结果发现,5 mg·L-1Cd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对Cd的耐性、累积性和转运能力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常规稻野丝占和玉丝占的耐镉特性优于杂交稻和超级稻。表明水稻耐镉特性与水稻类型存在一定关系,对丰富水稻耐镉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耐Cd水稻品种的筛选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类型 水培 耐性 累积性 转移系数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稻田土壤基础供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昊 王绍华 +4 位作者 李刚华 杨文祥 王强盛 谢金学 丁艳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1-285,共5页
选用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5种类型共7个水稻品种,在大田中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对土壤基础供氮量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籼稻的土壤基础供氮量平均比粳稻高25.6%;杂交籼稻比常规籼稻高19.5%... 选用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5种类型共7个水稻品种,在大田中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对土壤基础供氮量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籼稻的土壤基础供氮量平均比粳稻高25.6%;杂交籼稻比常规籼稻高19.5%,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高32.5%。②土壤基础供氮量在植株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以叶、茎鞘的变异幅度较大,而穗的变异幅度则较小;叶中氮的分配比例以粳稻最高,而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间及杂交籼稻与常规籼稻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土壤氮素利用效率(NUEs)随着土壤基础肥力上升而提高,粳稻的NUEs提高幅度大于籼稻。土壤氮籽粒利用效率(Ng/Ns)以两系杂交籼稻最高,籼稻的Ng/Ns大于粳稻,杂交籼稻与常规籼稻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间Ng/Ns无明显差异。④100kg籽粒需氮量增加幅度也是粳稻高于籼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类型 土壤基础供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100kg籽粒需氮量
原文传递
稻型、生育期及防治措施对害虫和天敌群落的复合效应
4
作者 倪敬田 朱守康 +1 位作者 缪勇 江俊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6-930,共5页
通过对不同稻型、水稻生育期及防治措施29个群落的田间系统调查,运用极点排序法和模糊聚类法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对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的影响,总体上防治措施>稻型>生育期,不同稻型和水稻生育期害虫和天敌自身的特点,对不同... 通过对不同稻型、水稻生育期及防治措施29个群落的田间系统调查,运用极点排序法和模糊聚类法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对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的影响,总体上防治措施>稻型>生育期,不同稻型和水稻生育期害虫和天敌自身的特点,对不同防治措施对群落作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早稻分蘖期和中稻分蘖期节肢动物群落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中稻乳熟期群落稳定性极差,需要人为防治措施,晚稻田群落稳定性较高。试验结果对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型 生育期 防治措施 害虫和天敌群落 相似性
下载PDF
高温及水稻类型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向东 翟保平 胡自强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 n)在江浙等地呈明显上升态势。采用不同温度及水稻类型处理灰飞虱若虫,获得灰飞虱种群在不同处理组合下的存活率、发育进度及抗寒力。结果表明,35℃的高温下,灰飞虱各龄若虫无论在杂交籼稻...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 n)在江浙等地呈明显上升态势。采用不同温度及水稻类型处理灰飞虱若虫,获得灰飞虱种群在不同处理组合下的存活率、发育进度及抗寒力。结果表明,35℃的高温下,灰飞虱各龄若虫无论在杂交籼稻还是粳稻上,其发育进度均比25-30℃推迟2-7d。35℃高温下若虫死亡率较高,并且不能正常羽化。粳稻上饲养的灰飞虱若虫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杂交籼稻,但水稻类型和温度对灰飞虱存活率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作用。在适宜温度下(27-30℃)用杂交籼稻饲养的灰飞虱,其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均要比在高温(35℃)或低温(25℃)下饲养的低。在26-30.5℃变温条件下,杂交籼稻上饲养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粳稻上饲养的,而且不同温度和水稻类型上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均低于零下10℃。可见江浙稻区冬季低温对灰飞虱的越冬已不存在制约作用。温度和水稻类型的变化是近年灰飞虱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温度 水稻类型 死亡率 发育进度 过冷却点
下载PDF
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向前 殷敏 +8 位作者 王孟佳 马横宇 褚光 刘元辉 徐春梅 章秀福 张运波 王丹英 陈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63,共18页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季灌浆期温光资源对不同类型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适应性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筛选与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浙江富阳和温州两地开展,以当地主栽3个籼稻品种为对照,根据专家推荐选择20个...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季灌浆期温光资源对不同类型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适应性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筛选与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浙江富阳和温州两地开展,以当地主栽3个籼稻品种为对照,根据专家推荐选择20个候选粳型品种(包括10个常规粳稻、3个杂交粳稻和7个籼粳杂交稻),评估和研究灌浆期温光条件差异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结果】(1)基于稻米品质特征聚类,晚籼稻因其特有的长宽比(3.18)与直链淀粉含量(19.40%)归属一类;相比晚籼稻,大部分杂粳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分别升高了4.31%-5.28%、6.51%-9.33%、25.83%-28.34%、-1.81%-4.27%、11.62%-50.85%和2.31%-2.85%,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则降低了20.98%-28.14%和1.16%-14.85%,表现出明显的米质提升;常规粳稻品种的米质表现则出现分离,部分源于苏南和嘉兴的常规粳稻(4个)与杂交粳类似,同属于米质提升一类;而部分源于江苏、上海的常规粳稻品种(6个)因其在晚季中相对较差的米质表现(高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归属一类;(2)晚稻灌浆期稻米品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气候因子对水稻品质的作用主要以齐穗后10-20 d为主;加工品质(糙米率)与日均辐射(R:-0.40--0.19,P<0.05)和昼夜温差(R:-0.45--0.28,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日最低温度(R:0.24-0.53,P<0.05)和降雨量(R:0.38-0.45,P<0.05)呈正相关关系;灌浆期降雨增多以及夜间温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垩白率和垩白粒率(R:-0.37--0.16,P<0.05;R:-0.43--0.12,P<0.05),从而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同时夜间温度和降雨与食味值呈负相关关系(R:-0.37--0.16,P<0.05;R:-0.43--0.12,P<0.05);双季晚稻灌浆期最高温度与稻米食味值成正相关(R=0.37,P<0.05),日最低温度则与稻米蛋白质含量(R=0.19,P<0.05)和垩白度(R=0.16,P<0.05)及垩白粒率(R=0.12,P<0.05)成正相关。【结论】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品种类型 灌浆期 稻米品质 气象因子
下载PDF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9
7
作者 魏海燕 李宏亮 +7 位作者 程金秋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郭保卫 胡雅杰 崔培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0-740,共11页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的应用对甬优2640无增产效应。主要因为甬优2640穗大粒多,群体颖花量大。与CK比,相对集中在前中期的肥效难以满足植株全生育期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快,氮素积累少,光合势弱,物质生产量不足,不能实现群体大库容的有效充实。而对南粳9108,脲甲醛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处理比CK增产5.2%~5.9%,树脂包衣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和脲甲醛+尿素均基施处理与CK平产的同时可减少施肥2~3次。2种运筹方式中,以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用尿素处理能有效增加植株茎蘖数,提高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获得高产。3种肥料类型中,产量呈现UF>PCU>SCU。脲甲醛基施+分蘖期施尿素处理之所以能使南粳9108获得比CK更高的产量,是因为UF的肥效在中后期依然能相对稳定释放,配合尿素的分蘖期施用,既保证了前期分蘖的发生,又能保证高峰苗后稳定的茎蘖数和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在拔节后的光合势和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增产显著。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穗型和产量特性的水稻品种,优选缓控释肥类型基施的同时,分蘖期配合速效肥料的施用,可获得既省工又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类型 肥料运筹 不同穗型水稻 产量
下载PDF
南方典型稻区稻米镉累积量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熊婕 朱奇宏 +4 位作者 黄道友 朱捍华 许超 王帅 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了更好地指导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管控稻米镉风险,本文以我国镉污染风险较大的南方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与稻米配对样品,分析稻米镉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稻米镉累积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我国... 为了更好地指导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管控稻米镉风险,本文以我国镉污染风险较大的南方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与稻米配对样品,分析稻米镉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稻米镉累积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稻区稻米镉累积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而非全镉含量,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稻米镉含量的重要因素;在不考虑水稻品种条件下,采用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有效锰、有效铁及有机质可较好预测稻米镉积累量,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决定系数(R2)为0.52;针对常规稻和杂交稻,以上述4个土壤因子分别建立的模型也可实现较好预测(P<0.001),R2分别为0.47和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土壤性质 南方稻田土壤 水稻品种类型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类型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二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0,共7页
过去,由于古代文献记载的疏略,有关汉代中国南方稻作农业发展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近几十年来,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水田模型明器。这些水田模型的发现,大大丰富了人们关于汉代稻作农耕技术发展水平的认识。这些水田模型主要是... 过去,由于古代文献记载的疏略,有关汉代中国南方稻作农业发展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近几十年来,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水田模型明器。这些水田模型的发现,大大丰富了人们关于汉代稻作农耕技术发展水平的认识。这些水田模型主要是陶制的,此外也有少量为石制,其年代主要为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也有少量属魏晋时期的。出土的地点主要在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和广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模型明器 类型 小区划水田 大区划水田 梯田 耕作体系 地理环境
原文传递
新型稻谷型饲粮配方养猪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会萱 郑国华 +2 位作者 胡友战 韦启鹏 蒋云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38-46,共9页
采用不同饲粮配方单因子试验设计,以40头长大乐三元杂种猪为素材,在相同条件下,系统对猪的肥育、屠宰性能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稻谷与玉米价比合理前提下,用稻谷型饲粮养猪在技术、生产水平及饲料效率上都是可... 采用不同饲粮配方单因子试验设计,以40头长大乐三元杂种猪为素材,在相同条件下,系统对猪的肥育、屠宰性能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稻谷与玉米价比合理前提下,用稻谷型饲粮养猪在技术、生产水平及饲料效率上都是可行的。同时,筛选出二种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新型稻谷型饲粮配方Ⅲ、Ⅳ,可供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为合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促进早稻转化,推动低成本养猪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型饲粮配方 养猪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饲料
下载PDF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0
11
作者 王夫玉 张洪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时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时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较小。就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晚熟中粳品种,读用早熟晚粳品种,不用中熟晚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类型 产量形成 成熟期 成熟度
下载PDF
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马树庆 王琪 +2 位作者 沈享文 许英子 李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在分析东北水稻生殖生长关键期低温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日冷积温(时积温)及其与空壳率关系的模式和敏感期内每日水稻敏感群体数量比率分布标准化模式,进而建立了水稻在生殖生长关键期内因低温影响而导致空壳率及减产率评估、预... 在分析东北水稻生殖生长关键期低温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日冷积温(时积温)及其与空壳率关系的模式和敏感期内每日水稻敏感群体数量比率分布标准化模式,进而建立了水稻在生殖生长关键期内因低温影响而导致空壳率及减产率评估、预测模式。该模式可较精确地计算出逐日低温导致的空壳率及减产率,可比成熟期提前25 d左右进行冷害评估和损失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障碍型冷害 冷积温 时积温 空壳率 减产率 动态评估模式 损失评估
下载PDF
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洪汝科 李铮友 +3 位作者 王樨 师常俊 黄大军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85-87,共3页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抗病优质滇型粳稻恢复系。用滇型杂交稻和南34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关键词 不育系 恢复系 南34 选育 水稻 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田间配置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立勇 冯永祥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田间配置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 ,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辽粳326的上2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奥羽316;品种、行距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行向之间、行向与品种互作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 田间配置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 ,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辽粳326的上2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奥羽316;品种、行距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行向之间、行向与品种互作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辽粳326比奥羽316高 ,40cm行距高于30cm行距 ,南北行向高于东西行向。行距对群体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扩大行距对提高群体中午时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配置方式 水稻 穗型 生理特性 品种 辽粳326 叶绿素 行距 奥羽316
下载PDF
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稻种籼粳分类体系的讨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尧忠 徐宁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8-93,共6页
回顾了近10年来作者对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籼粳分类体系的研究结果。对于稻种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了籼稻、粳稻、普通野生稻、非洲稻的标志酶带,以程氏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酯酶酶带分类法,实现了形态分类... 回顾了近10年来作者对酯酶酶带籼粳分类法及籼粳分类体系的研究结果。对于稻种酯酶同工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了籼稻、粳稻、普通野生稻、非洲稻的标志酶带,以程氏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酯酶酶带分类法,实现了形态分类向实验分类的转化。在处理难分类的品种时,酶带分类和形态分类结果出入10%左右,处理普通品种时,出入5%左右。从典型籼到典型粳,各种分类性状都是连续变异的;在连续变异的某个环节上,应该有籼粳中间型,具体表现为某些品种很难精确分为籼稻或粳稻。建议籼粳中间型与籼、粳并列,为第三个亚种。普通野生稻一向被认为是独立于栽培稻之外的一个种。普通野生稻和籼或粳杂交,后代纯合可育,没有生殖隔离;14A仅仅反映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在生理或调控方面的差异;用测交结实率和形态分类来分析,普通野生稻难分籼或粳。普通野生稻是籼粳中间型。认为可由普通野生稻和某些原始的栽培品种组成籼粳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 籼粳分类 酯酶酶带
下载PDF
用MODIS热量指数动态监测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丽文 王秀珍 +1 位作者 姜丽霞 黄敬峰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0-701,共12页
水稻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与耗时、费力的传统灾情监测和调查方式相比,遥感技术能以宏观视角高效地监测灾害发生的范围及程度。为顺应立体化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利用Terra\Aqua MODIS反射率和地表温度数... 水稻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与耗时、费力的传统灾情监测和调查方式相比,遥感技术能以宏观视角高效地监测灾害发生的范围及程度。为顺应立体化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利用Terra\Aqua MODIS反射率和地表温度数据进行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的可能性,本文在遥感估算全天候平均气温分布、遥感识别水稻种植区及其关键生育期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相对累积生长度日距平r AGDDa的水稻延迟型冷害指标,并开展了东北地区2000年—2012年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MODIS估算的累积生长度日(MODIS_AGDD)与其对应台站估算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除了5月上旬及9月下旬外,两者差值的多年平均值随时间变化幅度基本保持在55℃·d左右;(2)r AGDDa与其对应台站估算值的相关性比累积生长度日距平(AGDDa)的更高,采用r AGDDa指标监测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季热量条件的年际差异更有效;(3)基于MODIS_r AGDDa指标的监测结果与用气象行业标准指标(ΔT5-9)监测得到的延迟型冷害分布在众多灾害年均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通过对比水稻减产率分布图,认为以MODIS_r AGDDa≤-5%判断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发生具有一定可行性;(4)分阶段统计的r AGDDa指标能反映出水稻各生育阶段的低温累积效应和高温补偿效应,可用于水稻延迟型冷害动态监测业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延迟型冷害 MODIS热量指数 动态监测 相对累积生长度日距平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Type and Grain Quality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17
作者 HAO Xian-bin MA Xiu-fang +3 位作者 Hu Pei-song ZHANG Zhong-xu SUI Guo-min HUA Ze-tian 《Rice science》 SCIE 2010年第1期43-50,共8页
Plant type and grain quality are two major aspects in rice breeding. Using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type traits and rice grain quality traits was... Plant type and grain quality are two major aspects in rice breeding. Using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type traits and rice grain quality traits was studied with 100 crosses derived from 10 sterile lines × 10 restorer lines. There wa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s of the traits of the two aspects. The angle of the 2nd leaf from the top and single panicle weigh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type system and amylose content and grain length in grain quality system. The angle of the 2nd leaf from the top, plant height and single panicle weight had a great effect on grain quality traits, and amylose content, brown rice rate and translucency were easily influenced by plant type traits. Selection index model indicated that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Northern China with good qual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broad flag leaf and 2nd leaf from the top, narrow and short 3rd leaf from the top, low plant height, short culm, long and more panicles and low single panicle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 hybrid rice plant type grain quality canonical correlation selection index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碾米品质配合力与播期互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戎 邓锡洪 +2 位作者 王贵雄 罗光才 吴丽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6-4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籼型杂交稻碾米品质配合力在5个播期的表现,结果表明:不育系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恢复系的整精米率GCA(一般配合力)×播期工作显著,精米率和整精米率SCA(特殊配合力)×播... 本文研究了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籼型杂交稻碾米品质配合力在5个播期的表现,结果表明:不育系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恢复系的整精米率GCA(一般配合力)×播期工作显著,精米率和整精米率SCA(特殊配合力)×播期互作也显著。碾米品质配合力的稳定性中等偏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配合力的稳定性主要受加性基因与播期互作的影响,而精米率配合力的稳定性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与播期互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米品质 配合力 播期 籼型 杂交稻
下载PDF
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涛 骆名瑞 +7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为提高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其恢复系与不育系在Rf1a位点574bp的碱基插入/缺失,设计出功能标记InDel-Rf1a。利用该标记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2份籼、粳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的常规籼稻... 为提高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其恢复系与不育系在Rf1a位点574bp的碱基插入/缺失,设计出功能标记InDel-Rf1a。利用该标记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2份籼、粳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的常规籼稻品种、恢复系及保持系在Rf1a位点并不存在缺失,其基因型为Rf1aRf1a。这些材料对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育性的作用;而绝大多数常规粳稻品种(爱知106和伊粳12号除外)在该位点存在缺失,其基因型为rf1arf1a,它们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不育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该标记对不同基因型的检测效果,利用其对粳稻恢复系、不育系、杂交组合以及863A/宁恢8号F2分离群体的DNA进行扩增,根据其电泳带型可准确区分出Rf1a位点的3种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功能标记
下载PDF
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寿林 王石华 +4 位作者 张忠林 洪汝科 马文金 钏兴宽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9-1286,共8页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海拔分别为1290、1650 m的蒙自和保山进行试验,研究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在两地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海拔分别为1290、1650 m的蒙自和保山进行试验,研究海拔及栽培措施与杂交粳稻品种互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在两地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各组合产量及产量要素在不同海拔的两地表现出一致的增减趋势,产量较高的是第5及第8处理组合,两组合均由滇杂32构成,并且具有秧龄大、纯氮量高及二次施肥的共同特点。在不同海拔区对产量贡献比较大的因素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在试验的海拔范围内,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在不同的栽培措施下均表现比较稳定,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差异 滇型杂交粳稻 产量要素 正交分析 秧龄 氮肥量 施肥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