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81
1
作者 汤宏 沈健林 +2 位作者 张杨珠 刘杰云 王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0-246,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2011年晚稻季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和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和高量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条件...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2011年晚稻季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和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和高量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条件下,高量秸秆还田较无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间歇灌溉条件下,低量秸秆还田较高量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无秸秆还田条件下,间歇灌溉处理比长期淹水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高,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低;高量秸秆还田下,长期淹水处理比间歇灌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分管理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稻田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袁玲 张宣 +3 位作者 杨静 杨春蕾 曹小闯 吴良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0-359,共10页
为阐明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在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表现特性,以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常规水作(CFC)为对照,通过长期定位试验(2001—2010年)研究了覆膜旱作(PFMC)、裸地旱作(NMC)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精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 为阐明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在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的表现特性,以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常规水作(CFC)为对照,通过长期定位试验(2001—2010年)研究了覆膜旱作(PFMC)、裸地旱作(NMC)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精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糙米中铁和锌含量的影响。2008—2010三年试验结果(平均值)表明,与CFC相比,PFMC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8.0%,精米中总氨基酸含量下降3.5%,精米中蛋白质,糙米中铁锌含量与CFC处理差异不显著;NMC处理产量显著下降5.1%,蛋白质、总氨基酸和铁含量分别下降4.4%、9.3%和11.9%。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CFC条件下,产量增加了113.6kghm2;NMC条件下,产量增加142.6kghm2;PFMC条件下,产量增加522.1kghm2;3种栽培方式产量平均增加3.3%,糙米中的铁和锌含量平均增加3.1%和6.4%,精米中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PFMC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中铁、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秸秆还田 营养品质 水稻
下载PDF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德建 常志州 +2 位作者 王灿 张刚 张斯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3-1082,共10页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秆腐解特性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且增产效应随还田时间延长而增加;稻季麦秸/油菜秸的腐解率在50%-66%,其N、P、K养分释放率分别为42%-58%、55%-68%和92%-98%;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农田碳固定、减少径流损失,但也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氨挥发以及渗漏的养分损失。提高秸秆还田效益的调控措施有:增加稻麦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总的氮肥、磷肥用量,大幅减少钾肥用量;秸秆尽量在麦季还田、稻季采用湿润灌溉可减少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秸秆还田 增产机制 秸秆腐解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麦二熟制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腊梅 陆琴 +1 位作者 严蔚东 王校常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情况下太湖水稻土中与C、N、P、S养分循环及微生物活动有关的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β-葡糖苷酶、脲酶和脱氢酶等7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无机肥处理都明显增... 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情况下太湖水稻土中与C、N、P、S养分循环及微生物活动有关的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β-葡糖苷酶、脲酶和脱氢酶等7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无机肥处理都明显增强了所有酶的活性,与对照无肥区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酶活性对化肥或秸秆还田的敏感度为:β-葡糖苷酶>脱氢酶、脲酶>FDA水解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酸性磷酸酶。各处理间酶活性顺序为:NPKS2(NPK+稻秆4500kg/hm2)>NPKS1(NPK+稻秆2250kg/hm2)>NPK(N120kg/hm2,P75kg/hm2,K150kg/hm2)>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秸秆还田 土壤酶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还原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红妮 王学春 +2 位作者 黄晶 李军 胡运高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6-126,共11页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伤流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日均变化量(RCEH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日均变化量(RCRRM值)和土壤二价铁含量日均变化量(RCFe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稻移栽后14~18 d土壤RCEH值最低,移栽后10~14 d和14~22 d土壤RCRRM值(0.28~0.62 cmol/(kg·d))和RCFe值(5.0~31.6μg/(kg·d))达到最大。2)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与覆盖相比,油菜秸秆翻埋对水稻根系伤流日均变化量(RC_(RBI))的影响时间更长,水稻根系体积日均变化量(RCRVT值)和质量日均变化量(RCRQT值)的缓慢增长期延长了4 d。3)水稻移栽后10~22 d,油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移栽后27~32 d,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苗期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显著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和根系活力(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在四川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还田量以全量还田为宜,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以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根系 水稻 秸秆还田 四川
下载PDF
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与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佘冬立 王凯荣 +2 位作者 谢小立 陈敏 林蕴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18年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和3年田间示范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直接还田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效果。长期定位试验化肥+稻草还田区水稻产量相对无肥区(CK)增产80.8%,但与等量NPK的纯化肥区差异不显著。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稻草... 18年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和3年田间示范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直接还田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效果。长期定位试验化肥+稻草还田区水稻产量相对无肥区(CK)增产80.8%,但与等量NPK的纯化肥区差异不显著。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稻草还田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率达3.7%~6.8%。氮肥的增产作用显著,建议氮肥和习惯氮肥处理增产率分别为38.8%和47.4%,而氮肥的农学产量效益分别为每公斤纯氮增产谷粒13.7kg和11.7kg,肥料报酬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减。经济效应分析表明,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土壤肥力 农学产量效益 肥料报酬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稻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和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史然 陈晓娟 +4 位作者 沈建林 葛体达 隋方功 童成立 吴金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具有固碳和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等生态环境功能,但亦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鉴于秸秆还田对稻田产生固碳和温室气体增排的双重效果,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具有固碳和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等生态环境功能,但亦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鉴于秸秆还田对稻田产生固碳和温室气体增排的双重效果,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效应,总结了秸秆还田下的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及其微生物过程机理。提出了应加强秸秆还田增碳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微生物过程的耦合机理及其对固碳功能的作用机理、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机制与控制途径的研究,以实现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增汇和增产的共轭双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碳 温室气体排放 秸秆还田 稻田土壤
下载PDF
稻草原位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2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朱德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等量施肥条件下稻草不同原位还田方式(稻草全量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2年(4季)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耕作层土壤有机... 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等量施肥条件下稻草不同原位还田方式(稻草全量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2年(4季)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碳素、碱解氮、速效氮和缓效钾含量。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总量以稻草还田处理大于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其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土壤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原位还田 双季稻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镉污染稻草还田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曹晓玲 罗尊长 +5 位作者 黄道友 朱奇宏 刘守龙 饶中秀 任雪菲 席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86-1792,共7页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清洁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土壤DTPA(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提取态cd含量增加23.5%-225.0%,土壤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的相对比例显著提高,而残渣态和可氧化态镉的比例则相对降低,其效果随稻草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强;镉污染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DTPA提取态镉仅在培养初期(2d)略有提高,随培养时间的延长,DTPA提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28.6%~41.1%),且添加稻草促使酸提取态镉向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化。研究表明,镉污染稻草进入清洁土壤会带来镉污染的扩散风险,而进入供试污染土壤后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CD污染 清洁土壤 污染土壤 土壤Cd形态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稻作区域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秋霞 戴志刚 +5 位作者 鲁剑巍 任涛 周先竹 王忠良 李小坤 丛日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8-1557,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稻作区域钾肥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农田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分析不同稻区秸秆还田可替代化学钾肥的用量,为不同区域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在湖北省鄂东丘陵、... 【目的】研究不同稻作区域钾肥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钾素吸收量以及农田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分析不同稻区秸秆还田可替代化学钾肥的用量,为不同区域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在湖北省鄂东丘陵、鄂中丘陵岗地和江汉平原3个区域的19个县(市)布置稻田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研究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钾(NP);(2)施化学钾肥(NPK);(3)施秸秆(NP+S);(4)秸秆还田配施1/2化学钾肥(NP+1/2K+S);(5)秸秆还田配施3/4化学钾肥(NP+3/4K+S);(6)秸秆还田配施全量化学钾肥(NPK+S)。【结果】不同稻作区钾肥和秸秆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与NP处理相比,鄂东丘陵区、鄂中丘陵岗地区和江汉平原区NPK处理水稻分别增产0.36、0.36和1.07 t·hm-2,平均增产率分别为6.4%、5.0%和15.3%;而施秸秆(NP+S)处理水稻分别平均增产0.57、0.49和0.24 t·hm-2,增产率为7.6%、6.9%和4.0%。3个稻作区施化学钾肥(NPK)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平均增加20.1—61.9 kg K2O·hm-2,施秸秆(NP+S)钾素吸收量平均增加8.5—39.1 kg K2O·hm-2,江汉平原区施化学钾肥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秸秆处理,而鄂东丘陵区和鄂中丘陵岗地区NP+S与NPK处理的产量和钾素吸收量均没未表现出差异。通过计算土壤-作物系统钾素表观平衡,发现一季水稻收获后土壤钾素均处于亏缺(平均钾素亏缺量为144.3—284.4kg K2O·hm-2)状态,但秸秆还田处理亏缺量小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保证水稻产量(即NPK处理产量)时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模型计算出鄂东丘陵区、鄂中丘陵岗地区和江汉平原区的平均钾肥用量分别比目前钾肥推荐用量(60kg K2O·hm-2)节约化学钾肥66.8%、75.2%和9.7%;参考2013年钾肥和水稻价格,可计算出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东丘陵区、鄂中丘陵岗地区和江汉平原区最经济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同区域 秸秆还田 钾肥替代 最经济钾肥用量
下载PDF
稻草还田下添加DCD对稻田CH_4、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国强 常玉妍 +2 位作者 宋星星 朱思明 毛艳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31-2439,共9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下硝化抑制剂的效应,本研究借助温室盆栽,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传统施肥(CF)、传统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CF+DCD)、传统施肥稻草还田(CF+S)、传统施肥稻草还田配施DCD(CF+S+DCD),探讨秸秆还田下施用DCD对水稻... 为研究秸秆还田下硝化抑制剂的效应,本研究借助温室盆栽,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传统施肥(CF)、传统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CF+DCD)、传统施肥稻草还田(CF+S)、传统施肥稻草还田配施DCD(CF+S+DCD),探讨秸秆还田下施用DCD对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CH_4、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CH_4和CO_2排放量以CF+S最高,CF+S+DCD次之,而CK最低;N_2O排放量以CF最高,CF+DCD次之,而CF+S+DCD最低。与CF和CF+S相比,施用硝化抑制剂后CH_4和N_2O减排效果显著,而CO_2减排不显著。就水稻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温室气体强度(GHGI)和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而言,秸秆还田和硝化抑制剂施用,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NEEB,而降低GWP和GHGI;与CF和CF+S相比,施用硝化抑制剂后,CF+DCD和CF+S+DCD分别增产9.5%和10.0%,NEEB增加16.8%和20.1%;GWP分别降低23.7%和21.0%,GHGI降低23.7%和21.1%。可见,无论稻草还田与否,硝化抑制剂对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比较稳定。因此,稻草还田配施DCD(即CF+S+DCD处理)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双氢胺(DCD) 综合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强度 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
全文增补中
不同氮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短期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娜 王凯荣 +1 位作者 王开峰 谢小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为探索适宜稻草还田量及配合稻草还田的N、P肥施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树脂法和传统化学法相结合,研究了不同N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对土壤N、P养分及水稻生长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短期内可降低土壤氨氮浓度,提高土壤有效磷... 为探索适宜稻草还田量及配合稻草还田的N、P肥施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树脂法和传统化学法相结合,研究了不同N肥配施方法下稻草还田对土壤N、P养分及水稻生长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短期内可降低土壤氨氮浓度,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抑制水稻生长;稻草还田的这3种效应都随稻草水平的增加而加强,但不同N肥配施下无差异。稻草还田后易引起水稻铁中毒,因此稻草还田量不宜过多;稻草还田后除需多施N、P肥外,还需通过排水等措施以解决其铁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N肥配施方法 水稻生长 土壤N、 P养分
下载PDF
秸秆与水分管理稻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宏 曾掌权 +3 位作者 沈健林 刘锋 刘杰云 王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8,共8页
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稻草)还田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高量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 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稻草)还田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高量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显著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甲烷(CH_(4))排放,减少了氧化亚氮(N_(2)O)排放,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提高了土壤固碳量,但温室气体增排的效应非常明显。高量秸秆还田时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低量秸秆还田,其温室气体净排放更高。该研究中以间歇灌溉且低量秸秆还田处理为最佳处理,3.0 t/hm^(2)低量秸秆还田量和间歇灌溉可有效发挥稻田秸秆还田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分管理 温室气体 碳固定 净排放 稻田
下载PDF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单提波 杨玲 +3 位作者 慕永红 王安东 孔宇 隋阳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56-1758,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还田量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还田量4.5t/hm2和还田量9.0 t/hm2的处理在水稻产量、有效穗...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还田量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还田量4.5t/hm2和还田量9.0 t/hm2的处理在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还田量4.5t/hm2并配施纯氮45 kg/hm2的处理除外)。在寒地稻草还田中以还田量9.0 t/hm2并配施纯氮135 kg/hm2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稻草还田 土壤养分 产量
下载PDF
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及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汤宏 吴金水 +2 位作者 张杨珠 沈健林 刘杰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2期264-270,共7页
综述了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排放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和固碳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中国稻田CH4排放应加强以下2方面的研究:(1)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产生机理的研究;(2)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和土壤固碳的综合... 综述了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排放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和固碳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中国稻田CH4排放应加强以下2方面的研究:(1)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产生机理的研究;(2)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和土壤固碳的综合影响研究,旨在为以后的水稻生产如何进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期充分发挥稻田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甲烷 稻田 秸秆还田 固碳 排放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的技术模式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俊 邓艾兴 +3 位作者 尚子吟 唐志伟 严圣吉 张卫建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0-235,共6页
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 依托作者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秸秆好氧还田耕作与水稻丰产减排栽培的稻作新模式,并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大面积示范的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的技术要点。该稻作模式以秸秆切碎匀抛、稻田旱耕湿整和增密调氮控水为关键技术,改善稻田耕层的通透性和水稻通气组织的输氧能力及抗倒防衰性能,提耕层和水稻根际氧含量,实现秸秆还田下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协同。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中,产条件下取得氮肥利用增效30.2%~36.0%、稻作节本增收8.3%~9.7%和甲烷减排31.7%~75.7%的显著效果。最后就该稻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从政府激励机制和配套技术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秸秆还田 耕作制度 甲烷减排 粮食安全 碳中和
原文传递
冬季秸秆还田和土地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广斌 马二登 +3 位作者 张晓艳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01-2505,共5页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3种土地管理方式下(种麦、休闲和淹水)秸秆施用(4800kg.hm-2和0)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混施和休闲不施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种麦混施和种麦不施处理(P<0.05),但显著低于淹水混施和淹...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3种土地管理方式下(种麦、休闲和淹水)秸秆施用(4800kg.hm-2和0)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混施和休闲不施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种麦混施和种麦不施处理(P<0.05),但显著低于淹水混施和淹水不施处理(P<0.05);淹水混施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淹水不施处理(P<0.05),而休闲混施和休闲不施处理、种麦混施和种麦不施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与5、10cm处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Eh无显著相关性(P>0.05)。改冬季淹水和休闲稻田为种植小麦或在水稻移栽前对休闲稻田实施除草措施能显著减少稻田CH4排放量,是一种既增加农作物产量又能达到减少温室气体CH4排放的农业措施,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通量 秸秆还田 土地管理 土壤温度 农业措施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8
作者 吴健成 刘卿 +7 位作者 汪翠存 陆汝华 刘艳 曹强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刘小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28-5339,共12页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元素的两大主要补给途径,其在调控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以及水稻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秸秆还田或氮肥施用单因素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而双因素互作...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元素的两大主要补给途径,其在调控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以及水稻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秸秆还田或氮肥施用单因素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而双因素互作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同时,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氮肥施用鲜有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3个氮肥处理(0、180、360 kg N/hm^(2))和3个秸秆还田处理(0、2.25、3.75 t/hm^(2))进行多年水稻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_(4)季节累积排放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无显著正相关关系;N_(2)O季节累积排放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秸秆还田量无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对于产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两年均在秸秆不还田+不施氮处理(S0N0)出现最低产量,2021与2022年最低产量分别为5740.64和4903.75 kg/hm^(2)。2021与2022年最高产量分别在秸秆不还田+高氮(S0N_(2))和高量秸秆还田+高氮(S2N_(2))出现,分别为10938.48和10384.83 kg/hm^(2)。同时,本研究发现在低量秸秆还田条件下,在碳足迹(CF, Carbon Footprint)方面,施氮量为251 kg N/hm^(2)时碳足迹达到最低点,为1.01 kg C/kg;而在生态经济净收益(NEEB, Net Ecosystem Economic Benefits)方面,施氮量为294 kg N/hm^(2)时生态经济净收益达到最高点,为11778.15元/hm^(2)。为协同生态经济净收益与碳排放,在低量秸秆还田(S1)下,配合251—294 kg N/hm^(2)的施氮量为最优施肥方案。研究结果为指导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稻田碳中和以及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与低碳生产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室气体 秸秆还田 氮肥 推荐施肥
下载PDF
化肥减施条件下稻草还田供硅对双季稻产量及硅素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4 位作者 范呈根 曾勇军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352,共9页
为探明化肥减施条件下长期稻草还田供硅对双季稻产量及硅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江西进贤温圳)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置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 为探明化肥减施条件下长期稻草还田供硅对双季稻产量及硅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江西进贤温圳)的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置稻草还田减施化肥(SI+NPK)、稻草烧灰还田减施化肥(SB+NPK)和单施化肥(NPK)处理,以及相对应稻草还田不施化肥(SI)、稻草烧灰还田不施化肥(SB)和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CK)共6个处理,测定双季稻产量、生物量及硅素养分吸收等指标。结果表明,SI+NPK处理能够增加双季早、晚稻周年产量与生物量,且无肥区稻草还田与稻草不还田间差异显著,其中双季早稻增产效应高于双季晚稻。6年早稻季平均产量SI+NPK处理较SB+NPK、NPK增幅达2.86%~6.38%;晚稻季SI+NPK处理较NPK增幅2.80%,与SB+NPK产量持平。SI+NPK处理有利于提高早稻季植株各器官硅含量,而晚稻季生育后期表现较高;与SB+NPK、NPK相比,SI+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双季早、晚稻硅素吸收总量。SI+NPK处理下的早稻各生育阶段的硅素积累量高于SB+NPK、NPK,且与NPK差异显著;晚稻季各生育阶段硅素积累量相比NPK,SI+NPK在分蘖-幼穗分化期、抽穗-成熟期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生育前期硅素阶段积累量可为水稻增产奠定基础。本研究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合理利用与双季稻高产栽培硅肥合理施用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稻草还田 化肥减施 供硅 硅素吸收
下载PDF
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秦华东 张玉 +9 位作者 徐世宏 李昌华 何燕 丁成泉 梁天锋 汪妮娜 杨彩铃 郑土英 朱贵玉 江立庚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7,71,共4页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免耕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单株根系干重、单株生物量、根半径、单株根表面积、单株根长、单条根长、根长密度、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是对...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显著提高免耕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单株根系干重、单株生物量、根半径、单株根表面积、单株根长、单条根长、根长密度、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是对单株总根数的影响不大。与3 t/hm2稻草还田量相比,6 t/hm2稻草还田量的增产效果和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还田 免耕栽培 根系生长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