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被引量:86
1
作者 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5期13-18,共6页
水稻种植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对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及发展前景,以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从农艺学角度探讨了发展我国机械化种植中所需解决的问题,... 水稻种植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对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及发展前景,以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从农艺学角度探讨了发展我国机械化种植中所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种植 机插秧 机直播 对策
下载PDF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78
2
作者 吴崇友 金诚谦 +1 位作者 卢晏 涂安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23,共3页
该文概述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重要发展历程 ,描述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 开发 中国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3
作者 李耀明 徐立章 +1 位作者 向忠平 邓玲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185,共4页
该文介绍了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点播直播机械—枪管式水稻直播机、水稻长毡式育秧和插秧系统以及无人操纵高精度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 日本 水稻种植 种植机械
下载PDF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适宜值 被引量:72
4
作者 彭长青 李世峰 +3 位作者 卞新民 吴九林 周宇 刘蓉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19-1623,共5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em。)150~180g为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它复合肥处理,复合肥处理苗...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em。)150~180g为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它复合肥处理,复合肥处理苗床的用量以N:P2O5:K2O=10:10:5及150g·m^-2复合肥较好;双膜育秧的秧苗须在播后21d内机插大田;小棵密植(取秧面积1.26cm^2、株距11.7cm、行距30cm)有利于提高机插水稻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N量为315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高产栽培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装置 被引量:42
5
作者 凌云 王一鸣 +2 位作者 孙明 孙红 张小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92,共4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参数检测装置,实现了对垩白度、垩白粒率、黄粒米和粒型参数的检测。该系统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改进的流域分割算法实现了粘连籽粒图像的分割,应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垩白米的检测,应用色度实... 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参数检测装置,实现了对垩白度、垩白粒率、黄粒米和粒型参数的检测。该系统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改进的流域分割算法实现了粘连籽粒图像的分割,应用BP神经网络实现了垩白米的检测,应用色度实现了黄粒米的检测,应用极坐标下的长短轴快速检测算法实现了粒型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垩白粒率的检测精度为±2%,垩白度的检测精度为±1%;对黄粒米的检测精度为±5%;粒型的检测精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外观品质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直播、机插与手栽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稻米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杨波 徐大勇 张洪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共6页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机插 手栽 产量 群体质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播量与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世峰 刘蓉蓉 吴九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秧田播量、移栽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cm^2)150~180g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他复合肥处理,苗床如用复合肥处理,则其用量以N:P...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秧田播量、移栽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cm^2)150~180g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他复合肥处理,苗床如用复合肥处理,则其用量以N:P2O5:K2O(10:10:5)复合肥150g/m^2较好;双膜育秧的秧苗须在播后21d内机插大田;小棵密植(取秧面积1.26cm^2、株距11.7cm、行距30cm)有利于提高机插水稻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量 密度 机插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水稻收获作业视觉导航路径提取方法 被引量:37
8
作者 关卓怀 陈科尹 +2 位作者 丁幼春 吴崇友 廖庆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8,共10页
针对水稻收获视觉导航中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水稻收获作业视觉导航路径提取方法。通过相机标定获取畸变参数矫正原始图像,并进行高斯滤波,采用基于2R-G-B超红特征模型的综合阈值法进行图像二值化分割,并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的开-... 针对水稻收获视觉导航中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水稻收获作业视觉导航路径提取方法。通过相机标定获取畸变参数矫正原始图像,并进行高斯滤波,采用基于2R-G-B超红特征模型的综合阈值法进行图像二值化分割,并对二值图像进行形态学的开-闭运算,抑制噪声干扰,根据图像灰度垂直投影值动态设定感兴趣区域,水平扫描获取作物线拟合关键点,最后采用多段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法提取水稻待收获区域边界线。室内试验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的图像中距离信息平均误差为9. 9 mm、偏差率为2. 0%,角度信息平均误差为0. 77°、误差率2. 7%。在顺光、逆光、强光、弱光4种光线环境下,对中粳798和临稻20两种作物进行了收获路径提取田间试验,以像素误差、距离误差、相对误差和标准差为评价指标,对比了不同光线下的路径提取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中粳798的收获图像,4种光线环境下15个关键点的平均像素误差为28. 7像素,平均距离误差39. 7 mm,平均相对误差2. 7%;强光环境平均像素误差最小,为26. 2像素;弱光环境平均距离误差最小,为23. 9 mm;强光环境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2. 0%;顺光环境稳定性最好,标准差为6. 8像素。对于临稻20的收获图像,4种光线环境下15个关键点的平均像素误差36. 5像素,平均距离误差45. 0 mm,平均相对误差2. 8%,在逆光环境下的平均像素误差、平均距离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最小,分别为29. 5像素、36. 9 mm和2. 3%,稳定性也最好,标准差为10. 8像素。单帧图像平均处理时间38 ms。本研究可为田间作物线检测和收获作业的自动导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收获 导航路径 机器视觉 动态ROI 三次B样条曲线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垩白米图像检测方法 被引量:31
9
作者 凌云 王一鸣 +1 位作者 孙明 张小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2-95,9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垩白米检测算法,并与基于垩白大小的检测算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包含了大米垩白区域的累计和空间分布特征,更能客观反映垩白区域的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正确率为95.1%,可以有效识别垩白米...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垩白米检测算法,并与基于垩白大小的检测算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包含了大米垩白区域的累计和空间分布特征,更能客观反映垩白区域的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正确率为95.1%,可以有效识别垩白米,而且识别效果好于基于垩白大小的检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 分形维数
下载PDF
Root microbiota shift in rice correlates with resident time in the field and developmental stage 被引量:31
10
作者 Jingying Zhang Na Zhang +12 位作者 Yong-Xin Liu Xiaoning Zhang Bin Hu Yuan Qin Haoran Xu Hui Wang Xiaoxuan Guo Jingmei Qian Wei Wang Pengfan Zhang Tao Jin Chengcai Chu Yang Ba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13-621,共9页
Land plants in natural soil form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iverse root bacterial microbiota.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hows that these microbes are important for plant growth and health. Root microbiota compo... Land plants in natural soil form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iverse root bacterial microbiota.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hows that these microbes are important for plant growth and health. Roo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several model plants and crop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root microbiota vary throughout the plant's life cycl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We performed longitudinal dense sampling in field trials to track the time-series shift of the root microbiota from two representative rice cultivars in two separate locations in China. We found that the rice root microbiota vari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s and stabiliz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roductive stage, after which the root microbiota underwent relatively minor changes until rice ripening. Notably, both rice genotype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luenced the patterns of root microbiota shift that occurred during plant growth.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Deltaproteobacteria in roo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time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rice, while that of Betaproteobacteria, Firmicutes, and Gammaproteobacteria decreased. By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we identified biomarker taxa and established a model to correlate root microbiota with rice resident time in the field(e.g., Nitrospira accumulated from 5 weeks/tillering in field-grown rice). Our work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rice root microbiota 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oot microbiota time-series shift biomarker taxa residence time in the field developmental stages modeling machine learning
原文传递
水稻直播机械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28
11
作者 于吉淼 赵冰 田新庆 《农业装备技术》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简要介绍了水稻直播机械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了水稻直播技术的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稻 直播机 发展状况 展望
下载PDF
基于色调的黄粒米检测方法 被引量:26
12
作者 孙明 王一鸣 +1 位作者 凌云 张小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8-8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色调的黄粒米检测算法。通过对标准米和黄粒米图像色调直方图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以黄色区域的频度均值作为特征参数,区分标准米和黄粒米。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精度大于90%,可以有效地检测黄粒米。
关键词 大米 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
下载PDF
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彭长青 李世峰 +4 位作者 卞新民 钱宗华 徐长青 吴九林 周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了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芽谷播量以150-180g/盘(1624cm^2)为最佳;②壮秧剂处理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均好于其他复合肥处理,苗床...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了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芽谷播量以150-180g/盘(1624cm^2)为最佳;②壮秧剂处理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均好于其他复合肥处理,苗床如用复合肥处理.则其用量以N-P2O5-K2O=10—10—5的复合肥150g·m^-2较好;双膜育秧的秧苗须在播后21d内机插大田;③小棵密植(取秧面积1.26cm^2、株距11.7cm、行距30cm)有利于提高机插水稻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④大田施N量324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精确定量栽培
下载PDF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成毯性及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滕飞 陈惠哲 +4 位作者 朱德峰 蔡雪青 向镜 徐一成 张正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 为探明不同播种量下水稻机插育秧成毯性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以甬优12、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盘干种35,50,65,80,95,110 g共6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成毯性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显著,播种量增加可显著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但其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秧苗细弱,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同时其秧苗整齐度较差,小苗弱苗比例增多。不同品种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中浙优1号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素质下降较快,小苗比例迅速提高,甬优12播种量弹性则相对较大。甬优12在播种量达到50 g/盘时可实现秧苗成毯,秧苗生长整齐,大苗比例高,秧苗个体素质也较优,但其秧盘地上部生长稀疏,叶面积指数较小,而中浙优1号播种量为50 g/盘时,秧苗成毯及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均较优,秧苗生长整齐、紧密。综合各指标结果考虑,甬优12和中浙优1号最适播种量分别为65 g/盘及50 g/盘。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插秧 秧盘育秧 播种量 秧苗成毯 秧苗素质
下载PDF
南方水稻机插现状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刚华 刘正辉 +4 位作者 唐设 丁承强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19,共7页
我国水稻机插水平表现为"南低北高",南方稻区除江苏省外,机插稻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南方水稻存在田块不规则、平整性差、水稻栽培品种繁多、耕作制度多样,以及成本较高等客观问题,限制了机插稻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水稻机插水平表现为"南低北高",南方稻区除江苏省外,机插稻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南方水稻存在田块不规则、平整性差、水稻栽培品种繁多、耕作制度多样,以及成本较高等客观问题,限制了机插稻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科技的进步,机插稻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强农机农艺技术研发,提高机插稻的技术到位率,同时发展机械化生产合作组织,对我国南方地区机插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南方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彭长青 李世峰 +3 位作者 钱宗华 徐长青 吴九林 周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75-2276,2297,共3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324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在提高基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穗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增加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324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在提高基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穗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增加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颖花量的增加主要与穗数的提高有关;拔节、齐穗、成熟期LAI显著增加是机插水稻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氮肥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妮 张国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5-10,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直播和机械化移栽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针对中国的水稻种植条件和种植制度,指出了现有水稻种植装备的不足之处。提出水稻移栽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重点阐述了水稻钵苗移栽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直播和机械化移栽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针对中国的水稻种植条件和种植制度,指出了现有水稻种植装备的不足之处。提出水稻移栽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重点阐述了水稻钵苗移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化 钵苗移栽 移栽机 发展
下载PDF
杂交稻低播量精量播种育秧及机插取秧特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亚梁 朱德峰 +4 位作者 向镜 陈惠哲 张玉屏 徐一成 张义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播种量 精量播种 机插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和SVM的稻谷品种识别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秀昊 马旭 +2 位作者 李泽华 邓向武 李宏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102,共6页
为快速有效地识别稻谷品种,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SVM的稻谷品种识别方法。采集华南双季稻区4种不同的籼稻品种(象牙香占、江航丝苗、小农占和五优234),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稻谷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和形态学处理等预处理操作,提取... 为快速有效地识别稻谷品种,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SVM的稻谷品种识别方法。采集华南双季稻区4种不同的籼稻品种(象牙香占、江航丝苗、小农占和五优234),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稻谷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和形态学处理等预处理操作,提取稻谷图像的形状特征和颜色特征,建立单特征模型和融合特征模型,构建SVM分类器,进行稻谷品种识别试验,并进行模型选择和讨论。结果表明,两两品种差异性显著的6个形状特征参数为:面积、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周长和形状因子;形状特征模型对于不规则形状和大小的谷粒品种具备较好的识别能力;与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相比,SVM模型的识别率更高、时间更短。基于特征融合和SVM的稻谷品种识别获得较高的准确率99.50%和较短的识别时间0.165 s,可满足稻谷在线识别与质量检测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品种识别 机器视觉 特征融合 SVM
下载PDF
低桩机割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俞道标 赵雅静 +3 位作者 黄顽春 李小萍 姜照伟 陈双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为探索机械收割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观察再生分蘖生育特性,设置氮肥施用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头季高桩手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2、3节位分蘖,总叶数少,无独立根系,早育早熟;头季低桩机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4、5节位分蘖,总叶数多,... 为探索机械收割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观察再生分蘖生育特性,设置氮肥施用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头季高桩手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2、3节位分蘖,总叶数少,无独立根系,早育早熟;头季低桩机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4、5节位分蘖,总叶数多,有独立根系,机割后7~10d开始在前出叶节萌发节根和子蘖,9~12d分化1次枝梗,抽穗、成熟期比头季高桩手割田推迟15d左右。在头季机收后早施重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再生分蘖根芽萌发和枝梗颖花分化,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分蘖 机械收割 氮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