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对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家奇 张龙 王锡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9-236,共8页
为探讨不同养殖方式与中华绒螯蟹呈味特性之间的关系,对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的性腺、肝胰腺、体肉滋味指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两种养殖方式下中华绒螯蟹三种部位中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TAV)和味... 为探讨不同养殖方式与中华绒螯蟹呈味特性之间的关系,对稻田养殖和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的性腺、肝胰腺、体肉滋味指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两种养殖方式下中华绒螯蟹三种部位中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EUC)对这些成分的呈味强度进行评价。并结合智能感官(电子舌)和人工感官进行综合分析其滋味品质。结果表明:在总游离氨基酸方面,肝胰腺:稻田<池塘,体肉:稻田>池塘,性腺:稻田♂>池塘♂,稻田♀<池塘♀。其中,稻田蟹的苦味氨基酸远小于池塘蟹;在呈味核苷酸方面,与池塘蟹相比,稻田蟹雌雄体肉和雌性腺的EUC高,而雌雄肝胰腺EUC值低,EUC的TAV值全>1,且体肉中味精当量TAV稻田蟹均略高于池塘蟹;在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方面,两者间区分良好,雌蟹的区分度高于雄蟹,两种养殖方式的差异更明显的体现在雌蟹上;最后结合人工感官分析,感官评价中稻田蟹肝胰腺的苦味强度明显低于池塘蟹,稻田蟹肝胰腺的整体喜好性高于池塘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 池塘养殖 中华绒螯蟹 滋味品质
下载PDF
壮族的稻作文化和社会发展探索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庭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壮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技术的民族之一。漫长的稻作农耕对壮族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里,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中,稻作文化曾对壮族的发展产生了极... 壮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技术的民族之一。漫长的稻作农耕对壮族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里,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中,稻作文化曾对壮族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稻作文化毕竟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壮族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寻求稻作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部,寻找稻作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接轨点,使壮族成为一个能够享受现代文明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民族 现代化
下载PDF
骆越稻作文化研究——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10
3
作者 覃彩銮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骆越先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随着青铜器特别是铁制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骆越地区的稻作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稻田为载体,以水稻耕种技术及其信仰为核心,以稻谷种植、收割、饮食习俗以及一系列稻作语言... 骆越先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随着青铜器特别是铁制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骆越地区的稻作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稻田为载体,以水稻耕种技术及其信仰为核心,以稻谷种植、收割、饮食习俗以及一系列稻作语言称谓及地名构成的地方民族特色鲜明的稻作文化体系,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是骆越民族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越文化 稻作农业 稻作文化 溯源 影响
下载PDF
对稻作文化起源前沿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国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1期21-37,共17页
"照叶树林"文化理论和稻作文化理论都试图从本质上阐释东亚季风带的文化特征。两者都以植物命名,但"稻作"远比"照叶"更能说明东亚季风带的文化本质。另外,稻作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支撑过一个伟大的古代文明... "照叶树林"文化理论和稻作文化理论都试图从本质上阐释东亚季风带的文化特征。两者都以植物命名,但"稻作"远比"照叶"更能说明东亚季风带的文化本质。另外,稻作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支撑过一个伟大的古代文明,即尚未被世界文明史认可的"长江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粳稻 籼稻 糯稻 火耕水耨 果隋蠃蛤
下载PDF
傣族稻作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文光 方利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作为百越后裔的傣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中除了有大量的原始宗教因素存在外,也包含着许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二者能互容共生,从而表现出傣族宗教信仰的二元化特征以及精神生活的和谐。
关键词 傣族 稻作文化 宗教信仰 二元
下载PDF
苗族稻作与祭仪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云峰 杨甫旺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56-62,共7页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稻作文化 鼓社 鬼神崇拜 祭仪 稻作起源
下载PDF
再论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
7
作者 梁苑慧 李国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153,共11页
学术界在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中,尽管角度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是稻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具体在稻作文化起源地和发生的时间段,水稻驯化技术、代表文化功能等方面,则存在多种不同见解。综合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成果,稻作文化起源... 学术界在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中,尽管角度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是稻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具体在稻作文化起源地和发生的时间段,水稻驯化技术、代表文化功能等方面,则存在多种不同见解。综合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成果,稻作文化起源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互换,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人—水—稻和谐共生,有序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起源 稻作文化 共生生态文化
下载PDF
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云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6,共5页
 在对元阳县俄扎乡松树寨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采用PRA调查方法和文献法,对哈尼族梯田稻作文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哈尼族在稻作分工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权利主要限于家庭之内;仍然保持着"男主外,女方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关键词 哈尼族 梯田 稻作文化 社会性别 女性角色 地位和作用
下载PDF
农旅融合视角下休闲农业园区概念性旅游规划研究——以宜兴市杨巷镇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孟祥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110-121,127,共13页
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如何在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中,避免同质化建设,是提升特色小镇品质的关键。该研究以宜兴市杨巷镇为例,提出在农旅融合的视角下,以优质稻米产业为主导,以蒙德里安设计理念为创新点... 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如何在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中,避免同质化建设,是提升特色小镇品质的关键。该研究以宜兴市杨巷镇为例,提出在农旅融合的视角下,以优质稻米产业为主导,以蒙德里安设计理念为创新点,完善生态田园、稻作文创、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体系的概念性规划。探讨通过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等规划手段,构建完整的"农业+旅游"产业链,创新发展特色小镇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休闲农业 稻作文化 设计理念 旅游景观
下载PDF
彝族体育舞蹈与稻作文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建中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3-74,共2页
彝族体育舞蹈与稻作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围绕着稻作的生产、祭祀 ,彝族祖先们大多以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本文从稻作文化中模仿农耕的体育舞蹈和稻作文化中祭祀的体育舞蹈两个方面 ,来试图让大家了解彝族祖先稻作的昨天 ,以及从昨天... 彝族体育舞蹈与稻作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围绕着稻作的生产、祭祀 ,彝族祖先们大多以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本文从稻作文化中模仿农耕的体育舞蹈和稻作文化中祭祀的体育舞蹈两个方面 ,来试图让大家了解彝族祖先稻作的昨天 ,以及从昨天走到今天所经历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彝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体育舞蹈 稻作文化 民族文化
下载PDF
稻作文化视域下的稻草民俗
11
作者 马云雷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基础形成的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涉众多民间习俗。稻草作为水稻的副产物,与稻米一体两身、相伴而生,亦见于各类民俗之中。然而纵观先学,却鲜有人聚焦于稻草民俗进行研究。故本...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基础形成的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涉众多民间习俗。稻草作为水稻的副产物,与稻米一体两身、相伴而生,亦见于各类民俗之中。然而纵观先学,却鲜有人聚焦于稻草民俗进行研究。故本文将稻草民俗纳入稻作文化视域之下,通过整理各地与稻草相关的民俗,明确了稻草民俗的三大意象;通过比较中日韩等国的稻草民俗,佐证了稻作文化的东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作文化 稻草 民俗
下载PDF
苗族传统社会中的舞蹈文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静 纳日碧力戈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0,共5页
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场域下,苗族舞蹈已融入社会生活,并体现为祖先迁徙、宗教信仰、农耕活动等文化元素。在苗族群体内部,由时间和空间来划分节庆活动,以此保障舞蹈活动的频繁举行。苗族舞蹈具有集体性特点,分批过节和集体走访为舞蹈... 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场域下,苗族舞蹈已融入社会生活,并体现为祖先迁徙、宗教信仰、农耕活动等文化元素。在苗族群体内部,由时间和空间来划分节庆活动,以此保障舞蹈活动的频繁举行。苗族舞蹈具有集体性特点,分批过节和集体走访为舞蹈提供了充足的社会人群。舞蹈中服饰和银饰的佩戴成为集体舞蹈最重要的文化象征,也是区分我群与他群的重要标识。因此,舞蹈的集体记忆和族群认同,共同建立了苗族稳固的社会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结群 稻作文化 节庆活动
原文传递
嘉兴市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的优势与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金良 华涛 +2 位作者 肖瑾 宋杰 钱林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在粮食连年高产丰收的背景下,全国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和种粮效益低下问题。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要大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粮食生产要从"高产超高产模式"调整为"优质稳产模式"... 在粮食连年高产丰收的背景下,全国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和种粮效益低下问题。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要大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粮食生产要从"高产超高产模式"调整为"优质稳产模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要。本文分析了浙北地区嘉兴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的优势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差异化政策支持、完整产业链"等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业化 优质稳产模式 稻作文化 差异化政策 完整产业链 嘉兴
下载PDF
基于稻作文化下的“那”字壮语地名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14
作者 屠娉婷 莫媛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87-92,共6页
地名是对特定地理形式或空间的标记,它反映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广西南宁市地理位置处于“那”文化圈内,“那”在壮语中即“稻田”之意,用“那”字命名就是广西地名具有的一大特征。该文通过对南宁“那”字地名的空间属性、区域关系... 地名是对特定地理形式或空间的标记,它反映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广西南宁市地理位置处于“那”文化圈内,“那”在壮语中即“稻田”之意,用“那”字命名就是广西地名具有的一大特征。该文通过对南宁“那”字地名的空间属性、区域关系和空间网络形式3个维度的空间要素进行探索,归纳出“那”字壮语地名具有规模化、范围广和民族聚集的空间属性,具有“天人合一”“顺用自然”的区域关系,展现出地名分布网络密度较高区域与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地高度重合的现象,揭示出“那”字地名与稻田文化的内在关系,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提供了新路径,其“点线面”发展过程可供参考,建议网络高密度地区可优先发展稻作文化相关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文化 空间结构 稻作文化 “那”文化 壮语地名 人文
下载PDF
广西隆安县壮族那文化遗产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瑞 何裕 +1 位作者 黄频英 赵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广西隆安县是壮族地区稻作文化集中展示的最大亮点,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该遗产项目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那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稻作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那文化的民俗节庆众多且富有壮族特色;传统水稻栽培技术... 广西隆安县是壮族地区稻作文化集中展示的最大亮点,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该遗产项目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那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稻作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那文化的民俗节庆众多且富有壮族特色;传统水稻栽培技术是那文化的重要体现;大米食品多样是鲜活的那文化素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那文化的多元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安县 那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论壮族稻作文化的生境、表征与传承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亮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壮族稻作文化是中华民族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背景是“赞米亚”独特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生境。壮族稻作有诸多文化表征,包括解析稻谷来源的神话叙事,展演水稻生产的各种民俗,总结稻作经验的壮语农谚以及以稻米为原材料的特色食品... 壮族稻作文化是中华民族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背景是“赞米亚”独特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生境。壮族稻作有诸多文化表征,包括解析稻谷来源的神话叙事,展演水稻生产的各种民俗,总结稻作经验的壮语农谚以及以稻米为原材料的特色食品。壮族稻作文化既需要在横向上与非遗项目、网络、文娱活动等相结合,又需要在纵向上挖掘与新时代相契合的诸多内涵,使其更好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稻作文化 生境 表征 传承
下载PDF
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下)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立耘 李子贤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36-43,共8页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作简要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稻作文化 研究进展 国际学校交流 稻作民族语言 稻作民俗 稻作祭仪
下载PDF
蚕蛹虫草及大米虫草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建珍 王建伟 +1 位作者 刘有志 李淑芳 《北方蚕业》 2016年第2期27-30,共4页
通过选取、引进优质母种、经过转管培养获得优质原种,再繁育成液体菌种,接种在蚕蛹及大米添加蛹粉的培养基上,研究与总结菌丝培养期、转色催蕾期、子实体管理期三个主要阶段的培养条件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 蛹虫草 大米虫草 液体菌种 大米培养基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从谚语看壮泰民族的稻米文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艳鲜 阳亚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7-10,共4页
谚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智慧、真理、道德与传统观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壮泰民族是古老的稻作民族,稻米文化是两个民族稻作文化中的精髓。从稻谷生长的自然环境、大米的饮食习俗和与稻谷相关的宗教仪式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壮、泰... 谚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智慧、真理、道德与传统观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壮泰民族是古老的稻作民族,稻米文化是两个民族稻作文化中的精髓。从稻谷生长的自然环境、大米的饮食习俗和与稻谷相关的宗教仪式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壮、泰语谚语中的稻米文化及其内涵,为壮泰民族传统农耕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泰谚语 自然环境 饮食习俗 宗教仪式
下载PDF
“野生稻”转性研究:日本学者的利弊得失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合显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1期38-44,共7页
有关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日本学者确实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但日本学者将"野生稻"从根茎繁殖转为靠种子繁殖归因于纯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颠倒了内外因主次关系的理解... 有关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日本学者确实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但日本学者将"野生稻"从根茎繁殖转为靠种子繁殖归因于纯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颠倒了内外因主次关系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日本学者关于"野生稻"转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于解读,澄清其利弊得失,从而推动稻作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栽培稻 转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