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3 位作者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世会 赵志刚 +5 位作者 罗亮 张瑞 郭坤 徐伟 梁利群 张旭彬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末体质量达(16.11±1.15)g,不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整个实验期间,稻蟹共作组与水稻单作组水体的水温(TEMP)、溶解氧(DO)、pH、总氨氮(TA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氮(TN)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稻蟹共作组水体的电导率(SPC)、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P<0.05),而正磷酸盐(PO_(4)-P)含量则显著低于水稻单作组(P<0.05)。稻蟹共作组稻田土壤的TN和TP含量均低于水稻单作组,且TN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在高寒地区,稻蟹共作模式下适度放养蟹苗(67500只/hm~2)在保证大规格蟹种的同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该模式下稻田水体的SPC、TP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较高,而土壤TN含量显著较低。本研究结果为寒区稻田大规格蟹种培育以及稻-扣蟹共作模式在寒区的科学构建提供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水稻 稻蟹共作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黄河口盐碱地区稻蟹种养模式下中华绒螯蟹适宜放养密度的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凤璐 朱筛成 +1 位作者 李嘉尧 成永旭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6,共14页
为了探索盐碱地稻蟹种养中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适宜的放养密度,在黄河口盐碱地进行为期180 d的稻蟹共作试验(雌蟹∶雄蟹=1∶1),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1.50、0.75和0.38只/m2,分别记为D150、D075和D038组)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养... 为了探索盐碱地稻蟹种养中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适宜的放养密度,在黄河口盐碱地进行为期180 d的稻蟹共作试验(雌蟹∶雄蟹=1∶1),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1.50、0.75和0.38只/m2,分别记为D150、D075和D038组)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养殖性能、可食组织系数、生化组成、生理代谢、饵料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养殖密度的降低,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升高,而产量和饵料系数显著降低。(2)各密度组的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系数和总可食率无显著差异。(3)随着养殖密度降低,雌、雄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雌蟹的肝胰腺总脂肪含量显著增加。(4)就生理指标而言,雌蟹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随养殖密度降低而显著升高,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类似地,雄蟹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在D038组最高,而肝胰腺中丙二醛含量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在D038组最低。(5)不同放养密度下中华绒螯蟹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39.39%~52.33%),且随养殖密度的降低,食源中饲料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食源中本底蟹占比呈下降趋势。(6)各组的部分总收入和部分总利润无显著差异,D038组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综上所述,虽高密度组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收入,但低放养密度组的中华绒螯蟹取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且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最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口盐碱地的稻蟹模式中中华绒螯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0.38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稻蟹种养 放养密度 养殖性能 饵料贡献
原文传递
不同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金雨 赵志刚 +6 位作者 罗亮 王世会 张瑞 郭坤 白庆利 李海涛 李明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整体均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350只/667m^(2)处理组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和其他处理组。随着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土壤的总磷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800只/667m^(2)处理组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350只/667m^(2)和500只/667m^(2)处理组,与其它组差异均不显著。整个实验过程中,稻田水体的平均温度(T)、溶解氧(DO)、pH、总氮(TN)、总无机氮(TIN)、总氨氮(TAN)、非离子氨(NH_(3)-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50只/667m^(2),该密度条件下,稻田水质环境较好,中华绒螯蟹及水稻的生长性能均能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水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质
下载PDF
2种饵料模式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4 位作者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饵料模式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下载PDF
稻蟹共生系统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6
作者 李伟晶 王洪媛 +3 位作者 徐洋 李浩 翟丽梅 刘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51-3567,共17页
【目的】稻蟹共生是中国北方稻作区主要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土界面是稻田系统物质循环热区。研究稻蟹共生系统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水土界面微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稻蟹共生系统水体和土壤... 【目的】稻蟹共生是中国北方稻作区主要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土界面是稻田系统物质循环热区。研究稻蟹共生系统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旨在深入了解该模式下的水土界面微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稻蟹共生系统水体和土壤生态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在辽宁省盘锦市典型稻蟹共作区选择8个长期水稻单作系统和8个长期稻蟹共生(>20年)系统,基于稻田水土理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2种水稻种植系统对稻田田面水和界面土壤(0—2cm)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河蟹引入减少了水土界面特有微生物群落,田面水和界面土壤特有OTUs数量分别降低27.0%和71.2%,对田面水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界面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2)河蟹引入显著改变了水土界面细菌群落结构组成(P<0.05),增加了田面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4%)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39.9%)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界面土壤球菌门(Planctomycetes)(21.1%)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菌门(Ignavibacteriae)(15.1%)与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21.7%)的相对丰度。(3)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既是2种稻田系统水土界面的核心物种,又是共现网络的关键物种,在稳定微生态网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河蟹引入降低了田面水细菌共现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但增强了稻田界面土壤细菌共现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田面水NO3--N浓度和界面土壤pH分别是影响田面水和界面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河蟹引入显著改变了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田面水中营养盐的增加有减弱水体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风险,但稻蟹共生塑造了更加稳定的界面土壤细菌群落,有助于界面土壤的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生 田面水细菌 界面土壤细菌 共现网络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稻蟹共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徐程 倪成 +2 位作者 邱小琮 王凯 袁金龙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17-4832,共16页
【目的】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西北引黄灌溉地区推广稻蟹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单一水稻种植(CK)与环沟引入蟹... 【目的】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西北引黄灌溉地区推广稻蟹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单一水稻种植(CK)与环沟引入蟹形成的稻蟹共作(EG)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在理化指标上,4-8月EG显著提高了土壤pH、总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全盐含量。总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在6月和7月EG明显高于CK。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上:EG可以明显改变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丰度,其中4月和8月可以提高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丰度。与CK相比,EG在4-8月门水平相对丰度排名前20的细菌累积相对丰度都高于CK,CK和EG在4-8月的最优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EG提高了土壤细菌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同时也会降低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鬃毛甲烷菌属(Methanosaeta)的相对丰度。通过比较细菌群落结构发现,引入蟹后的EG对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远大于采样月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TN是影响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主要因子,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水稻单作(CK)相比,采样稻蟹共作(EG)增强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中变形菌门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营养循环效率,以及清洁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理化因子 群落结构 丰度
原文传递
稻蟹共养对水稻有害生物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桑海旭 马晓慧 +5 位作者 王井士 车喜庆 邢亚楠 于深州 刘郁 孙富余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2期17-20,共4页
稻田综合种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稻蟹共养在辽宁省盘锦市已推广了近20年,不仅能生产优质稻米,还出产肥美河蟹,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本文以稻蟹共养田生物多样性对稻田有害生物防控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稻蟹田和常规田优势... 稻田综合种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稻蟹共养在辽宁省盘锦市已推广了近20年,不仅能生产优质稻米,还出产肥美河蟹,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本文以稻蟹共养田生物多样性对稻田有害生物防控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稻蟹田和常规田优势天敌群落的组成情况,考察河蟹、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蜘蛛作为稻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类,稻蟹田的蜘蛛个体总数量显著多于常规田,约为1.77倍,而蜘蛛种类数没有差异;稻蟹田稻瘟病发生重于常规田、纹枯病发生与常规田相当、稻飞虱发生量略轻于常规田、杂草发生量略轻于常规田。总之,稻蟹共养因投入河蟹而不施用农药,客观上能涵养天敌生物,增强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程度,使生物间联系更加紧密,充分发挥了生物间相互协调与制约的关系,结合抗病虫水稻品种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稻田有害生物发挥较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养 有害生物 防控效果
下载PDF
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9
作者 孙静妤 李敏 +4 位作者 呙金亮 李奎 石伟 邱文杰 管卫兵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1,共9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 为探究稻蟹共作模式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在宁夏银川地区的大规模稻蟹共作-池塘养殖耦合系统中,稻田种植面积52 hm^(2),水产养殖面积20 hm^(2),采取田间试验、水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稻田进水口、出水口水体中的溶解氧、磷酸盐、亚硝态氮、氨氮等水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9.2%、14.0%、100%,2021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1%、100%,2022年试验稻田出水口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6.9%、74.4%、100%。试验结果显示,2022年稻田对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态氮水平,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池塘养殖尾水 净化
下载PDF
崇明岛稻蟹种养池塘的主要鸟害及生态防鸟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旭干 李嘉尧 +2 位作者 袁晓 吴昊 成永旭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0-696,共7页
稻蟹综合种养是崇明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崇明生态岛是亚太地区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但丰富的鸟类资源也对稻蟹种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首先初步调查了崇明稻蟹种养区域的主要鸟类组成,比较了不同稻蟹种养模式下... 稻蟹综合种养是崇明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崇明生态岛是亚太地区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但丰富的鸟类资源也对稻蟹种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首先初步调查了崇明稻蟹种养区域的主要鸟类组成,比较了不同稻蟹种养模式下主要鸟害种类和发生时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两种生态防鸟方式的防鸟效果和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1)崇明稻蟹池塘的常见鸟类有13种,其中鹭类种类最多,为6种;(2)纯养蟹池塘主要危害种类为鹭类,危害时间主要为秋冬季,稻蟹共作池塘的主要危害鸟类为鹭类、麻雀和喜鹊等,麻雀和喜鹊的危害时间主要为水稻播种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尼龙线防护成本较低,适合于纯养蟹池塘,该方法一次性投入为1 443元/hm2;线网防护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高达5 096元/hm2,考虑折旧后的成本约为1 999元/hm2,该方法适合于稻蟹共生池塘,防鸟效果较好。因此,对稻蟹综合种养而言,采用线网结合的防护方式,辅以稻草人等视觉驱鸟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种养 鸟害 生态防治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稻-扣蟹共作模式中华绒螯蟹生长及水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世会 赵志刚 +3 位作者 罗亮 张瑞 郭坤 徐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27.08°E,46.88°N)稻田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稻-长江蟹共作,RYZC)和2个实验组(稻-辽河蟹共作组,RLHC),每组设3个重复,共计9个300 m^(2)实验单元。体质量(1.02±0.16)g长江蟹的投放密度为67500只/hm... 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27.08°E,46.88°N)稻田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稻-长江蟹共作,RYZC)和2个实验组(稻-辽河蟹共作组,RLHC),每组设3个重复,共计9个300 m^(2)实验单元。体质量(1.02±0.16)g长江蟹的投放密度为67500只/hm^(2),体质量(0.45±0.05)g辽河蟹设67500只/hm^(2)(稻-辽河蟹共作I,RLHCI)和135000只/hm^(2)(稻-辽河蟹共作II,RLHCII)两个密度,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参数、水稻产量及稻田水质参数。两个多月的稻蟹共作结果表明:长江蟹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均高于辽河蟹,辽河蟹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略高于长江蟹,但差异不显著性(P>0.05)。稻-长江蟹共作和稻-辽河蟹共作I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稻-辽河蟹共作II(P<0.05)。整体来看,不同水系和不同的放养密度中华绒螯蟹稻田水体的水温(TEMP)、溶解氧(DO)、pH、电导率(SPC)、总氨氮(TA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氮(TN)、正磷酸盐(PO_(4)-P)、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a(Chl.a)和底泥的TN、T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稻-长江蟹共作模式中华绒螯蟹终末体质量更大,稻-辽河蟹共作模式随着仔蟹放养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大规格蟹种培育以及稻-扣蟹共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黑龙江 稻蟹共作 水质
下载PDF
稻田和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蟹种的质量评价
12
作者 杨帅帅 贡毅 +5 位作者 朱筛成 姜晓东 李嘉尧 奚业文 杨艳英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94-502,共9页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满度、常规生化组成和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结果显示:(1)Ⅰ组蟹种的平均肝胰腺指数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就肝胰腺色泽而言,Ⅰ组和Ⅲ组肝胰腺的亮度(L*)显著低于Ⅱ组肝胰腺(P<0.05),而红度(a*)均显著高于Ⅱ组肝胰腺(P<0.05),肝胰腺黄度(b*)最高的是Ⅱ组,而Ⅰ组肝胰腺的黄度(b*)最低(P<0.05);(2)就幼蟹肝胰腺和躯体的常规生化而言,I组雌体肝胰腺和躯体、Ⅲ组雄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常规生化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就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而言,Ⅰ组成活率最高,Ⅱ组蜕壳间期最长,且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整体上I组和III组的蜕壳周期和质量增加率比较接近。综上所述,在相同的投喂模式下,稻田和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质量无明显差异,但稻田养殖蟹种的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红度值优于池塘蟹种,这为稻田养殖蟹种的技术提升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蟹种质量 养殖性能
下载PDF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晓云 孙文涛 +3 位作者 于凤泉 李志强 于永清 孙富余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5-1172,共8页
试验通过对稻蟹生态种养田连续多年进行定位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处理为稻蟹种养处理(CR)和单一稻田处理(FP),13年内连续监测土壤基本理化生物学性... 试验通过对稻蟹生态种养田连续多年进行定位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处理为稻蟹种养处理(CR)和单一稻田处理(FP),13年内连续监测土壤基本理化生物学性质、水稻与河蟹的产量,计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种稻模式而言,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最初的3~4年内变化显著,后续的10年内变化较小,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总的来说,土壤容重降低了0.05 g cm^(-3),土壤孔隙度增加了2.1%。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5.5 g kg^(-1) 提高到了28.4 g kg^(-1) ,增加了2.90 g kg^(-1);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了0.19 g kg^(-1) ,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1.2 mg kg^(-1) 、2.23 mg kg^(-1) 、29.0 mg kg^(-1);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128%。从氮肥利用率来看,CR处理比FP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3%,增幅显著。从水稻及河蟹经济效益来看,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稻米品质优化促使稻米价格上涨13.8%,加之河蟹的产出,每公顷纯经济效益增加18269元,实现了稻蟹双收的目的。综上所述,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不但使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还保证了水稻产量和河蟹的经济效益,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生态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生态种养 土壤 理化性质 产量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辽河流域稻蟹共作系统主要蜘蛛生态位
14
作者 马晓慧 于亚辉 +5 位作者 郭莉 邢亚楠 冯晨 车喜庆 刘郁 桑海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42-9251,共10页
稻蟹共作是利用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生态位等理论,有效地将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推动农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蜘蛛是稻田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探明稻蟹共作系统中主要蜘蛛生态位特征,在时间、空间维度上... 稻蟹共作是利用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生态位等理论,有效地将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推动农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蜘蛛是稻田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探明稻蟹共作系统中主要蜘蛛生态位特征,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对常规稻田和稻蟹共作田中主要蜘蛛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并采用生态位理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主要蜘蛛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特征,结果表明:(1)两处理稻田共调查蜘蛛892头,隶属于10科共30种,其中稻蟹田蜘蛛占比57.96%,比常规田多15.92%;狼蛛、皿蛛、肖蛸在两处理田中数量均居前列,其中,狼蛛数量最多,每调查点分别为(18.60±1.17)头(常规田)、(26.00±2.39)头(稻蟹田);两处理田中的逍遥蛛和漏斗蛛数量较少。(2)时间维度上,稻蟹共作系统中狼蛛、皿蛛、跳蛛生态位宽度增加,肖蛸生态位宽度减小;空间维度上,稻蟹共作系统中狼蛛、皿蛛、肖蛸生态位宽度增加,管巢蛛生态位宽度减小;时空二维角度,稻蟹共作系统中狼蛛、皿蛛生态位宽度增加,增幅分别为49.64%和47.49%,管巢蛛生态位宽度下降,降幅为25.04%。(3)稻蟹共作系统蜘蛛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指数多数表现为增大或持平,仅管巢蛛与园蛛、肖蛸的指数下降。研究首次探讨分析了稻蟹共作系统主要蜘蛛生态位特征,稻蟹共作通过影响蜘蛛在稻田环境中的活动强度、分布格局与数量结构,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蜘蛛时间、空间生态位及其重叠和相似性特征,当竞争加剧时,蜘蛛将增大对较多资源序列利用的程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控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蜘蛛 资源利用 生态位
下载PDF
稻蟹共作对水稻土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佟德利 郑晗 +3 位作者 牟奕儒 夏语擎 刘天娇 贺海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稻蟹共作寓种稻和养蟹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稻蟹共作14年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稻蟹共作对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分析与公司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 稻蟹共作寓种稻和养蟹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稻蟹共作14年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稻蟹共作对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分析与公司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稻蟹共作后,土壤pH,有机质,TN,NH+4-N含量均有所增加;C/N显著下降,TC,NO-3-N与速效磷含量略有下降。同时,水稻土脲酶、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呈下降趋势。此外,稻蟹共作后,水稻土细菌、真菌物种丰富度、细菌群落多样性均有所增加,真菌群落多样性则有所降低;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出现下降趋势,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则有所增加;真菌类群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减少。稻蟹共作水稻土的细菌群落构成发生改变主要受土壤pH和全氮(TN)影响,而土壤pH则是引起真菌群落构成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稻蟹共作可有效改善土壤营养条件,进而影响酶和微生物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辽宁滨海盐碱稻区稻蟹模式评价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立强 杨铁鑫 +3 位作者 马亮 孙富余 于凤泉 李志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为深挖稻蟹种养模式潜力,2019—2021年在辽宁滨海盐碱稻区对水稻单一种植模式(MR)、水稻+成蟹种养模式(RC)、水稻+扣蟹种养模式(RYC)、水稻+成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C)和水稻+扣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YC)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蟹投... 为深挖稻蟹种养模式潜力,2019—2021年在辽宁滨海盐碱稻区对水稻单一种植模式(MR)、水稻+成蟹种养模式(RC)、水稻+扣蟹种养模式(RYC)、水稻+成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C)和水稻+扣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YC)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蟹投入产出进行了试验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养模式间水稻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稻米加工品质差异均不显著;稻蟹种养模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减施模式在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生态减施模式下成蟹种养较扣蟹种养具有更高的市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种养模式 肥药生态减施 经济效益 滨海盐碱稻区 辽宁
下载PDF
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忠伟 刘春月 +2 位作者 石佳悦 邵霞 宋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6,共6页
为了研究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利用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的6637个OTUs,可分为54个门,... 为了研究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利用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的6637个OTUs,可分为54个门,171个纲,381个目,600个科,1028个属,2162个种。4个生育期共有的细菌OTU数目为3122个,4个生育期中抽穗期的Chao1指数最高,4个生育期间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CA分析显示,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与分蘗期及成熟期有一定差异性。4个生育期的稻田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0%)有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有31个。PICRUSt分析表明,抽穗期在269条代谢通路的丰度值最高。研究结果说明,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会随着水稻生育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抽穗期的细菌物种数目最多且代谢功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田 生育期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群落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