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入侵: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付伟 王宁 +5 位作者 庞芳 黄玉龙 吴俊 祁珊珊 戴志聪 杜道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5-1302,共8页
入侵植物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这使得对其入侵机理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在入侵生态学中,以往的关注重点多集中于宏观有机体上,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入侵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入侵植物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这使得对其入侵机理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在入侵生态学中,以往的关注重点多集中于宏观有机体上,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入侵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深刻影响着入侵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在其成功入侵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土壤微生物参与的植物入侵研究中,将微生物分为3个主要类群,即病原微生物(microbial pathogens)、共生微生物(mutualistic microbes)和腐生微生物(saprotrophic microbes)。本文从该3个类群出发总结了土壤微生物与入侵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对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影响。另外,以往的研究多单独围绕总体层次或某一维度而展开,往往不能深入系统地揭示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然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始于根系,植物的根际为微生物提供了多样的异质性栖息环境(根际土壤、根表和内生环境),并塑造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作者建议,今后关于土壤微生物对入侵植物影响的研究,在借鉴快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同样需要注意根际微生境与宏观功能特性的结合与统一,并建立系统而又可重复性的研究模式,从现象特征的描述向机理阐述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入侵机制 土壤微生物 根际环境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原文传递
根际微生境中生化过程的原位可视化研究进展
2
作者 顾文杰 刘冲 +4 位作者 王丹 李雅莹 卢钰升 吴杭涛 解开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7-1395,共9页
根际及近根际区域(根际微生境)进行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氧和矿质元素等关键生源要素循环的生化过程都发生在根际微生境中。根际微生境空间动态过程的可视化对于准确捕捉和量化根际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 根际及近根际区域(根际微生境)进行着活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氧和矿质元素等关键生源要素循环的生化过程都发生在根际微生境中。根际微生境空间动态过程的可视化对于准确捕捉和量化根际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中,采用二维成像方法进行营养元素、酶和微生物等多种生化过程的同步原位可视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根际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和代谢物原位可视化研究的最新方法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多参数成像技术在根际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根际生化过程原位可视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高根际原位可视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深入解析微生境中生化过程与机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研究:1)开展操作简单、耗时少、成本低的可视化技术开发,并进行多参数及多手段耦合的兼容性验证;2)从样品制备和数据整合等方面,开发根际三维及四维可视化方法,探索根际微生境的时空动态可视化;3)研发便携式仪器,开展根际原位可视化技术的田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境 多参数成像技术 原位可视化
下载PDF
Effects of surface cracks on the rhizospheric microhabitat of Artemisia ordosica in subsidence area caused by coal mining 被引量:1
3
作者 Tao DU Yin-Li BI Fei GAO Wei-Ling LV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The effects of surface cracks caused b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n microhabitat in the rhizosphere of Artem&ia ordosias were studie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s... The effects of surface cracks caused b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n microhabitat in the rhizosphere of Artem&ia ordosias were studie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s of microorganisms, enzyme activity and water content in soil vary with the biomass ofA. ordosias, and that the account exhibits in an order of large A. ordosias〉medium A. ordosias〉small A. ordosias. Surface cracks apparently decrease microbial quantities and enzymatic ac- tivities, and change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A. ordosias. Surface cracks reduce water conten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nhance the R/S (ratio of root and soil) of water cont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pH value, and raise the content of Na and Pb in rhizosphere soil ofA. ordosica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isturbance of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n the microhabitat in the rhizosphere ofA. ordosica is obvious in the early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sphere microhabitat mining crack microbial quantity enzymatic activity Artemisia ordosi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