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脏腑风湿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何莉莎
刘文科
仝小林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87-208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81430097)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
文摘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在《黄帝内经》痹病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涵盖了五体痹发展而来的脏腑痹,亦包括风寒湿邪直接侵袭脏腑诱发的痹症。外邪伏留是致病的关键,透邪外出是本病的辨治要点。脏腑风湿的提出为临床上许多难治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文章以仝小林教授提出的四焦体系为纲,对脏腑风湿的辨治范畴进行归纳,对仝老师常用药物、方剂进行梳理,以风湿之邪盘踞在不同脏腑的典型病例如IgA肾病、颅内肿瘤、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脊髓空洞症和免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例,具体分析脏腑风湿理论在临床中的辨治和应用要点。
-
关键词
脏腑风湿
透邪
难治性疾病
-
Keywords
rheumatism in zang-fu viscera
Eliminating pathogen
Miscellaneous diseases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仝小林院士治疗儿童偏瘫型偏头痛验案
- 2
-
-
作者
金籽杉
王思成
张琪棋
马凯乐
王昭博
张莉莉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36-538,共3页
-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专项资助(2022LYJSZX28)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CACM-2023-QNRC2-A0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ZZ16-XRZ-042)。
-
文摘
偏瘫型偏头痛是以偏瘫作为头痛发作的先兆症状之一,数十分钟后发生对侧或同侧头痛的罕见性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仝小林院士基于“脏腑风湿”及“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围绕运动型偏瘫型偏头痛病例,将其归属于顶焦风湿病之髓系疾病,治疗时以透邪外出为本,兼顾化痰解瘀、固护正气。将中医思维融入现代医学,以简驭繁针对疑难病例的核心病机精确治疗。现系统梳理本案诊疗思路及用药战略,以期为疑难杂病提供更多的临床诊治方案。
-
关键词
偏瘫型偏头痛
态靶辨治
脏腑风湿
-
Keywords
hemiplegic migrain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state and target
rheumatism in zang-fu viscera
-
分类号
R747.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脏腑风湿论在顶焦髓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安化捷
聂玉婷
魏秀秀
宋珏娴
-
机构
北京门头沟区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421-1425,1429,共6页
-
基金
2019年度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培育基金(PYZ 2018144)
-
文摘
仝小林教授在"伏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痹病"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即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使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伏于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反复,因脏腑风湿所致的疾病称为脏腑风湿病。另外,仝小林教授基于现代解剖学,将顶焦从三焦中剥离出来,建立了四焦八系的辨治体系。顶焦包含颅腔与髓腔,是指挥、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中枢。按照现代解剖学划分,颅腔内为脑,因脑主管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主要控制中枢神经,故称其为神系;髓腔内为与脑相通的脊髓,主要支配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称为髓系。顶焦中髓系比较接近现代医学中的周围神经系统,但又不完全对应,依此理论提出的髓系脏腑风湿的辨治方法,为临床中医治疗难治性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
关键词
脏腑风湿
透邪
顶焦
髓系
神经系统疾病
仝小林
-
Keywords
rheumatism of zang-fu viscera
removal of pathogeneses
Ding Jiao
medullary system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TONG Xiaolin
-
分类号
R2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脏腑风湿理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黄一珊
鲍婷婷
赵林华
仝小林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7,共6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2021-ZW10-A-017)的资助。
-
文摘
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发作期—缓解期”反复交替的病程特点,病原体感染、温度等环境因素是导致其发生与加重的重要因素。脏腑风湿理论是基于传统中医“痹证”“伏邪”理论所创立的新学说,涵盖了以外感风寒湿等外邪为始动因素的多种疾病,强调外邪伏留致病的重要作用,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提供重要思路。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证据,系统论述了脏腑风湿理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中医药有效治疗方法。并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有效方药临床研究,补充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通过表型组学等手段,揭示“新感”与“伏邪”等中医宏观概念的免疫学本质;通过现代中药药理及多组学技术,探究有效中药复方的内在机制,筛选有效药物成分及治疗靶标,从而切实提升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疗效,促进本领域中西医融合发展。
-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西医融合
整体观念
脏腑风湿论
-
Keywords
autoimmune diseases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verall concept
“rheumatism in zang-fu viscera”theory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