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以来有毒蘑菇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9
1
作者 陈作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3-516,共24页
误食毒蘑菇而中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对2000年以来在有毒蘑菇新种类、新毒素与新症状、有毒蘑菇鉴定及毒素检测新方法、有毒蘑菇中毒机理、毒素基因克隆、... 误食毒蘑菇而中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对2000年以来在有毒蘑菇新种类、新毒素与新症状、有毒蘑菇鉴定及毒素检测新方法、有毒蘑菇中毒机理、毒素基因克隆、中毒治疗以及鹅膏肽类毒素治疗肿瘤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一些热点研究领域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中毒 鹅膏毒肽 横纹肌溶解 DNA条形码 水飞蓟宾 RNA聚合酶II
原文传递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2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张文 陈楠 +3 位作者 陈晓农 任红 朱萍 汪关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总结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M)合并急性肾衰竭 (RM ARF)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方法 :2 3例 RM ARF患者中男 1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8.0 0± 17.13)岁。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肌酶、血肌红蛋白 (Mb)、白蛋白 (Alb)以... 目的 :总结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M)合并急性肾衰竭 (RM ARF)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方法 :2 3例 RM ARF患者中男 1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8.0 0± 17.13)岁。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肌酶、血肌红蛋白 (Mb)、白蛋白 (Alb)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 ,包括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 (UA)、血红蛋白(Hb)、血气分析等。3例患者行肾活检术 ,并做肾小管 Mb免疫组织化学 En Vision法检测。结果 :RM ARF发生率占同期 ARF的 5 .96 % (2 3/ 386 ) ,占急性小管间质病变的 9.75 % (2 3/ 2 36 )。血肌酸磷酸激酶 (CPK)78.2 6 %升高 (>16 .6 7μmol· s- 1 · L- 1 ) ,血 P3+ 、U A、K+ 分别为 78.2 6 %、95 .6 5 %、86 .96 %升高 ,血 Ca2 +86 .96 %下降 ,代谢性酸中毒 91.30 % ,高分解代谢 82 .6 1%。 3例肾脏病理显示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肾小管Mb免疫组织化学全部阳性。 8例患者有肌肉损伤 ,但未行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 18例行血液净化 ,其中 5例血液透析 (HD) ,7例腹膜透析 (CAPD) ,6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经综合治疗 ,RM ARF病死率34.78% ,存活率 6 5 .2 2 % ,其中 12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RM大多为非创伤性 ;血清肌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 RM ARF诊断率 ;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确诊 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肾衰竭 急性 肌酸磷酸激酶 血液净化
下载PDF
调血脂药物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症 被引量:48
3
作者 孙霞 吴葆杰 张岫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有报道指出 ,调血脂药物他汀类、烟酸、贝特类等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肌病 ,甚至是危及病人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症。本文对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及其与调血脂药的关系 ,调血脂药引发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机制 ,以及主要导致肌病、横... 有报道指出 ,调血脂药物他汀类、烟酸、贝特类等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肌病 ,甚至是危及病人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症。本文对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及其与调血脂药的关系 ,调血脂药引发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机制 ,以及主要导致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因素 ,进行了综述讨论 ,以便加深认识 ,防止此类病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斯亭 吉非贝齐 烟酸 肌病 横纹肌溶解症
下载PDF
替比夫定少见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春玉 谢志毅 秦龙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1例26岁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肌痛、胸闷和心悸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尿少,呈酱油色,BP 80/50 mm Hg,HR 120次/min。实验室检查:CK906 U/L,CK-MB 100 U/L,ALT310 U/L,AST369 U/L;尿常规:WBC 1 493.2/μl,RBC 193.1/μl,管型65/μl,病理性管... 1例26岁男性患者,因双下肢肌痛、胸闷和心悸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尿少,呈酱油色,BP 80/50 mm Hg,HR 120次/min。实验室检查:CK906 U/L,CK-MB 100 U/L,ALT310 U/L,AST369 U/L;尿常规:WBC 1 493.2/μl,RBC 193.1/μl,管型65/μl,病理性管型(+),胆红素(++),潜血(++),蛋白(++),比重1.030;血气分析:pH值6.9,PO264 mm Hg。考虑为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追问病史,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史,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共11个月余。查血肌红蛋白>500 ng/ml,诊断为替比夫定相关横纹肌溶解症。给予血液滤过,甲泼尼龙及其他对症治疗,并停用替比夫定,改为恩替卡韦。住院第2天,患者CK峰值为1300 U/L,CK-MB 61 U/L,ALT512 U/L,AST579 U/L。4 d后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住院第12天,患者双下肢肌痛明显好转,四肢肌力达Ⅳ级,CK 144 U/L,CK-MB 15.1 U/L,ALT57 U/L,AST34 U/L,电解质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不良反应 肌酸激酶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邓万俊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之间存在药动学差异,使它们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程度不同。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的药物相互作用多见,其中,...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之间存在药动学差异,使它们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程度不同。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的药物相互作用多见,其中,西立伐他汀因其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已被迫退出世界市场。经CYP2C9酶代谢的氟伐他汀、罗舒伐他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肌病发生率很低。而不通过CYP系统代谢的普伐他汀耐受性好,肌病及肝功能异常者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药物相互作用 肌疾病 横纹肌溶解
下载PDF
横纹肌溶解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世军 许书添 +3 位作者 高二志 郭锦州 陈惠萍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分析横纹肌溶解症(RM)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RM引起AKI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并随访观察预后。结果:34例患者诊断为RM相关AKI,其中热射病9例,剧烈运动6例,肌肉受压4例,外伤3例,降脂药... 目的:分析横纹肌溶解症(RM)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RM引起AKI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并随访观察预后。结果:34例患者诊断为RM相关AKI,其中热射病9例,剧烈运动6例,肌肉受压4例,外伤3例,降脂药物相关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毒蛇咬伤2例,黄蜂蛰伤1例,感染2例,重度低钾血症1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34例患者均发生AKI,其中AKI 1期5例,2期5例,3期24例。28例出现少尿、无尿,尿色呈浓茶色或葡萄酒色;8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所有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升高,同时伴谷丙/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32例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峰值超过5 000U,19例峰值超过10 000U,但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与血清肌酐无明显相关性。10例仅行水化及对症治疗,24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或感染;余31例患者预后良好,出院时均摆脱透析。结论:引起AKI的RM病因多样,其中以热射病和剧烈运动最多见。热射病引起的RM病情危重,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RM相关的重症AKI的首选,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102 mushroom poisoning case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1994 to 2012 被引量:34
7
作者 Zuohong Chen Ping Zhang Zhiguang Zhang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Mushroom poison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mortality in food poisoning incidents in China.Although some responsible mushroom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some were identified inaccuratl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d analy... Mushroom poison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mortality in food poisoning incidents in China.Although some responsible mushroom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some were identified inaccuratl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102 mushroom poisoning case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1994 to 2012,which involved 852 patients and 183 deaths,with an overall mortality of 21.4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5.3%of poisoning cases occurr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and involved 16 species of poisonous mushroom:Amanita species(A.fuliginea,A.exitialis,A.subjunquillea var.alba,A.cf.pseudoporphyria,A.kotohiraensis,A.neoovoidea,A.gymnopus),Galerina sulciceps,Psilocybe samuiensis,Russula subnigricans,R.senecis,R.japonica,Chlorophyllum molybdites,Paxillus involutus,Leucocoprinus cepaestipes and Pulveroboletus ravenelii.Six species(A.subjunquillea var.alba,A.cf.pseudoporphyria,A.gymnopus,R.japonica,Psilocybe samuiensis and Paxillus involutus)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poisoning reports from China.Psilocybe samuiensis is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in China.The genus Amanita was responsible for 70.49%of fatalities;the main lethal species were A.fuliginea and A.exitialis.Russula subnigricans caused 24.59%of fatalities,and five species showed mortality>20%(A.fuliginea,A.exitialis,A.subjunquillea var.alba,R.subnigricans and Paxillus involutus).Mushroom poisoning symptoms were classified from among the reported clinical symptoms.Seven types of mushroom poisoning symptoms were identifie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hina,including gastroenteritis,acute liver failure,acute renal failure,psychoneurological disorder,hemolysis,rhabdomyolysis and 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hroom poisoning AMANITA SYNDROME Psilocybe samuiensis rhabdomyolysis
原文传递
群发性横纹肌溶解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旭锋 黄培培 +2 位作者 康健 孙凯 张劲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总结不明原因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13日至2010年8月27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3例不明原因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病史:发病前2~24 h有进食"小龙虾"... 目的 总结不明原因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13日至2010年8月27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3例不明原因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病史:发病前2~24 h有进食"小龙虾"史;临床表现:主要颈腰背躯干部及四肢肌肉疼痛、乏力、尿色改变等;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4655±2556)U/L(正常值为25~190 U/L)AST:(141±78)U/L(正常值为0~45 U/L),LDH:(348±127)U/L(正常值为110~250U/L)和血清肌红蛋白Mb>1000 μg/L(正常值为0~50 μg/L);通过休息、补液、碱化尿液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多样的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哈夫病 小龙虾 诊断 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血液净化 治疗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蔡建芳 曲璇 +2 位作者 李航 刘正印 李学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目的总结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9例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 目的总结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9例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和(或)压痛、肌肉肿胀、尿色改变及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酶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有急性肾衰竭、电解质和代谢紊乱、肌间隙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等。感染(33.3%)和药物(25.6%)是本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代谢紊乱(10.3%)、酒精中毒(7.7%)。治疗包括减少肌肉损伤、补液、碱化尿液及并发症的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总体病死率为15.4%,合并急性肾衰竭(ARF)者病死率为20.7%。MOSF是死亡的预测因素。存活者若无慢性肾功能异常,其肾功能均可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样的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治疗正确、及时,存活者肾功能多有望恢复或维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衰竭 肌间隙综合征
原文传递
军事训练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广礼 王丽晖 +3 位作者 张丽霞 刘宇 杨新军 黄旭东 《华北国防医药》 2003年第6期391-394,395,共5页
目的 了解高强军事训练(军训)后横纹肌溶解症(RM)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4年间(1988年1月至2002年7月)因5公里武装越野跑致病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占R... 目的 了解高强军事训练(军训)后横纹肌溶解症(RM)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4年间(1988年1月至2002年7月)因5公里武装越野跑致病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占RM患者的42.8%,近5年发病10例,占83%,占同期住院ARF患者的6.8%。重症ARF6例,占50%。12例患者除ARF表现外可有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肌痛及肢体肿胀、棕色尿、低钙高磷及高钾血症;12例患者血清酶CK、CK-MB、LDH、HBDH、ALT、AST均明显高于正常;6种血清酶升高时间及峰值时间无明显差别,但重症ARF患者的血清酶升高的幅度大且恢复慢;血Cr与CK、HBDH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Ur与CK、CK-MB、HBDH也呈明显正相关(P<0.05)。12例患者治愈9例,治愈率为75%,死亡3例,病死率为25%,均为重症ARF患者。结论 ①高强军训后RM已构成近年来ARF的重要病因。②血清酶升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升高幅度越大,病情越重;血清酶恢复越慢,预后越差。③早期应用肾剂量的多巴胺和山莨菪碱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一旦ARF确立应尽早介入血液净化治疗。④患者生存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他脏器损伤的程度,其预后取决于其他器官的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清酶
下载PDF
59例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伟波 曹宝平 +1 位作者 薛晓艳 朱继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 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59例RM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59例RM患者均有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 目的 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59例RM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59例RM患者均有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大多数RM患者Ca2+水平降低.37例RM患者(62.7%)发生急性肾衰竭(ARF),诊断时间(77.2±62.1)h;22例非ARF患者诊断时间(31.3±24.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诊断时间分别为(69.5±63.7)h、(55.6±51.8)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40例好转或痊愈,19例(32.2%)死亡,其中18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所有MODS患者26例,死亡18例(69.2%).结论 RM病因广泛而复杂,常合并ARF,诊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液体复苏、碱化尿液,恢复肾脏血流灌注及提高毒素清除,如果出现严重ARF,则需要血液净化治疗,并发MODS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液净化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洁 柴健 《天津药学》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纹肌溶解症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最多(占56.25%);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纹肌溶解症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最多(占56.25%);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占65.63%)。结论: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横纹肌溶解症 文献分析
下载PDF
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度训练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衰竭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孟建中 张永寿 +4 位作者 葛延明 徐悦 王琪 邵玉萍 高飞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9期468-470,49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度训练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 1993~ 2 0 0 3年 37例训练致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 ,分析其病情变化规律 ,探讨治疗时机及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对预后...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度训练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衰竭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 1993~ 2 0 0 3年 37例训练致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 ,分析其病情变化规律 ,探讨治疗时机及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患者均在夏、秋季发病 ,主要表现为呕吐 ,发热、头昏、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因此有 2 8例 (75 .6 7% )患者入院前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肠型感冒 ,2 1例 (5 6 .75 % )被采用了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肾毒性药物治疗 ,使急性肾衰竭 (ARF)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愈加复杂 ;②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血液透析 (HD)及综合治疗 ,31例渡过少尿期 ,肾功能得以恢复。死亡 6例 ,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①高温高湿环境因素可加重过度训练后肌肉组织损伤和全身反应 ;②入院时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越多 ,病死率越高 ,故早期诊断 ,及时去除病因及合理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③CRRT可清除细胞破坏崩解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医学 横纱肌溶解症 急性肾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高渗状态横纹肌溶解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池莲祥 聂本遂 李秀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高渗状态诱发横纹肌溶解情况。方法回顾了16例(男9例,女7例)糖尿病高渗状态住院病例,其中6例(37.50%)生化指标提示横纹肌溶解。将横纹肌溶解组与非横纹肌溶解组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横纹肌溶解组血清肌酸磷酸激... 目的了解糖尿病高渗状态诱发横纹肌溶解情况。方法回顾了16例(男9例,女7例)糖尿病高渗状态住院病例,其中6例(37.50%)生化指标提示横纹肌溶解。将横纹肌溶解组与非横纹肌溶解组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横纹肌溶解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红蛋白(Mb)分别是非横纹肌溶解组的30倍与50倍。血清葡萄糖(BG)、钠(Na+)水平及有效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与之相反,血清钾(K+)及磷(P2-)水平明显低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两组肾功能衰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比60.00%,P=0.0736),但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高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无一例在住院期间被诊断横纹肌溶解。结论横纹肌溶解症在糖尿病高渗状态并非罕见,常被忽略。建议对糖尿病高渗状态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有关肌酶尤其CK、Mb检测,以早期发现横纹肌溶解症,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糖尿病高渗状态 肌酸磷酸激酶 肌红蛋白
下载PDF
2008–2013年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惠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他汀"、"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VIP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 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他汀"、"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VIP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合计59例患者。他汀类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于70岁以上患者。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发病率最高,共35例(59.32%)。用药至发病最短时间为12 h,最长超过10年,多数累计用药时间大于1年。经过对症治疗后,45例痊愈,1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密切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合并用其他调脂药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易出现肾功能损害,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应立即停药,给予血液净化、碱化尿液、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横纹肌溶解 肌病 药品不良反应 肌酸激酶
下载PDF
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宁 张永利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77-80,88,共5页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急性、潜在的致命综合征,发病机制是横纹肌分解和肌肉细胞内容物随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电解质等突然释放到血液中可引起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休克甚至死亡。早期治疗可使并发症最小化,...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急性、潜在的致命综合征,发病机制是横纹肌分解和肌肉细胞内容物随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电解质等突然释放到血液中可引起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休克甚至死亡。早期治疗可使并发症最小化,但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横纹肌溶解症的典型症状,甚至有可能无临床表现。本文对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对机体的危害、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肌红蛋白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斌专 王妍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74-477,共4页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M)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横纹肌的破坏和崩解,使得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细胞内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单纯的RM大多预后较好,但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M)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横纹肌的破坏和崩解,使得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细胞内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单纯的RM大多预后较好,但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死亡率会大幅上升;研究表明,15%~40%RM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20%。明确的病因及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尽管很多学者对运动、药物、食物、感染、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RM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研究,但由于导致RM的病因多种多样,病理机制复杂且RM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仍很容易误诊和漏诊,更多RM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主要就RM的病因、病理机制及血液净化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开拓临床医师对横纹肌溶解症的新视野,使其对RM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 病理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致低血钾与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洪英 李汉高 +1 位作者 丁传华 张在丽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致低血钾或横纹肌溶解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告1例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致严重低血钾及横纹肌溶解的病例,并检索2018年9月30日前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 目的:回顾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致低血钾或横纹肌溶解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告1例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致严重低血钾及横纹肌溶解的病例,并检索2018年9月30日前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报道的相关病例,共计22例,结合本例报道,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转归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发生低血钾21例,横纹肌溶解8例(血钾均值1.88 mmol·L^(-1),2例未记录血钾水平);男女比例2.3∶1;平均年龄51岁;用药原因以肝脏疾病(69.6%)、皮肤病(21.7%)为主;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致低血钾及横纹肌溶解平均出现于用药后6 d(2 h~15 d),口服制剂致低血钾及横纹肌溶解平均出现于用药后52 d(7~180 d);所有病例预后良好。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致低血钾或横纹肌溶解易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应提高认识,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低血钾 横纹肌溶解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合并横纹肌溶解一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齐亚飞 黄锦伦 +3 位作者 陈健华 黄春萍 李寅环 关伟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报道1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以"鹦鹉热衣原体"或"鹦鹉热"和"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报道1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以"鹦鹉热衣原体"或"鹦鹉热"和"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78年1月至2020年5月。以"psittacosis"或"Chlamydia psittaci"和"rhabdomyoly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67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结果患者男,64岁,高热、乏力伴肌肉酸痛并气促。胸部CT提示双侧肺炎,病情进展合并横纹肌溶解,行肺泡灌洗液及血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共检索到3篇文献,共11例患者,其中明确合并横纹肌溶解的病例5例且2例无完整资料,另外6例提到合并磷酸激酶升高和肌炎。可分析的病例3例,加上本例共4例,女2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66、46、44和64岁。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3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2例患者起病初期伴明显四肢酸痛且病情进展迅速合并呼吸衰竭,2例患者无明显四肢酸痛且经及时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4例患者虽经及时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横纹肌溶解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临床预后往往不良,早期诊断可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横纹肌溶解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25例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磊 谢院生 陈香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5例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发病人群以青年男性为主,尤其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运动、热射病、挤压、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横纹肌溶... 目的: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5例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发病人群以青年男性为主,尤其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运动、热射病、挤压、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本组病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占48.0%;起病急,病程短;均有血肌酸激酶增高,平均值为38 642U.L-1;多数病例伴急性肾衰竭(72.0%);88.0%的患者好转或痊愈,肾功能恢复正常或发病前水平,12.0%的患者死亡,死亡病例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好转病例。结论: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可由运动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疾病,均有肌酸激酶增高,常合并急性肾衰竭。及时诊治大多数可好转或痊愈,少数病情严重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肾功能衰竭 肌酸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