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五大臣出洋看晚清小说中的“西游”想象
1
作者 许萌 李忠 《南都学坛》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1906年至1911年间,晚清小说家对五大臣几乎清一色地作西游化、妖魔化等艺术处理,这是公使形象书写史上的别样呈现。晚清小说对五大臣形象的刻画,妙趣横生且极具寓言化特色,整体追求内在的“荒诞”与“怪、奇、丑”等审美观念,这与立宪... 1906年至1911年间,晚清小说家对五大臣几乎清一色地作西游化、妖魔化等艺术处理,这是公使形象书写史上的别样呈现。晚清小说对五大臣形象的刻画,妙趣横生且极具寓言化特色,整体追求内在的“荒诞”与“怪、奇、丑”等审美观念,这与立宪幻梦破灭后形成的巨大落差不无关系。小说家普遍对之进行充满丑恶的描写并非偶然,正反映了彼时国民迫切打破封建专制束缚的心声。深究五大臣被晚清小说家塑造为“跳梁丑角”,乃至不断被妖魔化的成因,不仅在于日益高涨的革命风潮及其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向,也在于报刊媒介对其的持续关注与负面报道。五大臣的文学形象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学小说人物的多元构成,也是百余年来我们探寻民族复兴之路的一个缩影,彰显了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立宪运动 考察宪政五大臣 “西游”叙事 革命风潮 报刊媒介
在社会革命潮流中行进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兴泽 石小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41,共19页
浪漫主义是开放的审美范畴,也是时代情绪和历史思潮的镜像。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从20世纪初的滥觞到50年代"定于一",走过半个世纪的路程。其发展轮廓,大致是20年代多元并举,30年代深刻变异,战争年代"三足鼎立"。... 浪漫主义是开放的审美范畴,也是时代情绪和历史思潮的镜像。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从20世纪初的滥觞到50年代"定于一",走过半个世纪的路程。其发展轮廓,大致是20年代多元并举,30年代深刻变异,战争年代"三足鼎立"。浪漫主义诗歌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前进,形成了"个性""现代""革命"和"审美"等浪漫主义诗体。诗体不同,"诗力"特色和命运遭际也有很大差异。至20世纪40年代末,"个性""现代""审美"等诗体形态均遭重创,始于20年代、扩张于30年代、盛行于40年代延安的革命浪漫主义"定于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浪漫主义文学 革命潮流 革命浪漫主义
下载PDF
历史风云的艺术再现——评枫亚的长篇小说《大脚潮》
3
作者 周溶泉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大脚潮》是系列长篇小说《扬子大脚百年记》的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它穿过历史的隧道 ,拉开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帷幕 ,承前启后地描述了大脚沙岛三大宗族之间挟着世代的恩怨情仇 ,在这一历史巨变中所出现的矛盾冲突 ,将历史事件和岛上所发... 《大脚潮》是系列长篇小说《扬子大脚百年记》的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它穿过历史的隧道 ,拉开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帷幕 ,承前启后地描述了大脚沙岛三大宗族之间挟着世代的恩怨情仇 ,在这一历史巨变中所出现的矛盾冲突 ,将历史事件和岛上所发生的事件连接在一起 ,于总体框架上展开故事情节 ,反照出历史的时代特征 ,让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作家坚持的是现实主义叙事传统 ,无意于叙事方式上的追新求异 ,但却能恰到好处地把历史事件化成一幕幕历史场景和一幅幅人物形象画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现实主义 民族风格 文学评论 枫亚 长篇小说 《大脚潮》
下载PDF
杜威哲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放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3,共9页
评价杜威实用主义的现代意义,需要在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杜威哲学的根本意义及其与西方哲学发展趋势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本文认为杜威哲学的根本意义是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强调;杜... 评价杜威实用主义的现代意义,需要在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杜威哲学的根本意义及其与西方哲学发展趋势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本文认为杜威哲学的根本意义是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强调;杜威的哲学改造适应了西方哲学现代变革的潮流;杜威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有着原则区别,但在超越近代哲学的局限性、体现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势上二者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活和实践 现代哲学变革的潮流 殊途同归
下载PDF
晚清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革命思潮是革命思想的发展,而革命思想则源于革命意识。晚清革命意识的形成,固然为国人受不良现实剌激的结果,也与仇满、反满的历史记忆和西方革命学说传播不无联系。不断汇聚的革命意识经过"编码",逐渐形成较为理性和系统的... 革命思潮是革命思想的发展,而革命思想则源于革命意识。晚清革命意识的形成,固然为国人受不良现实剌激的结果,也与仇满、反满的历史记忆和西方革命学说传播不无联系。不断汇聚的革命意识经过"编码",逐渐形成较为理性和系统的革命思想。而职业革命者对革命的论证与宣传,则使革命思想的张力增强,传播强度提高,革命的观念场与意识流逐渐成型,且不断发展,革命思潮于焉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思潮 动态
下载PDF
革命诗僧第一人——近代报刊视野中的黄宗仰诗歌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全章 《菏泽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3-38,共6页
黄宗仰的思想历程和诗歌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栖心释梵、模范传统到打破传统、顺应潮流、大胆创新、高歌猛进,再到潜心禅宗、复归传统的历史轨迹。黄宗仰依托近代报刊发表的一批诗歌,汇入了20世纪初年相继兴起的诗界革命和革命诗潮之中,其... 黄宗仰的思想历程和诗歌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栖心释梵、模范传统到打破传统、顺应潮流、大胆创新、高歌猛进,再到潜心禅宗、复归传统的历史轨迹。黄宗仰依托近代报刊发表的一批诗歌,汇入了20世纪初年相继兴起的诗界革命和革命诗潮之中,其代表作乃至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潮头性作品,充当了文艺轻骑兵,奏响了时代的强音,亦见证了诗界革命运动与革命诗潮之间难以分割的历史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仰 革命诗僧 诗界革命 革命诗潮
下载PDF
人的意识的张扬和演化——简论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后的女性小说创作
7
作者 王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0,共4页
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皆带来了女性小说创作的繁荣 ,促成了两个女作家群的崛起 ,并赋予了她们类似的创作特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源于“五四”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人”的意识从有到无 ,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奈但完整的历史循环... 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皆带来了女性小说创作的繁荣 ,促成了两个女作家群的崛起 ,并赋予了她们类似的创作特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源于“五四”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人”的意识从有到无 ,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奈但完整的历史循环圈 ;而源于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创作 ,却是从“人”的意识引申到了“性别”的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思潮 女性小说创作 革命文艺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