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美国南北战争可否避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芳华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4期156-158,共3页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南北战争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引发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修正主义学派史学家认为美国内战本是可以避免的,他们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政治家的恶意煽动,并认为传统主义学派所强调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根本不是导致战...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南北战争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引发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修正主义学派史学家认为美国内战本是可以避免的,他们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政治家的恶意煽动,并认为传统主义学派所强调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根本不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主义学派还推断假如没有美国内战,奴隶制也会在19世纪前自然消亡,因此美国内战是无用之战。针对修正主义学派所提出的论据,国内外研究者缺乏对其合理性的质疑。本文将详细阐述并分析修正主义学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提出质疑,最后综述内战的主要起因,得出"美国内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内战 修正主义学派 质疑
下载PDF
约翰·L.加迪斯与冷战“修正派”的论战 被引量:1
2
作者 曲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6,共8页
约翰.L.加迪斯与冷战修正派之间的论战涉及方法论和核心观点两个方面。在前一个方面,加迪斯指责修正派的"门户开放"范式和"合作主义"范式犯了"经济决定论"和"简约主义"的错误,是不合格的综合... 约翰.L.加迪斯与冷战修正派之间的论战涉及方法论和核心观点两个方面。在前一个方面,加迪斯指责修正派的"门户开放"范式和"合作主义"范式犯了"经济决定论"和"简约主义"的错误,是不合格的综合范式。在后一方面,加迪斯表达了与修正派的美国要为冷战形成负主要责任的相反观点,批评了威廉.A.威廉斯的"悲剧观",逐步向正统观点复归。在这种批评的基础上,加迪斯提出了"冷战史新研究"的议程,对此,修正派的劳埃德.加德纳进行了批评。加迪斯与修正派间的学术论争反映了美国冷战史学中现实主义和进步主义两大范式间的分野,背后隐藏的是权力和意识形态之争。加迪斯对修正派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其确立自己话语霸权的态度和保守主义立场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L.加迪斯 修正派 威廉.A.威廉斯 劳埃德.C.加德纳 冷战史新研究
下载PDF
明末清初王学修正派社会政治思想述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宪堂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6,共11页
以刘宗周为代表的王学修正派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然而他们在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将"心"的弘忍根依于"理"的明净,摆脱了陆王派徒恃一心的傲慢,也克服了程朱派据理凌人的偏执,将... 以刘宗周为代表的王学修正派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然而他们在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将"心"的弘忍根依于"理"的明净,摆脱了陆王派徒恃一心的傲慢,也克服了程朱派据理凌人的偏执,将扎实的日常功夫维系于对明净本体的坚守,为浮荡已久的世道人心重奠根基。同时,通过对天理的去魅将君主由天上拉到地下,使之由超然在上的天意代表还原为担负着沉重现实使命的文化符号,为对其权力合法性的质疑从内部、从正面打开了缺口。他们以保守的姿态应对现实的困境,宣布了一个传统的谢幕,也预示了一个时代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学修正派 刘宗周 黄道周 孙奇逢 李颙
下载PDF
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及其当代启迪
4
作者 吴恒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1-56,62,共7页
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历史过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在团结群众斗争、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时代化、党建方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尽管列宁在这一斗争领域的思想及路径、策略还有很多,但上述几个方面具有代表性。把这... 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历史过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在团结群众斗争、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时代化、党建方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尽管列宁在这一斗争领域的思想及路径、策略还有很多,但上述几个方面具有代表性。把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用来指导批判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所滋生的各式各样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将使我们得到莫大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 启迪
下载PDF
超越“三阶段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学再认识
5
作者 王慧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4,共16页
国内教育史学界对20世纪美国教育史学的关注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四十多年来形成了近乎统一的“传统派–温和修正派–激进修正派”的解释模式和分析框架,这种“三阶段论”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长期固定不变的评价模式也造成了历史认知... 国内教育史学界对20世纪美国教育史学的关注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四十多年来形成了近乎统一的“传统派–温和修正派–激进修正派”的解释模式和分析框架,这种“三阶段论”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长期固定不变的评价模式也造成了历史认知上的很多悖论和误解。通过重新挖掘和阐释关键史料,一个更加丰富多样的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史视域得以呈现,既有的阐释框架中有很多被夸大、误读、忽视和低估的成分,通过“三阶段论”理解美国教育史学史存在很大的局限。不同的学派只是某种观点的概括,并不能代表学术研究的全景,一成不变的标签化和简单化的做法,对于客观而准确地认识学术史是不可取的。学术史的梳理与专题研究亦是相辅相成的,对美国教育史学史的再认识对推动国内的教育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育史学 三阶段论 修正派 克伯莱 贝林 克雷明
下载PDF
国际共运史:世界近代史研究中的模糊点 被引量:1
6
作者 阎照祥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明显弱化.某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所谓修正主义的"议会道路",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属性、重要人物的评价和中产阶级的作用等,都有待于我们重新做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国际共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社会民主党 回避 议会 中产阶级 修正主义 世界近代史 国学 年代
下载PDF
改良主义而非修正主义:中国全球角色的浮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云汉 莫盛凯(译) 《世界政治研究》 2019年第1期50-73,217-218,共25页
中国实力的上升并在全球事务上表现出的更大雄心,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第一'口号下对于战后由之缔造的自由国际秩序的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世界范围有关自由国际秩序前景的深切忧虑。'中华治世'会否取代逐... 中国实力的上升并在全球事务上表现出的更大雄心,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美国第一'口号下对于战后由之缔造的自由国际秩序的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世界范围有关自由国际秩序前景的深切忧虑。'中华治世'会否取代逐渐衰退的美利坚盛世下和平?借用奥兰·扬有关国际领导权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中国已经在过去几年的全球治理中成功展现了其行使结构型、创业型和智识型领导权的能力、意愿和技巧。从长远来看,国际领导权更迭的未来已经从这里开始起步。尽管中国全球战略的轮廓仍在逐渐地展开并完善着,但追求与既有霸权的'建设性交往'、捍卫并改革多边主义架构、深化南南合作以及保卫国家的经济生命线是其中最关键的四个组成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一个试图建立一套与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相对的全面体系的修正主义国家。西方世界的这一错觉来自他们西方中心的两类思维,也即将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上的三类自由主义元素混为一谈,并固执的将现存的等级秩序与自由主义的规范和原则混为一谈。中国只准备在现有秩序的架构内,在其资源、能力和责任明显合宜的领域,扮演建设性的改良者角色。后霸权下世界秩序的复杂多样既非美国盛世下的和平也非'中华治世'所能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秩序 国际领导权 修正主义 中国全球战略
原文传递
精准修正主义与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永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73,156,共34页
作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美国不是经典的现状国家,而是精准修正主义国家。美国基于国家利益需求精准修正国际海洋秩序中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推行其主张的海上安全秩序。在海上安全竞争中,美国对中国采取叙事战争、议题联系、民事介入... 作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美国不是经典的现状国家,而是精准修正主义国家。美国基于国家利益需求精准修正国际海洋秩序中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推行其主张的海上安全秩序。在海上安全竞争中,美国对中国采取叙事战争、议题联系、民事介入、自由航行、前沿存在和军事联盟等六类"灰色地带"策略。美国主要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认知而选择"灰色地带"策略,主要目标是剥夺中国的"灰色地带"优势。美国在南海对中国采取了几乎"全光谱"的"灰色地带"策略,在印太区域主要采取非军事的"灰色地带"策略。中美海上"灰色地带"竞争的维持不会越过直接使用武力的门槛,但"灰色地带"竞争仍有引发中美军事冲突的危险,需要加以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修正主义国家 灰色地带 南海 航行自由行动 中美海上安全竞争
原文传递
类型化方法与国际关系研究设计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丰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63,共20页
类型化是构建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帮助研究者对社会事物、现象和行为进行归类,对核心概念进行操作化,并通过抽象概念与经验事实的匹配进行理论框架的构思。在确定研究对象、识别解释要素以及形成因果关系等研究环节,类型化方... 类型化是构建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帮助研究者对社会事物、现象和行为进行归类,对核心概念进行操作化,并通过抽象概念与经验事实的匹配进行理论框架的构思。在确定研究对象、识别解释要素以及形成因果关系等研究环节,类型化方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成果中,许多流行的类型化存在过度简化、分类逻辑标准不明确、难以涵盖重要的经验类型等突出问题。由于分析概念的理想类型与经验事实的实际类型之间出现脱节,理论体系的内部逻辑一致性和严密性遭到削弱,理论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也存在缺陷。通过批判性评估修正主义与维持现状国家的区分、国家战略行为的二分法以及温特的三种无政府文化逻辑,作者揭示了这些类型化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且展示了如何利用重构、细分和综合等更为严格的类型化技术对它们进行修正、扩展和完善。更加自觉地运用类型化方法、构建更为精致的类型化框架为我们观察国际政治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视角,也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化 修正主义/维持现状 二分法 无政府逻辑 理论构建
原文传递
安吉拉·卡特的女性主义新童话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腊宝 黄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8,共8页
英国当代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女权运动的支持者,她的许多作品对传统的西方童话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她认为传统童话在充当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机器时,维持和延续了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 英国当代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女权运动的支持者,她的许多作品对传统的西方童话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她认为传统童话在充当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机器时,维持和延续了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是约束和压制儿童、特别是女性儿童的有力工具,卡特通过重述西方经典童话创造出了一种清新独特的女性主义新童话。在"莱昂先生的求婚"、"老虎的新娘"、"灰姑娘或母亲的鬼魂"、"狼伴"、"爱屋的女主人"和"紫氏的爱情"等几部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这种女性主义新童话一方面对于传统童话中暗藏的关于阳刚男性和女神母亲神话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通过几个鲜明的形象为女性重塑自我主体继而寻求建立在两性平等基础上的爱情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女性主义 新童话
原文传递
中印边界问题学术史述评(1956~2013)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超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115,共25页
中印边界问题不仅是涉及中印两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持续关注的学术问题,而相关学术研究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受冷战的影响,另一方面学者的研究也力求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印度和欧美学者... 中印边界问题不仅是涉及中印两国核心国家利益的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术界持续关注的学术问题,而相关学术研究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受冷战的影响,另一方面学者的研究也力求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印度和欧美学者(主要是英美学者)的研究,根据研究的时间段、主要领域、档案文献的利用程度以及相关论点和结论,大致可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时期和三个主要研究流派,即1950年代中后期到1970年代初期的"传统学派",从197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修正学派"的形成和发展,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后修正学派"。立足于多国解密档案的国际史研究,将是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的主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问题 “传统学派” “修正学派” “后修正学派” 研究趋向
原文传递
崛起国为什么修正国际秩序 被引量:14
12
作者 游启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103,158-159,共31页
既有研究在探讨崛起国的国际秩序观时存在"崛起国偏见",把崛起国的行为或特征视作其修正主义政策的起源。作者认为,守成国对崛起国地位追求的回应是影响后者国际秩序观的重要变量。伴随崛起,地位追求开始成为崛起国的重要目标... 既有研究在探讨崛起国的国际秩序观时存在"崛起国偏见",把崛起国的行为或特征视作其修正主义政策的起源。作者认为,守成国对崛起国地位追求的回应是影响后者国际秩序观的重要变量。伴随崛起,地位追求开始成为崛起国的重要目标。"寻求承认式"维持现状政策与"自我赋予式"修正主义政策是崛起国追求地位的两种策略。守成国对崛起国的地位承认会强化后者的"寻求承认式"策略,使其继续维持现状政策;守成国的地位蔑视则会使崛起国转向"自我赋予式"的地位追求策略,引发其修正主义政策。梳理明治维新到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对外关系史可以发现:西方列强对日本大国地位追求的回应是影响后者国际秩序观的重要因素。明确地位追求因素在影响崛起国实施修正主义或维持现状政策中的作用,既有利于打破国际关系研究中将崛起国僵化地设定为安全或物质利益最大化者的假定,也能为讨论中国快速发展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崛起国 地位承认 地位蔑视 维持现状政策 修正主义政策
原文传递
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依恋稳定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伟娜 曹亮 桑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4-896,共3页
Bowlby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婴儿时期的依恋模型影响着个体成年时的依恋表征,这涉及依恋稳定性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很多心理学家开展了实证研究。随着成人依恋访谈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人们对于早期依恋表征是如何影... Bowlby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婴儿时期的依恋模型影响着个体成年时的依恋表征,这涉及依恋稳定性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很多心理学家开展了实证研究。随着成人依恋访谈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人们对于早期依恋表征是如何影响成人依恋模型的内在机制,形成了修正论和原型论两种观点。本文主要介绍依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和内在机制的理论探讨,并就当前依恋稳定性研究的不足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稳定性 消极事件 原型论 修正论
下载PDF
世界秩序:俄罗斯的视角 被引量:10
14
作者 R·萨科瓦 刘畅 肖辉忠(校)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61,共15页
冷战结束后,在西方价值观的主导下,大西洋共同体通过北约和欧盟东扩至俄罗斯边境,俄罗斯被边缘化。俄罗斯自身面临的这一战略困境,塑造了它的新修正主义世界秩序观,即,挑战大西洋权力体系的实际操作而非内在原则,促进西方接受一个多极... 冷战结束后,在西方价值观的主导下,大西洋共同体通过北约和欧盟东扩至俄罗斯边境,俄罗斯被边缘化。俄罗斯自身面临的这一战略困境,塑造了它的新修正主义世界秩序观,即,挑战大西洋权力体系的实际操作而非内在原则,促进西方接受一个多极、多元的世界秩序。迄今为止,虽然新修正主义日益抬头,但俄罗斯还是一个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国家。俄罗斯目前把自己定义为"非西方成员",但如果能够克服冷和平时期的战略限制,俄罗斯还是有可能重归"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的世界秩序观大国关系 修正主义国家
原文传递
网络、国家与亚洲地域秩序:华人研究之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9
15
作者 廖赤阳 刘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以华人网络、国家和亚洲地域秩序为切入点,分析和反思了海外华人研究中若干关键性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了华人网络与市场、社会与国家、地方化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解构和重估了华人社会和商业网络的历史性、空间化、制度性和局限性,... 以华人网络、国家和亚洲地域秩序为切入点,分析和反思了海外华人研究中若干关键性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了华人网络与市场、社会与国家、地方化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解构和重估了华人社会和商业网络的历史性、空间化、制度性和局限性,华人网络在与国家和市场的频密互动中发挥作用,并在这一进程中调适自身的机制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华侨华人研究 区域经济 华人网络 修正取向
下载PDF
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的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伟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3,共6页
美国高等教育史的撰写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业余校友撰史到专业史学家的研究,高等教育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美国正式确立。而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演进,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经历了进步史学、和谐史论、修正史学和后修正... 美国高等教育史的撰写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业余校友撰史到专业史学家的研究,高等教育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美国正式确立。而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演进,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经历了进步史学、和谐史论、修正史学和后修正时代几个阶段。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学术研究的整合与深化将是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史学 和谐论 进步史学 修正派 后修正时代
原文传递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源流及嬗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中民 王利莘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39,160,共24页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泽耶夫·亚博廷斯基创立于20世纪初阿犹冲突时期,它基于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犹太人对“大以色列”的所有权,并发展出了“贝塔”“伊尔贡”“利库德”等组织。亚博廷斯基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反对唯物主...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由泽耶夫·亚博廷斯基创立于20世纪初阿犹冲突时期,它基于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犹太人对“大以色列”的所有权,并发展出了“贝塔”“伊尔贡”“利库德”等组织。亚博廷斯基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反对唯物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反对以阶级斗争为民族发展动力,主张为保留民族“特性”而斗争;反对左翼以经济和外交等手段解决民族矛盾,主张先增强武力,构筑对阿拉伯人的绝对优势(即“铁墙”)。继亚博廷斯基之后的修正派领导人分别对其思想进行继承与调整,共同点是加深民族主义与宗教思想的捆绑,强调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历史权利”的绝对性和“复国”合法性,否定巴勒斯坦民族的存在及其建国权利,崇尚实力优先的强权哲学。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主张在“以色列地”重建犹太国,是以色列右翼集团在巴以问题上立场强硬、否定“两国方案”的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 泽耶夫·亚博廷斯基 “以色列地” 巴勒斯坦
下载PDF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发展历程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邬春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3,共4页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是以城市教育史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城市教育史的研究历程进行反思的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教育史并没有引起教育史学家的重视。1968年凯茨的《对早期学校改革的嘲讽:马萨诸塞州19世纪中期的教育...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是以城市教育史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城市教育史的研究历程进行反思的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教育史并没有引起教育史学家的重视。1968年凯茨的《对早期学校改革的嘲讽:马萨诸塞州19世纪中期的教育革新》标志着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城市教育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城市教育史学有三条研究路径:温和修正派的一致论、激进修正派的冲突论和"折衷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城市教育史学转向了"后修正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城市教育史学 温和修正派 激进修正派
下载PDF
试论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误失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振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班固所自作之注作为《七略》之佚文予以辑录;对《汉志》所"省"之书籍的还原著录尚存未至之处;对有些书籍篇数的还原失于准确;个别书籍还原著录时的类别归属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七略佚文》 班固 刘向 《汉志》 《别录》
下载PDF
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发展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9,共7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吸引到一些"边缘人群"身上,其中女性高等教育史的成就尤其显著。兴起于70年代的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也对传统史学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史学 跨学科研究 女性高等教育史 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