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转录病毒介导IL-2cDNA治疗小鼠淋巴瘤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鲁晓萱 曹荣月 +3 位作者 苏宁 张晓明 蒋清 单祥年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2 (hIL 2 )转基因小鼠淋巴瘤体内成瘤性。方法 :体外将hIL 2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瘤p3 88细胞。用PCR、RT PCR、dotblot法检测hIL 2基因在细胞内的整合及表达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 (MTT)法检测转导细胞hIL 2分泌。...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2 (hIL 2 )转基因小鼠淋巴瘤体内成瘤性。方法 :体外将hIL 2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瘤p3 88细胞。用PCR、RT PCR、dotblot法检测hIL 2基因在细胞内的整合及表达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 (MTT)法检测转导细胞hIL 2分泌。体内试验将动物分为A9组、对照组和体内转染治疗组 3组。 17d后处死所有动物 ,观察肿瘤生长状况。结果 :hIL 2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小鼠p3 88细胞基因组内。p3 88/IL 2细胞分泌的hIL 2量为 3 7.4U·ml-1。A9组和体内转染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明显减小 ,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IL 2基因经体内或体外法转入p3 88/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淋巴瘤 HIL-2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巩鹏 王忠裕 +2 位作者 王洪江 谭广 殷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基因过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 TNF α(pLNCX TNF α)复合体 ,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流式细胞仪 (FCM )、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基因过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 TNF α(pLNCX TNF α)复合体 ,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流式细胞仪 (FCM )、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等情况。结果 pLNCX TNF α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后 ,pLNCX空质粒转染组、pLNCX TNF α基因转染组的细胞均能扩增出 70 8bp的基因片断 ,而未转染组则无 ;pLNCX TNF α基因转染组的细胞克隆抑制率为 64 % ,与对照组和 pLNCX空质粒转染组相比 ,差异性非常显著 (P <0 .0 1) ;转染的人胆管癌细胞G1期比例从 2 9.0 7%增加到 5 4.2 4% ,G2 M期和S期比例分别从 5 2 .0 3 %下降到2 .0 2 %、18.3 2 %下降到 10 .3 4% ;凋亡细胞数从 5 .83 %增加到 3 4.76%。结论 TNF α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转染 胆管癌 癌细胞 脱噬作用 逆转录病毒
原文传递
PLNCX-TNFα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巩鹏 王忠裕 +3 位作者 王洪江 马哲夫 谭广 殷朔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研究 L NCX- TNFα基因过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构建 L NCX- TNFα复合体 ,培养人胆管癌细胞 ,L NCX- TNFα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流式细胞仪 (FCM)、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基... 目的 研究 L NCX- TNFα基因过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构建 L NCX- TNFα复合体 ,培养人胆管癌细胞 ,L NCX- TNFα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流式细胞仪 (FCM)、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等情况。结果 重组体 L NCX- TNFα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后 ,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 ;流式细胞技术证实 ,L NCX- TNFα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 G1 期阻滞 ,G2 - M期和 S期比例明显下降 ,凋亡细胞数也明显增加。结论  TNFα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 G1 期阻滞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基因 胆管癌 逆转性病毒 凋亡 基因治疗
下载PDF
KAP1调控异染色质结构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晓凤 韩明姝 《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91-396,共6页
KAP1是一种定位于异染色质的脚手架蛋白,调控染色质结构凝集或者松弛。作为异染色质相关蛋白,已发现KAP1与DNA损伤修复、转录,甚至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KAP1还参与细胞自噬,... KAP1是一种定位于异染色质的脚手架蛋白,调控染色质结构凝集或者松弛。作为异染色质相关蛋白,已发现KAP1与DNA损伤修复、转录,甚至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KAP1还参与细胞自噬,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然而,在这些生理过程中KAP1对异染色质结构的调控及具体机制并不清楚。该文以KAP1蛋白结构及其功能为出发点,总结KAP1在细胞代谢中对异染色质结构的调控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1 异染色质结构 DNA损伤修复 相分离 自噬 逆转录病毒
原文传递
逆转录病毒介导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5
作者 巩鹏 王忠裕 +3 位作者 赵作伟 谭广 王洪江 李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41-243,247,共4页
[目的 ]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构建逆转录病毒 -TNFα(pLNCX -TNFα)复合体 ,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流式细胞仪 (FCM )、免... [目的 ]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构建逆转录病毒 -TNFα(pLNCX -TNFα)复合体 ,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流式细胞仪 (FCM )、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等情况。 [结果 ]pLNCX -TNFα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后 ,pLNCX空质粒转染组、pLNCX -TNFα基因转染组的细胞均能扩增出 70 8bp的基因片断 ,而未转染组则无 ;pLNCX -TNFα基因转染组的细胞克隆抑制率为 6 4% ,与对照组和 pLNCX空质粒转染组相比 ,差异性非常显著 (P <0 .0 1 ) ;转染的人胆管癌细胞G1期比例从 2 9.0 7%增加到 5 4.2 4 % ,G2 -M期和S期比例分别从 5 2 .0 3%下降到 2 .0 2 % ,1 8.32 %下降到 1 0 .34% ;凋亡细胞数从 5 .83%增加到34.76 %。[结论 ]TNFα基因通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胆管癌 基因治疗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病毒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
6
作者 林海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75-79,共5页
最早的原始 RNA 是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逆转录 RNA 所产生的 DNA 是球上第一批以DNA 为遗传信息载体的生命祖先。当今的一切生物都重现着原始 RNA 的进化方式,即以基因的重排与重组作为产生物种多样化的手段。这些都可由当代病毒学的... 最早的原始 RNA 是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逆转录 RNA 所产生的 DNA 是球上第一批以DNA 为遗传信息载体的生命祖先。当今的一切生物都重现着原始 RNA 的进化方式,即以基因的重排与重组作为产生物种多样化的手段。这些都可由当代病毒学的新发现中获得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基因重组 生物进化
下载PDF
TthDNA聚合酶在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香玲 李陕区 +1 位作者 李妙羡 田增爵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4-15,共2页
用TthDNA聚合酶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VC)5’端非编码序列,对262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测定,结果HCVRNA阳性者53例,阳性率20.2%。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用TthDNA聚合酶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VC)5’端非编码序列,对262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测定,结果HCVRNA阳性者53例,阳性率20.2%。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其抗HCVIgG,其中30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6%(30/53);HCVRNA阳性中的15例同时用成髓细胞瘤病毒酶行传统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照,14例阳性,符合率达93.3%(14/15)。TthDNA聚合酶用于RT-PCR检测HCVRNA5’端非编码序列片段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 丙型肝炎病毒 RNA 检测 聚合酶
原文传递
狂犬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8
作者 任林柱 史利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3,共5页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也被称为"病毒拯救"。综述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狂犬病毒的主要技术体系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毒疫苗及载体研...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也被称为"病毒拯救"。综述了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狂犬病毒的主要技术体系以及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毒疫苗及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学技术 狂犬病毒 拯救 重组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