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PC与PMAC集成控制的开放式数控在线非接触测量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鞠华 王文 +1 位作者 王恒奎 陈子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9,共4页
面向CAD/CAM逆向工程 ,分析了个人计算机数控 (PCNC)的特征及组成 ,IPC与PMAC集成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工作机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开放式数控准在线非接触测量系统 ,不仅使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 。
关键词 逆向工程 PCNA PMAC 非接触测量 开放式数据系统
下载PDF
远端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前循环串联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2
作者 童贵 王志强 +1 位作者 范进 李曦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67-2471,共5页
目的研究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的手术策略对前循环串联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成都西区医院接受介入开通手术的42例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策略分为观察组(n=23,采... 目的研究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的手术策略对前循环串联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成都西区医院接受介入开通手术的42例前循环串联病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策略分为观察组(n=23,采用远端支架保护)和对照组(n=19,采用保护伞保护)。比较两组间术中血栓逃逸率、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成功开通率、总手术时间、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成功开通,开通率100%。两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及致死率、术后24 h SICH发生率、总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远端逃逸率(4.3%)低于观察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在前循环串联病变开通术中,采用远端支架保护下逆向开通手术策略具有更低的血栓逃逸率,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传统颈动脉保护伞下逆向开通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串联病变 逆向开通 安全性 疗效 远端支架保护
下载PDF
不同过流面积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磊 赵继云 石高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7-80,共4页
为了改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的动态特性,采用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大流量液控单向阀进行流场分析,研究了大流量阀工作时流道内流体的压力、液体相的变化情况。实验分析了大流量液控单向阀的动态特性和功率谱,结果表明:在大流量液控单向阀... 为了改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的动态特性,采用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大流量液控单向阀进行流场分析,研究了大流量阀工作时流道内流体的压力、液体相的变化情况。实验分析了大流量液控单向阀的动态特性和功率谱,结果表明:在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的过程中,过流面积越大,卸载时间越短,流量上升越快,空化指数越低。但过流面积31.2mm^2时通流能力最强,且压力波动并不呈线性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流量 反向开启 动态特性 过流面积 空化
下载PDF
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方式临床应用
4
作者 张凯 赵鑫 +4 位作者 陆林 张文哲 任红瑞 牛广颖 刘香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6-969,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方式在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共89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子宫动脉逆向开口。23例均为单侧子宫动脉逆向开口,左侧9例,右侧14例。根据...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方式在逆向开口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共89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子宫动脉逆向开口。23例均为单侧子宫动脉逆向开口,左侧9例,右侧14例。根据不同超选择性插管方式分为A、B、C 3组,A组10例患者所用微导管头端经塑形,B组5例微导管成襻,C组8例猪尾导管头端经修剪自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比3组成功插管所用时长。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超选择插管至目标血管内。A组插管用时11~60 min,中位用时18.5 min;B组用时4~15 min,中位用时9.0 min;C组用时2~6 min,中位用时3.5 min。3种插管方式所用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子宫动脉逆向开口插管困难,采用微导管头端经塑形、微导管成襻及修剪猪尾导管头端方式可成功插管。猪尾导管头端修剪后更易于钩取子宫动脉,配合微导管可做到快速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动脉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 逆向开口 超选择性插管
下载PDF
双入路和逆向开通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明峰 高飞 +2 位作者 马兴洲 田松朝 崔会青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5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索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介入干预措施,为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寻求更佳治疗手段,观察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15例患者,对介... 目的探索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介入干预措施,为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寻求更佳治疗手段,观察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15例患者,对介入治疗的优点、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病因、治疗措施以及介入治疗开通的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手术顺利,一期开通慢性闭塞的左侧锁骨下动脉,患者临床症状即刻或较快改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双入路和逆向开通的接入技术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安全、有效,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左侧锁骨下动脉 慢性闭塞 逆向开通
下载PDF
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冲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磊 赵继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41-2744,共4页
为了改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在反向开启时的冲击特性,减小振动和减少卸载时间,选取了3种不同锥角的小阀芯,以冲击压力30 MPa、流量1 000L/min作为基本参数,通过冲击实验系统对不同小阀芯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最优结构。结果表明... 为了改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在反向开启时的冲击特性,减小振动和减少卸载时间,选取了3种不同锥角的小阀芯,以冲击压力30 MPa、流量1 000L/min作为基本参数,通过冲击实验系统对不同小阀芯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最优结构。结果表明:冲击卸载时,锥角为60°的小阀芯的压力振动显著减小,为28.45MPa;卸载时间明显降低,为0.59s;流量上升梯度为1.068×106 L/min2,较锥角为30°的小阀芯提高了1倍,说明其开启更加迅速,动态性能更优越;小阀芯锥角的增大可以有效减少液控单向阀在卸载过程中的压力振动,增加其通流能力,提高响应速度,增强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量 反向开启 冲击特性 阀芯锥角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5,共11页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 对外开放水平
下载PDF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格局:问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政杰 董麓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71,共7页
中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增大,虽然在发展期间出现了小规模的波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是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出现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即“逆全球化”现象,这种现象加速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催生了... 中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增大,虽然在发展期间出现了小规模的波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是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出现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趋势,即“逆全球化”现象,这种现象加速了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催生了新的贸易关系,推动了区域谈判下新贸易规则的生成。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反倾销调查的贸易案例增多,品牌贸易的缺乏以及知识产权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纠纷问题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在新国际贸易准则的冲击下,中国参与准则制定的话语权较低,并一直受到冲击。当然,有挑战也有机遇,“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该参与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提升国际地位,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本国贸易标准,开展绿色、服务产业,促进国内经济转型。策略应对: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坚持改革,促进对外开放;保证贸易双方的利益均衡;着力推动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自贸区的贸易便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国际贸易规则 对外开放 自贸区
下载PDF
釜用唇形密封圈密封性能与开启特性研究
9
作者 古彦飞 李双喜 +1 位作者 黄柏淇 闫欣欣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3期414-422,432,共10页
通过建立唇形密封圈数值分析模型,探究开启式唇形密封静态密封性能和动态开启特性,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介质压力对反向开启压力的影响最明显,介质压力每升高0.01 MPa,反向开启压力随之升高0.01 MPa;结构参数对反向开启压力的... 通过建立唇形密封圈数值分析模型,探究开启式唇形密封静态密封性能和动态开启特性,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介质压力对反向开启压力的影响最明显,介质压力每升高0.01 MPa,反向开启压力随之升高0.01 MPa;结构参数对反向开启压力的影响不明显,改变唇口的结构参数可以提高静态接触时的密封性能。通过试验模拟密封实际工况,准确测量出唇口反向开启压力,试验值与计算值平均误差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密封圈 接触压力 反向开启压力 密封性能
下载PDF
逆向可变车道开口位置动态调整及信号配时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家安 张存保 曹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5期781-787,共7页
文中提出一种逆向可变车道开口位置动态调整策略及信号配时优化方法.以武汉市古田四路长丰大道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利用短时交通流预测获取调整间隔内进口道左转直行交通需求数据,依据交叉口流向饱和度、开口控制效益与交通需求稳定性指... 文中提出一种逆向可变车道开口位置动态调整策略及信号配时优化方法.以武汉市古田四路长丰大道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利用短时交通流预测获取调整间隔内进口道左转直行交通需求数据,依据交叉口流向饱和度、开口控制效益与交通需求稳定性指标对动态调整进行严格判定,并提出相应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借助Matlab、VISSIM等软件对优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峰期、平峰期以及高峰期等不同时段下,本文提出的开口位置动态调整优化方法的车均延误与固定开口的逆向可变车道动态信号控制模式相比分别减少了3.6%、4.3%和6.4%,相比定时信号控制模式则分别减少了8.4%、16.3%和18.1%.由仿真可知:随着流量的增大,文中提出的方法效果越佳,交叉口的整体运行效率改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可变车道 开口位置动态调整 信号配时优化
下载PDF
船闸反弧门设计要点
11
作者 陈景祥 张祖林 余玫芳 《水运工程》 2024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反弧门设计边界条件复杂、计算参数难以选定,目前缺乏相关设计指导文献,设计难度大。通过大藤峡船闸反弧门相关的模型试验研究,并总结葛洲坝、三峡和大藤峡船闸反弧门设计经验,得出可有效抑制空化现象的廊道体形;依据闭门速度快慢选取... 反弧门设计边界条件复杂、计算参数难以选定,目前缺乏相关设计指导文献,设计难度大。通过大藤峡船闸反弧门相关的模型试验研究,并总结葛洲坝、三峡和大藤峡船闸反弧门设计经验,得出可有效抑制空化现象的廊道体形;依据闭门速度快慢选取动水荷载系数;采用全包板门体结构和流线型底缘可减小水流扰动,改善流态,减小气蚀破坏;启闭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柱力和水阻力等设计要点和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反弧门 动水荷载 结构设计 启闭力计算
下载PDF
基于逆时偏移的底面开口裂纹高精度超声成像及定量分析
12
作者 王聪聪 李咸君 +2 位作者 吴中权 董德秀 常俊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8,共7页
传统的超声成像方法只能使用一次反射波对缺陷的上端进行成像,而基于逆时偏移的超声成像方法可使用多次反射波对缺陷进行完整的成像。该项研究将一种基于逆时偏移的超声成像方法用于对底面开口裂纹的高精度成像和定量分析。在数值仿真方... 传统的超声成像方法只能使用一次反射波对缺陷的上端进行成像,而基于逆时偏移的超声成像方法可使用多次反射波对缺陷进行完整的成像。该项研究将一种基于逆时偏移的超声成像方法用于对底面开口裂纹的高精度成像和定量分析。在数值仿真方面,对底面识别的必要性和高成像精度进行说明。在实验方面,对具有多个底面开口裂纹的铝块进行底面识别,进而对底面开口裂纹进行完整成像。综合考虑底面识别前后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可对底面开口裂纹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直观的定量分析。最后,针对逆时偏移成像在超声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给出对缺陷进行完整成像及定量分析的3个关键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 逆时偏移 底面识别 定量分析 底面开口裂纹
下载PDF
上海沪东文化中心深基坑大开口逆作法设计及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昌将 彭杰 +2 位作者 易礼 王仓 邵幼立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深厚饱和软土地质与周围环境复杂的条件,探讨上海沪东文化中心深基坑采用周边临时围护桩加水平梁板结构替代支撑的大开口逆作方案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设计要点,具体包括总体方案选型、围护结构设计、梁板支撑体系内力分析、竖向... 针对深厚饱和软土地质与周围环境复杂的条件,探讨上海沪东文化中心深基坑采用周边临时围护桩加水平梁板结构替代支撑的大开口逆作方案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设计要点,具体包括总体方案选型、围护结构设计、梁板支撑体系内力分析、竖向支承系统设计、承压水控制措施等。同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手段,全面分析深基坑的本体变形和施工全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研究大开口逆作条件下围护桩的变形与坑外建筑沉降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大开口逆作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降低了逆作施工难度,提高了出土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确保基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大开口逆作法 梁板支撑体系 承压水控制
下载PDF
700℃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长鑫 刘建全 +2 位作者 苏统 胡伟晨 孔争 《上海节能》 2021年第12期1328-1336,共9页
针对700℃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存在的热偏差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锅炉进行三维模拟,探究四角切圆锅炉的炉膛出口截面烟温偏差成因及机理,并通过改变燃尽风(OFA)反切角度和燃尽风的风门开度,研究其对炉膛出口烟气速度与烟气温度偏差的... 针对700℃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存在的热偏差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锅炉进行三维模拟,探究四角切圆锅炉的炉膛出口截面烟温偏差成因及机理,并通过改变燃尽风(OFA)反切角度和燃尽风的风门开度,研究其对炉膛出口烟气速度与烟气温度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主要是由于炉膛内存在的旋转残余造成的;合理的燃尽风反切角度能够降低炉膛出口烟气速度和烟气温度偏差,当燃尽风反切角度为30°时,炉膛出口烟温偏差降低89.14 K;同时在燃尽风反切基础上改变燃尽风的风门开度,能够十分有效地削弱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增大1号角燃尽风风门开度能最大程度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降低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为35.07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700℃切圆锅炉 烟温偏差 燃尽风反切 燃尽风的风门开度
下载PDF
闸门反向挡水时封闭梁格方案对启门力降低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春 黄先北 +2 位作者 仇宝云 孙涛 于贤磊 《江苏水利》 2020年第12期52-55,共4页
垂直提升式钢闸门反向挡水时,闸门的梁系结构朝向上游侧,由于水流的冲击作用,易导致启闭机的启门力严重不足。为了降低启门力,提出封闭梁格方案,基于CFD方法计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闸门底部主梁上下表面压差形成的垂直作用力占水流总... 垂直提升式钢闸门反向挡水时,闸门的梁系结构朝向上游侧,由于水流的冲击作用,易导致启闭机的启门力严重不足。为了降低启门力,提出封闭梁格方案,基于CFD方法计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闸门底部主梁上下表面压差形成的垂直作用力占水流总垂直作用力的85%~97%,封闭下部梁格与封闭全部梁格方案相比原方案的启门力分别降低15.5%与19.5%,原因在于避免了水流对底部主梁的冲击,降低了水流的垂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挡水闸门 启门力 CFD 封闭梁格
下载PDF
倒挡惰轮闭式精锻成形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红艳 徐超 +3 位作者 于世方 陈登鹤 徐春国 王志科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8,共7页
针对倒挡惰轮锻坯在生产中出现的能耗大、材耗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倒挡惰轮闭式精锻成形工艺。闭式精锻成形工艺分为两个工步完成:工步1的成形力较大,使用常规锻造模具,既能保证模具强度,又可以完成大端镦粗及大端内外两侧环形凹槽的... 针对倒挡惰轮锻坯在生产中出现的能耗大、材耗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倒挡惰轮闭式精锻成形工艺。闭式精锻成形工艺分为两个工步完成:工步1的成形力较大,使用常规锻造模具,既能保证模具强度,又可以完成大端镦粗及大端内外两侧环形凹槽的成形;工步2的成形力偏小,使用液压开合模具,用液压开合模具和机械锁模力将已成形的大端及杆部固定,再镦粗小端。常规锻造模具和液压开合模具配合使用,实现少余量、无飞边锻造。锻件产品的材料利用率比普通锻造工艺提高了20%~40%,人工操作生产效率约为100件·h-1。闭式精锻成形工艺下,经过批量生产的锻件产品符合要求,两个工步的模具强度也达到了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挡惰轮 闭式精锻成形 镦粗 常规锻造模具 液压开合模具
原文传递
反渗透海水淡化电机泵冷却流道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亚楠 高殿荣 +2 位作者 张宗熠 赵建华 梁瑛娜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95,共6页
针对船舶或海上平台安装空间狭小的问题,基于集成化思想和柱塞泵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集电机、柱塞泵、增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于一体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电机泵,其中自冷却流道作为原海水循环流道,用以带走电机定转子产生的热量,保证电机泵... 针对船舶或海上平台安装空间狭小的问题,基于集成化思想和柱塞泵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集电机、柱塞泵、增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于一体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电机泵,其中自冷却流道作为原海水循环流道,用以带走电机定转子产生的热量,保证电机泵整体的热平衡,突显出电机泵的结构紧凑,节能高效、低噪音等优点。通过流场分析技术,获得冷却流道主要结构参数对其内部低压原海水流动速度及流动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自冷却流道腰形孔周向开度角和径向宽度的增加,会导致自冷却流道内低压原海水的流动速度有所下降,但同时会使得自冷却流道的通流面积有所增加,从而在保证电机泵壳体的散热效率不受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冷却流道内低压原海水流动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电机泵壳体散热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海水淡化电机泵 自冷却流道 周向开度角 径向宽度 流场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VMCOD确定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景杰 黄一 李玉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5,132,共5页
为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的裂尖塑性区尺寸,以承受交变拉伸载荷作用的含有中心穿透裂纹的有限平板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变化量确定动态变化的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的简便方法.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无限大板为基础,通... 为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的裂尖塑性区尺寸,以承受交变拉伸载荷作用的含有中心穿透裂纹的有限平板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变化量确定动态变化的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的简便方法.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无限大板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建立了裂尖反向塑性区尺寸与裂纹最大张口位移变化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研究了模型尺寸、裂纹长度、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和应力比等因素对函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应力比大于等于0交变载荷作用的任意材料的有限平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塑性区尺寸 中心穿透裂纹 交变拉伸载荷 理想弹塑性 裂纹最大张口位移变化量 有限平板模型
原文传递
角型调节阀的合理使用
19
作者 蔡志刚 《化工科技》 CAS 2002年第3期33-34,共2页
角型调节阀流路简单、阻力小 ,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正向使用 (安装 )。然而在高压降场合推荐角型调节阀反向使用 ,以改善不平衡力和减少对阀芯的损伤 ,同时也有利于介质的流动、避免调节阀结焦和堵塞。角型调节阀在反向使用时 ,特别应该避... 角型调节阀流路简单、阻力小 ,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正向使用 (安装 )。然而在高压降场合推荐角型调节阀反向使用 ,以改善不平衡力和减少对阀芯的损伤 ,同时也有利于介质的流动、避免调节阀结焦和堵塞。角型调节阀在反向使用时 ,特别应该避免长时期小开度开启的情况 ,以防引起强烈振荡而损坏阀芯。特别在化工装置试生产阶段 ,由于试生产时负荷较低、设计工艺条件不可能很快达到要求 ,反向使用的角型调节阀应尽可能避免较长时间的小开度开启状况 ,以防角型调节阀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角型调节阀 反向使用 安装 开度 损坏
下载PDF
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与正常的下颌运动轨迹研究
20
作者 李锐 刘洪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3,共3页
目的观测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者与正常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2例骨性前牙反者和19例正常者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结果在空载... 目的观测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者与正常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2例骨性前牙反者和19例正常者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结果在空载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平坦,在运动的初始阶段出现向上位移,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开口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垂直下降,然后前移一段距离后再垂直下降,与正常组存在差异,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最大位移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前伸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最大位移显著小于正常组。结论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与正常研究对象运动中心及切点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轨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研究对象牙颌前部不同的咬合状态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前牙反[牙合] ARCUSdigma系统 开口运动 前伸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