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化学工艺条件对ZrO_2(Y_2O_3)超细颗粒团聚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方小龙 杨传芳 陈家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32-739,共8页
分别用水相共沉淀法和反胶团内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前驱体即氢氧化锆胶体,对前驱体分别进行水洗和无水乙醇超声洗涤,并在不同温度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的前驱体在600℃煅烧2h,得到晶体ZrO2(Y2O3)粉末.对干燥前驱体... 分别用水相共沉淀法和反胶团内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前驱体即氢氧化锆胶体,对前驱体分别进行水洗和无水乙醇超声洗涤,并在不同温度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的前驱体在600℃煅烧2h,得到晶体ZrO2(Y2O3)粉末.对干燥前驱体进行TG-DTA和FTIR分析,并对二氧化锆晶体颗粒进行TEM观察,证实反胶团法可以获得单分散、球形纳米颗粒.对前驱体进行无水乙醇超声洗涤、冷冻干燥均有利于减少粉末硬团聚的产生,减少共沉淀前驱体表面吸附水分是控制超细粉末硬团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湿化学 二氧化锆陶瓷 三氧化钇陶瓷
下载PDF
单分散二氧化硅超细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玲玲 方小龙 +2 位作者 唐芳琼 杨传芳 刘会洲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利用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反胶团体系制备SiO2超细颗粒,并与传统的Stober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两类体系中,得到了单分散的SiO2超细颗粒.在AOT体系中颗粒粒径随体系水含量w。... 利用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反胶团体系制备SiO2超细颗粒,并与传统的Stober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两类体系中,得到了单分散的SiO2超细颗粒.在AOT体系中颗粒粒径随体系水含量w。的增大而增大;而TritonX-100体系中,颗粒粒径随w。的增大而减小;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CTAB,TOMAC)体系中无法得到SiO2超细颗粒.对不同体系所得颗粒的粒径标准偏差及粒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粒径小于100 nm的SiO2颗粒,反胶团法明显优于Stober方法,粒径相对标准偏差较低, 而对粒径大于100 nm的颗粒,Stober方法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制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反胶团 超细颗粒 正硅酸乙酯 Stober方法 单分散
下载PDF
混合氨基酸的分离技术 被引量:26
3
作者 翁连进 王士斌 +1 位作者 蔡晓 江体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1-52,74,共3页
本文介绍了特殊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氨基酸的技术并指出了它们的缺点详细地介绍了反胶团萃取法分离氨基酸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反胶团萃取分离混合氨基酸提出了发展设想。
关键词 分离 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 特殊沉淀法 混合氨基酸
下载PDF
用CTAB/正己醇/水/盐反胶团体系制备纳米ZrO_2超细粉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小龙 杨传芳 陈家镛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1,共5页
利用CTAB/正己醇/水/盐反胶团体系,制备了含Y2O33%(摩尔百分比)的ZrO2超细粉末,运用冷冻蚀刻复形技术研究了反胶团的微观结构,用TG-DTA、XRD、TEM、SAED等分析手段对粉末及其前驱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CTAB/正己醇/水/盐反胶团体系,制备了含Y2O33%(摩尔百分比)的ZrO2超细粉末,运用冷冻蚀刻复形技术研究了反胶团的微观结构,用TG-DTA、XRD、TEM、SAED等分析手段对粉末及其前驱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AB/正己醇/水/盐反胶团体系具有较大的溶盐量,其胶束微观结构良好.所获得的粉末为球形、粒度分布均匀、无硬团聚、粒径约30nm的四方相二氧化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反胶团 制备
下载PDF
反相胶束体系中的酶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浩 施鼐 +1 位作者 范映辛 周筠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反胶束是新的酶学研究体系,酶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性质与在水溶液中相比有较大区别.评述了反胶束体系的性质及酶在其中的催化活性及构象变化,讨论了影响酶活性及构象变化的各种因素,并简单介绍了反胶束酶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反胶束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用反向胶团制备稳定ZrO_2超细粉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传芳 陈家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49-754,共6页
以注入法研究了金属高于及氨水在AOT-isooctane-water反胶团中的溶解性,用光散射技术测定了胶团的大小,用冷冻蚀刻发形技术表征了反胶团的微观结构;研究了以反胶团为基础溶液多种制备方式对粉末的影响,实验制备了Y2O_3及CeO_2稳... 以注入法研究了金属高于及氨水在AOT-isooctane-water反胶团中的溶解性,用光散射技术测定了胶团的大小,用冷冻蚀刻发形技术表征了反胶团的微观结构;研究了以反胶团为基础溶液多种制备方式对粉末的影响,实验制备了Y2O_3及CeO_2稳定的四方相ZrO_2超细粉.研究表明,将金属离子包溶于反胶团是制备良好颗粒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超细粉 氧化锆陶瓷 陶瓷粉末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亚辉 陈复生 +1 位作者 赵俊廷 王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6-211,共6页
该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水相pH值、离子强度,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振荡速度和反萃取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反萃取大豆蛋白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中... 该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水相pH值、离子强度,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振荡速度和反萃取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反萃取大豆蛋白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中总传质系数,随着反萃取水相的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振荡速度和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的增大而几乎不变。说明在反萃取过程中,大豆蛋白在有机相和水相两相内的扩散阻力可以忽略,界面阻力是传质过程中的主要阻力。由此推断出大豆蛋白的反萃取过程属于界面控制类型,"满胶束"在界面上的聚结过程是反萃取的速率控制步骤。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了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的机理,可有效地控制和强化萃取过程,提高萃取率,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反萃取 大豆蛋白 动力学 聚结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磷酸溶液中的镁 被引量:22
8
作者 余静 刘代俊 +3 位作者 杜怀明 徐程浩 刘长洪 刘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研究了萃取剂二壬基萘磺酸(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II)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水相P2O5浓度、萃取剂浓度、初始镁离子浓度、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mol·L-1时,混合40min后,萃取率E基本保持不... 研究了萃取剂二壬基萘磺酸(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II)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水相P2O5浓度、萃取剂浓度、初始镁离子浓度、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mol·L-1时,混合40min后,萃取率E基本保持不变,可视为萃取过程达到平衡;该萃取过程为阳离子交换反应,磷酸浓度越高萃取越难,该法适用于低浓度磷酸的净化;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计算得到了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II)的过程热效应(△H1)为37.04kJ·mol-1;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萃取的镁离子不是简单地增溶入DNNSA的反胶团,而是与反胶团发生了化学反应。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MgD2·6HD,萃取的表观平衡常数(K)为5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萃取 Mg(Ⅱ)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
下载PDF
不同反胶束体系提取大豆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晓燕 陈复生 薛文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反胶束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的与正胶束结构相反的含水聚集体。本文对四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反胶束在提取大豆蛋白质方面进行了研究,首次对它们“水池”(ω_0)大小、蛋白质提取率及通过SDS-PAGE... 反胶束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的与正胶束结构相反的含水聚集体。本文对四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反胶束在提取大豆蛋白质方面进行了研究,首次对它们“水池”(ω_0)大小、蛋白质提取率及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对蛋白质的亚基条带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反胶束 大豆蛋白质 水池 SDS-PAGE电泳实验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纯酵母脂肪酶 被引量:6
10
作者 褚莹 纪建业 +2 位作者 马占芳 于艳春 吴子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95-1697,共3页
关键词 反胶团 相转移 酵母脂肪酶 脱氧胆酸 提纯
下载PDF
影响反胶束体系萃取蛋白能力的因素及机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晓燕 薛文通 +1 位作者 陈复生 李里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4-360,共7页
该文对影响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反胶束萃取蛋白能力的因素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可以用来解释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分离萃取蛋白与油脂时,萃取率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反胶束分离萃取蛋白质分子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 该文对影响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反胶束萃取蛋白能力的因素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可以用来解释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分离萃取蛋白与油脂时,萃取率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反胶束分离萃取蛋白质分子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胶束体系中黏度增加,微乳液增溶水量即水的物质的量与表面活性剂物质的量之比(W0)增大时,使得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与油脂的能力增强,从而使萃取率升高。根据Gibbs吸附公式,得出AOT浓度在0.08g/mL时,反胶束液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W0值也较大,有利于提取蛋白质。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电导法研究AOT反胶束体系的结构,可知W0为11~14时,AOT浓度大于0.06g/mL,反胶束体系较稳定,该体系是由渗透型和非渗透型的结合,从而可以了解反胶束体系的相行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蛋白 黏度 表面张力 增溶水量 电导率
下载PDF
反胶束法提取小麦胚芽蛋白前萃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晓宏 朱科学 周惠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2,共5页
采用由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璜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缓冲溶液组成的反胶束体系从小麦胚芽中提取蛋白质,考查了AOT浓度、缓冲溶液pH值、KCl浓度、萃取时间、加入小麦胚芽粉量、W0、温度对小麦胚芽蛋白前萃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 采用由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璜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缓冲溶液组成的反胶束体系从小麦胚芽中提取蛋白质,考查了AOT浓度、缓冲溶液pH值、KCl浓度、萃取时间、加入小麦胚芽粉量、W0、温度对小麦胚芽蛋白前萃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前萃最佳工艺条件:AOT浓度为3.35 g/50 mL异辛烷,缓冲溶液pH 8.0,KCl浓度0.1 mol/L,萃取时间60 m in,加入小麦胚芽粉量0.5 g,W0为25,温度36℃,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小麦胚芽蛋白前萃提取率达到3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小麦胚芽蛋白 前萃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油脚、皂脚及毛油常压水解制脂肪酸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健华 金朝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研究油脂水解制脂肪酸机理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高效油脂常压水解催化剂,并应用在油脚、皂脚常压水解工艺上,取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 油脚 皂脚 催化剂 水解反应 脂肪酸 毛油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磷酸溶液中镁的动力学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余静 刘代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944,共6页
采用恒界面池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煤油-磷酸体系萃取镁离子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和传质界面积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中镁离子的萃取速率在200r?min?1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坪区",此... 采用恒界面池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煤油-磷酸体系萃取镁离子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和传质界面积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中镁离子的萃取速率在200r?min?1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坪区",此时萃取速率正比于两相接触面积,说明萃取过程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过程。在动力学"坪区",镁离子萃取速率正比于萃取剂浓度和水相镁离子浓度,随着温度升高萃取速率增加;萃取反应活化能为70.01kJ?mol?1,并得到了DNNSA萃取磷酸中镁离子的萃取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萃取 反胶团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DNNSA)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宝玉 许林妹 彭远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表面活性剂 ) -正辛烷 -正辛醇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质 ,考察了水相pH、离子强度、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助溶剂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大豆蛋白萃取率的影响 ,并从反胶束微观结构给予解释。研究...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表面活性剂 ) -正辛烷 -正辛醇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质 ,考察了水相pH、离子强度、有机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助溶剂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大豆蛋白萃取率的影响 ,并从反胶束微观结构给予解释。研究表明 ,反胶束溶液萃取大豆蛋白的最佳条件为 :CTAB浓度 10mmol/L ,正辛醇∶正辛烷为 1∶4 (V/V) ,KCl浓度小于 10 0mmol/L ,pH 10 ,萃取时间 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正辛烷 正辛醇 反胶束溶液 萃取 pH 离子强度
下载PDF
MoO_3/ZrO_2纳米固体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闻东 许利苹 +2 位作者 刘海燕 褚莹 吴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99-1503,M006,共6页
利用 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制备了 Mo O3/Zr O2 纳米粒子 .TEM结果表明 ,反胶束法制得粒子的粒径均匀 ,95 %以上处于 3 8~ 60 nm之间 .将此纳米粒子负载于 γ-Al2 O3上 ,呈现高度分散状态 .NH3-TPD和烷基化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 ,其酸量... 利用 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制备了 Mo O3/Zr O2 纳米粒子 .TEM结果表明 ,反胶束法制得粒子的粒径均匀 ,95 %以上处于 3 8~ 60 nm之间 .将此纳米粒子负载于 γ-Al2 O3上 ,呈现高度分散状态 .NH3-TPD和烷基化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 ,其酸量和反应活性明显高于浸渍法和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烷基化产物中C8的含量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 纳米粒子 MoO2/ZrO2 固体强酸 异丁烷-丁烯烷基化
下载PDF
反胶束溶液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的前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宏顺 陈复生 赵俊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研究了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从全脂豆粉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得出前萃蛋白的较好工艺条件:水量按W0=20左右,AOT浓度为0.08g/mL,按2g/100mL加豆粉,180r/min,2h,pH值7.0~8.0,40℃。此时蛋白一次萃取率约50%。结果表明已有的增溶模... 研究了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从全脂豆粉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得出前萃蛋白的较好工艺条件:水量按W0=20左右,AOT浓度为0.08g/mL,按2g/100mL加豆粉,180r/min,2h,pH值7.0~8.0,40℃。此时蛋白一次萃取率约50%。结果表明已有的增溶模型不能解释pH对萃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体系 油料 大豆蛋白 油脂 同时分离 前萃 油料
原文传递
超声波辅助SDS反胶束前萃花生蛋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艳秀 陈复生 +2 位作者 布冠好 杨颖莹 郭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9,共5页
采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并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主要研究全脂花生粉加入量、缓冲溶液pH值、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声波功率、KCl浓度、SDS浓度、Wo对蛋白萃取率影响。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萃取工艺... 采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并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主要研究全脂花生粉加入量、缓冲溶液pH值、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声波功率、KCl浓度、SDS浓度、Wo对蛋白萃取率影响。设计正交实验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前萃工艺条件为:花生粉加入量0.015 g/mL、缓冲溶液pH值9、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35℃、超声波功率270 W、KCl浓度0.25 mol/L、SDS浓度0.07 g/mL、Wo为24;在此条件下,花生蛋白萃取率为89.62%±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SDS 反胶束 花生蛋白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亚辉 陈复生 +1 位作者 张书霞 张健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0,共3页
通过对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研究及萃取后反胶束体系性质变化的试验以及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推断出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模型为固定大小模型,而大豆蛋白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疏水性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在反胶束中溶解的推动力之一。
关键词 反胶束 前萃取 大豆蛋白 机理 模型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金彦 韩外慧 +1 位作者 张燕 姚超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2-1556,共5页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 复配体系 反胶团 增溶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