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俊佩 郭浩 +1 位作者 李国武 张建国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0,共4页
干热干旱河谷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立地类型之一,其植被恢复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未攻克的难题。文中在回顾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干热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途径、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
关键词 干热干旱河谷 植被恢复 适宜树种 优化模式
下载PDF
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鸾 赵利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111,共5页
通过对山西右玉贾家窑阳坡退耕还林约20年后的4种植被恢复模式(自然恢复草地、油松林、柠条灌丛和油松—柠条林)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测定,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4种植被恢复模式0—100c... 通过对山西右玉贾家窑阳坡退耕还林约20年后的4种植被恢复模式(自然恢复草地、油松林、柠条灌丛和油松—柠条林)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径流量和侵蚀量的测定,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4种植被恢复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无显著差异,油松林和自然恢复草地的土壤容重高于油松—柠条林和柠条灌丛,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趋势与容重相反;(2)4种植被恢复模式0—20cm土层土壤粒度组成、pH、有机质、铵态氮和速效磷无显著差异,硝态氮和速效钾差异明显(P<0.05);(3)4种植被恢复模式径流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土壤侵蚀量自然恢复草地和油松林显著高于柠条灌丛和油松—柠条林(P<0.05);(4)覆盖度相似条件下,根系密度、近地表植被盖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是影响林草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水土保持效应 土壤水分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化学特征与生态恢复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青 狄晓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92,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从高家堡乡至右卫镇的公路两侧乔木林(小叶杨、樟子松、油松和华北落叶松)、灌木丛(沙棘、柠条和乌柳)及各种乔木、乔灌混交林的土壤化学特征分析,评价了乔、灌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从高家堡乡至右卫镇的公路两侧乔木林(小叶杨、樟子松、油松和华北落叶松)、灌木丛(沙棘、柠条和乌柳)及各种乔木、乔灌混交林的土壤化学特征分析,评价了乔、灌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差异显著,混交林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林;(2)灌木沙棘、柠条、乌柳在本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突出,特别是豆科植物柠条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其他非豆科植物;(3)乔木种樟子松、油松,灌木种沙棘、柠条、乌柳耐旱、耐寒,生态适应性强,在本区生态修复中作用明显,可用于本区人工植被恢复的植被重建优先物种;(4)本区土壤洁净,适宜发展有机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被 恢复模式 恢复效应 土壤理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