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化返排液/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万里平 孔斌 +3 位作者 朱利 孟英峰 周柏年 翟立团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9-45,共7页
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可形成稳定性强的乳状液,影响原油的脱水及原油沉降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室内实验考察温度、破乳剂加量、pH值及降黏剂加量对乳状液黏度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实验表明:酸... 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可形成稳定性强的乳状液,影响原油的脱水及原油沉降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室内实验考察温度、破乳剂加量、pH值及降黏剂加量对乳状液黏度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实验表明: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成的乳状液其黏度随温度升高先急剧下降,后平缓下降,在温度低于40℃时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温度50~60℃时,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温度为50℃;添加破乳剂有利于降低乳状液黏度,但效果不明显,破乳剂加量越大,乳状液破乳效果越好,当破乳剂加量达到150 mg/L后,随破乳剂用量加大,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剂加量为150 mg/L;调节酸化返排液pH值至6.0~7.0有利于乳状液破乳,pH值越高,油水界面变得棱角分明,脱出水的原油结构更加紧密;加入降黏剂后,乳状液脱水速度明显加快。研究结论对指导油田酸化改造后,井口初期返出的乳状液实施破乳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返排液 乳状液 破乳 脱水率
原文传递
酸化返排液对原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郭海军 段明 +3 位作者 张健 高照立 胡星琪 董建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2,147,共4页
渤海湾QHD32-6海上油田两口油井酸化后返期期间,原油集输系统三相分离器和热处理器水相出口pH值下降。最低降至4.0,返排11小时后恢复正常值7.0。在此期间原油乳状液样稳定性增大,破乳剂(BH-09)的性能显著变差。考察了影响原油乳... 渤海湾QHD32-6海上油田两口油井酸化后返期期间,原油集输系统三相分离器和热处理器水相出口pH值下降。最低降至4.0,返排11小时后恢复正常值7.0。在此期间原油乳状液样稳定性增大,破乳剂(BH-09)的性能显著变差。考察了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3个因素。①显微观测表明pH=8.0时乳化水滴在油外相中分布较为均匀,而pH=2.0时乳化水滴出现凝聚倾向,使破乳剂不易进入油水界面;油水界面张力在pH≈7时最高,随pH值降低(7-1)而降低,随pH值升高(7-12)而迅速降低;注碱中和返排酸液引起pH升高,是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酸化产生的胶态金属氢氧化物和黏土颗粒使原油乳状液稳定化。③酸液中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使黏土颗粒亲油化或亲水化,导致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大。图2表3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返排液 原油乳状液 油包水(W/O)乳状液 破乳脱水 稳定性 PH值 黏土颗粒 渤海湾海上油田
下载PDF
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难处理原因探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国弘 王贺昌 +1 位作者 王吉照 马浴铭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88,共2页
针对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难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实验发现,该油田酸化返排液脱水困难,油相含水率偏高,乳化状态稳定。对可能导致返排液乳化稳定的物质进行了分离并鉴定,初步确定该物质主要成分为Fe S。经验证,对除去Fe S后的酸化返排液... 针对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难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实验发现,该油田酸化返排液脱水困难,油相含水率偏高,乳化状态稳定。对可能导致返排液乳化稳定的物质进行了分离并鉴定,初步确定该物质主要成分为Fe S。经验证,对除去Fe S后的酸化返排液破乳,油水顺利分离。据此判定,导致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乳化状态稳定且油水分离困难的物质主要为Fe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返排液 老化油 油水分离 乳化 FE 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