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国良 涂兰波 +3 位作者 赵刚 高寒 白红民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鞘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6例(17个)大型听神经鞘瘤均行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片复位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12例,治疗后改善;残存少许听力5例;切口无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适用于各型听神经鞘瘤,通过调节手术床位置和显微镜角度,均可充分显露肿瘤并全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严密缝合硬膜和骨片复位固定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乙状窦后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听力保留效果分析
2
作者 赵润生 李子博 +2 位作者 樊开宇 樊锐 万伟庆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前庭神经鞘瘤治疗目标由最初的生命保全转变为神经功能保留。继面神经成功保留后,保留听力(保听)成为新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手术治疗仍然是当前最根本的治疗方式。保听手术入...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前庭神经鞘瘤治疗目标由最初的生命保全转变为神经功能保留。继面神经成功保留后,保留听力(保听)成为新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手术治疗仍然是当前最根本的治疗方式。保听手术入路包括乙状窦后入路、中颅窝入路和迷路后入路3种,每种入路都有其适用条件与优势,这些手术入路在近年得到广泛的拓展与进步。我们在了解前庭神经鞘瘤听力变化过程与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比较了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保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保留听力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中颅窝入路 迷路后入路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永青 石叶 +4 位作者 韩宇涵 刘洪梅 谷佳 吴雨璇 于如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因面肌痉挛或三叉神经痛行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因面肌痉挛或三叉神经痛行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的161例患者中,有14例(8.7%)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及放置引流装置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后,BMI≥24 kg/m^(2)、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以及放置引流装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通过缩小手术切口、合理放置引流装置和改善患者术前营养情况等措施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手术部位感染
下载PDF
乙状窦后径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安春 黄德亮 +3 位作者 杨仕明 武文明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分析26例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探讨舌咽神经痛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进入小脑脑桥角,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颈静脉孔周围进行探查并切断舌咽神经根;伴有耳痛者同期切断迷走神经上支;如发现占位病灶... 目的 分析26例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探讨舌咽神经痛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进入小脑脑桥角,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颈静脉孔周围进行探查并切断舌咽神经根;伴有耳痛者同期切断迷走神经上支;如发现占位病灶须切除病灶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术中发现3例舌咽神经表面有小脑后下动脉压迫;2例舌咽神经根周围有明显的蛛网膜增厚、粘连;2例小脑脑桥角占位性病变,病检为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随访0.5~5年,平均3.9年,除3例复发外,其余患者舌咽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遗有术侧轻度舌后1/3麻木不适感,1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经气管切开后治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3例复发者再次手术,将迷走神经上支切断,分离舌咽神经纤维断端与邻近迷走神经的粘连,并用双极电凝烧灼断端,术后疼痛彻底消失。结论 对确诊的舌咽神经痛,乙状窦后径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要重视对可能因累及神经、断端双极电凝烧灼以及老年病人手术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乙状窦后径路 神经切断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定位横窦-乙状窦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朝曦 刘慧勇 +3 位作者 程立冬 王俊文 舒凯 徐钰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定位横窦-乙状窦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病人47例,按照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横窦-乙状窦定位分为两组:3D打印组23例,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横窦-乙状窦;对照组2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定位横窦-乙状窦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病人47例,按照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横窦-乙状窦定位分为两组:3D打印组23例,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横窦-乙状窦;对照组24例,实施常规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横窦-乙状窦移行处(关键孔)定位准确率。结果3D打印组和对照组横窦-乙状窦移行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5.7%和71.0%,手术时间分别为(120.8±9.1)分钟和(131.5±19.7)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3±32.4)ml和(67.5±76.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横窦-乙状窦定位有助于提高定位准确率,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乙状窦后入路 微血管减压手术
下载PDF
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波 莫永彪 +5 位作者 陈刚 龙飞 唐雄伟 吴军 沈国洪 谢延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CPA肿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将CTV与颅骨CT三...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小脑桥脑角(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CPA肿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容积再现技术将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影像融合,明确横窦、乙状窦与颅骨标志(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在颅骨表面投影并设置"关键孔",指导开颅手术。结果"关键孔"位于星点正下方或内下方,星点到"关键孔"正下方垂直距离在7~21mm,平均(12.8±3.8)mm;星点到"关键孔"水平距离在0~9 mm,平均(3.6±2.5)mm。术中清晰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均无静脉窦损伤。术中骨瓣一次成型,用时平均38 min,视野充分暴露,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骨质缺损,无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乳突积液等并发症,均恢复良好。结论CPA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CTV与颅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对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利于静脉窦保护,且操作简单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桥脑角肿瘤 显微手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CT静脉成像 颅骨标志 星点
下载PDF
对中国近20年来前庭神经鞘瘤外科治疗文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军超 杨晋生 范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近20年来听神经瘤外科治疗临床文献,为合理选择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等4个国内权威数据库,检索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听神经瘤手术文献。纳入包含听神经瘤具体治疗方式的期刊文献。排除手术方式...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近20年来听神经瘤外科治疗临床文献,为合理选择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等4个国内权威数据库,检索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听神经瘤手术文献。纳入包含听神经瘤具体治疗方式的期刊文献。排除手术方式交代不清、同一单位或时间重复文献。统计分析内容:文献来源的区域分布;文献期刊源分布、引用频次及其排行;手术例数及手术入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067篇,符合纳入标准258篇,发表文献排名前三地区为北京、江苏、广东,期刊为《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被引用频次前三的文献为“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保留技术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与面神经保护”。文献病例总数10469例: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病例数3674例,手术方式主要为乙状窦后入路;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例数6795例,主要术式为乙状窦后入路、颅中窝入路、迷路入路等手术方式。10469例手术患者中,死亡患者152例(1.45%);并发症依次为后组脑神经麻痹、颅内感染、颅内血肿、脑脊液漏、肺部感染、皮下积液、无菌性脑膜炎等。结论近20年来,我国在听神经瘤领域的研究有所创新,发表的文献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治疗策略也随着技术进步和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不断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文献分析 前庭神经鞘瘤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wo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petroclinic lesions
8
作者 Liang Liang Jing Xie +3 位作者 Zhenjie Liu Xin Li Haiqing Dong Xiaofeng Su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20年第3期7-14,共8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methods of petrous apical bone removal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Kawase approach and retrosigmoid sinus-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pproach.Methods:one group of cadaveric head specim...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methods of petrous apical bone removal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Kawase approach and retrosigmoid sinus-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pproach.Methods:one group of cadaveric head specimens simulated Kawase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data of“Kawase triangle”,the other group simulated retrosigmoid sinus-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safety range of the grinding bone window.Then we explored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of the two surgical approaches.Result:the grinding depth of Kawase triangle was 11.6±0.14 mm,and the range of clival exposed after grinding Kawase triangle was 22.4±1.22 mm,which could effectively expose the ventrolateral brainstem,the midline of clivus and the area above the facial acoustic nerve.The diameter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of the grinding bone window in the retrosigmoid sinus-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pproach was 21.95±2.23 mm.In front of the exposure area were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the cavernous sinus,and the upper trigeminal nerve;the lower part wa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cial acoustic nerve and the abducent nerve.Conclusion:Kawase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lesions of ventrolateral brainstem,middle superior clivus,with or without invasion of middle cranial fossa;the retrosigmoid sinus-superior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lesions mainly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 area and only slightly invading Meckel’s c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veric head anatomy petrous tip Kawase approach retrosigmoid sinus-superior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approach
下载PDF
内听道及其内容组织结构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吕波 冯春国 +2 位作者 程宏伟 高鹏 单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内听道及其内面神经、前庭神经及血管显微解剖并探讨内窥镜技术经内听道口对内听道进行探查的作用,为临床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①对15具颅骨标本30侧内听道口与毗邻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②在12具尸头上模拟枕下乙... 目的研究内听道及其内面神经、前庭神经及血管显微解剖并探讨内窥镜技术经内听道口对内听道进行探查的作用,为临床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①对15具颅骨标本30侧内听道口与毗邻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②在12具尸头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磨除内听道后壁对内听道及内听道段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观察测量,同时用神经内镜对内听道口进行多角度观察比较。结果①利用内听道口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可快速定位内听道;②内听道内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位置关系恒定;利用横嵴、垂直嵴可快速找到内听道段面神经;③神经内镜经内听道口可观察到内听道内结构。结论①熟悉内听道解剖结构可减少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②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可尝试在神经内镜下对内听道内肿瘤进行探查刮除而完成肿瘤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道 内窥镜 显微解剖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一款医学影像软件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解剖学测量及精准开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瑾 康庄 +4 位作者 钟兰芳 李曼婷 张保豫 梁朝峰 郭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1-926,共6页
目的评价一款轻量级医学影像软件——RadiAntⓇ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及解剖学测量开颅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颅脑CT静脉造影(CTV)的43例住院患者进入研究,其中35例患者CTV... 目的评价一款轻量级医学影像软件——RadiAntⓇ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及解剖学测量开颅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颅脑CT静脉造影(CTV)的43例住院患者进入研究,其中35例患者CTV数据用于测量星点和乳突切迹起点与横窦乙状窦连接处(TSSJ)空间关系,余8例患者进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术前规划。记录8例开颅患者开颅时间(以暴露静脉窦缘为准)、静脉窦损伤情况等手术指标及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解剖学测量:在左侧,TSSJ位于星点外侧(0.89±0.33)cm,下方(0.63±0.46)cm,两者直线距离为(1.15±0.42)cm;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76±0.49)cm,上方(1.97±0.52)cm,两者直线距离为(2.18±0.49)cm;星点位于表面者占37%,位于横窦上方者占29%,位于下方者占34%。在右侧,TSSJ位于星点外侧(0.88±0.39)cm,下方(0.64±0.43)cm,两者直线距离为(1.12±0.54)cm;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74±0.40)cm,上方(1.93±0.45)cm,两者直线距离为(2.16±0.43)cm;星点位于表面者占40%,位于横窦上方者占26%,位于下方者占34%。(2)术前规划及手术情况:8例手术患者中,关键孔位于星点外侧(0.96±0.49)cm、下方(0.53±0.18)cm,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46±0.35)cm、上方(1.76±0.47)cm;乙状窦内缘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13±0.51)cm、上方(0.21±0.46)cm;横窦下缘位于星点内侧(2.17±0.45)cm、下方(0.53±0.35)cm。手术中所有患者关键孔、横窦下缘及乙状窦内缘均定位准确,骨窗缘距乙状窦内侧缘为(3.5±1.0)mm,开颅时间为(25.7±4.1)min,无静脉窦损伤。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骨质缺损较少。随访2周无脑脊液漏和皮下积液发生。结论利用RadiAntⓇ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能够低手术成本,快速完成解剖学测量及术前规划,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精准开颅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三维重建 横窦 乙状窦 星点
原文传递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飞 冉启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听神经瘤,对其手术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率为72.7%,...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听神经瘤,对其手术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率为72.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1.8%。术后无重残和死亡。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解剖的熟悉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术中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 目的 :观察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手术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远期恢复的效果。结果 :在这30例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其肿瘤被全部切除,有13.33%的患者其肿瘤被次(近)全切除。术后有23.33%的患者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其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有3.33%的患者出现肢体无力加重的现象,有3.33%的患者出现脑干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前及术后3个月这30例患者KPS的评分相比,P>0.05。术后6个月对这30例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有93.33%患者的健康状况为良好。术后1年,这30例患者的病情均未复发。结论 :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显微手术510例病因分析
13
作者 徐兆水 熊永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 510例显微手术的经验,并对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经乙 状窦后入路进入桥小脑角,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有关神经构成压迫和各种病灶分别给予相应的减压等处 理。结果 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510例全部治愈。术...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 510例显微手术的经验,并对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经乙 状窦后入路进入桥小脑角,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有关神经构成压迫和各种病灶分别给予相应的减压等处 理。结果 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510例全部治愈。术中发现因责任血管压迫者466例,占91.37%;肿瘤 15例,占2.94%;蛛网膜粘连者29例,占5.69%。结论 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510例,致病因素以责任 血管压迫为主,部分为肿瘤压迫,而蛛网膜粘连致病者亦占相当比例;蛛网膜粘连是引起舌咽神经痛的 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脑神经病变 显微手术 病因 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