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佳 邹玉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399,共5页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是一种获得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全身情况有关。视网膜大动脉瘤由于管壁薄弱高血压情况下易发生渗出或出血引发其他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诊断。瘤体本身...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是一种获得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全身情况有关。视网膜大动脉瘤由于管壁薄弱高血压情况下易发生渗出或出血引发其他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诊断。瘤体本身有自行退化倾向,病变未累及黄斑区者视力预后良好。但当渗出和/或出血累及黄斑时,严重影响视力,需一些可行性方案治疗。了解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种检查方式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表现及不同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对应的多种治疗方案,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激光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敏 陈春丽 +2 位作者 宋宗明 杨嘉嵩 毕秀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3G (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全氟乙烷(C2F6)气体.术后随访(18.6±10.03)月(3~3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03±0.02(手动/20 cm ~ 0.06);所有患者术后l周及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分别为0.24±0.14 (0.05~0.4)、0.36±0.21 (0.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4.72,P<0.01; t=-4.94,P<0.0l).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0.3及以上者7只眼(70%).术前1天、术后1d、3d、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9.87±3.23)、(11.91±4.66)、(10.47±2.83)、(11.94±2.89) mmHg,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95,P>0.05).所有病例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内未见动脉瘤体再次破裂出血等复发情况.结论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激光光凝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大动脉瘤
原文传递
视网膜大动脉瘤致黄斑部视网膜出血2例
3
作者 周小静 吴权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8期195-198,共4页
视网膜大动脉瘤是视网膜动脉的的局灶性瘤样扩张,早期动脉瘤未破裂时无异常表现,临床多因瘤体破裂引起不同层次的视网膜出血、视力下降前来就诊,漏诊误诊率高,诊断较为困难。回顾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 视网膜大动脉瘤是视网膜动脉的的局灶性瘤样扩张,早期动脉瘤未破裂时无异常表现,临床多因瘤体破裂引起不同层次的视网膜出血、视力下降前来就诊,漏诊误诊率高,诊断较为困难。回顾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致黄斑部视网膜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相关文献知识,为临床诊治视网膜大动脉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视网膜出血 视网膜血管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视网膜大动脉瘤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常鲁 何唯 +3 位作者 徐鑫彦 张杰 高荣玉 黄旭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3-826,共4页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又称孤立性大动脉瘤,是一种获得性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其特征是后极部视网膜小动脉呈梭形或圆形扩张,形成一个或多个大动脉瘤,大多数动脉瘤位于视网膜颞侧血管上,临床上早期多无症状,若瘤体破裂出血累及黄斑可出现突...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又称孤立性大动脉瘤,是一种获得性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其特征是后极部视网膜小动脉呈梭形或圆形扩张,形成一个或多个大动脉瘤,大多数动脉瘤位于视网膜颞侧血管上,临床上早期多无症状,若瘤体破裂出血累及黄斑可出现突然发生的中心暗点和视力下降,出血可位于玻璃体腔、玻璃体后界膜下、视网膜内界膜下、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等部位。针对RAM的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手术、玻璃体内或视网膜内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VEGF治疗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RAM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视网膜激光光凝 抗VEG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田汝银 张国明 +1 位作者 唐松 曾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90-1391,共2页
目的:分析评价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1-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并对其... 目的:分析评价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01/2011-0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患者,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并对其手术疗效、视力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mo,11例患者玻璃体腔均无再次出血,视网膜大动脉瘤周边血管闭塞,瘤体萎缩、瘢痕化;术后视力0.05~0.4,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例2眼术后眼压一过性升高,局部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对视网膜大动脉瘤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光凝
下载PDF
视网膜大动脉瘤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傅博 许贺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6-06/2018-04于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26例26眼,根据动脉瘤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患者视力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视力及治疗效果与病...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6-06/2018-04于我院就诊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26例26眼,根据动脉瘤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患者视力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视力及治疗效果与病变类型、是否累及黄斑区、病程、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出血型、累及黄斑区和病程较长的患者预后较差。气体血肿移除术对于病程不超过3wk的黄斑区视网膜下积血的患者疗效显著。结论: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够挽救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视力,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气体血肿移除术
下载PDF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健 常海莲 +2 位作者 越海成 刘凤桐 戴荣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3只眼)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病史,分析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8例(9只眼)动脉瘤进行532nm激光治疗,1个月后复查眼底...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3只眼)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病史,分析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8例(9只眼)动脉瘤进行532nm激光治疗,1个月后复查眼底彩照,3个月后复查眼底造影。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68.2岁,男女比例1:2,患者单眼发病多见,颞侧多见。75%伴有高血压病。经药物及激光治疗后2~4个月瘤体萎缩,出血、渗出明显吸收。结论视网膜大动脉瘤好发生于老年女性,同时多伴有高血压病,眼底血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当瘤体接近黄斑区,或出血、渗出接近或累及黄斑区者时,应积极激光治疗,保护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临床特点 激光治疗
原文传递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8
作者 杜虹 王月麟 +2 位作者 戴荣平 赵欣宇 陈有信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学特点及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3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RAM患者57例(58眼)。分析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学特点及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3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RAM患者57例(58眼)。分析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像学特点,并总结疾病特征。结果:纳入患者年龄为(69.0±9.3)岁,其中女性占75%,单眼发病患者占98%,共发现瘤体65个。彩色眼底照示95%的瘤体位于颞侧动脉,32%位于动脉主干,29%位于视网膜动脉分支处或动静脉交叉处。85%伴不同程度出血,86%伴硬性渗出。FFA的瘤体检出率为92%,动脉期可呈圆点状或梭状强荧光,周围出血或硬性渗出遮蔽荧光,晚期荧光增强并出现渗漏。ICGA的瘤体检出率为95%,可透过出血的遮蔽荧光见视网膜动脉壁上瘤体高荧光,造影晚期瘤体荧光仍较背景荧光强。OCT的瘤体检出率为63%,可见RAM局部高隆起,病灶处可见圆形强反射瘤体腔壁。结论:RAM常见于老年女性。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可从多角度显示RAM的瘤体形态、活动性以及伴随的出血、渗出表现。其中,ICGA对于瘤体的检出率更高,显示RAM更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疾病特征 荧光素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