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与修复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若迎
张珊珊
司燕
郑树国
-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
-
出处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5-597,共13页
-
文摘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及修复需求情况,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为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教研室进行。采用201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成年人35~4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数据,纳入包含前牙、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在内的28颗牙的调查数据。经分层后加权处理,分析缺失牙数、缺牙率、存留牙不足20颗、存留牙不足8颗等牙齿缺失情况,以及人均残根数、人均修复需求牙数、修复需求人群比例等修复需求情况;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因素、口内因素、口腔健康知信行因素、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因素、口腔及全身情况自我评价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35~4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调查人数分别为4410、4623、4431人,共13464人。所有数据加权处理后,我国成年人缺牙率为56.9%,人均缺失牙数3.28颗,存留牙不足20颗的人群比例为11.8%,存留牙不足8颗的人群比例为3.5%;人均修复需求牙数3.86颗,修复需求人群占比59.2%。随着年龄的增大,缺牙率、人均缺失牙数、残根数、修复需求牙数、修复需求人群比例均增加。35~4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修复需求人群比例(33.9%、69.5%、83.9%)均高于同年龄组的缺牙率(32.4%、66.3%、81.7%)。分析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城乡的调查对象发现,55~64岁年龄组男性调查对象的部分牙齿缺失相关指标较女性差,而35~44岁年龄组的男性调查对象修复需求牙数及修复需求人群比例小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于农村,高年龄(55~64岁、65~74岁)组城市调查对象的部分牙齿缺失和修复需求相关指标均较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西藏自治区人均缺失牙数[(6.51±7.98)颗]及缺牙率(76.7%)均相对较�
-
关键词
牙齿缺失
缺牙率
修复需求
口腔流行病学
-
Keywords
missing teeth
rate of missing teeth
restoration needs
oral epidemiology
-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