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启帆
岳连捷
+3 位作者
贾轶楠
张新宇
李欣
高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2-1050,共9页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高马赫数进气道
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
热完全气体模型
前缘钝化
再起动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压缩波系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贾轶楠
张启帆
+2 位作者
仝晓通
岳连捷
张新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了探究进气道肩部膨胀扇以及不同压缩方式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进气道构型,针对不同的压缩角、边界层厚度开展了马赫数4.0级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起动分离区同侧的膨胀扇会对当地气流加速,降低局部压强,进而...
为了探究进气道肩部膨胀扇以及不同压缩方式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进气道构型,针对不同的压缩角、边界层厚度开展了马赫数4.0级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起动分离区同侧的膨胀扇会对当地气流加速,降低局部压强,进而对压缩激波较强时的进气道自起动过程有明显改善。而唇罩分级压缩对二元进气道的自起动能力也有提高效果。此外,对比侧压模型与顶压模型的试验结果发现,边界层厚度对侧压模型自起动性能的影响趋势与顶压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当自起动受限于几何喉道的进气道构型,压缩方式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于由压缩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导分离区形成的气动喉道决定能否起动的进气道,侧压方式有利于提高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起动性能
肩部膨胀扇
侧压式
边界层厚度
几何喉道
气动喉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启帆
岳连捷
贾轶楠
张新宇
李欣
高雄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2-105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72279
11672309)
文摘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高马赫数进气道
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
热完全气体模型
前缘钝化
再起动性能
Keywords
Real-gas
effect
High
Mach
number
inlet
Chemical
non-equilibrium
gas
model
Thermally
perfect
gas
model
Leading-edge
bluntness
restart
capability
分类号
V21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压缩波系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贾轶楠
张启帆
仝晓通
岳连捷
张新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出处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472279,11672309)
文摘
为了探究进气道肩部膨胀扇以及不同压缩方式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进气道构型,针对不同的压缩角、边界层厚度开展了马赫数4.0级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起动分离区同侧的膨胀扇会对当地气流加速,降低局部压强,进而对压缩激波较强时的进气道自起动过程有明显改善。而唇罩分级压缩对二元进气道的自起动能力也有提高效果。此外,对比侧压模型与顶压模型的试验结果发现,边界层厚度对侧压模型自起动性能的影响趋势与顶压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当自起动受限于几何喉道的进气道构型,压缩方式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于由压缩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导分离区形成的气动喉道决定能否起动的进气道,侧压方式有利于提高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
关键词
自起动性能
肩部膨胀扇
侧压式
边界层厚度
几何喉道
气动喉道
Keywords
restart
capability
expansion
waves
originated
from
the
shoulder
sidewall
compression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geometric
throat
aerodynamic
throat
分类号
V211.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张启帆
岳连捷
贾轶楠
张新宇
李欣
高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压缩波系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影响研究
贾轶楠
张启帆
仝晓通
岳连捷
张新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