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呼吸治疗相关操作防护措施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洁 +3 位作者 陈荣昌 景国强 倪忠 何国军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8-296,共9页
自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以来,已有大量人传人的病例,其中超过1700例医护人员遭受了感染。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治疗时有大量高危操作,例如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无创正压通气、高流量鼻导管治疗、气管镜检查、吸痰以及转... 自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以来,已有大量人传人的病例,其中超过1700例医护人员遭受了感染。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治疗时有大量高危操作,例如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无创正压通气、高流量鼻导管治疗、气管镜检查、吸痰以及转运等均可引起或加重患者气道内呼出病毒的大量传播。因此,我们根据目前最佳证据以及国内现有条件制定了本防范建议,旨在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重型及危重型感染患者 呼吸治疗 院内感染 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呼吸训练对开胸患者术后肺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颖 朱海芳 张会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开胸患者术后肺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2016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2—6月收治的5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术后康复指导,试验...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开胸患者术后肺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2016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2—6月收治的5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术后康复指导,试验组进行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呼吸训练器等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循环功能、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C、FEV1、FEV1/FVC、MVV均降低,呼吸频率升高(P〈0.05),试验组肺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MAP、心率提高,SaO2下降(P〈0.05),且试验组患者MAP、心率低于对照组, SaO2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术后并发肺不张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3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试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训练能够促进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循环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呼吸疗法 肺循环 呼吸功能试验 并发症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在学龄前期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雪华 李健 周丽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在学龄前期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08例,因失访剔除6例,最终纳入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在学龄前期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08例,因失访剔除6例,最终纳入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干预组(n=51)。对照组家庭采用传统教育干预,干预组家庭采用基于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教育干预,干预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和哮喘控制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性别、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用药时间、Morisky量表评分、吸入技术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打开、漱口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上药、呼气、吸药、屏气评分及吸入技术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外壳推至最远、滑杆推至最远、吸口倾斜>45°、口部远离吸口、用口吸气、用水漱口、漱口>3次、吐出漱口水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转动底座至听到响声、尽量呼出肺内空气、双唇包紧吸口、用力平稳吸气、吸气至不能再吸入为止、移开装置、屏气、屏气时间>5 s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哮喘控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能够提高学龄前期哮喘患儿的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疗法 健康教育 儿童 学龄前
下载PDF
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涛 高薇薇 +5 位作者 陈佳 黄晓睿 肖苑红 邝舒敏 杨庆华 陈运彬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RDS)中作为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出生后因RDS行有创高频震荡呼吸支持,且经过规范治疗...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RDS)中作为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出生后因RDS行有创高频震荡呼吸支持,且经过规范治疗拔管后转为无创通气模式的患儿资料,根据不同时期治疗方式不同分为NHFV组和NIPPV组.比较两组患儿7d内撤机成功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BDS患儿42例,NHFV组和NIPPV组各21例.两组患儿7d内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比80.9%,P>0.05);NHF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短于NIPPV组[3.5(2.2,4.1)d比4.6(2.8,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V作为新生儿拔管后呼吸支持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高频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疗法
原文传递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徐远红 王俊华 +1 位作者 邓玉平 何小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COPD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传统中医气功组;C组为现代呼吸康复组;D组为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及训练后1月、3月、... 目的研究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COPD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传统中医气功组;C组为现代呼吸康复组;D组为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组。训练前及训练后1月、3月、6月、1年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并行运动后Borg评分。结果 A组训练前后6min步行距离、运动后Borg评分无明显改善;B、C、D组训练后3月、6月及1年评定6min步行距离、运动后Borg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D组改善明显优于B、C组,而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现代及传统呼吸康复技术及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均能很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但中西结合呼吸康复治疗方案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疗法 运动机能减退 康复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并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金蓉 杨雪 +4 位作者 胡素娟 管仁政 路玲 王仙金 林荣军 《精准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型病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治疗...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型病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次,每次3mL。治疗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次,每次3mL。观察比较两组病儿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儿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持续时间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叠氮红霉素 呼吸疗法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下载PDF
ICU护士应用肺部超声筛查呼吸困难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欣 张青 +7 位作者 孙建华 赵明曦 郭海凌 李尊柱 罗红波 刘金榜 王小亭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评估ICU护士应用肺部超声检查对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筛查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对护理决策的影响。方法重症医学科护士经过16h的肺部超声培训,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床旁肺脏超声检查,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评估,筛查是否有胸腔积液... 目的评估ICU护士应用肺部超声检查对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筛查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对护理决策的影响。方法重症医学科护士经过16h的肺部超声培训,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床旁肺脏超声检查,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评估,筛查是否有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实变等;由通过国际重症超声联盟组织认证的ICU医师重复检查,评价ICU护士解释的准确性。结果51例患者共510个肺部超声检查点。与医生相比,ICU护士正确诠释了472个超声征象,占92.53%。ICU护士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胸腔积液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5.2%,诊断准确率为90.2%,Youden指数81.9%;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肺不张肺实变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92.3%,诊断准确率为92.2%,Youden指数84.4%。结论经过规范化培训的ICU护士可以正确解读肺部超声征象,对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实变的筛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为优化胸部物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超声检查 呼吸困难 呼吸疗法 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inhaled nitric oxide in neonatal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a multicenter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6
8
作者 WANG Yi-fei LIU Cui-qing +8 位作者 GAO Xi-rong YANG Chang-yi SHAN Ruo-bing ZHUANG De-yi CHEN Dong-mei NI Li-ming WANG Hua XIA Shi-wen CHEN Ch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156-1163,共8页
Background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HRF)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for neonatal infants requiring aggres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haled nitric oxide (iNO) has been established routinely as an adjunc... Background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HRF)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for neonatal infants requiring aggres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haled nitric oxide (iNO) has been established routinely as an adjunct to conventional respiratory suppor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iNO in neonates with HRF in resource limited condition with no or limited use of surfactant,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HFOV) an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Methods A non-randomized, open, controlled study of efficacy of iNO was conducted over 18 months. Eligible term and near-term neonates from 28 hospitals with HRF (oxygenation index >15) were enrolled prospectively into two groups as either iNO or control. Oxygenation improvement and mortality as primary endpoint were determined in relation with dosing and timing of iNO, severity of underlying diseases, complications and burden. Intention-to-treat principle was adopted for outcome assessment. Response to iNO at 10 or 20 parts per million (ppm) was determined by oxygenation in reference to the control (between-group) and the baseline (within-group).Results Compared to 93 controls, initial dose of iNO at 10 ppm in 107 treated infa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xygenation from first hour (P=0.046), with more partial- and non-responders improved oxygenation with subsequent 20ppm NO (P=0.018). This effect persisted on days 1 and 3, and resulted in relatively lower mortalities (11.2% vs. 15%)whereas fewer were treated with surfactant (10% vs. 27%),HFOV (<5%) or postnatal corticosteroids (<10%) in both groups. The overall outcomes at 28 days of postnatal life in the iNO-treated was not related to perinatal asphyxia,underlying diseases, severity of hypoxemia, or complications,but to the early use of iNO. The cost of hospital stay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s With relatively limited use of surfactant and/or HFOV in neonatal HRF,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NEONATE nitric oxide respiratory therapy
原文传递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被引量:11
9
作者 ZHU Yan-feng XU Feng +11 位作者 LU Xiu-lan WANG Ying CHEN Jian-li CHAO Jian-xin ZHOU Xiao-wen ZHANG Jian-hui HUANG Yan-zhi YU Wen-liang XIE Min-hui YAN Chao-ying LU Zhu-jin SUN 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265-2271,共7页
Background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AHRF) often develop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ies in critically ill pediatric patients in China were 2% and 40% resp... Background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AHRF) often develop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ies in critically ill pediatric patients in China were 2% and 40%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aimed at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ing incidence, causes, mortality and its risk factors, and any relationship to initial tidal volume (VT) level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5 years of age with AHRF and ARDS. Methods In 12 consecutive months in 23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PICU), AHRF and ARDS were identified in those requiring 〉12 hour intratrache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followed up for 90 days or until death or discharge. ARDS was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definitions. The mortality and ventilation free days (VFD) were measured as the primary outcome, and major complications, initial disease severity, and burden were measured as the secondary outcome. Results In 13 491 PICU admissions, there were 439 AHRF, of which 345 (78.6%) developed ARDS, resulting in incidences of 3.3% and 2.6%, and corresponding mortalities of 30.3% and 32.8% respectively along with 8.2 and 6.7 times of relative risk of death in those with pneumonia (62.9%) and sepsis (33.7%) as major underlying diseases respectively.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in VT levels during the first 7 days with mortality, nor for V-r at levels 〈6, 6-8, 8-10, and 〉10 ml/kg in the first 3 days with mortality or length of VF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higher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III, higher initial oxygenation index, and age 〈1 year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or shorter VFD in AHRF.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ies of AHRF and ARDS in children 〈5 years were similar to or lower tha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rates (in age up to 15 years), associated with initial disease severity and other confounders, but causal relationship for the initial VT levels as the independent factor to the major outcome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HYPOXEMIA respiratory failure MORBIDITY MORTALITY respiratory therapy
原文传递
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护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曹岚 孙杨 +5 位作者 张丽娜 彭倩宜 田盾 石章娥 杨清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护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根据肺部超声的结果实... 目的:探讨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护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根据肺部超声的结果实施目标导向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膈肌功能、氧合指数、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都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入住ICU第3、4、5天肺部超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膈肌位移在第5天大于对照组,膈肌增厚率在入住ICU第3、4、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氧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在入住ICU第4、5天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ICU第3、4、5天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在入住ICU第2、3、4、5天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护理策略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情况、膈肌功能和氧合,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部物理治疗 机械通气 呼吸治疗 危重症
下载PDF
抗生素联合鼻腔雾化吸入治疗儿童鼻窦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仲莉梅 卞卡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雾化吸入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鼻窦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主观评分...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雾化吸入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鼻窦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主观评分、CT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鼻塞、流涕、头痛、呼吸有臭味评分及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雾化吸入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鼻窦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词鼻窦炎/药物疗法 抗生素/治疗应用 布地奈德/治疗应用 呼吸疗法 雾化器和汽化器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a one-year prospective survey from a Chinese neonatal network 被引量:10
12
作者 QIAN Li-ling LIU Cui-qing +9 位作者 GUO Yun-xia JIANG Ye-jun NI Li-ming XIA Shi-wen LIU Xiao-hong ZHUANG Wan-zhu XIAO Zhi-hui WANG San-nan ZHOU Xiao-yu SUN 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0期2769-2775,共7页
Background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 of incidence,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NARD), and evaluated relate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and efficacy of resp... Background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 of incidence,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orders (NARD), and evaluated relate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and efficacy of respiratory therapie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ICUs) in a Chinese neonatal network.Methods Data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in 2004-2005 from infants with NARD defined as presence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oxygen requirement during the first 3 days of life.Results A total of 2677 NARD was classified (20.5% of NICU admissions). There were 711 (5.44%)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589 (4.51%) pulmonary infection, 409 (3.13%)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658 (5.03%)aspiration of amniotic fluid and 239 (1.83%) transient tachypnoea.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had the highest rate with fetal distress, transient tachypnoea from cesarean section, and RDS with maternal disorders. Assis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applied in 53.4% of NARD, and in above five disorders with 84.7%, 52.3%, 39.8%, 24.5%, and 53.6%,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mortality in these disorders was 31.4%, 13.6%, 17.8%, 4.1% and 5.0%, respectively.Surfactant was provided to 33.9% of RDS. In all RDS infants, the survival rate was 78.8% if receiving surfactant, and 63.4% if not (P 〈0.001).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d NICU admission-based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NARD, reflecting efficiency of advanced respiratory therapies, which should be a reference for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espiratory support in NICU at provincial and sub-provincial levels, justifying efforts in upgrading standard of care in emerging regions through a collaborative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MORTALITY NEONATE respiratory disorder respiratory therapy
原文传递
国内部分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现状及东西部差异调查 被引量:12
13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诊治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现状,并比较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方法国内23家拥有NICU建制的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组...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诊治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现状,并比较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方法国内23家拥有NICU建制的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组成研究协作组参加调查。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期间协作医院诊断为RDS的患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资料搜集。调查表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产前和出生史、表面活性物质和辅助通气的使用情况、患儿预后和疾病负担等。结果23家医院连续12个月收治RDS患儿711例,占NICU收治总数的5.4%。平均胎龄(32.0±2.8)周,平均出生体重(1767±571)g,72.3%为男性,18.0%为小于胎龄儿,20.6%有胎儿窘迫史,剖宫产率为38.7%,多胎出生率为21.4%,15.5%患儿5min Apgar评分〈7分。胎龄≤34周患儿母亲中仅25.0%接受了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与东南沿海地区医院相比,中西部医院收治的RDS患儿胎龄或出生体重更大,小于胎龄儿、胎儿窘迫、剖宫产和多胎分娩率更高,而产前激素使用率更低(P均〈0.05)。711例患儿中,241例(33.9%)在产房或NICU接受了表面活性物质治疗,602例(84.7%)接受了辅助通气包括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东南沿海地区表面活性物质和辅助通气的使用率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P=0.000),且东南沿海地区54.9%(245/446)的患儿接受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而中西部地区仅有35.1%(93/265)。RDS患儿总病死率为31.4%(223/711);中西部地区患儿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沿海地区(x^2=13.384,P=0.000)。存活出院患儿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8.0d,住院费用为人民币1.65万元;东南沿海地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1期1645-1645,1647,共2页
目的评价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轻度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以意向性分析原则确定统计患儿,试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加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喷入,对照组加用咽... 目的评价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轻度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以意向性分析原则确定统计患儿,试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加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喷入,对照组加用咽扁冲剂口服,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治疗儿童轻度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炎 治疗 儿童 急性病 呼吸疗法 气雾剂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研究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
下载PDF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特布他林对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海燕 赵宝春 +2 位作者 张淑丽 章鑫 刘小梅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特布他林混悬液对支气管哮喘病儿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病儿52例,均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特布他林混悬液,每天2次(布地奈德每次1mg,特布他林每次2.5mg),连用3d。每日观察咳嗽、喘...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特布他林混悬液对支气管哮喘病儿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病儿52例,均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并特布他林混悬液,每天2次(布地奈德每次1mg,特布他林每次2.5mg),连用3d。每日观察咳嗽、喘息及肺部啰音情况靡┣坝胗靡┖?d检查肺功能。结果52例病儿中治疗3d后,咳嗽消失34例,喘息消失47例,肺部哮鸣音消失51例。治疗后病儿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349、11.538,P<0.01)。治疗后病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量和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354~15.672,P<0.01)。结论布地奈德并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可迅速缓解哮喘的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呼吸疗法 儿童
下载PDF
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晓培 王斌 +1 位作者 王金英 刘玉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符合慢性肺心病及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锻炼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锻炼组进行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于开始前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PaO2和PaCO2... 目的评价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符合慢性肺心病及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锻炼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锻炼组进行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于开始前和3个月后分别进行PaO2和PaCO2、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内皮素-1水平和生存质量的评定。结果锻炼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与锻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服安慰剂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唇-膈式呼吸操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运动能力、血浆内皮素-1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疗法 肺心病 血气分析 肺功能 运动能力 生存质量 内皮素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提高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际 李芙蓉 赵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42-843,共2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通过互联网和医院局域网, 围绕“吸入疗法”在医学专业数据库行循证证据查询, 主要应用吸入疗法进行哮喘防治, 并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通过互联网和医院局域网, 围绕“吸入疗法”在医学专业数据库行循证证据查询, 主要应用吸入疗法进行哮喘防治, 并在初诊后1、3、6个月时进行复诊, 凡6个月后病情分级降1级以上为有效。结果 两组患儿吸入治疗技术正确率循证护理组为91 .9%, 常规护理组为65. 2%,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5);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病情分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以循证护理思想为指导, 在一定周期内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宣教, 能较好地提高患儿的吸入治疗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患儿 循证护理 治疗疗效 吸入疗法 病情分级 医院局域网 专业数据库 循证证据 哮喘防治 治疗技术 常规护理 护理思想 系统宣教 吸入治疗 护理组 正确率 显著性 互联网 治疗后 差别
下载PDF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8 位作者 吴良风 孙瑞祥 方可 杨尚志 陶秀彬 袁莉萍 姜小敢 王箴 鲁卫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5期772-777,共6页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的团队制定的个性化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行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48 h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了3124例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1673例,对照组1451例。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应用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可以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并降低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治疗 重症监护 康复 方案构建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国军 韩一骄 +8 位作者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李彤 浦其斌 陈爱君 戚志洋 孙丽君 蔡洪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239,共8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以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较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手段具有更大优势。COVID-19重型患者氧合水平波动大、病情进展迅速,HFNC...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以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较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手段具有更大优势。COVID-19重型患者氧合水平波动大、病情进展迅速,HFNC应用时机宜早,老年患者不宜长期使用。早期使用时需要做好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使用中注意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塞导管,注意鼻塞导管是否在位并及时评估鼻腔和上呼吸道通畅。存在排痰风险或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初始即给予最高水平的支持(37℃的湿化温度、60 L/min的流量),或可先给予低水平的参数并逐步上调;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合目标可维持95%以上以降低频繁的低氧、缺氧风险。治疗过程中采用适当措施减少飞沫和气溶胶传播风险,并采取必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呼吸治疗
下载PDF
呼吸训练改善多系统萎缩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郝世杰 李琳琳 +4 位作者 徐朦婷 王万宏 娄天伟 邹建鹏 毕鸿雁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的、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被认为是运动系统的疾病,以强直、少动的帕金森样症候(MSA-P型)和以步态不稳、运动协调障碍的小脑共济失调(MSA-C型)为主要表现。然而,在此疾病中自主神经受累也是该病重要...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的、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被认为是运动系统的疾病,以强直、少动的帕金森样症候(MSA-P型)和以步态不稳、运动协调障碍的小脑共济失调(MSA-C型)为主要表现。然而,在此疾病中自主神经受累也是该病重要的临床表现,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心血管、泌尿生殖、睡眠以及排汗异常等。MSA现有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以药物以及常规的康复训练为主。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探索的不断深入,呼吸训练作为一种新的干预手段被广泛关注。现阶段,呼吸训练主要用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然而,对于MSA患者疾病进展以及功能改善的研究却很少。笔者通过检索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试图论述呼吸训练对MSA自主神经功能表现的临床疗效,以期引起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呼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