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化需要综合性的科学思维--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方式 被引量:153
1
作者 姚士谋 陆大道 +2 位作者 王聪 段进军 武清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47-1955,共9页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的综合性课题,涉及到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是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活。...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的综合性课题,涉及到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是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活。然而,近10多年来(1996~2009年),我国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城镇化发展轨道,在进程上属于"急速城镇化"。有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城市化出现了"大跃进"和"冒进"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率虚高、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我国许多大中小城市与农林交通建设大规模占地、毁地等现象还在继续,生态环境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破坏。为此,我国的城镇化问题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的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规律 资源环境基础 国情条件 科学思维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雷 刘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动机,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地区自身而且决定着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人地关系对应公式进行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总体评价。评价... 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动机,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地区自身而且决定着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人地关系对应公式进行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总体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第一,与中西部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实际紧张状态严峻的多,人地关系演进系数达到了2.13 (表观);第二,在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过程中,经济活动和人口集聚起着决定影响,其中尤以经济活动的作用最为关键,其贡献度达到75%;第三,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和改善主要取决于地区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扩展和改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动态评价——以西南区为例 被引量:27
3
作者 吴映梅 李亚 张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不仅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部地区自然环境...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不仅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以往资源环境基础单要素分析方法的不足,尝试提出多要素综合动态分析方法,对西南区资源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为区域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支撑能力 西南区
下载PDF
干旱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雷 杨波 程晓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3-718,共6页
作为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基础的极大制约。一方面,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新疆的资源环境基础脆弱、要素结构的稳定性差。此种特征决定了新疆的现代化发展有赖于资源环境基础的稳定,其中尤以淡水资... 作为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基础的极大制约。一方面,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新疆的资源环境基础脆弱、要素结构的稳定性差。此种特征决定了新疆的现代化发展有赖于资源环境基础的稳定,其中尤以淡水资源来源和农用地(主要为草场和耕地)的稳定最为重要。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空间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和南疆的资源环境开发是全疆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东疆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则决定着全疆资源环境开发的效果和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可持续发展 干旱区 新疆
下载PDF
新疆经济发展及其资源环境协调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姜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2,共7页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新疆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新疆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新疆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新疆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还不到全国均值水平的20%,组合结构上也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新疆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50年来人地压力增长了8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新疆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预计在未来30年之内,新疆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要较目前增加将近2倍。为了使新疆社会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人地关系 新疆
下载PDF
西南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映梅 沈琼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152,共5页
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西南区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认为:①西南区资源环境基础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日趋紧张;②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西南区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为关键;③西南区... 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西南区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认为:①西南区资源环境基础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日趋紧张;②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西南区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为关键;③西南区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区 人地关系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甘肃省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智强 陈强强 +1 位作者 窦学诚 马丁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5,共7页
应用资源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资源,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相互协调状态进行了测算评价。结果表明:①甘肃省资源环境要素的自然禀赋状况薄弱,且要素空间组合结构不合理;资源结... 应用资源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资源,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相互协调状态进行了测算评价。结果表明:①甘肃省资源环境要素的自然禀赋状况薄弱,且要素空间组合结构不合理;资源结构的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尤其是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子。②目前,甘肃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较低,多年平均值为0.0337,然而,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加之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的硬性约束,未来人地关系协调状况将进入全面紧张阶段,到2020年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将达到0.2577。③区域发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人地关系 组合指数 甘肃省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西部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大力 郭建缨 吴映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0-194,共5页
资源环境基础是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篇章的西部,西部资源环境基础的支撑能力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向。文章以西部为空间载体,拟克服资源环境基础单要素的传统评价方法,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运用GIS空间... 资源环境基础是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篇章的西部,西部资源环境基础的支撑能力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向。文章以西部为空间载体,拟克服资源环境基础单要素的传统评价方法,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探讨西部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西部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支撑能力 GIS 西部
下载PDF
滇藏川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映梅 武友德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滇藏川 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结果为:第一,滇藏川“天人合一”思想日趋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 态日趋紧张;第二,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滇藏川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 为关键;第三,滇藏川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 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兵 王大力 吴映梅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8,共11页
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的支撑能力决定着国际合作的战略取向。以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空间载体,构建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地理学时空分析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的支撑能力决定着国际合作的战略取向。以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空间载体,构建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地理学时空分析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源环境组合丰度方面,广西、重庆、四川为高组合区,云南、陕西、宁夏为中等组合区,甘肃、新疆、青海为一般组合区;在资源环境保障程度方面,青海、新疆为高保障度区,云南、四川、广西、宁夏为中等保障度区,甘肃、陕西、重庆为一般保障度区;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匹配程度方面,青海、新疆为高匹配度,甘肃、云南、宁夏为中等匹配区,四川、广西、陕西、重庆为一般匹配度区。以期为"一带一路"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支撑能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
原文传递
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实证研究——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碧星 华红莲 +1 位作者 赵瑞 庄立会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基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采用人地关系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目前云南省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率不高,尚具有很大潜力;云南省各地市人地关系系数差异巨大,未来10年... 基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采用人地关系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目前云南省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率不高,尚具有很大潜力;云南省各地市人地关系系数差异巨大,未来10年全省的人地关系演进速度较快,人口问题的解决将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经济发展 人地关系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区域人地关系及其空间差异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丁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年第4期34-39,51,共7页
作为中国西南边疆重要的省区之一,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对维护国家边境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具有重大贡献。实现区域人地系统的协调优化既是云南省发挥上述功能的重要体现,又是其自身发展... 作为中国西南边疆重要的省区之一,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对维护国家边境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具有重大贡献。实现区域人地系统的协调优化既是云南省发挥上述功能的重要体现,又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云南省所辖各市州的区域特点,运用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其各市州"十一五"前中期(2006-2008年)阶段的资源环境基础、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以及人地关系状态,并以SPSS 16.0和ArcGIS 9.2两个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对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地图绘制,以揭示其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根据人地关系状态的空间格局,提出云南省区域人地关系空间优化的调控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人地关系状态 泰尔指数 空间差异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资源环境基础与人地关系动态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彦 朱海燕 施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利用云南省2003—2012年资源数据,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评价方法运用到区域资源环境评价中。一方面,通过资源环境本底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体状态与构成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计算分析区域人地关系演进状态... 利用云南省2003—2012年资源数据,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评价方法运用到区域资源环境评价中。一方面,通过资源环境本底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总体状态与构成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的计算分析区域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研究表明:从要素综合看,云南省资源环境综合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良好;从要素组成看,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禀赋值优于全国均值水平,但耕地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不及全国均值水平;从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看,云南省人类活动还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仍有一定的演进空间,但人地关系在朝着紧张的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人地关系 云南省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大力 吴映梅 郭建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306-308,310,共4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空间载体,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从"地-地"对应和"地-人"对应两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资源组合中度来看,四川、云南为一般组合区,...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空间载体,构建多要素综合评价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从"地-地"对应和"地-人"对应两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基础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资源组合中度来看,四川、云南为一般组合区,重庆、贵州、湖南为中等组合区,湖北、安徽、江西为较高组合区,江苏、浙江、上海为高组合区;从资源环境保障程度看,云南、四川、贵州为高保障度区,江西、湖北、湖南为较高保障度区,安徽、重庆、浙江为中等保障度区,江苏、上海为一般保障区;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匹配程度看,云南、贵州、四川为高匹配度区,江西、湖北、湖南为中等匹配度区,安徽、重庆、浙江为一般匹配度区,江苏和上海为低匹配度区。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支撑能力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中国“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的动态测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1 位作者 姚尧 黄凯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3,共6页
文章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资源环境基础对经济和人口的支撑能力进行研究。引用加权几何平均模型测度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既考虑了资源的匹配,又考虑各... 文章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资源环境基础对经济和人口的支撑能力进行研究。引用加权几何平均模型测度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既考虑了资源的匹配,又考虑各种资源的相对重要性,同时运用了基于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原则和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原则下的相对综合承载力模型避免了权重的使用。运用该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以及不同区域的相对资源经济和人口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测度结果与实际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支撑能力 一带一路
下载PDF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俊莉 曹明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2-287,共6页
在利用能值和物质流方法构建经济价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EKC曲线特征,生态效率及其"脱钩"三个层面解析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负荷之间"倒U"形特征显著,EK... 在利用能值和物质流方法构建经济价值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从EKC曲线特征,生态效率及其"脱钩"三个层面解析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负荷之间"倒U"形特征显著,EKC转折点将出现在2015年前,届时经济价值与资源环境压力将分别较2009年增加8.83和4.38倍;生态效率在11a间提高了4.55倍,生态效率的提高建立在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的基础上;榆林市脱钩现象以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的交替为特征,经济发展的弱可持续特征明显,相比于废物排放,资源投入对生态压力的升高具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榆林市在满足全社会物质需求总量的同时,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是今后榆林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环境 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本安 王福生 侯方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31-6241,共11页
构筑城市(群)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之一。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范围、征用土地、人口数量、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生态屏障建... 构筑城市(群)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之一。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范围、征用土地、人口数量、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生态屏障建设备受关注。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专项调查、专题研究、学术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相关原理,通过对区域生态压力、需求、承载力的分析,借助RS、GIS、GPS等现代高新技术,科学区划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的空间层级、结构、布局、功能区,明确了各功能区的建设方向、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和分级保护等具体空间管治措施,规划2020年前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必须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生态隔离组团方式科学布局城市空间,预留足够的生态基地,优先构筑稳固的生态屏障;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目标定位,严格管治和合理布局生态用地,加强部门规划统筹协调,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和湿地;加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融资力度,抓紧实施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高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能力的社会发展目标。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同时也可为全国其它城市(群)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生态屏障 森林 湿地 生态基地 环境 空间 保护 建设
下载PDF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内涵及其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沛林 徐美 +1 位作者 申秀英 邓运员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在分析了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内涵及其与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湖南研究中心(衡阳师范学院)为例,结合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分析了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切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的&... 在分析了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内涵及其与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湖南研究中心(衡阳师范学院)为例,结合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分析了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切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的"积极有效宣传+教师教研并举+学生科技创新+对外合作交流"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 衡阳师范学院
下载PDF
并行工程中的资源研究
19
作者 莫建中 张永清 +1 位作者 黄瑞清 罗燕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72-677,共6页
探讨了协同工作组的组织形式,提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并行工程设计的思想。
关键词 并行工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