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1 位作者 翁锦屏 赵新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以全生育期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以成株期抗性的晚粳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遗传研究表明,3个晚粳品系都聚合了来自双亲的xa-5和Xa-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 以全生育期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以成株期抗性的晚粳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遗传研究表明,3个晚粳品系都聚合了来自双亲的xa-5和Xa-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性基因可能具有抗性累加效应,其抗性水平和抗扩展能力强于双亲,抗谱宽于秀水11。同时评价了3个晚粳稻抗病品系对我国白叶枯病病原型的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认为D601、D602和D603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应用于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聚合 抗病育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容柏 秦学毅 +11 位作者 韦素美 黄凤宽 张向军 魏源文 杨新庆 李维科 邓智年 朱汝财 黄所生 吕维莉 李青 罗善昱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源 创新种质 抗性品种 水稻 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毒性及其变化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雷财林 王久林 +1 位作者 蒋琬如 凌忠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9-776,共8页
1996年对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毒性频率分析的结果表明 ,小种 337、 2 37、0 0 3、 137和 537为该稻区的优势小种 ,不同地区优势小种的分布及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别。对病原菌群体进行毒力频率分析的结果发现 ... 1996年对北方粳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毒性频率分析的结果表明 ,小种 337、 2 37、0 0 3、 137和 537为该稻区的优势小种 ,不同地区优势小种的分布及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别。对病原菌群体进行毒力频率分析的结果发现 ,该稻区的稻瘟病菌对已知抗性基因 Pi- z、 Pi- zt、Pi- t和未知抗性基因近等基因系 F- 2 1- 6、F- 2 5- 3、F- 4 0 - 3、F- 59- 1和 F- 66- 10的毒力频率较低 ,在 2 %~ 10 %之间 ,这说明上述抗性基因和未知抗性基因抗源在水稻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 ,本研究比较和分析了北京、天津和丹东地区在 3个不同时期 ( 1985~ 1987年、 1990~ 1992年和 1996年 )的稻瘟病菌群体的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随着栽培品种的更替和时间变迁 ,各地稻瘟病菌群体结构都表现出日趋简单的趋势 ,主要小种的组成及群体毒力频率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外 ,本文还就栽培品种对病原菌小种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毒性频率 抗病品种 抗源利用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韦燕萍 黄大辉 +8 位作者 陈英之 刘驰 杨朗 罗雪梅 马增凤 张月雄 刘亚利 杨新庆 李容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经过3代自交纯化与稻瘟病抗性鉴定,在1500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发现38份抗病材料,在113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中发现18份抗病材料。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相同材料在不同年份的田间病区诱... 经过3代自交纯化与稻瘟病抗性鉴定,在1500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中发现38份抗病材料,在113份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ex Watt.)中发现18份抗病材料。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相同材料在不同年份的田间病区诱发鉴定中,各级抗性植株分布差异不显著,鉴定结果表现一致。与普通野生稻相比,广西药用野生稻抗性基因发生的频率显著较高、抗性稳定,是一种特殊抗性类型,从中获得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抗性基因的可能性较大。研究还表明,自交提纯能够明显提高这两种野生稻的平均抗性水平。在田间病区诱发条件下,广西普通野生稻抗性材料出现的频率与地区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资源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及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曹国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155,共4页
玉米灰斑病由尾孢菌引起。尾孢菌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分生孢子。采用注射法可以进行人工接种,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利于病害发生。参考玉米大、小斑病国家调查标准,提出9级标准记载植株灰斑病发病级别。研究表明... 玉米灰斑病由尾孢菌引起。尾孢菌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上能够产生分生孢子。采用注射法可以进行人工接种,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条件下利于病害发生。参考玉米大、小斑病国家调查标准,提出9级标准记载植株灰斑病发病级别。研究表明,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玉米种质中,仅有PB类群种质表现为抗灰斑病,四平头、旅大红骨、PA等类群种质多表现为感病。随着玉米灰斑病危害加重,应加强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发掘、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抗源 抗性基因 种质改良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抗源对褐稻虱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秦学毅 韦素美 +2 位作者 武波 黄凤宽 覃祖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62-64,共3页
利用广谱高抗褐稻虱的药用野生稻(CC染色体组)与感虫栽培稻(AA染色体组)品种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绿苗,经过4代回交和4代自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高世代B4F4株系。对其亲本和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药用野生... 利用广谱高抗褐稻虱的药用野生稻(CC染色体组)与感虫栽培稻(AA染色体组)品种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绿苗,经过4代回交和4代自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高世代B4F4株系。对其亲本和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抗性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药用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抗源 初稻虱 抗性遗传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初步利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1 位作者 张炳林 翁锦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0-73,共4页
分析了来源于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的显性抗性基因Xa-21在籼粳稻不同背景下的遗传表现及转育效应。结果表明,Xa-21基因的抗性表达受不同亚种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背景下抗性表达充分,呈完... 分析了来源于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的显性抗性基因Xa-21在籼粳稻不同背景下的遗传表现及转育效应。结果表明,Xa-21基因的抗性表达受不同亚种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背景下抗性表达充分,呈完全显性遗传,并具有较强的转育效应;而在籼稻背景下,抗性表达不充分,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同时对育成的晚粳DP5165、DP5148品系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不同致病型菌系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并就利用Xa-21基因改良杂交稻的白叶枯病抗性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效应 育种 白叶枯病 水稻 抗病性
下载PDF
月季根癌病病原菌分离及抗病资源初步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小兰 赵梁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58,共5页
从月季品种金玛丽、曼海姆、杏花村、梅郎口红的根部肿瘤组织中纯化了9株分离物,根据其在MW选择性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根癌土壤杆菌。以根癌土壤杆菌高度保守的virD2和ipt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检测,... 从月季品种金玛丽、曼海姆、杏花村、梅郎口红的根部肿瘤组织中纯化了9株分离物,根据其在MW选择性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根癌土壤杆菌。以根癌土壤杆菌高度保守的virD2和ipt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检测,其中有6株菌株能扩增出virD2和ipt基因片段,为根癌土壤杆菌毒性菌株。采用针刺涂抹法接种向日葵、荷花蔷薇幼茎,6株菌株均能在供试植株上形成肿瘤,一个月后肿瘤大小有显著差异,说明分离获得的根癌土壤杆菌株毒性有差异。以强毒性菌株J-5-1在田间接种了部分蔷薇属野生资源,以鉴定其对根癌病的抗性。根据发病率、肿瘤大小、肿瘤干质量以及感病后植株生长状况将植物的根癌病抗性分为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高度感病4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根癌病 病原菌鉴定 抗性资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耐铝毒胁迫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9
作者 王珊珊 喻维嘉 +3 位作者 雷智恒 赵慧霞 吴春红 万何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目的]铝是酸性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和生产力的关键元素。油菜作为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区域,该区域铝毒害较为严重,油菜易受铝毒侵害,尤其是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铝毒害逐渐成为限制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 [目的]铝是酸性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和生产力的关键元素。油菜作为世界三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区域,该区域铝毒害较为严重,油菜易受铝毒侵害,尤其是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铝毒害逐渐成为限制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不同基因型油菜种质的铝毒胁迫耐受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耐铝毒油菜种质,不仅可以减少和防止铝毒对油菜的危害,更具有重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法]本研究改进了以往油菜种子萌发期铝毒胁迫抗性鉴定的方法,通过精准控制铝离子浓度,并结合根系扫描与分析系统,对210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质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鉴定萌发期铝毒胁迫抗性。[结果]铝毒胁迫显著抑制甘蓝型油菜幼苗根系生长,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的抑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铝毒胁迫下的油菜材料的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根体积进行聚类分析,共将210份油菜品种分为耐铝型、铝敏感型和中间型3个等级,其中8个耐铝型品种,118个铝敏感型品种,剩下84个为中间型品种。[结论]耐铝型品种包括漕油2号、浙油17号、湖北白花油菜、黔油4号、盐油2号、WH-38、SWU75、Cubs root。本研究的开展为油菜耐铝毒胁迫能力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铝毒胁迫 萌发期 聚类分析 抗性资源
下载PDF
野生种醋栗番茄抗晚疫病资源的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智晓娜 舒金帅 +8 位作者 孙晓荣 白金瑞 崔亚楠 黄泽军 王孝宣 刘磊 杜永臣 闫滋福 李君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9,共10页
利用从世界各地收集的182份野生种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L.),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我国晚疫病主流生理小种T0,1和T1,2,旨在筛选出抗晚疫病的遗传资源。结果表明,182份种质资源中有25份种质对T0,1小种表现稳定抗性,占总数的13... 利用从世界各地收集的182份野生种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L.),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我国晚疫病主流生理小种T0,1和T1,2,旨在筛选出抗晚疫病的遗传资源。结果表明,182份种质资源中有25份种质对T0,1小种表现稳定抗性,占总数的13.74%,其中免疫(I)1份,高抗(HR)5份,中抗(MR)19份;对T1,2小种表现抗性的种质资源为22份,占12.09%,其中高抗种质3份,中抗19份。通过分析抗性种质的地理位置,发现抗性种质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来源于秘鲁首都利马。利用18个SNP分子标记对抗性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抗性种质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13份种质,地理分布相对集中,抗性水平差异较小;第Ⅱ类群包含9份种质,地理分布相对分散,抗性水平差异较大。试验获得的抗晚疫病种质资源,尤其是高抗种质PI390730、LA1604、L03707,可作为优异抗源应用于番茄抗晚疫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栗番茄 晚疫病 抗性资源 筛选
下载PDF
Screening of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Resources against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被引量:1
11
作者 Hong Dengwei Zhao Yan +3 位作者 Luo Dengjie Shi Lijun Li Rongbai Liu Fa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 Objectives] Rice materials with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against several pathogenic strains of Xanthomans oryzae pv. Oryzicola (Xooc) at multiple growth stages were screen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sistan... [ Objectives] Rice materials with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against several pathogenic strains of Xanthomans oryzae pv. Oryzicola (Xooc) at multiple growth stages were screen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sistance sources for variety breeding against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 Methods] A total of 1 100 rice lines with rich genetic background were offered as selective objects, and highly susceptible cultivar Jingang 30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Inocul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five strong pathogenic strains of Xooc through acupuncture method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 Results] Fourteen disease-resistant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through preliminary screening, accounting for 1.27% of the total materials. Nine materials moderately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were obtained via secondary screening, accounting for 0.82% of the total materials. Besides, three of them ( RL6, RL9 and RLL4) were resistant to a number of pathogenic strains of Xooc at three growth stages. In particular, RL16 presented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multi-strains with high resistance levels. Six of them ( RI2, RIA, RIS, RL8, RL11 and RL12) were resistant to single strain at single growth stage. [ Conclusions] The obtained three materials have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at multiple growth stages, which can be serv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 to cultivate disease-resistant rice varieties. RL6 maintains high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at all growth stage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prior resistance source for rice variety breeding. Six materials obtained with resistance against bacterial leaf streak at particular growth stages can be used as candidate resistance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resistance resources
下载PDF
水稻‘日本晴’T-DNA突变体材料纹枯病抗性资源的筛选
12
作者 王艳丽 陈涛 +3 位作者 柴荣耀 张震 王教瑜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从‘日本晴’水稻T-DNA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的2 576个株系,首先利用撒施法进行了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多数为高感材料,抗病及中抗株系共有36个,中感株系有180个。再利用牙签嵌入法对初筛选出的发病中感以下的216个株系进行进一步抗性鉴... 从‘日本晴’水稻T-DNA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的2 576个株系,首先利用撒施法进行了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多数为高感材料,抗病及中抗株系共有36个,中感株系有180个。再利用牙签嵌入法对初筛选出的发病中感以下的216个株系进行进一步抗性鉴定,发现18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并在温室中利用微室法对这18个株系进行了进一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株系间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其中14个株系抗性与野生亲本‘日本晴’差异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T-DNA突变体 抗性资源
下载PDF
稻瘟病抗源筛选和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国亮 罗庆明 +1 位作者 冯代贵 黄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11,共5页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异与水稻品种抗性变异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品种抗性丧失,是由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所决定。潜在致病小种随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品种自身分离菌回接致病率逐渐增长,品种抗性就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源 生理小种 监测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92R149的初步利用与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光永 庞启华 +2 位作者 周强 陶军 余敖 《麦类作物》 CSCD 2000年第1期91-93,共3页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92R149 系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利用簇毛麦创造的普通小麦6VS/6AL易位系。经绵阳市农科所5 年的观察和利用研究,发现它具有对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抗~免疫、抗性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综合农艺性状...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92R149 系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利用簇毛麦创造的普通小麦6VS/6AL易位系。经绵阳市农科所5 年的观察和利用研究,发现它具有对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抗~免疫、抗性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等突出特点,是四川省小麦抗病育种可资利用的难得的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新抗源。但其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偏少,籽粒偏小且为红粒,在利用中应注意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92R149 抗源 利用 评价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景松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年第11期54-56,共3页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综述了国内外科学家在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划分,抗性评价方法,抗性遗传,抗性机制及次级抗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评价 次级抗源
下载PDF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云勇 韩义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2-476,482,共6页
野生稻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77个国家,目前公认有21个野生种,我国有3个野生种。野生稻具有大量栽培稻目前缺乏的的优良特性(基因),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白叶枯病... 野生稻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77个国家,目前公认有21个野生种,我国有3个野生种。野生稻具有大量栽培稻目前缺乏的的优良特性(基因),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各种病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从我国野生稻挖掘和利用抗病材料(基因),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稻 抗病资源 育种改良
下载PDF
山羊草属材料抗条锈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晓民 李振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实践证明,扩大小麦抗锈品种的遗传基础,是巩固和提高品种抗锈性,延长品种使用年限的基本途径。为此,近年来除了应用种内杂交方法外,也越来越多地重视运用远缘杂交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应用远缘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出优良的... 实践证明,扩大小麦抗锈品种的遗传基础,是巩固和提高品种抗锈性,延长品种使用年限的基本途径。为此,近年来除了应用种内杂交方法外,也越来越多地重视运用远缘杂交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应用远缘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出优良的野生抗病种质资源。据此,我们于1984~1987年对18种山羊草属材料的抗条锈性作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多抗性品种,正确选择抗源亲本材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草属 小麦 条锈病 抗病性 抗性(育种)/抗源
下载PDF
小麦-野生亲缘种属添加系白粉病新抗源筛选及特异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晴 麦艳娜 +1 位作者 董振杰 刘文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9,共6页
为从小麦亲缘种属发掘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利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混合流行菌株对100份小麦-野生亲缘种属添加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6份抗白粉病材料,并将抗病基因分别定位在沙融山羊草4S^(sh)#8,高大山羊草3S^l#3、4S^l#3、6S^l... 为从小麦亲缘种属发掘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利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混合流行菌株对100份小麦-野生亲缘种属添加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6份抗白粉病材料,并将抗病基因分别定位在沙融山羊草4S^(sh)#8,高大山羊草3S^l#3、4S^l#3、6S^l#3,尾状山羊草E#1,两芒山羊草2M^(bi)#1染色体上。除3S^l#3外,其余5条外源染色体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均为新基因。此外,利用小麦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全长cDNA序列开发了106个STS和FlcDNA分子标记,从中筛选出12个携带抗白粉病基因外源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其中STS标记2个,FlcDNA标记10个。这些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进一步筛选小麦-野生亲缘种属外源染色体易位系,及向小麦转移抗白粉病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野生亲缘种属添加系 白粉病 新抗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单志慧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综述了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寄主、病原生物学特性、生理小种分化,病害流行、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抗锈育种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大豆锈病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大豆锈病 流行 抗性机制 抗锈资源 生理小种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左淑珍 靳学慧 +3 位作者 李洪雨 汤金涛 刘运华 陈福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8-12,共5页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F1和F2的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无超亲优势,F1与抗病亲本回交的后代基本表现为抗病,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表现为感病。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抗源 抗性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