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残余位移的多层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放大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建平 拜立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6-192,共7页
通过对多层RC平面框架结构在23条地震动记录2个不同强度水平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RC框架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等沿着楼层高度的大小和分布。统计分析残余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角及两者比值这3个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通过对多层RC平面框架结构在23条地震动记录2个不同强度水平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RC框架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等沿着楼层高度的大小和分布。统计分析残余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位移角及两者比值这3个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研究P-?效应的影响,对比是否考虑P-?效应两种工况下多层RC框架结构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对多层RC框架的等效SDOF体系作同样的时程分析,对比了等效SDOF体系和多层RC框架结构的分析结果,研究高阶模态效应对RC框架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P-?效应和高阶模态效应对多层RC框架结构的残余位移响应的平均放大作用均大于其对最大位移响应的放大效应,残余位移响应的离散性也大于最大位移响应的离散性。另外,随着地震动强度水平的增加,结构地震响应的离散性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RC框架 等效SDOF体系 残余层间位移角 最大层间位移角 P-Δ效应 高阶模态效应 放大系数
下载PDF
新型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鎏 孙国华 王枭迪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0年第2期9-17,30,共10页
为促进新型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简称SC-BDSP)钢框架结构在地震区的工程应用,控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将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于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设计了目标延性系数为3的5层和10层SC-BDSP钢框... 为促进新型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简称SC-BDSP)钢框架结构在地震区的工程应用,控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将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于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设计了目标延性系数为3的5层和10层SC-BDSP钢框架结构算例,基于循环Pushover分析方法评估了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的复位性能.通过对两个算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考察了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楼层位移、最大楼层残余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层间残余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略小于目标限值,震后的层间残余位移角小于0.5%,具有理想的震后复位能力,进一步证明了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角 层间残余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近场脉冲地震下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3
作者 王琪 孙国华 魏鑫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9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评估基于最大有效滞回耗能(Maximum Effective Cyclic Energy,MECE)谱设计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SC-CBSF结构)在近场脉冲地震下的抗震性能,采用OpenSees有限元程序对文献[1]合理设计的5层3跨、具有不同目标延性的SC-CBSF结构进... 为评估基于最大有效滞回耗能(Maximum Effective Cyclic Energy,MECE)谱设计的自复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SC-CBSF结构)在近场脉冲地震下的抗震性能,采用OpenSees有限元程序对文献[1]合理设计的5层3跨、具有不同目标延性的SC-CBSF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考察了SC-CBSF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残余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及残余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按MECE谱法设计的5层3跨SC-CBSF结构在近场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目标限值,震后的残余层间位移角均低于0.5%,SC-CBSF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抗侧能力,还具有理想的震后复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中心支撑钢框架 MECE谱 残余层间位移角 近场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
作者 曾庆立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森 杜宏彪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剪力墙结构 动力响应 主余震序列作用 塑性耗能 残余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