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Ⅰ.作物吸磷量、磷肥残效及土壤有效磷变化 被引量:41
1
作者 沈善敏 殷秀岩 张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碳酸盐褐色土上的6年试验表明,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6年一次大剂量和每年小剂量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后者略高,但后者在提高土壤有效磷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在碳酸盐褐色土上一次施磷的残效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虽然大剂量... 在碳酸盐褐色土上的6年试验表明,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6年一次大剂量和每年小剂量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后者略高,但后者在提高土壤有效磷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在碳酸盐褐色土上一次施磷的残效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虽然大剂量施磷第1年的利用率仅为7%,但6年累加利用率可达34%。土壤中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的比例以每年小剂量处理较高,施肥第6年该比例为17%;一次大剂量施肥后6年只有2%的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残效 磷循环
下载PDF
锌肥对作物产量、子粒锌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后效 被引量:24
2
作者 汪洪 刘新保 +2 位作者 褚天铎 杨清 李春花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9,共5页
1 992年~ 1 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 ,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 :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 ,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 1 992年~ 1 998年在河南新乡缺锌褐土进行了微区定位试验 ,研究施锌对作物和土壤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 :施锌提高第一茬作物小麦的分蘖数、穗数、穗长和第二茬作物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粒重 ,从而显著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同用量的锌对作物产量影响未及显著差异水平。施锌对作物产量的后效不明显 ,最多能维持两茬作物。施锌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 ,尽管施用锌肥 ,经过 4茬之后 ,土壤有效锌含量仍维持在临界值之上 ,但作物产量没有多大影响。施锌显著提高前 2茬小麦和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肥 作物 产量 子粒锌 土壤 有效锌 含量
下载PDF
花生壳生物炭对土壤改良、蔬菜增产及其持续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黄连喜 魏岚 +5 位作者 李衍亮 黄玉芬 Nyo Nyo Mar 许桂芝 黄庆 刘忠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一次性施入花生壳来源生物炭,研究其对土壤改良、蔬菜生长、蔬菜品质影响及其作用的持续效应,为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炭用量设置0、2.5、5、10 t·hm^(-2)4个水平,2014~2016年共进行16个月多茬上海青、油... 通过田间试验,一次性施入花生壳来源生物炭,研究其对土壤改良、蔬菜生长、蔬菜品质影响及其作用的持续效应,为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炭用量设置0、2.5、5、10 t·hm^(-2)4个水平,2014~2016年共进行16个月多茬上海青、油麦菜和生菜3种蔬菜轮作的田间试验,在各茬蔬菜收获时测定产量,并采集蔬菜样品测定可溶性糖、硝酸盐及Vc含量,同时采集各小区土壤样品测定p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量花生壳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H值0.1~0.8单位,提高土壤有机碳1.4%~31.4%,使蔬菜增产6.2%~96.5%;但对蔬菜可溶性糖、硝酸盐及Vc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花生壳生物炭对前两茬蔬菜收获时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对以后各茬蔬菜收获时的土壤速效钾、所有茬次蔬菜收获时的土壤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均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5 t·hm^(-2)花生壳生物炭施用效果最好,可提高土壤pH值0.3~0.8单位,提升土壤有机碳4.6%~19.0%,增产蔬菜7.9%~96.5%。连续种植多茬蔬菜后,5 t·hm^(-2)花生壳生物炭处理的土壤pH值仍然比对照处理提高16.9%、土壤有机碳提升8.5%,蔬菜产量增加18.7%。因此,一次性施用适量花生壳生物炭在16个月内对连续多茬蔬菜试验具有持续增产和改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生物炭 土壤改良 蔬菜 持续效应
下载PDF
冬小麦施氮对下茬夏玉米的后效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冬小麦施氮在下茬夏玉米上后效的研究表明:1)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残留的无机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季的总施氮量呈极显著的平台加线性相关关系,即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土壤残留无机氮保持一恒定的值,但超过一个临界值(93.7kg·hm^-2... 对冬小麦施氮在下茬夏玉米上后效的研究表明:1)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残留的无机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季的总施氮量呈极显著的平台加线性相关关系,即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土壤残留无机氮保持一恒定的值,但超过一个临界值(93.7kg·hm^-2)后土壤残留无机氮量与冬小麦季总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2)冬小麦收获后0-90cm土壤残留无机氮与下茬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呈显著的线性加平台的关系,夏玉米在达到平台产量时的土壤残留无机氮为63.6kg·hm^-2;3)在该试验所处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冬小麦189kg·hm^-2的施氮量就可以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两茬作物对氮素的需求;4)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生长季氮肥的优化施用应充分考虑前茬作物冬小麦收获后的土壤残留无机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后效 肥效
下载PDF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质炭的后效应——水分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康熙龙 张旭辉 +4 位作者 张硕硕 郑聚锋 李恋卿 刘晓雨 潘根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农田施用生物质炭作为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技术的重要措施已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一次性大量施入生物质炭3年后且长期种植玉米的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 农田施用生物质炭作为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技术的重要措施已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一次性大量施入生物质炭3年后且长期种植玉米的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总体看来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强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5%WHC(持水量,water holding capacity)、50%WHC和75%WHC水分条件下,与C0(无生物质炭)相比,C20(生物质炭20 t/hm2)、C40(生物质炭40 t/hm2)处理下,有机碳的矿化强度分别降低了28.57%~42.86%(25%WHC)、22.22%~33.33%(50%WHC)、15.00%~30.00%(75%WHC),不同处理下土壤的微生物商和微生物代谢熵对水分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施用下微生物量相对稳定,且稳定程度与生物质炭用量有关。因此,旱地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具有保持微生物量稳定且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与CO2释放的作用,这对于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增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后效应 水分条件 土壤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小麦季磷肥施用对后作玉米的效果及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林国林 云鹏 +5 位作者 陈磊 高翔 张金涛 卢昌艾 刘荣乐 汪洪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6-680,共5页
在河北衡水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小麦季施用磷肥对玉米的后效及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施磷量(187.5 kg hm-2 P2O5)相比,小麦季磷肥施用量减少20%或40%,甚至当年不施磷,对后作玉米籽粒产量... 在河北衡水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小麦季施用磷肥对玉米的后效及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施磷量(187.5 kg hm-2 P2O5)相比,小麦季磷肥施用量减少20%或40%,甚至当年不施磷,对后作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植株吸磷量均无明显影响。从玉米苗期到成熟期,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下降幅度表现为Ca2-P最大,其次是Ca8-P,再次为Al-P。随着施磷量的减少,土壤Olsen-P、Ca2-P含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与单施无机磷肥150.0 kg hm-2 P2O5相比,用有机肥猪粪磷替代其中20%无机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Olsen-P、Ca2-P和Ca8-P含量。本文结论认为在高肥力的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个轮作周期中,小麦季减少磷肥用量,对后作玉米生长和产量尚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适当配施猪粪,减少无机磷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Olsen-P和Ca2-P含量,较好地维持玉米季土壤中磷素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肥 后效 磷素转化
原文传递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齐玮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21,共6页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2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做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是进口市场的结构效应、自身的竞争效应以及结构与竞争力的交互影响的二阶效...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2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做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是进口市场的结构效应、自身的竞争效应以及结构与竞争力的交互影响的二阶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竞争效应是带动当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其次是竞争力效应,二阶效应的作用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服装 恒定市场份额分析 竞争力效应 结构效应 二阶效应
原文传递
耕层水氮调控对土壤深层累积NO_3^--N运移及后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娴娴 刘辰琛 +3 位作者 张丽娟 袁丽金 巨晓棠 刘新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76-2483,共8页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前茬小麦耕层水氮调控对后茬玉米土壤深层累积NO3--N的运移及后效的影响。【方法】设置0(N0)、150 kgN.hm-2(N150)两个施氮水平,同时设传统灌溉(W1)和根据土壤水分监测的优化灌溉(W2)两种方式,采用15N微区...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前茬小麦耕层水氮调控对后茬玉米土壤深层累积NO3--N的运移及后效的影响。【方法】设置0(N0)、150 kgN.hm-2(N150)两个施氮水平,同时设传统灌溉(W1)和根据土壤水分监测的优化灌溉(W2)两种方式,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 cm土层。【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收获后标记15N在土壤中总体残留趋势:N0W2<N150W2<N150W1<N0W1,且发生垂直运移,上移30 cm,下移50 cm,除N0W2处理外,其余处理累积峰较标记位置下移30 cm;玉米收获后,15N主要分布在100—160 cm土层,与前茬比较峰值未出现下移,其中N0W1处理15N残留量明显减少;玉米对前茬残留的深层15N的利用率N0W1>N150W2>N150W1>N0W2,依次为:5.5%、2.2%、1.7%和1.5%;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及总吸氮量均表现为施氮高于不施氮,优化和传统灌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施氮处理根系比例高于不施氮处理,耕层水氮调控影响后作玉米中下层根系发育,N0W1处理80—150 cm土层根长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结论】耕层适度节水减氮有利于后茬作物根系下扎,促进其中下层根系的发育,进而促进其对深层累积NO3--N的吸收利用;耕层供氮及传统灌水加剧了硝态氮在深层的累积,对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运移 夏玉米 水氮调控 硝态氮 后效 根系
下载PDF
夏玉米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经廷 王志敏 周顺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2-1190,共9页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2(N240+157.5)或者冬小麦季不施氮前茬夏玉米季施氮360 kg.hm-2(N360+0)都能满足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产量、吸氮量和周年氮肥利用率相近且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夏玉米季高施氮处理,当季氮存在很大的淋洗等损失风险。【结论】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对后茬冬小麦有很强的有效性,小麦季采取节水省肥栽培,能显著减少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NO3--N,减缓其淋洗,同时保障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充分考虑前茬残留氮素对后茬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硝态氮 氮肥 夏玉米 冬小麦 后效
下载PDF
酸性土壤施石灰对烟稻轮作后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莉娜 熊德忠 +3 位作者 张永成 谢廷鑫 高伟民 李春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7-520,共4页
在烟稻轮作中,酸性土壤(pH5.0)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能明显促进当季烤烟生长,但施用过多对烤烟生长不利.从石灰施用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4g,明显抑制第2季水稻生长.每千克土施石灰0.2g,有利于当季和下一季水稻生长,对第3季... 在烟稻轮作中,酸性土壤(pH5.0)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能明显促进当季烤烟生长,但施用过多对烤烟生长不利.从石灰施用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4g,明显抑制第2季水稻生长.每千克土施石灰0.2g,有利于当季和下一季水稻生长,对第3季烤烟生长无明显后效.从当季烤烟生长及后效来看,每千克土施石灰0.2-0.4g为宜,且隔季施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稻轮作 酸性土壤 石灰 后效 肥效 土壤改良
下载PDF
磷肥在黑土春玉米连作区玉米后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佳贵 张宽 +6 位作者 王秀芳 王立春 张国刚 尹彩侠 杨锡财 邹明辉 李杰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通过对吉林省中部中等肥力黑土春玉米连作区,连续13年施磷和残留在土壤中的磷对玉米产量、磷肥的利用率以及二者对玉米增产增收影响的分析比较,得出磷肥对玉米具有12年的后效作用,但后效生统显著时期约为两年。
关键词 磷肥 春玉米 连作 后效
下载PDF
稻麦轮作制中秸秆钾与化肥钾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荣祥 王志明 +3 位作者 童晓利 李刚华 赵荷娟 张海军 《土壤肥料》 CSCD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秸秆钾和化肥钾两种不同来源的钾素在作物和土壤中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施用秸秆钾与化肥钾 ,稻麦轮作制中两季作物总产量基本相当 ;作物对秸秆钾与化肥钾的两季利用情况有较大差异 ,但两季总吸收量与利用率相...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秸秆钾和化肥钾两种不同来源的钾素在作物和土壤中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施用秸秆钾与化肥钾 ,稻麦轮作制中两季作物总产量基本相当 ;作物对秸秆钾与化肥钾的两季利用情况有较大差异 ,但两季总吸收量与利用率相差不大 ;作物施用秸秆钾当季应加强氮素的配合施用 ,特别是在小麦上 ;作物所吸收的秸秆钾与化肥钾有约 80 %以上贮存于秸秆中 ,只有约 10 %左右通过籽粒带走 ,另有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钾 化肥钾 稻麦轮作制 利用率 肥料
下载PDF
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残留效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磊 廖萍 +3 位作者 王海媛 张俊 曾勇军 黄山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生物炭对改良酸性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常规稻中嘉早17(早稻)和杂交稻五优308(晚稻)为供试品种,于2015年开始设置不施生物炭(C0)和一次性施用生物炭20 t/hm^2(C20)处理,以阐明施用生物炭3年后对双季稻产量、养... 生物炭对改良酸性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常规稻中嘉早17(早稻)和杂交稻五优308(晚稻)为供试品种,于2015年开始设置不施生物炭(C0)和一次性施用生物炭20 t/hm^2(C20)处理,以阐明施用生物炭3年后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残留效应。结果表明,与C0处理相比,C20处理显著提高双季早稻产量,但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C20处理显著提高早、晚稻钾素吸收,对早稻氮素和磷素吸收有增加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试验进行4年后,C2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因此,在本试验中的酸性红壤上一次性施用生物炭后的第4年,生物炭仍然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具有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残留效应 双季稻 产量 养分吸收 土壤性状
下载PDF
镁氯硼元素互作及后效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林 刘满强 +6 位作者 徐经年 焦加国 唐经祥 李田 刘碧荣 李辉信 祖朝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通过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镁(Mg)、氯(Cl)和硼(B)单施、互作及施肥后效对烤烟(云烟87)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B显著增加烤烟的产值,且效果能维持到第2年;单施Mg也有积极的效果;单施Cl对烤烟经济产值无显著影响,是... 通过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镁(Mg)、氯(Cl)和硼(B)单施、互作及施肥后效对烤烟(云烟87)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B显著增加烤烟的产值,且效果能维持到第2年;单施Mg也有积极的效果;单施Cl对烤烟经济产值无显著影响,是否施Cl要依据土壤中Cl含量和元素互作等因素而定。Mg与Cl按1︰1.51配施对烤烟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在施肥当季作用明显,显著增大中部叶片的长×宽,提高了烤烟产值;Mg与B按1︰0.08配施后效促进了烤烟生长,显著提高了烤烟产值。相比之下,Cl与B按1︰0.05配合施用在施肥当季对烤烟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后效显著增大了上部叶片长×宽,有所提高产值,对烤烟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Mg、Cl与B为按1︰1.51︰0.08结合施用在施肥当季较Cl与B配施及CK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合理的烤烟施肥措施应考虑营养元素的类型、配施比例、互作及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交互作用 后效 烤烟生长 产值
下载PDF
通径分析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继华 王海秋 +2 位作者 贾庄德 桑俊民 李惠韵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本文讨论了通径分析理论与应用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剩余效应对结果的决定系数的理论组成,和剩余效应与观测的自变量间存在相关时对通径分析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剩余效应 线性模型 真模型 选模型
下载PDF
硫酸锌和EDTA-Zn不同施用方法对第二季小麦籽粒锌和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贾舟 陈艳龙 +5 位作者 赵爱青 刘娟花 李萌 王少霞 刘珂 田霄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5-1602,共8页
【目的】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特别是种植小麦并以此为主粮的地区,缺锌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以满足人体锌需求,对于改善人体锌营养不良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ZnSO_4和Zn-EDTA为锌源,布置了2个为期两... 【目的】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特别是种植小麦并以此为主粮的地区,缺锌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以满足人体锌需求,对于改善人体锌营养不良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ZnSO_4和Zn-EDTA为锌源,布置了2个为期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均采用裂区设计,即主因子为喷施锌肥,设喷施与不喷2个主处理;副因子为土施方法,设不施锌、均施、条施3个副处理。在第1季试验基础上,第2季不再土施锌肥,调查了小麦籽粒锌含量、土壤有效锌含量及锌组分含量,分析了第1季锌肥的后效。【结果】第2季单独喷施ZnSO_4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了11.13 mg/kg,提高幅度为33%,而喷Zn-EDTA无明显效果。不喷Zn时,第1季均施和条施的ZnSO_4在第2季均表现出一定后效,小麦籽粒锌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05、3.51 mg/kg,提高幅度为20%和11%;喷Zn时,第2季均施和条施ZnSO_4处理的小麦籽粒锌含量增加了28.59和21.59 mg/kg,增幅100%和76%,表现出显著富锌作用,但增加幅度比单独喷施要小很多。第1季土施的两种锌肥在第2季小麦收获后DTPA-Zn仍维持在1 mg/kg以上,即不喷Zn时,均施和条施ZnSO_4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99和1.65 mg/kg,均施和条施Zn-EDTA的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23和1.01 mg/kg;喷Zn时,均施和条施ZnSO_4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44和2.22 mg/kg,均施和条施ZnEDTA处理的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16和1.10 mg/kg。土壤各锌组分含量均表现为:松结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氧化锰结合态Zn>紧结有机态Zn>交换态Zn。具体而言,第1季均施和条施ZnSO_4,第2季结束后交换态Zn(Ex-Zn)、松结有机态Zn(Wbo-Zn)、碳酸盐结合态Zn(Car-Zn)含量均显著提高,其提高幅度分别为184%和116%;75%和85%;53%和43%。而均施和条施Zn-EDTA仅Ex-Zn、Wbo-Zn含量显著提高,其提高幅度分别为232%和132%;18%和10%。均施Zn-EDTA处理的锌肥利用率为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锌肥 土施 喷施 后效 土壤锌组分
下载PDF
玉米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及其后茬效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亦涛 任天志 +6 位作者 刘宏斌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刘申 尹昌斌 张继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明确玉米条带不同追施氮量对间作作物产量、吸氮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阐明间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后茬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时均施用相同的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kg/hm2),根据大喇叭口期玉米... 【目的】明确玉米条带不同追施氮量对间作作物产量、吸氮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阐明间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后茬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玉米和大豆播种时均施用相同的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kg/hm2),根据大喇叭口期玉米条带追施氮量的不同(N0、75、180 kg/hm2)设置三个处理(N0、N75、N180),并且大豆生育期间均不追施氮肥,然后实时监测玉米和大豆各个关键生育期的生物量和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并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随着玉米条带追施氮量的增加,玉米条带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均无显著变化,而且玉米追施氮量的多少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和吸氮量没有明显影响。间作种植系统土壤硝态氮含量受到追施氮量的影响,氮肥追施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上升,但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追施氮量越多,玉米条带和大豆条带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越高,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越高,玉米条带追施N 180 kg/hm2的间作系统作物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出其他两个处理12%25%。此外,后茬作物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并未随着前茬间作系统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麦收获后的0—100 cm土壤硝态氮残留却随着前茬间作系统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仅施用基肥而不追施氮肥的间作系统,前茬间作系统追施氮肥导致后茬小麦收获后土壤(0—100 cm)硝态氮残留量增加了22.38%70.18%。【结论】针对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只施用玉米基肥(其中氮肥用量为N 45 kg/hm2)而不追肥,或者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仅在玉米条带上追施少量氮肥(N 75 kg/hm2),不会影响间作体系产量,还可降低后茬小麦0—10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追施氮量 产量 土壤 后茬效应
下载PDF
应用S-烯虫酯小麦防治米象和玉米象持效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雪 赵珍 +4 位作者 龚超 张锡贤 何丽莎 王森山 李燕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为明确S-烯虫酯在储粮实仓中对米象和玉米象成虫及子一代种群的持效性和敏感性差异,本实验分别扦取了经S-烯虫酯处理90 d和365 d后的小麦样品,在(27±1)℃,相对湿度(70±1)%的条件下对米象和玉米象2种常见储粮害虫进行持效性模... 为明确S-烯虫酯在储粮实仓中对米象和玉米象成虫及子一代种群的持效性和敏感性差异,本实验分别扦取了经S-烯虫酯处理90 d和365 d后的小麦样品,在(27±1)℃,相对湿度(70±1)%的条件下对米象和玉米象2种常见储粮害虫进行持效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施药时间为90 d时,S-烯虫酯处理下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40.00±2.87)%,子一代数量仅为施药时间365 d的一半;通州、西藏、四川3个品系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21±0.14)%、(88.13±0.15)%和(68.18±0.11)%,子一代种群数量分别是施药时间365 d的1/7、1/52和1/6。应用S-烯虫酯小麦90 d对于米象和玉米象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施药时间365 d,S-烯虫酯的药效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米象比玉米象对S-烯虫酯敏感,通州、西藏、四川3种品系的米象对S-烯虫酯的敏感性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酯 持效性 米象 玉米象 成虫 子一代
下载PDF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的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人民 陈锦新 丁元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3-228,共6页
在麦-稻-稻和麦-玉米-稻两种种植方式6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对稻田年内水旱轮作的后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内水旱轮作能显著地提高后作晚稻和大麦产量,但后效持续时间不长,到第三季后作物早稻增产已不明显。生产上两种种植方... 在麦-稻-稻和麦-玉米-稻两种种植方式6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对稻田年内水旱轮作的后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内水旱轮作能显著地提高后作晚稻和大麦产量,但后效持续时间不长,到第三季后作物早稻增产已不明显。生产上两种种植方式以隔年轮换为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年内水旱轮作改善土壤通透性,能增加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和提高根系活力,促进了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加晚稻有效穗、结实率和实粒数,增加大麦有效穗和千粒重。试验也表明,增施肥料会降低轮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后效应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早稻磷肥残效对当年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仕祥 李辉信 +2 位作者 胡锋 黄发泉 黄花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1-616,共6页
通过2年的大田实验,研究了早稻磷肥施用量0、30、60、90、120、150kg hm^-2(以P2O5计)6个水平下的残效效应,分析了晚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及水稻实际产量与磷肥残效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磷肥... 通过2年的大田实验,研究了早稻磷肥施用量0、30、60、90、120、150kg hm^-2(以P2O5计)6个水平下的残效效应,分析了晚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及水稻实际产量与磷肥残效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磷肥残效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晚稻产量。晚稻增产百分率随着早稻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年际之间气候条件(主要是干旱因素)的分异,磷肥残效对晚稻增产效果在不同年际之间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磷肥对提高晚稻抗旱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早稻磷肥施用量应该控制在P2晚为85~135kg hm^-2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残效效应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 磷肥适宜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