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储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新动向 被引量:20
1
作者 于兴河 李剑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3-220,共8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油气生产从勘探向开发转移,储层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石油地质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油气储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 近年来,随着全球油气生产从勘探向开发转移,储层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石油地质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油气储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研究动向,阐述了我国储层当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我国油气储层的特色提出了今后石油地质学科研究的总体技术路线及储层研究的中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储集层 石油地质 建模技术
下载PDF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文龙 尹艳树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油气田开发的后期进入高含水阶段,为了更加经济准确地进行油气开发,有必要采用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对老油气田进行储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史,对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及论述。方法分类包括确定性建... 油气田开发的后期进入高含水阶段,为了更加经济准确地进行油气开发,有必要采用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对老油气田进行储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史,对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及论述。方法分类包括确定性建模方法和随机性建模方法。每一种建模方法又有多种子方法。提出了目前储层地质建模研究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建模的对象局限于常规的碎屑岩储层。虽然有学者对火成岩、裂缝碳酸盐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工作,但目前对非常规储层涉及较少,储层建模的精度也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确定性建模 随机性建模 发展趋势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of a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Sebei Gas Field, 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OU Chenghua WANG Xiaolu +1 位作者 LI Chaochun HE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09-221,共13页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occur globally and are currently in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The 3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servoirs are too complicated to be accurately delineated by general structural-facies-re...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occur globally and are currently in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The 3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servoirs are too complicated to be accurately delineated by general structural-facies-reservoir modelling. In view of the special ge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the vertical architecture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 interbeds, the lateral stable sedimentation and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poroperm and fluid distribution, we developed a new three-stage and six-phase procedure for 3D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procedure comprises two-phase structural modelling, two-phase facies modelling and modelling of two types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Using this procedure, we established models of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sand body structure and microfacies, reservoir facies and properties including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gas saturation and provided a 3D fine-scale,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ebei multi-layer sandstone gas field, China. This new procedure, validated by the Sebei gas field, can b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similar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sandstone reservoir 3D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 Sebei gas field geological model reservoir modelling
下载PDF
大庆宋芳屯油田及模范屯油田开发地震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文岭 常中元 +1 位作者 庞彦明 李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开发地震技术在大庆宋芳屯油田及模范屯油田的应用 ,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点 ,研究了开发地震小断层的精细识别方法、石油富集区圈定方法、根据油藏类型与储层地质特征分区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和结合开发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等方法... 针对开发地震技术在大庆宋芳屯油田及模范屯油田的应用 ,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点 ,研究了开发地震小断层的精细识别方法、石油富集区圈定方法、根据油藏类型与储层地质特征分区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和结合开发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等方法。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技术 储层预测 波形畸变 储层建模 宋芳屯油田 储层地质模型 模范屯油田 地震资料
下载PDF
Impact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Mannville Coal Measures, South Central Alberta from a Numerical Modelling Parametric Analysis 被引量:2
5
作者 Amanda M. M. Bustin Robert Marc Bustin 《Engineering(科研)》 2017年第3期291-327,共37页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servoir properties on the production from coal and organic rich lithologie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Mannville coal measures of the ...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servoir properties on the production from coal and organic rich lithologie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Mannville coal measures of the Western Canadian Sedimentary Basin. The coal measures are complex reservoirs in which production is from horizontal wells drilled and completed in the thickest coal seam in the succession (1 m versus 3 m), which has production and pressure support from thinner coals in the adjacent stratigraphy and from organic-rich shales interbedded and over and underlying the coal seams. Numerical models provide insight as t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myriad of parameters that may impact production that are not self-evident or intuitive in complex coal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ED METHANE Gas SHALES Parametric Analysis reservoir modelling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下载PDF
Contribution to Gas Production from Minor Coal Seams and Adjacent Shales: Numerical Modelling Results for the Mannville Coal Measures, South Central Alberta
6
作者 Amanda M. M. Bustin R. Marc Bust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年第7期758-783,共26页
The contribution to production of the gas stored within the coal and shale beds adjacent to the main coal seam in the Mannville Group, in which a lateral is drilled,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 The contribution to production of the gas stored within the coal and shale beds adjacent to the main coal seam in the Mannville Group, in which a lateral is drilled,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ed gas from the minor coal seams, with interbedded shales with no gas, results in 1.4 times (×) more produced gas and 3.0× more produced water after 25 years of production than when only the main Mannville coal seam is considered. Including gas in the shales results in 1.7× more produced gas and 2.5× more produced water after 25 years of production than when only the main coal seam is considered. The produced gas recovered from the shales exceeds the produced gas recovered from the coals after ~8.5 years, resulting in 2.1× more produced shale gas than coal gas after 25 years of production. Over half (56%) of the produced coal gas after 25 years of production is recovered from the main coal seam while a quarter (22%) is recovered from the L1 seam, which is the thickest and nearest minor coal seam to the horizontal wellbore located in the main seam. The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provide insights that are not intuitive or otherwise predictable in developing complex reservoirs. Although the results are specifically for the Mannville producing fairway, undoubtedly the production from minor coal seams and interbedded gas shal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ther producing and potential coal gas reservoirs to identify higher producible reserves and optimiz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s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Gas SHALES reservoir modelling Comingled Production
下载PDF
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君 罗勇 +1 位作者 曾焱 漆卫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常规数值模拟网格技术在描述经过压裂增产的油气井时存在不足,很少考虑裂缝的几何形态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对油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网格技术(PEBI)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压裂增产油气井单井控制储量、单井控制泄... 常规数值模拟网格技术在描述经过压裂增产的油气井时存在不足,很少考虑裂缝的几何形态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对油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网格技术(PEBI)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压裂增产油气井单井控制储量、单井控制泄流半径,预测油井的生产动态以及对裂缝效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文章结合试井分析,确定了裂缝几何尺寸和裂缝导流能力,对低渗油田某井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在较高的历史拟合精度上,对油井进行了动态预测,同时分析了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对油井生产动态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井单井控制泄流半径约为400m,单井控制原油储量41.9×104t。增加裂缝半长会增加累积产油量,但是随着裂缝半长的增加,累积产油量的增加幅度就越来越小。增加裂缝渗透率能较大地提高原油的稳产年限和累积产油量,当裂缝渗透率达到5μm2后,增加裂缝渗透率对油井生产动态指标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岩石) 渗透率 裂缝导流能力 数值模拟 油藏模拟 试井 分析
下载PDF
储层模拟技术及其在挪威北海油田的应用
8
作者 傅全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89-295,共7页
对地震分辨率之下的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储层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出现了众多的模拟方法和技术。其中使用较广的技术主要有三大类:概念型模拟方法、地质统计/概率统计模拟方法和过程-响应模拟方法。本文介... 对地震分辨率之下的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储层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出现了众多的模拟方法和技术。其中使用较广的技术主要有三大类:概念型模拟方法、地质统计/概率统计模拟方法和过程-响应模拟方法。本文介绍和讨论这些方法技术及其在挪威北海油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模拟 河流相
下载PDF
两维油藏物理模拟装置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惠忠 王利群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4-82,共9页
本装置用于石油开采的模拟研究,包括针对具体油藏的模拟和采油机理研究。模型是尺寸为700min×300mm×10mm的矩型平面,可以绕中心轴旋转置于任何倾角。模型设计最大工作压力为0.5MPa,最高工作温度为1... 本装置用于石油开采的模拟研究,包括针对具体油藏的模拟和采油机理研究。模型是尺寸为700min×300mm×10mm的矩型平面,可以绕中心轴旋转置于任何倾角。模型设计最大工作压力为0.5MPa,最高工作温度为150℃。模型一侧透明,可用肉眼或光学仪器观察及记录现象。另一侧开有168个测孔,可测量实验时的温度场和压力场。模型的注入端和产出端各开有8个孔,模拟各种射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拟 二维模型 石油开采
原文传递
储层注气引起地表变形的全场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 郑丽娜 刘建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57,共11页
对储层注气引起地表变形的模拟分析,可用于储层工程灾害预测、指导设计监测岩层变形的倾斜仪安置阵列、校准现有地质模型等,是有效监测地表变形、实施施工过程历史拟合、反演与预测深部储层行为的基础。为对其提供有效的模拟分析,自主... 对储层注气引起地表变形的模拟分析,可用于储层工程灾害预测、指导设计监测岩层变形的倾斜仪安置阵列、校准现有地质模型等,是有效监测地表变形、实施施工过程历史拟合、反演与预测深部储层行为的基础。为对其提供有效的模拟分析,自主研发了用户可控的大规模网格化离散方法,将Eclipse储层模型自动转换并延伸成FLAC3D全场地质模型,将Eclipse储层流动分析结果转换使其为FLA^(3D)岩石力学分析所用,从而实现复杂地质结构储层流动与近远场岩石力学效应的单向耦合。基于此模拟了某大型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注气一定时间后的地表变形。由于储层注气渗流过程引起的岩体变形在远场十分微小,必须进行高精度的数值计算,而常规模拟流程遇到逼近能力局限性等特殊问题,揭示了其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探讨了地质模型中储层下伏岩层的厚度对模拟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过程 地表变形监测 全场数值模拟 单向耦合
下载PDF
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技术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杨辉廷 颜其彬 李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年第3期45-49,共5页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 ,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 ,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 ,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 ,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各种储层建模的技术和方法 ,可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大类 ,其中随机建模技术是储层建模技术突出的发展方向。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在国内的应用 ,必将对我国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文中综合论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建模步骤和主要建模方法 ,探讨了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精细油藏描述 随机建模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特征 储集层 油气储层 技术 投资风险 发展
下载PDF
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窦之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2,共3页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 ,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 ,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 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 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 ,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 ,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 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 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别流动单元。提出了流动单元定量分类评价方法 ,把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层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它们各自具有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得到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 ,建立起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把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研究紧密结合 ,研究剩余油在不同流动单元以及同一流动单元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内在联系。预测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及剩余油的分布 ,指出不同流动单元的开采潜力 ,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参 5(窦之林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河流相储集层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岩相与储集层模型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映红 朱筱敏 +1 位作者 吴小洲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体中心相、边缘相、角岩相和板岩相 4个亚相带分别具有不同优势的孔缝组合 ,其中 ,石榴石角岩带的粒间孔缝、岩体边缘相的溶蚀孔缝和板岩相的构造裂缝为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活跃的变质热液在该特殊岩相带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早期沿热液通道向岩体内部呈透入式溶蚀 ,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 ;后期热液碳酸盐充填裂缝 ,导致各亚相带的储集单元之间相互分隔 ,储集层发育间断 ,因此 ,该复合岩体仅在封闭的成岩体系解体以后才能参与围岩的埋藏成岩演化 ,其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来自早期储集单元在构造或挠曲变形作用下的裂缝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储集层模型 岩相 外变质带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被引量:30
14
作者 易士威 王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9-14,63,共6页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 勘探思路 勘探方法 油气藏类型 技术方法 研究与实践 隐蔽油气藏 构造带 二连盆地 冀中坳陷 勘探潜力 勘探领域 构造单元 沉积体系 沉积相带 三维空间 储层类型 有利区带 地层圈闭 成熟区 构造区 岩相带 坡折带
下载PDF
页岩油流动的储层条件和机理 被引量:27
15
作者 董明哲 李亚军 +3 位作者 桑茜 李晟 李萌 苏玉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644,共9页
页岩油藏经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储层改造,其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与基质中页岩油的动用情况密切相关。虽然赋存原油的泥页岩储集孔隙尺寸小、渗透率极低,但如果砂岩-页岩互层的纹层结构发育,页岩油仍有望达到商业化开采所需的可动用储层条... 页岩油藏经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储层改造,其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与基质中页岩油的动用情况密切相关。虽然赋存原油的泥页岩储集孔隙尺寸小、渗透率极低,但如果砂岩-页岩互层的纹层结构发育,页岩油仍有望达到商业化开采所需的可动用储层条件。目前烃类流体在纹层状泥页岩储层中流动机理尚不明确,普遍应用于常规油藏级数值模拟的双重介质模型和等效介质模型无法反映烃类流体在纹层状页岩油储层中流动的微观复杂特征,所得的宏观渗流模拟结果是不可靠的。根据陆相页岩储层的特征,建立了宏观页岩油藏的储层概念模型,分析了纹层状页岩储层的流体流动机理;考虑纹层物性、流体粘度和裂缝间距等影响因素,模拟了弹性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条件和裂缝分布对页岩油可动性的作用规律,验证了页岩油藏弹性开采过程中窜流机制的存在和砂岩纹层渗透率的重要性,证明了天然裂缝和压裂缝加强纹层间流体传递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机理 可动性 纹层储层 储层条件 裂缝 储层模型 页岩油 油藏模拟
下载PDF
复杂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世明 万海艳 +2 位作者 戴涛 孙业恒 魏小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对复杂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的关键是建立符合油藏地质实际的三维地质模型。常规的数值模拟建模方法考虑的因素简单,无法精确描述诸如断层、微构造、隔夹层、严重非均质储层及流体等复杂油藏的特殊地质现象。针对复杂油藏特征,结合目前... 对复杂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的关键是建立符合油藏地质实际的三维地质模型。常规的数值模拟建模方法考虑的因素简单,无法精确描述诸如断层、微构造、隔夹层、严重非均质储层及流体等复杂油藏的特殊地质现象。针对复杂油藏特征,结合目前数值模拟建模的新技术、新方法,提出在数值模拟建模过程中建立合理描述主要地质要素的控制系统,避免模型中参数分布的不合理,保证数值模拟地质模型最大程度地保留油藏描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地下流体渗流的主要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藏 数值模拟 控制系统 三维地质模型 地下流体渗流
下载PDF
地层产水影响气井产能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郝玉鸿 李治平 《油气井测试》 1998年第4期11-13,73,共4页
基于气井渗流特征及稳定产能方程,提出采用复合模型确定地层产水时气井的稳定产能方程及无阻流量,从而定量分析了地层出水后气井产能方程发生的较大变化,即二项式系数均增大,无阻流量均降低;若发生水锥,无阻流量比产水前降低得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储集层模型 产能评价 无阻流量 水锥
下载PDF
马厂油田储层层次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3 位作者 汤军 李少华 司尚举 刘华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依据储层层次分析法 ,将马厂油田划分为地层段、地层亚段、砂层组、小层、单砂体、成因砂体等9个非均质层次 ;识别出了马厂油田的 6种基本结构要素 ,即河道砂体、河道间砂、前缘席状砂、砂坪砂、河道间泥和湖湾泥。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 依据储层层次分析法 ,将马厂油田划分为地层段、地层亚段、砂层组、小层、单砂体、成因砂体等9个非均质层次 ;识别出了马厂油田的 6种基本结构要素 ,即河道砂体、河道间砂、前缘席状砂、砂坪砂、河道间泥和湖湾泥。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 ,以单砂体为制图单位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模型。油田开发实践证明 ,所建模型与油田开发动态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结构 层次分析 模型 马厂油田 地层段 地层亚段
下载PDF
胜利极浅海油田高速高效开发技术 被引量:25
19
作者 宋万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3,共3页
埕岛油田是中国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海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针对埕岛油田复杂的海况和地质条件 ,在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海工工程等的研究、设计过程中 ,探索、引进、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从 1 993年投产到目前 ,已... 埕岛油田是中国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海域发现的大型油气田。针对埕岛油田复杂的海况和地质条件 ,在油藏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海工工程等的研究、设计过程中 ,探索、引进、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从 1 993年投产到目前 ,已累计建产能 2 5 0× 1 0 4t,实现了高速高效开发 ,并形成了一套适合胜利极浅海油田开发的配套技术。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浅海油田 油田开发 储集层预测 油层保护
下载PD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被引量:16
20
作者 SUXianbo LINXiaoying +1 位作者 SONGYan ZHAOM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62-666,共5页
Coalbed methane has been explored in many basins worldwide for 30 year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commercially in some of the basins. Many researchers hav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geology and te... Coalbed methane has been explored in many basins worldwide for 30 year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commercially in some of the basins. Many researchers hav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methane geology and technology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se investigations, a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can be defined: 'a coal seam that contains some coalbed methane and is isolated from other fluid units is called a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On the basis of anatomiz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ypical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the hydrodynamic seal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and the self-seal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The former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classes: the hydrodynamic capp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and the hydrodynamic driv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lat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urrently, hydrodynamic sealing reservoirs are the main target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elf-sealing reservoirs are unsuitable for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coal mine gas hazards. Finally, a model for hydrodynamic seal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i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reservoir model HYDRODYNAMICS reservoir bounda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