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373
1
作者 邹才能 赵文智 +4 位作者 贾承造 朱如凯 张光亚 赵霞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71,共15页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3个发展阶段。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3套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基本不受埋深限制。...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3个发展阶段。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3套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基本不受埋深限制。火山岩自身不能生成有机烃类,与有效烃源岩匹配是成藏的关键,近源组合最有利于成藏,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爆发相储集层发育,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喷溢相大面积分布,经裂缝改造的储集层有利,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源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储集层亦可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集层 喷发环境 火山-沉积构造层序 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4
2
作者 于翠玲 林承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8,22,共5页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自产生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由早期的分类及储集空间刻画,向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的影响扩展;②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由常见的河流、三角洲和滩坝等,向古潜山、礁灰岩、砂砾岩...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自产生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由早期的分类及储集空间刻画,向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及剩余油的影响扩展;②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由常见的河流、三角洲和滩坝等,向古潜山、礁灰岩、砂砾岩体等更加复杂与隐蔽的储集体延伸;③研究方法与技术日益成熟,由定性分析向半定量及定量研究过渡,由单一的描述手段向多种技术配套、多个学科结合的趋势发展。随着油气田勘探形势的日益严峻,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储层在油气藏形成时期的原始面貌及其受成岩、构造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油气成藏 储层地质建模 实验模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 被引量:74
3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3 位作者 张明利 由福报 张兵山 骆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 :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 ,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 (发育由震旦系—中奥陶统暗色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构成的潜在烃源岩系 )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挤压阶段 ;②晚泥盆世...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 :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 ,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 (发育由震旦系—中奥陶统暗色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构成的潜在烃源岩系 )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挤压阶段 ;②晚泥盆世—三叠纪旋回 ,分为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裂陷阶段 (发育石炭纪台地—陆棚相暗色泥页岩和泥灰岩、灰岩构成的烃源岩系 )和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阶段 ;③侏罗纪—第四纪旋回 ,分为侏罗纪—白垩纪陆内裂陷阶段 (发育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系 )和第三纪—第四纪挤压阶段。这三大裂陷—挤压旋回的挤压期是盆地中构造圈闭的形成时期 ,相应有三个油气成藏阶段 ,其中以侏罗纪—第四纪油气成藏阶段最为重要。认为在柴达木盆地北缘 ,北部断陷的侏罗系油气远景良好 ,3个大型反“S”型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其中冷湖—马海—南八仙构造带侏罗系保存良好 ,处于生油凹陷的有效供油带 ,构造完整 ,是最有利的聚油构造带 ;德令哈坳陷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和侏罗系 ,山前构造带与欧龙布鲁克—牦牛山凸起之间的沉陷地带是油气运移指向地带 ,应作为重点勘探目标。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 :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 ,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 (发育由震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阶段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64
4
作者 杜金虎 周新源 +3 位作者 李启明 邬光辉 潘文庆 杨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2-661,共10页
成藏地质条件与典型油气藏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以奥陶系碳酸盐岩非构造油气藏群为主体,形成大面积复合连片的环满加尔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古隆起斜坡广泛分布;储集层非... 成藏地质条件与典型油气藏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以奥陶系碳酸盐岩非构造油气藏群为主体,形成大面积复合连片的环满加尔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古隆起斜坡广泛分布;储集层非均质强、大面积展布,沿不同级别层序界面近层状分布;油气相态与物性多样,呈"下气上油"的分布特性;碳酸盐岩油气水产出变化大、递减快,20%~30%的高效井支撑70%以上油气产量。稳定的古隆起、广泛发育的非均质储集层与多期成藏等3大要素的配置控制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的形成与分布。邻近烃源灶的古隆起长期稳定发育,是大油气区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与油气运聚的指向区;储集层特性造成不规则的缝洞型油气藏群大面积断续分布,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储集层,储集层是大油气区形成与富集的关键;碳酸盐岩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具有普遍性,造成含油气的广泛性与油气性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大油气区 储集层 成藏
下载PDF
断溶体油气藏成因、成藏及油气富集规律——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59
5
作者 丁志文 汪如军 +9 位作者 陈方方 阳建平 朱忠谦 杨志敏 孙晓辉 鲜波 李二鹏 史涛 左超 李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6-296,共11页
基于构造、断裂演化、岩心、测井、地震、钻录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跃满区块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的储集空间特征、展布形态、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开发实践,对断溶体油气藏的成藏与油气富集... 基于构造、断裂演化、岩心、测井、地震、钻录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跃满区块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的储集空间特征、展布形态、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开发实践,对断溶体油气藏的成藏与油气富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溶体油气藏以'体'的形式呈不连续、非均质、不规则性分布,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断裂的发育程度,建立沿主干深大通源断裂溶蚀、沿次级通源断裂溶蚀和沿次级内幕断裂溶蚀3种断溶体油气藏形成模式;断溶体油气富集受控于成藏期与断裂活动时空上的匹配关系、断裂的级别和断裂的分段性质。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哈拉哈塘油田塔河南岸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井位部署,实现断溶体油气藏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拉哈塘油田 塔河南岸地区 奥陶系 断溶体 碳酸盐岩 成藏 油气富集规律
下载PDF
富含气页岩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56
6
作者 方朝合 黄志龙 +2 位作者 王巧智 郑德温 刘洪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1-476,共6页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实现有效经济开采。目前北美和国内普遍采用的储层改造方法是水平钻完井结合大型水力压裂。开展入井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研究是提高储层改造成功的基础,而储层原始含水状态和成因研究则是开展...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实现有效经济开采。目前北美和国内普遍采用的储层改造方法是水平钻完井结合大型水力压裂。开展入井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研究是提高储层改造成功的基础,而储层原始含水状态和成因研究则是开展上述工作的前提。通过对南方海相页岩储层研究发现,富含气页岩储层普遍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其成因主要有压实排水、生烃消耗和汽化携液排水等。超低含水饱和度增加了页岩吸附能力,延伸了可动孔喉范围,提高了气相渗透率,但在工程作业过程中加速了水相渗吸速率,强化了水相滞留效应,使页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潜力增大。在页岩气开发有利区评价、气藏改造及开发过程中,须加倍重视超低含水饱和度这一客观事实及其可能衍生的工程作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超低含水饱和度 生烃 水相圈闭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driven by rock physics 被引量:56
7
作者 YIN XingYao ZONG ZhaoYun WU GuoCh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works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fluid fe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servoir underground with seismic data. Rock physics which builds bridge between the elastic param...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works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fluid fe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servoir underground with seismic data. Rock physics which builds bridge between the elastic parameters and reservoir parameters sets the foundation of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which is also a hot topic on 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oil/gas reservoirs. Study on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driven by rock physics has proved to be rewarding in recognizing the fluid feature and distributed regularity of the oil/gas reservoi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mmersed in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and emphatically reviews the main progress of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driven by rock physics domestic and overseas, as well as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related to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dicate that we should incorporate rock phys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seismic inversion together to enhance the precision of seismic fluid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reservoir porosity saturated permeability inversion saturation hydrocarbon sandstone heterogeneity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4
8
作者 沈安江 王招明 +1 位作者 杨海军 郑剑锋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4期1-1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近1.5×108t,而且仍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储层属性一直被认为是礁相储层。通过76口探井的岩心观察,完井地质报告、试油成果的分析,铸体薄片的鉴定,尤其是对有工业产能的20多口探井试油井...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近1.5×108t,而且仍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储层属性一直被认为是礁相储层。通过76口探井的岩心观察,完井地质报告、试油成果的分析,铸体薄片的鉴定,尤其是对有工业产能的20多口探井试油井段近500个铸体薄片的详细鉴定和复核,指出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效储层类型复杂多样,有泥亮晶棘屑灰岩、层间古岩溶和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分别与沉积间断面、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面相关。虽然发育了小规模的礁丘体,但不是有效储层,更不可能形成规模效益储量。储层属性的重新认识对塔中地区勘探潜力的重新评估和勘探理念的转变均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类型 油气潜力
下载PDF
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高岗 黄志龙 +1 位作者 王兆峰 全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 ,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 .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 ,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 .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中有作用 ,生烃增压则主要发生于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中 ,流体热膨胀增压主要发生于封闭体系中 ,三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构造挤压作用增压主要发生于压性盆地中 ,在前陆盆地山前带具有普遍意义 .流体密度差增压主要发生于油气藏范围 ,主要产生局部异常高压 .矿物成岩作用引起的超压主要发生于储层中 ,仅是辅助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水压头对某些盆地的超压形成有一定作用 ,缺乏普遍性 .渗透作用对超压意义不大 .实际的含油气盆地中 ,往往是某一种或几种成因占主导地位 ,而其他成因基本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生烃 增压 地层 超压 前陆盆地 构造挤压 山前带 形成机理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非稳态油藏 被引量:52
10
作者 孙龙德 江同文 +2 位作者 徐汉林 单家增 练章贵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7,共6页
非稳态油藏是指在油气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非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体,其主要特征是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或油气水关系倒置等异常现象。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 非稳态油藏是指在油气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非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体,其主要特征是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或油气水关系倒置等异常现象。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分析,认为现今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油藏的调整充注期,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非稳态性,新构造运动是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稳态油藏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哈得逊油田的勘探开发实践,经过近3 a的滚动勘探开发,油田储量不断增长,目前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乃至中国第1个探明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海相砂岩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油藏 倾斜油气水界面 新构造运动 油藏调整 哈得逊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李纯泉 陈红汉 +1 位作者 张希明 陈汉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特征。对采自该油田10 口井的105 块奥陶系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这种复杂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油...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特征。对采自该油田10 口井的105 块奥陶系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这种复杂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油包裹体的荧光强度等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5 期热流体活动,且分别对应于曾发生过的4 期油充注和1次晚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4期油充注分别发生于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天然气充注发生于喜山晚期。根据原油物化性质和分布特征,最终确定出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储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充注过程 成藏期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被引量:40
12
作者 王宁 陈宝宁 翟剑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5,8,共5页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定义为等效排烃压力 ,用于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进入岩性圈闭的阻力大小。等效排烃压力的大小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 ,根据东营凹陷 12 82块压汞测试样品的统计结果 ,得出根据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等效排烃压力的相关公式。成藏指数是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比的无因次量 ,其值越大越利于砂体形成岩性油气藏 ,越小越不利于成藏。给出应用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评价东营凹陷牛庄地区两个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实例。钻探结果证实 ,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是定量评价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有效参数 ,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图 2表 1参 6(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形成 成藏指数 成藏动力系统
下载PDF
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胡素云 石书缘 +6 位作者 王铜山 刘伟 白斌 徐安娜 涂建琪 黄士鹏 姜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7,共8页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证明,膏盐岩对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有重要影响。以实验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探讨了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成烃方面,蒸发潮坪和潟湖是烃源岩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膏盐岩—干酪根组合的生...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证明,膏盐岩对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有重要影响。以实验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探讨了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成烃方面,蒸发潮坪和潟湖是烃源岩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膏盐岩—干酪根组合的生烃潜力模拟实验证实,膏盐岩对烃源岩生烃有明显促进作用。成储方面,与膏盐岩共生的白云岩是主要储层,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是蒸发潮坪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埋藏溶蚀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白云岩储层质量。成藏方面,随埋深增大,膏盐岩由脆性转变为塑性,封闭性加强,有利于深部油气保存。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揭示挤压构造背景下,盐上和盐下地层发生不协调褶皱变形,深层发育隐伏有效圈闭,可以形成规模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 碳酸盐岩 烃源岩 储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被引量:35
14
作者 曹剑 胡文 +4 位作者 姚素平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黄志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9,共8页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896~0.706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 、锶同位素 方解石脉 储层成岩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油气差异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周新源 吕修祥 +4 位作者 杨海军 王祥 于红枫 蔡俊 兰晓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8-637,共10页
塔中北斜坡发育NE向走滑断裂体系。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其周围一定范围内裂缝交错发育,扩大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同时沟通深部热流体,溶蚀围岩形成大量溶蚀孔洞,促进了岩溶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改善了储集层储集性能,增大了岩溶储层发育的深度... 塔中北斜坡发育NE向走滑断裂体系。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其周围一定范围内裂缝交错发育,扩大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同时沟通深部热流体,溶蚀围岩形成大量溶蚀孔洞,促进了岩溶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改善了储集层储集性能,增大了岩溶储层发育的深度。源-储配置关系、断裂活动期次和原油微量元素分布研究表明,走滑断裂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与鹰山组不整合面组合形成了下奥陶统油气输导网络格架,对油气的再分配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大型主干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的延伸方向作为边界,将塔中北斜坡划分为20个构造区块,每个局部构造区块内油气水正常分异,油气富集程度与距走滑断裂的远近有一定关系,离断裂近,储层物性好,油气富集程度高;不同区块之间的油气富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储层改造 油气运移 油气差异富集 碳酸盐岩 塔中北斜坡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成藏系统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吉光 张宝玺 陈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59,共5页
苏仁诺尔断隆带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是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的断裂构造带,其轴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北东东段为收敛段,南西段为撒开段,中段弧顶向北西突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该断裂带经历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由早、... 苏仁诺尔断隆带位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北部,是晚白垩世以来隆升的断裂构造带,其轴向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北东东段为收敛段,南西段为撒开段,中段弧顶向北西突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该断裂带经历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由早、中期的右旋张扭转为晚期左旋压扭,局部构造和地层的发育时序及岩浆活动时序都有由收敛端向撒开端迁移的规律,因之使其油气成藏系统具有被弧形构造控制的特殊规律性。该断隆带处于烃源岩区,虽缺乏深埋条件,但岩浆活动造成了相对高古地热条件,使上侏罗统南屯组烃源岩成熟、大磨拐河组烃源岩低成熟,形成西部下气(二氧化碳及其它非烃气)上油而东部以油(低熟轻质油)为主的成藏系统,主要有4种成藏模式:侧向运移为主的披覆背斜型,双向运移断块型,垂向运移为主的逆牵引背斜型,侧向运移为主的滑陷背斜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油气藏 油气聚集带 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4
17
作者 秦瑞宝 李雄炎 +1 位作者 刘春成 毛志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1-259,共9页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出在不同岩性之间,孔隙类型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同种岩性之间,泥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孔隙结构的品质。另外,成岩作用对颗粒粒径较大的岩石的影响更大一些。其次,讨论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由于不同类型孔隙的共存,导致孔隙度相似,而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了可以采用核磁和成像等特殊测井资料来表征不同类型孔隙的数值分布,利用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来展示不同类型孔隙的空间分布,为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油气储量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结构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储层参数 油气评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小平 周心怀 +2 位作者 吕修祥 朱秀香 王海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7-502,509,共7页
渤海海域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构造油气藏所占比例最高(66.8%),其次是复合油气藏(25.9%)。占油气田总数34%的大中型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却占总储量的84.4%。低凸起、凹中隆和凸起构造带油气探明储量最多,分别占总探明储量的45.3%,24.9%和22... 渤海海域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构造油气藏所占比例最高(66.8%),其次是复合油气藏(25.9%)。占油气田总数34%的大中型油气田,探明油气储量却占总储量的84.4%。低凸起、凹中隆和凸起构造带油气探明储量最多,分别占总探明储量的45.3%,24.9%和22.0%。纵向上,61.0%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55.0%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集中分布于新近系地层中。93.2%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85.0%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分布在小于3000m的浅-中层储层内。渤海海域油气分布是海域烃源岩、沉积体系、构造及断裂体系发育与演化等一系列地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油气围绕富生烃凹陷近距离运移聚集;有利沉积相带、优质岩相及良好的物性决定了渤海海域发育优质储层;郯庐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了富生烃凹陷、圈闭及输导体系的形成与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类型 探明储量 油气分布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25
19
作者 肖乾华 李美俊 +1 位作者 彭苏萍 刘计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 ,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 (削截、平行和超覆 )和不整合面上下 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 ,对油气藏...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 ,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 (削截、平行和超覆 )和不整合面上下 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 ,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不同 :下泥上砂的削截和平行不整合可在不整合面之上成藏 ;下砂上泥的削截不整合易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不整合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砂岩 ,可作为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 ;不整合面上下均为泥岩 ,可起封堵和区域盖层的作用。根据上泥下砂的不整合面分布区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认识 ,预测青龙台构造高部位和茨榆坨潜山的低带是有利目标区。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 不整合类型 油气成藏规律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_2成因及充注驱油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振峰 何家雄 +1 位作者 张树林 刘宝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3,共6页
在获取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 ,对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 的成因及充注驱油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 可划分为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壳源型有机成因、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成因 4种成因类型 ;其中 ,莺歌... 在获取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 ,对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 的成因及充注驱油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CO2 可划分为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壳源型有机成因、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成因 4种成因类型 ;其中 ,莺歌海盆地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CO2 运聚成藏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局部上侵活动与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 ;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火山幔源型CO2 成藏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及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展布 ;CO2 运聚成藏中 ,其充注驱油过程主要受运聚输导条件及气源供给等诸多地质关键因素的制约和控制。由于CO2 充注驱替往往导致油气藏中油气再分配或重新组合 ,并引起原来的油气产出及产状特征发生变化 ,故容易形成新的油藏或气藏。因此 ,可以将CO2 充注驱油特征作为判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的示踪标志 ,用于预测油气运聚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大陆边缘盆地 二氧化碳气藏 二氧化碳成因 二氧化碳充注驱油 油气成藏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