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渗透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荻楠 刘淑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8,12,共3页
利用压汞资料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 ,对比汞饱和度为 35 %的孔喉半径R35 值的分布与孔喉峰值分布 ,认为在同一地区 ,R35 值分布特征表征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 ,因此 ,R35 值分布的非均质特征表征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对于非构造... 利用压汞资料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 ,对比汞饱和度为 35 %的孔喉半径R35 值的分布与孔喉峰值分布 ,认为在同一地区 ,R35 值分布特征表征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 ,因此 ,R35 值分布的非均质特征表征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对于非构造圈闭控制油藏 ,不同R35 值分布区间的储层 ,其储集的流体性质不同 ,这与流体在非均质储层内的二次运移和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汞饱和度 储层非均质性 石油油层
下载PDF
渤海BZ油田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勇 黄凯 +2 位作者 徐振华 赵军寿 吴峻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渤海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 渤海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①宽条带状或近连片状的叠置指状砂坝内部多发育稳定的泥质隔层,在合层开采时,相对低渗储层剩余油富集,在注水井钻遇局部切叠部位时,上部砂体剩余油富集;②指状砂坝的宽度为100~1 000 m,宽度小于600 m的窄条带状指状砂坝内剩余油富集;③指状砂坝边部的物性最差,剩余油富集;中部的相对高渗砂体呈孤立透镜状分布,导致剩余油区易呈离散状分布;④指状砂坝内以底部水淹为主,正韵律砂体水淹厚度最小,反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最大,复合反正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与分流河道所占厚度呈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指状砂坝的水淹厚度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增强具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指状砂坝 渤海BZ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低渗油田选择性酸化机理及室内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玄奇 尉立岗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9,共3页
低渗透油层中含水油井采用常规酸化措施后 ,产液量升高 ,产油量下降。针对这种情况 ,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酸液配方体系 ,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油藏条件研制出一种可优先选择含油孔道且可达到缓速、深部解堵的选择性乳化酸... 低渗透油层中含水油井采用常规酸化措施后 ,产液量升高 ,产油量下降。针对这种情况 ,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酸液配方体系 ,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油藏条件研制出一种可优先选择含油孔道且可达到缓速、深部解堵的选择性乳化酸酸化配方。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乳化酸配方体系与水相遇时粘度增大 ,而与原油相遇时粘度变小 ,且该乳化酸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小于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 ,与常规土酸比较 ,在静态条件下 ,酸溶蚀较慢 ,可起到缓速酸化的目的 ;室内酸化效果良好 ,含油孔道的酸化改善程度均在 6 0 %以上 ,而含水孔道的溶蚀程度均在 15 %以下。因此该方法对低渗透油层的选择性酸化解堵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田 选择性酸化 机理 室内试验 非均质 深部缓速酸化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以珠江口盆地A油田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涂乙 刘伟新 +3 位作者 戴宗 王华 汪莹 熊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3,共7页
珠江口盆地流花礁灰岩油藏的储集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综合珠江口盆地A油田地震、测井、沉积和地质等资料,分析其礁灰岩储层的沉积微相、隔夹层等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进而在相控条件约束下,利用熵权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 珠江口盆地流花礁灰岩油藏的储集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综合珠江口盆地A油田地震、测井、沉积和地质等资料,分析其礁灰岩储层的沉积微相、隔夹层等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进而在相控条件约束下,利用熵权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并建立不同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定量表征储层质量参数和几何形态参数;综合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与油藏动态资料,确定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为0.5~0.7的区域为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且剩余油主要富集于研究区礁体西北翼、东南翼以及靠近西南翼断层的构造高部位。在剩余油分布潜力区部署9口水平井,均获得较高的平均日产油量,与ODP设计日产油量相比,提高至少50 m^3/d,且平均含水饱和度上升较缓慢,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因此,利用熵权法对礁灰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的结果基本可以表征其储层的非均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礁灰岩 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 剩余油分布 A油田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被引量:40
5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2 位作者 赵红静 樊中海 李中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的变化与沉积响应分析 ,认为若把砂体纳入基准面旋回的过程———响应体系中去考虑 ,研究砂体在基准面旋回的位置、砂体形成的基准面旋回类型 ,可直接指导砂体非均质预测和剩余油分布确定。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剩余油分布 预测 精细地层格架 划分 流动单元
下载PDF
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庆 朱玉双 +2 位作者 郭兵 李莉 邵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评价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各类非均质性对含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 目的评价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各类非均质性对含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性状况是控制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储层在纵向上粒度韵律性、渗透率非均质对含油性在纵向上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粒度较粗、物性较好的部位往往含油性较好;隔夹层越薄,分布范围越小,油气越容易发生垂向运移,对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也起重要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结论研究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砂体平面展布、层内岩性和物性差异以及隔层分布等因素影响储层含油性分布。对该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分布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评价油藏、预测有利含油区带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杏北区 砂体展布 岩性 物性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分布
下载PDF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范乐元 朱筱敏 +2 位作者 宋 朱之春 谢楠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1,367,共8页
陆相湖盆层序的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性变化的条件下实现的。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湖泊冲刷沉积作用彼此消长的过程。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3个短期基准面... 陆相湖盆层序的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性变化的条件下实现的。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湖泊冲刷沉积作用彼此消长的过程。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基于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的沉积响应及其伴生的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储层展布及储层非均质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基准面旋回的升降变化对储层的非均质性、空间展布以及有利储层的分布等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储层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模式,中长期基准面旋回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层间非均质性特征;在中长期基准面低位处,尤其是在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处,储层发育良好,砂体厚度、展布面积均较大,物性相对较好;而在中长起基准面较高位处,则出现相反的储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有利储层 沙河街组 古近系 天津
原文传递
利用灰关联聚类法划分并预测流动单元 被引量:6
8
作者 桂峰 黄智辉 +1 位作者 马正 杨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流动单元是在侧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同的影响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层单元。流动单元的确定可以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分层。作者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 选用了可以反映宏观与微观、沉积和成岩特征的8 个参数: 岩性、岩石... 流动单元是在侧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同的影响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层单元。流动单元的确定可以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分层。作者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 选用了可以反映宏观与微观、沉积和成岩特征的8 个参数: 岩性、岩石相、泥质含量、胶结指数、粒度中值、渗透率、孔隙度和参数流动层指示器FZI, 采用灰关联聚类法在大港油田官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流动单元 测井资料 灰关联聚类法 油矿床
下载PDF
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孟韶彬 王玲云 +2 位作者 李凯 岳艳丽 刘光蕊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9-50,共2页
利用多种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阐述了目前研究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指出了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的相关参数和应用的关键,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物性 油田 岩心分析 储层参数 描述 资料 合理开发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第四段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康保平 钟玉梅 +1 位作者 刘昊年 宋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四段(简称雷四段)A1井、C1井、F1井等井获得了海相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雷四段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部署的B2等井钻探情况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制约了分公司在海相雷四段大规模...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四段(简称雷四段)A1井、C1井、F1井等井获得了海相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雷四段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部署的B2等井钻探情况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制约了分公司在海相雷四段大规模建产。为此,利用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以实验分析为手段,应用石油地质、成藏演化等理论,研究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四段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孔喉结构及成岩作用,分析造成产量差异及其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西部雷四段储层岩性有粉晶白云岩、亮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和微晶白云岩等,但在Ⅰ—Ⅲ类储层中所占比率各不相同;②雷四段下储层储集空间种类多样,类型丰富,储集空间特征表明Ⅰ—Ⅱ类储层主要受溶蚀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Ⅲ类储层受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③对比获产井和失利井发现,储层类型是造成产气差异大及储层非均质性强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④分析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表明:准同生—浅埋藏白云石化作用、表生溶蚀作用及深层埋藏溶蚀作用共同影响并改造了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雷四段储层品质,同时,以上成岩作用的选择性也造成储层的非均质性;⑤结合实钻及构造演化等资料,龙门山前及四川盆地西部斜坡带相对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也是下一步继续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岩性 储集空间 孔喉结构 中三叠世 雷口坡组
下载PDF
多级界面约束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作用——以川西沙溪庙组曲流河为例
11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3 位作者 伏美燕 凌灿 徐争启 吴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4-1400,共17页
【目的】川西坳陷侏罗系沙溪庙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单砂体内部结构制约了优质储层预测,进而影响了该区天然气富集规律评价。研究区内河道砂体构型界面级次、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尚不明确,不同级次构型界面约束下的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如何控制... 【目的】川西坳陷侏罗系沙溪庙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单砂体内部结构制约了优质储层预测,进而影响了该区天然气富集规律评价。研究区内河道砂体构型界面级次、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尚不明确,不同级次构型界面约束下的构型单元及其组合如何控制储层非均质性尚缺乏相关认识。【方法】基于野外露头、岩心、测井以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详细开展了川西沙溪庙组曲流河砂体构型类型及特征研究,探讨了多级界面约束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作用。【结果与结论】研究区构型单元划分为边滩构型单元(H_(PB))、河道充填沉积构型单元(H_(CH))、决口扇构型单元(M_(CS))、天然堤构型单元(M_(CL))、废弃河道构型单元(M_(CA))和洪泛平原构型单元(M_(FM))6类,基于构型单元垂向叠置样式,结合垂向序列沉积特征,将构型单元组合划分为均一型组合(Type Ⅰ)、均一+复合型组合(Type Ⅱ)、复合型组合(Type Ⅲ)3大类。研究区中江—回龙地区整体Type I型组合相对最发育,且沙三段整体上Type Ⅰ型组合和Type Ⅱ型组合相对最发育,其储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基于上述砂体构型类型及特征研究、不同级次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以及不同级次构型界面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探讨,总结了3~5级界面约束下构型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模式。其中5级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上升和构造沉降;4级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地形坡度和侵蚀作用;3级构型界面控制下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受控于水动力条件、河道弯度、河道迁移程度、沉积载荷、流量及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沙溪庙组 构型界面 构型单元组合 储层非均质性
下载PDF
河西务构造带Axx断块Es4上段沉积微相分布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潮 董雄英 +3 位作者 师玉雷 钟雪梅 李向阳 周丽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精细的小层对比为基础,通过对岩心相、地质录井相、测井相的研究,明确了河西务油田Axx断块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分流水道、席状砂;通过储层非均质性、沉积微相的分布、油层分布的研究,表明沉积相带的展布... 以精细的小层对比为基础,通过对岩心相、地质录井相、测井相的研究,明确了河西务油田Axx断块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分流水道、席状砂;通过储层非均质性、沉积微相的分布、油层分布的研究,表明沉积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平面的非均质性以及高渗条带的分布,油层分布特征表明油层的分布受构造、砂体的双重控制。沉积微相的研究指导了本断块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测井相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高渗条带 卡堵水
下载PDF
Albert盆地高孔渗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小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7-83,共7页
针对Albert盆地北区J油田高孔渗砂岩储层,在沉积微相精细划分基础上,运用物性测试、岩心描述、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采用储层沉积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J油田层间及微相砂体内均存在较强... 针对Albert盆地北区J油田高孔渗砂岩储层,在沉积微相精细划分基础上,运用物性测试、岩心描述、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采用储层沉积学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J油田层间及微相砂体内均存在较强非均质性,普遍杂基和局部高含量碳酸盐充填,以及粒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结合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孔喉参数、流动指数及储层评价标准,将J油田高孔渗储层分为4类,1、2类属于非常好储层范围,物性为特高孔渗类,渗流能力强,3类为好储层,4类为中上等储层。以此建立储层分类地质模型。达到更加客观表征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并奠定Albert盆地北区储层研究方法及评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渗储层 储层沉积学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分类 油田采收率 Albert盆地
下载PDF
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14
作者 范玲玲 金文辉 +1 位作者 王勇 王姝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7期30-32,51,共4页
以子洲气田山2段(S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S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夹层,以泥质夹层和致密夹层为主,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定量计算,认为... 以子洲气田山2段(S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S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夹层,以泥质夹层和致密夹层为主,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定量计算,认为该储层S23段层内非均质较强,S21段和S22段为相对均质型储层;S2段储层具有较大的分层系数,存在层间隔层,主要为泥质隔层,分布不稳定,具有层间差异性;S2段储层各小层砂体连通性受沉积微相控制,S23段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差,但是其它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洲气田 储层非均质性 S2段 隔夹层
下载PDF
储层随机建模和随机模拟原理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团峰 王家华 《测井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91-397,共7页
张团峰,王家华。储层随机建模和随机模拟原理.测井技术,1995,19(6):391~397油气储层的随机模拟技术是当今油藏表征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有效地刻化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从而... 张团峰,王家华。储层随机建模和随机模拟原理.测井技术,1995,19(6):391~397油气储层的随机模拟技术是当今油藏表征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有效地刻化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力地推动着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本文讨论了储层随机建模的思想和作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和优点,以及多个变量的联合模拟技术、序贯模拟技术、误差模拟技术等随机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非均质油气藏 模拟 储集层 建模
下载PDF
严重层内非均质油藏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瑜 邓君 +1 位作者 石维民 王晓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0年第4期161-165,共5页
本文探讨严重层内非均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 ,应用油藏描述技术研究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 ,分析开发潜力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针对沙二上 2 + 3油藏大厚层内泥质条带多、厚度大、水驱动用不均的状况 ,采取以层内调剖堵水为主 ,结合... 本文探讨严重层内非均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 ,应用油藏描述技术研究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 ,分析开发潜力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针对沙二上 2 + 3油藏大厚层内泥质条带多、厚度大、水驱动用不均的状况 ,采取以层内调剖堵水为主 ,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来提高大厚层内的水驱波及体积 ,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方案实施效果显著 ,注采剖面改善 ,水驱动用程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层内非均质 调剖堵水 采收率 濮城沙二上2+3
下载PDF
异种油藏网格模型三维可视化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皓 刘青昆 +1 位作者 龚蔚青 胡国栋 《微型机与应用》 2014年第14期45-47,共3页
在油藏三维建模和数值模拟软件中,网格模型在存储格式、网格排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大规模网格模型将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同时需要运算大量数据,限制其绘制速度。为此,提出了异种油藏网格模型三维可视化优化方法,加载异种油藏网格模型,... 在油藏三维建模和数值模拟软件中,网格模型在存储格式、网格排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大规模网格模型将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同时需要运算大量数据,限制其绘制速度。为此,提出了异种油藏网格模型三维可视化优化方法,加载异种油藏网格模型,并实现网格模型消隐算法,提高油藏网格模型的绘制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加载异种油藏网格模型,与优化前的网格模型相比,优化后的模型在存储、绘制速度和效果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网格模型 异种 三维可视化 消隐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