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油气运移“汇聚脊”模式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52
1
作者 薛永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3-970,1005,共9页
渤海海域新近系是重要的勘探层系,但不同构造区带的新近系油气成藏差异很大。通过渤海海域新近系不同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研究,提出在古近系中发育“汇聚脊”是造成上覆新近系有利圈闭成藏的关键。“汇聚脊”是有利于油气聚... 渤海海域新近系是重要的勘探层系,但不同构造区带的新近系油气成藏差异很大。通过渤海海域新近系不同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研究,提出在古近系中发育“汇聚脊”是造成上覆新近系有利圈闭成藏的关键。“汇聚脊”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低势区,包括高凸起型、陡坡沉积砂体型和凹中古地貌隆起型3种类型。新近纪晚期,在凹陷内的掀斜断块构造和缓坡区的断块构造中,由于古近系不发育“汇聚脊”,新近系难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藏。依据新近系的有利构造圈闭与“汇聚脊”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油气运移的“汇聚脊”及其控藏模式的建立是对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成藏理论的丰富,可指导渤海海域新近系较高成熟勘探域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近系 “汇聚脊” 控藏模式 油气运移
原文传递
含油气盆地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圣民 蒋有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1,共10页
结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在断裂带结构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含油气盆地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结构单元组合方式,将断裂带划分为结构残缺型、结构完整型和结构复杂型3大类。流体沿断裂带的纵向运移... 结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在断裂带结构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含油气盆地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结构单元组合方式,将断裂带划分为结构残缺型、结构完整型和结构复杂型3大类。流体沿断裂带的纵向运移表现为活动期断层核伴生裂缝及破碎带诱导裂缝内“地震泵”高效运移,断层静止到诱导裂缝充填前连通的诱导裂缝和孔隙内连续运移以及诱导裂缝充填后连通孔隙内缓慢运移3种方式。不同结构类型断裂带在静止到诱导裂缝充填前对油气运聚所起的作用不同,结构残缺Ⅰ型和Ⅲ型为输导型断裂带,输导能力受控于裂缝密度和连通性;结构残缺Ⅱ型为封堵型断裂带,封闭性与低渗透的断层泥和碎裂岩含量有关;结构完整型和结构复杂型为输导-封堵组合型断裂带,输导能力与断层核和破碎带相对含量有关。基于输导方式和结构单元组合差异性,断裂带具有“时间-空间”耦合控藏特征,与主生排烃期匹配的开启断裂带内部的不同结构单元控制了油气的运移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结构类型 油气纵向运移 裂缝 断层输导与封闭性 控藏模式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源、断、势”控藏作用及模式 被引量:10
3
作者 曲方春 霍秋立 +3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李大龙 徐丽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断”控制油的运聚,长期发育的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中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的聚集。“源、断、势”3个因素空间合理匹配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油成藏与分布。但不同层位表现特征不同,南屯组和铜钵庙组主要集中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上,而大磨拐河组则集中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集中表现在古隆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源岩 断裂 低势区 主控因素 控藏模式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断裂控藏综合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群 杨竞 魏分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的原理,对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运聚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受北部祁连山、西部阿尔金山和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柴北缘发育北西—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纵向上形成深、浅2...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的原理,对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运聚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受北部祁连山、西部阿尔金山和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柴北缘发育北西—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纵向上形成深、浅2套断裂系统,控制多组构造带的形成与展布,具有明显的断裂控藏特征,主要表现在断裂控制了深、浅层各类构造圈闭的形成,是油气纵向运移的惟一通道,也是浅层滑脱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遮挡因素,严格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总结出断控冲起—断滑构造聚油、断裂输导天然气运聚成藏等5种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出5个相应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区,对柴北缘地区下一步勘探有重要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控烃理论 断裂特征 油气藏分布 控藏模式 预测意义 柴北缘地区
下载PDF
大数据分析在不同类型断裂控藏研究中的应用——以珠一坳陷为例
5
作者 吴婷婷 吴哲 +2 位作者 王文勇 蔡嵩 于飒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9,共5页
以断裂穿透地层的层位为依据,对恩平凹陷、番禺4洼、惠州凹陷和陆丰凹陷1674条断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区内发育深部断裂、中深部断裂、中部断裂、中浅部断裂、浅部断裂和深浅沟通型断裂6种类型。深浅沟通型断裂切割地层范围最广,连接的... 以断裂穿透地层的层位为依据,对恩平凹陷、番禺4洼、惠州凹陷和陆丰凹陷1674条断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区内发育深部断裂、中深部断裂、中部断裂、中浅部断裂、浅部断裂和深浅沟通型断裂6种类型。深浅沟通型断裂切割地层范围最广,连接的烃源岩和储集层层数最多,最有利于油气成藏;深部断裂有利于古近系成藏;中深部断裂对古近系和新近系成藏均有利;中部断裂和中浅部断裂通常起控制圈闭形态的作用,仅当有油气通过其他途径运移至中部断裂和中浅部断裂所控圈闭中才有利于成藏;浅部断裂多使已有圈闭破碎化、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类型 断裂内部结构 断裂控藏模式 珠一坳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贝尔凹陷“源断势”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付广 刘云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8-1078,共11页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源岩、断裂和势能场(简称"源断势")控藏模式,采用油藏分布与源、断、势叠合方法,分别对油成藏、分布控制作用和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1)南一段油源区控制着油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低势区控制着油聚...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源岩、断裂和势能场(简称"源断势")控藏模式,采用油藏分布与源、断、势叠合方法,分别对油成藏、分布控制作用和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1)南一段油源区控制着油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低势区控制着油聚集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的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3)断裂控制着源岩区外油的运移,长期发育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上覆大磨拐河组中的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侧向基岩的运移。结论为"源断势"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控制着贝尔凹陷油聚集与分布,但不同层位的表现特征不同,南电组和铜钵庙组主要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上,大磨拐河组主要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主要表现在古隆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断裂 低势区 贝尔凹陷 主控因素 控藏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大气区“裂—隆—坳”格架控藏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易士威 李明鹏 +4 位作者 郭绪杰 杨帆 杨海军 孙瑞娜 王孝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3-1383,共21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备形成复式大油气区的成藏条件,是勘探程度最低、勘探潜力最大的战略接替领域。但多年的勘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关键问题是由于生烃中心、规模性滩体储层控制因素及空间展布不清而导致有利勘探方向和区带不明。...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备形成复式大油气区的成藏条件,是勘探程度最低、勘探潜力最大的战略接替领域。但多年的勘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关键问题是由于生烃中心、规模性滩体储层控制因素及空间展布不清而导致有利勘探方向和区带不明。鉴于此,综合应用地震和钻井、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寒武系盐下控源、控储、控盖和控藏研究,构建寒武系盐下领域控藏模式,明确有利区带和勘探突破方向。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古裂谷控制生烃中心。南华系—震旦系形成的断坳结构为下寒武统的发育提供了构造背景,控制了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的沉积,在裂谷控制的负向构造区玉尔吐斯组厚度大,形成生烃中心。(2)古隆起控制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南华纪古裂谷同时形成的古隆起控制了肖尔布拉克组高能滩的发育与分布,塔南古隆起南北两侧形成规模性白云岩滩相储层。(3)古坳陷控制膏盐岩盖层发育。在中晚寒武世由于轮台—古城近南北向镶边台缘的发育造成塔西台地封闭从而形成强烈的蒸发环境,在统一的台内坳陷沉积了广覆式膏盐岩盖层。(4)“裂—隆—坳”格架控制生储盖时空匹配及油气分布。构建了稳定型“裂—隆—坳”、活动型“裂—隆—坳”、过渡型“裂—隆—坳”3种控藏模式,指出稳定型和过渡型地区是寻找寒武系盐下大气藏的主要勘探方向,明确阿瓦提凹陷和满西凹陷之间的阿满低隆起是寒武系盐下大气田勘探的首选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盐下 古裂谷 古隆起 古坳陷 “盐包滩”组合 控藏模式
原文传递
飞来峡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3 位作者 赵璧奎 谭超 邱静 李明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4,108,共8页
针对北江流域河道型水库飞来峡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问题,基于多约束的河道型水库水资源高效利用原则,构建了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基于决策树法分析了加快汛末回蓄和提高正常蓄水位两种优化调度方案下飞来峡水库洪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变化规律... 针对北江流域河道型水库飞来峡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问题,基于多约束的河道型水库水资源高效利用原则,构建了水库防洪调度模型。基于决策树法分析了加快汛末回蓄和提高正常蓄水位两种优化调度方案下飞来峡水库洪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随机洪水过程方法模拟计算了两种方案下洪水资源利用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抬高飞来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至24.8 m时属于风险边际增量较小的推荐方案,可年均增加水资源利用量6.46亿m 3,对于缓解供水紧张局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资源化利用 河道型水库 水库防洪调度模型 北江流域 飞来峡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