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以青州云门山地区下古生界断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勇 熊伟 +3 位作者 秦峰 程付启 刘瑞娟 杨永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1-757,共7页
为明确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文中选取青州云门山地区碳酸盐岩露头断裂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利用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多期方解石... 为明确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文中选取青州云门山地区碳酸盐岩露头断裂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利用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碳酸盐岩地层断裂结构及其控藏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多期方解石胶结、泥质充填和“三元”断裂结构,揭示了3种断裂结构差异化控藏作用。研究认为:多期方解石胶结断裂结构对油气具有垂向输导和横向封堵双重作用,控制油气沿大型油源断层两侧断块圈闭选择性成藏;泥质充填断裂结构对潜山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封堵作用,控制油气在不同的断层-不整合油藏中大规模富集成藏;“三元”断裂结构具有破碎带和裂缝带输导、角砾岩带封堵的双重作用,控制油气主要沿油气来源方向的断层下盘呈梳状富集成藏。断裂结构差异化控藏模式将为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结构 控藏作用 破碎带 裂缝带 角砾岩带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断层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左宗鑫 陆建林 +3 位作者 王苗 李瑞磊 李浩 朱建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类型及规模差异较大。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对长岭断陷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特征、断层形成机制及活动性质开展了研究,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断层对长岭断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类型及规模差异较大。基于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对长岭断陷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特征、断层形成机制及活动性质开展了研究,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断层对长岭断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不同构造区带的重点勘探方向。长岭断陷发育断陷期、拗陷期及反转期3期不同性质的断层,断层形成机制为在北北东向左行拉张走滑的应力背景下,产生次级的北东向(P剪切)、南北向—北北西向(R剪切)以及北西向(T破裂)断层。不同构造区带的断层活动有较大差异,断层对长岭断陷烃源岩分布、相关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运移和调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构造定型早、拗陷期断层活动微弱的地区,原生油气藏保存较好,要注重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原生油气藏的勘探。而在断层活动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存在反转的深大断层及走滑断层地区,次生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形成机制 控油气作用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的控藏效应
3
作者 孙豪 徐国盛 +2 位作者 余箐 李坤 梁浩然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以及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起控制作用,在不同构造带内对圈闭的类型和规模起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切源断层或晚期形成的切源断裂在主成藏期的活动强度对输导体系时效性起控制作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特征明显,且对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与规模以及油气输导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走滑叠合断裂 输导体系 控藏效应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斜坡带差异控藏作用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35
4
作者 薛永安 杨海风 徐长贵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74,共10页
长期以来,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央构造脊和北部陡坡带,斜坡带勘探研究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机理及其富集规律不清晰。基于斜坡带内部断坡组合、沉积特征、斜坡坡度和构造演化等4个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将黄河口凹陷... 长期以来,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央构造脊和北部陡坡带,斜坡带勘探研究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机理及其富集规律不清晰。基于斜坡带内部断坡组合、沉积特征、斜坡坡度和构造演化等4个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将黄河口凹陷西洼南部斜坡带和中洼南部斜坡带划分为同沉积微斜断坡型斜坡带与同沉积稳定断阶型斜坡带两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展布、油气的运聚成藏和富集规律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控制作用。同沉积微斜断坡型斜坡带为"横向阶梯式"油气运移模式,新近系明化镇组是主要油气富集层系,油气在阶梯状运移过程中,成藏层系逐阶抬高,斜坡带越高部位,成藏层位越浅。同沉积稳定断阶型斜坡带为"垂向贯穿式"油气运移模式,油气成藏具有近源成藏、含油气丰度高、深浅层复式成藏的特征,在平面上,斜坡带主干断裂的弯曲增压段是油气富集区。在此认识基础上指出了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类型 差异控藏作用 富集规律 陆相断陷湖盆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缘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国辉 杨光 +5 位作者 李莉 李楠 戴鑫 陈双玲 周红飞 苑保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天井山古隆起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对前者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天井山古隆起的关注还不够。近年,在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发现了双鱼石二叠系及泥盆系气藏,为此开展了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基于地面地质、...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天井山古隆起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对前者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天井山古隆起的关注还不够。近年,在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发现了双鱼石二叠系及泥盆系气藏,为此开展了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基于地面地质、钻井、地层及沉积、构造演化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1)早寒武世早期,天井山古隆起即具水下隆起特征,在早寒武世晚期隆升成陆,形成于志留纪末;(2)泥盆纪—中三叠世,天井山古隆起相对平静,晚三叠世始,由于龙门山推覆作用使古隆起再度活跃,遭受抬升剥蚀,侏罗系超覆在寒武系—三叠系不同层位上;(3)古隆起的形成动力源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与华夏地块挤压的应力传导和板块西、北边缘刚性杂岩体阻挡共同作用,而古隆起再度活跃的动力则源于松潘—甘孜洋关闭及龙门山构造带的推覆抬升作用;(4)在晚三叠世前,现今的川西拗陷为联合古隆起下斜坡,有利于烃类聚集,而现今龙门山构造带则位于联合古隆起顶部或上斜坡。结论认为: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下部具有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井山古隆起 龙门山构造带 形成与演化 控藏作用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窟窿山掩伏构造特征及控藏作用
6
作者 孙学栋 肖文华 +3 位作者 白军 张元场 袁云超 陈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6-242,19,共8页
窟窿山掩伏构造是酒泉盆地山前冲断带重要的富油构造之一,但以往受限于地震资料品质,其构造特征、变形机制存在争议。为此,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等资料,开展复杂构造建模,进一步探讨窟窿山掩伏构... 窟窿山掩伏构造是酒泉盆地山前冲断带重要的富油构造之一,但以往受限于地震资料品质,其构造特征、变形机制存在争议。为此,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等资料,开展复杂构造建模,进一步探讨窟窿山掩伏构造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窟窿山掩伏构造整体为一个大型双重构造,发育多层逆掩滑脱构造模式,顶、底板断层之间发育3条次级滑脱断层,3个断层转折背斜堆垛叠置;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特征;逆掩滑脱断层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走滑性撕裂断层控制油气的横向富集程度。该成果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盆地 窟窿山掩伏构造 构造建模 构造特征 控藏作用
下载PDF
关于松塔水库防洪作用的分析
7
作者 张向东 苗原萍 张向德 《山西水利科技》 1999年第S1期46-48,共3页
本文就松塔水库的防洪分别大洪水和较小洪水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在大洪水情况下,大致可以使下游50 年一遇洪水仅达原20 年一遇的水平;对中小洪水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减灾效益。鉴于潇河干流建水库的现实可能性不大,笔者认... 本文就松塔水库的防洪分别大洪水和较小洪水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在大洪水情况下,大致可以使下游50 年一遇洪水仅达原20 年一遇的水平;对中小洪水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减灾效益。鉴于潇河干流建水库的现实可能性不大,笔者认为松塔水库对其下游的防洪作用还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防洪 减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