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史考辨与史实求真——以苏雪林与胡适交往二则史实考证为例 |
陆发春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
|
文史研究突围与历史大循环的发现 |
刘毓庆
|
《晋阳学刊》
CSSCI
|
2013 |
2
|
|
3
|
2004年南朝文学研究综述 |
郭晓婷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6 |
0 |
|
4
|
文学史写作的新收获——评张炯主编《共和国文学60年》 |
周志雄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0 |
|
5
|
90年代文学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评刘文辉的《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 |
古大勇
李丽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6
|
谈谈“文学阐释”的定位问题 |
史钰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7
|
罗宗强先生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通与变——以《明代文学思想史》为中心 |
李瑄
|
《文学与文化》
|
2020 |
2
|
|
8
|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与《李娃传》研究 |
许浩然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2
|
|
9
|
论抗战时期文学研究的突破 |
张谦芬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论陈寅恪文史研究以“中唐”为中心的原因 |
赵耀锋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文献研究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韩建萍
|
《喀什大学学报》
|
2017 |
4
|
|
12
|
20世纪海内外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量的地域差异 |
王兆鹏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3
|
“史德”、“方法”、“对话”:兼谈现代文学史的研究 |
丁力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4
|
论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 |
李冬梅
郭贺
傅鑫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7 |
1
|
|
15
|
学术道路自述 |
许怀中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6
|
20世纪下半叶台湾唐代文学研究成果量的发展变化 |
王兆鹏
陈小青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7
|
论近代文学研究的中华文化立场 |
左鹏军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8
|
吴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与展望 |
张敏
乔日发
钟民勇
杨武亮
袁金斌
|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
2021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