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及其运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炳涛
满志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共10页
诗歌具有时间上的历时性完整,空间上的广达性全面,气候事件的内容广泛性、来源独立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可能性。在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气候研究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气候资料的提取、运用,诗歌也不例外。任何一条气候...
诗歌具有时间上的历时性完整,空间上的广达性全面,气候事件的内容广泛性、来源独立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可能性。在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气候研究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气候资料的提取、运用,诗歌也不例外。任何一条气候资料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时间、空间和气候事件。如何从诗歌中正确提取和运用这三个要素就成为历史气候研究的关键。此外,诗歌写作的整体背景、诗歌中的文学成分以及诗歌本身存在的谬误等都会影响到诗歌在历史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运用;而诗歌在不同气候研究内容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诗歌对于历史时期特殊气候事件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进行历史气候的平均状态研究时更多时候只能作为一种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历史气候研究
时间
空间
气候事件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知识贡献及其影响局限
被引量:
2
2
作者
郑秋红
巢清尘
+1 位作者
吴灿
李婧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8,共9页
气候变化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邀请全球有代表性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评估国际上正式发表的文献,提供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进展的最新认识结论。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统计中国在...
气候变化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邀请全球有代表性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评估国际上正式发表的文献,提供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进展的最新认识结论。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统计中国在气候变化十大重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和影响力、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以及中国大陆引文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贡献,分析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的贡献与局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大多数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已居全球第二或第三位,但在海洋与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论文量明显落后;与美国和英国相比,中国气候变化科技成果的各类影响力指标明显偏低;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参与IPCC评估工作,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但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大陆引文的角度看,中国贡献仍整体偏弱,中国大陆引文的贡献呈领域分布不均衡,优势领域少,成果影响面窄的特点。与科学基础领域相比,中国在影响和适应、减缓和国际合作领域的科学贡献更弱,对全球视角关注不够,但中国大陆引文总体的国际科学合作活跃度较高。后巴黎时代,中国需要更加面向国家需求、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目标以及国际气候变化科技前沿,加强全球视野和原始创新,突出中国优势和特色,使气候变化的中国研究成果更多支撑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研究
IPCC评估报告
文献计量
中国贡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及其运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炳涛
满志敏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共10页
基金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文摘
诗歌具有时间上的历时性完整,空间上的广达性全面,气候事件的内容广泛性、来源独立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可能性。在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气候研究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气候资料的提取、运用,诗歌也不例外。任何一条气候资料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时间、空间和气候事件。如何从诗歌中正确提取和运用这三个要素就成为历史气候研究的关键。此外,诗歌写作的整体背景、诗歌中的文学成分以及诗歌本身存在的谬误等都会影响到诗歌在历史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运用;而诗歌在不同气候研究内容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诗歌对于历史时期特殊气候事件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进行历史气候的平均状态研究时更多时候只能作为一种佐证。
关键词
诗歌
历史气候研究
时间
空间
气候事件
Keywords
poetry
the
research
of
climate
change
time
space
climate
events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知识贡献及其影响局限
被引量:
2
2
作者
郑秋红
巢清尘
吴灿
李婧华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候变化风险的全球治理与国内应对关键问题研究”(批准号:2018YFC1509000)
科学技术部《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专项。
文摘
气候变化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邀请全球有代表性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评估国际上正式发表的文献,提供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进展的最新认识结论。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统计中国在气候变化十大重要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和影响力、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以及中国大陆引文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贡献,分析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的贡献与局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大多数领域的科技成果产出量已居全球第二或第三位,但在海洋与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论文量明显落后;与美国和英国相比,中国气候变化科技成果的各类影响力指标明显偏低;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参与IPCC评估工作,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但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大陆引文的角度看,中国贡献仍整体偏弱,中国大陆引文的贡献呈领域分布不均衡,优势领域少,成果影响面窄的特点。与科学基础领域相比,中国在影响和适应、减缓和国际合作领域的科学贡献更弱,对全球视角关注不够,但中国大陆引文总体的国际科学合作活跃度较高。后巴黎时代,中国需要更加面向国家需求、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目标以及国际气候变化科技前沿,加强全球视野和原始创新,突出中国优势和特色,使气候变化的中国研究成果更多支撑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推进。
关键词
气候变化研究
IPCC评估报告
文献计量
中国贡献
Keywords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ssessment
report
bibliometrics
China’s
contribution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及其运用
刘炳涛
满志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6
原文传递
2
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知识贡献及其影响局限
郑秋红
巢清尘
吴灿
李婧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