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和弹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晓燕 李英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62-366,共5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咬合板治疗因具有无创性及可逆性而作为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患者症状有疼痛、弹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咬合板治疗因具有无创性及可逆性而作为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见患者症状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咬合板类型有多种,咬合板的选择对预后有一定影响,因而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咬合板,合理应用咬合板可暂时改变患者颌位关系以达到诊断和缓解症状的目的。目前咬合板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许多学者不断对比研究针对相同问题不同咬合板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和弹响的治疗中各项对比试验及相关分析,主要从患者突出症状疼痛、弹响入手探讨应如何应用咬合板可达到快速稳定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当患者主要症状为肌肉疼痛时,选择缓解型咬合板来缓解肌肉紧张;当患者主要症状为弹响时,可以制作再定位咬合板为患者选择相对舒适的颌位减少弹响;当患者主要症状为开口受限时,可在初期选择前牙咬合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待症状好转后逐步调磨为稳定性咬合板。本文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当的咬合板应用于不同的TMD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再定位咬合板 肌肉疼痛 关节弹响
下载PDF
手法复位加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 被引量:12
2
作者 牛宇 赵会杰 +2 位作者 程立伟 王影 阎妍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名急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分成两组,A组佩戴再定位咬合板,B组不作处理。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最大主动张口...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名急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分成两组,A组佩戴再定位咬合板,B组不作处理。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21. 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46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均明显改善,A组、B组患者由治疗前的(20. 6±1. 9)mm、(19. 7±2. 5)mm增加到(41. 9±3. 6)mm和(37. 6±5. 3)mm;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VAS分别由治疗前(6. 7±0. 9、5. 9±1. 2)下降到(1. 8±0. 8、2. 5±0. 7)。治疗3个月后A组、B组最大主动张口口度以及VA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能较好地恢复盘-髁关系,并能缓解肌源性和关节源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手法复位 再定位咬合板
下载PDF
全可调架与平均值架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英 曲哲 陈小冬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全可调架与平均值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 目的比较应用全可调架与平均值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应用全可调架及平均值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戴用咬合板后按时预约复诊调,同时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记录复诊调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弹响症状均全部消失。平均值架组患者治疗后有16例疼痛症状消失(16/20,占80%),20例开口度有改善(20/20,占100%)。全可调架组患者治疗后有20例疼痛症状消失(20/21,占95%),18例开口度有改善(18/18,占100%)。两组在治疗关节弹响、疼痛和改善开口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值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8±0.73)次,全可调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4±0.67)次,两组在调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可调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比使用平均值架制作,对于治疗关节盘移位的疗效更加确切,复诊调次数少,疗程短,患者满意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调铪架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复性盘前移位
原文传递
再定位垫对于治疗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蒿文嵩 李刚 +1 位作者 于孟强 周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完成后随访6个月,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完成后随访6个月,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并行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23例弹响患者中16例(69.56%)弹响完全消失,2例(8.70%)弹响减轻,总有效率78.24%,11例疼痛患者中6例(54.55%)疼痛消失,3例(28.18%)疼痛明显减轻,总体有效率为82.72%,4例张口受限患者中2例(有效率50.00%)转为正常,1例(有效率25%)即张口度改善大于0.5cm,总体有效率75.00%。结论: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深覆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茹 叶少友 +1 位作者 聂凌云 曾剑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再定位咬合板治疗...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再定位咬合板治疗,18名弹响患者中13名(72.22%)弹响完全消失,10名疼痛患者中8名(80.00%)疼痛消失,14名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中10名(71.43%)转为正常。26名患者认为治疗有效(92.86%)。结论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黏弹补充法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珊 麦合甫攻·艾山 +2 位作者 胡娟 胡阿特·哈德尔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连续注射3次玻璃酸钠注射液至关节上腔内的疗效,分析其联合再定位咬合板的疗效,以及两者在临床治疗上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选择2016-09—2017-12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被诊断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 目的:探讨连续注射3次玻璃酸钠注射液至关节上腔内的疗效,分析其联合再定位咬合板的疗效,以及两者在临床治疗上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选择2016-09—2017-12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被诊断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且药物治疗无效的6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35例)给予单纯黏弹性补充疗法,B组(33例)给予黏弹性补充疗法联合再定位咬合板,通过短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在一疗程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关节盘和髁突在开口位和闭口位时的相对位置情况。结果:A、B组治疗6个月后,较同组治疗前的关节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组关节疼痛程度、最大张口度改善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3个月时,A组中有3例患者闭口时关节盘位于髁突前下方,开口时关节盘可完全恢复,6个月时有4例患者开闭口位时关节盘均在髁突前;B组3个月时有8例患者开闭口位时关节盘均在髁突前方,6个月时增加到17例。结论:单纯黏弹性补充疗法与黏弹性补充疗法联合再定位咬合板,对于治疗ADDwoR均有良好的效果,且黏弹性补充疗法联合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黏弹性补充疗法,即二者在临床上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黏弹性补充疗法 玻璃酸钠 再定位咬合板
下载PDF
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关节振动的作用
7
作者 王琛 张静露 +2 位作者 奚晓菁 于林凤 张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3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分别作正常开闭口运动(正中颌位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以及前伸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收... 目的:研究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3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分别作正常开闭口运动(正中颌位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以及前伸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收集2种下颌运动方式下的关节振动信号,结合Joint-3D技术记录并分析开口度、开口型的变化,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伸开闭口组关节振动的振动总能量TI、频率小于300Hz的振动能量A、频率大于300Hz的振动能量B、峰振幅PA明显小于正中颌位最大开闭口运动组(P<0.01)。2种运动产生振动的峰频率PF以及频率大于300Hz的振动能量与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之比B/A没有差异。2种运动方式下,开口度无明显变化,而37.4%的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前伸开闭口的下颌偏离中线距离比正常开闭口运动小。结论: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可降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区振动的强度但不改变其频率特性,部分患者可以改善开口型。本研究从定量化的角度为调整下颌前伸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前伸咬合 再定位咬合板 关节振动
下载PDF
再定位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慧敏 傅开元 +1 位作者 李优伟 张震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闭口位(ARS戴入前)、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ARS戴入后)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不同下颌位置时的2组关节的盘突角度、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1)盘突角度:闭口位时前移位组为54.23°,正常组为9.80°;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时,前移位组的盘突角度多可回复至正常范围。2)关节盘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正常组关节盘位置无明显改变,前移位组关节盘明显向后移动。3)髁突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髁突在关节窝中向前下方移动,正常组与前移位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S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关节盘向后回复。ARS的作用可能是阻止已经向后上方移动而复位的关节盘在闭口过程中再次发生前移位,起到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髁突
下载PDF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吉利 龙星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关节上腔造影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研究设计与统计:分别对两组用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关节弹响,疼痛指数,压痛的程度,以及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对部分人治疗后的关节造影及许勒位进行评价,用SPSS建立数据库,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经过咬合板治后,关节弹响的消失的有69例,消失为72.63%。关节弹响减轻有17例,治疗弹响的有总的效率为90.5%。两种咬合板的分组对照,在两组在弹响治疗效果上没有差异(χ2值为0.138,P=0.719)。在治疗前有疼痛的患者41名中,经过咬合板治疗后有34名患者疼痛消失,其比率为82.96%,其它7名患者均表示疼痛较治疗前有改善,在两种咬合板治疗的分组统讲计中,疼痛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为0.005,P=0.967)。结论:两种咬合板治疗关节盘前移位均有疗效,当稳定性咬合板无法消除的弹响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咬合治疗 再定位咬合板 稳定咬合板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石涛 邢文忠 +2 位作者 郭英 李阳 李振春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3个月内的患者经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按医嘱戴用再定位咬合板... 目的:观察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3个月内的患者经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按医嘱戴用再定位咬合板3-6个月,对照组不戴再定位咬合板。分别记录患者复位前、复位后3个月和复位后6个月时的疼痛分值。比较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复位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平均最大开口度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紊乱指数(CMI)。在复位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关节盘和髁突在开口位和闭口位时的相对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中受累关节疼痛分值VAS复位前平均为2.72,3个月和6个月时下降到0.56和0.42;对照组22例患者中受累关节疼痛分值VAS复位前平均为2.83,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分别下降到1.21和0.78。观察组复位前平均最大开口度为25.7mm,复位后即刻增大到44.7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最大开口度分别为43.8mm和43.2mm;对照组复位前平均最大开口度为26.2mm,复位后即刻增大到45.2mm,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平均最大开口度分别为30.4mm和38.5mm。复位后3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紊乱指数(CMI)有显著性差异。(4)MRI检查结果显示:3个月时,观察组22例患者中2例患者闭口位时关节盘位于髁突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可完全回复,6个月时共有3例患者开闭口位时关节盘均在髁突前;对照组22例患者复位后3个月复查时有5例开闭口位时关节盘均在髁突前方,6个月时增加到9例。结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经手法复位后应及时戴入再定位咬合板稳固关节盘,有效得保持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手法复位
下载PDF
体外电磁式冲击波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雷安文 周嵩琳 +2 位作者 王之恒 林家婷 郭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7-92,共6页
目的:比较体外电磁式冲击波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51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 目的:比较体外电磁式冲击波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51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28例和再定位咬合板组23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张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值(dysfunction index,DI)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张口度、DI值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P<0.05);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DI值低于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P<0.05);两组在张口度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疼痛方面,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效果好;在颞下颌关节临床障碍方面,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效果好,两种方法在治疗张口度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上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体外电磁式冲击波 再定位咬合板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形态学评价
12
作者 张锦 袁建桥 +4 位作者 崔梦琦 赵芳源 吴刚 王星星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形态学评价
下载PDF
再定位[牙合]板治疗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炎 高莹 +6 位作者 岳铭阳 詹文娟 郑恺忻 李熙嵚 杨建浩 袁建桥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双侧关节盘长度、盘-髁距离与角度)及面部侧貌(面部软硬组织相关测量项目)的改变,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后盘-髁距离减小(3.63±1.37)mm,角度减小(23.18±7.62)°,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置关系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症状好转,有效率分别达90%、85%。结论: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可有效调节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改善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缓解颞下颌关节区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再定位牙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子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临夏州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临夏州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腕关节解剖学指标、骨折修复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止痛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均增加,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桡骨短缩值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骨钙素(BG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5-(OH)D、tP1NP及BG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β-Crossl、TRACP-5b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可缩短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修复、纠正骨代谢异常,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 桃红四物汤 腕关节 骨折修复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汪存艺 胡济安 施洁珺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是将下颌引导至治疗性前伸位来重建生理性的关节盘-髁突-关节窝关系。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是最常用的矫治器,可促进症状缓解和发挥颞下颌关节结构重塑作用。最近,各类活动或固定功能矫治器也逐渐... 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是将下颌引导至治疗性前伸位来重建生理性的关节盘-髁突-关节窝关系。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是最常用的矫治器,可促进症状缓解和发挥颞下颌关节结构重塑作用。最近,各类活动或固定功能矫治器也逐渐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病的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不同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中盘突关系恢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前伸再定位咬合板 功能矫治器 关节盘移位
下载PDF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
16
作者 崔梦琦 张宜爽 +3 位作者 袁建桥 张锦 赵芳源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治疗后患者关节间隙、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结果: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减少,上间隙、后间隙增大(P<0.05);治疗前双侧髁突有85.7%居于后位、14.3%居于中位,治疗后双侧髁突78.6%居于前位、21.4%居于中位。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腭咽最小截面积、腭咽高度、舌咽高度、腭咽矢径、舌咽矢径、腭咽冠径增大,腭咽及舌咽截面矢冠比增大(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调整患者髁突位置,缓解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同时改善上气道结构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上气道 锥形束CT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
17
作者 赵芳源 袁建桥 +2 位作者 崔梦琦 张锦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与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2例,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拍摄CBCT、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上气道、牙颌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的测量,...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与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2例,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拍摄CBCT、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上气道、牙颌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的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中有94.7%的患者弹响症状减轻或消失,84.6%的患者疼痛缓解或消除,85.7%的患者张口受限好转或正常,可复侧、不可复侧盘-髁关系完全复位率分别为76.7%和8.3%。治疗后患者牙颌软硬组织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SN-MP)、前鼻棘点-颏下点距离(ANS-Me)、蝶鞍点-下颌角点距离(S-GO)、面突角、颏唇角、鼻下点与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Sn-Mes)增大(P<0.05),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下齿槽座点在功能性牙合平面上垂足点间的距离(Wits)、髁突后切点和蝶鞍点在眶耳平面上垂足点间的距离(S-CO),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上、下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OB)和水平距离(OJ)及上唇突度减小(P<0.05)。治疗后患者鼾声评分降低,上气道测量指标中的腭咽容积、舌咽容积和腭咽最小横截面积均增加(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较好。通过引导下颌骨前下移位,可改善下颌后退的骨性特征及面型,改善腭咽段的狭窄,使上气道容积增大,缓解打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 下颌后退 上气道 牙颌软硬组织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隽 曹菁 +3 位作者 李程 李泽奎 高思文 张娟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5-741,共7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及MRI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经再定位咬合板(ARS)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差异,探讨ARS治疗TMD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将86例TMD患者根据是否接受ARS治疗分为ARS组(60例)和非ARS组(26例)。非ARS组使用肌功能训练...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及MRI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经再定位咬合板(ARS)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差异,探讨ARS治疗TMD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将86例TMD患者根据是否接受ARS治疗分为ARS组(60例)和非ARS组(26例)。非ARS组使用肌功能训练6个月,ARS组在肌功能训练的配合下经ARS治疗6个月,分析2组TMD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开口度(MMO)、关节弹响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颞下颌关节的CBCT三维数据,MRI测得的关节盘长度和盘-髁距离。对ARS组中20例和非ARS组中10例退行性关节病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CBCT所显示的髁突骨质的变化。结果与非ARS组比较,治疗后ARS组MMO增大,关节弹响和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CBCT显示髁突水平角减小,关节前间隙变窄,关节后间隙增宽(P<0.05);关节上间隙,髁突前后径、内外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S组中20例退行性关节病患者经ARS治疗后髁突骨质得到明显改善,骨质评分较非ARS组降低(P<0.05)。MRI显示ARS组治疗前后关节盘长度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盘-髁距离较非ARS组缩短(P<0.05)。结论CBCT及MRI检查能够明确ARS对恢复TMD患者髁突和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 再定位咬合板
下载PDF
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MRI初步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欣瑞 乔永明 乔义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4-920,共7页
目的通过MRI研究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同类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复位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轻度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6例,男性5例,女性21例,年龄(20.8±5.8)岁。使... 目的通过MRI研究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同类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复位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轻度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6例,男性5例,女性21例,年龄(20.8±5.8)岁。使用再定位垫治疗3~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关节弹响、开口型和关节疼痛程度的变化,通过MRI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盘-髁角度及髁突骨量的变化。治疗前后的盘-髁角度进行配对t检验,关节盘位置的变化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其他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经再定位垫治疗后关节弹响、开口型异常、关节疼痛症状和关节盘移位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5/36)、14/18、7/9和95%(36/38)。MRI图像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的关节盘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关节盘位置依次是关节盘前移位[48%(25/52)]、关节盘位置正常[27%(14/52)]和前外侧移位[17%(9/52)];治疗后关节盘位置是关节盘位置正常[75%(39/52)]和关节盘前移位[17%(9/52)],关节盘前内侧移位者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变。再定位垫治疗后盘-髁角度(3.94°±10.12°)显著小于治疗前(36.09°±19.02°)(t=9.23,P<0.001)。治疗后46%(12/26)的患者出现髁突新骨生成,髁突高度有所恢复。结论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和前外侧移位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符合适应证的大部分患者盘-髁关系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再定位垫 可复性关节盘移位
原文传递
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宁 崔北芸 黄晓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4期391-394,400,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的关节疼痛程度、最大开口度及Fricton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关节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最大开口度,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最大开口度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Fricton指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Fricton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效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总有效率为88.24%(60/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3%(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在颞下颌关节盘绞锁的临床治疗中,关节上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治疗方法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绞锁 玻璃酸钠 再定位颌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