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标准化康复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6
1
作者 蔡宇 周华军 +3 位作者 程文俊 王俊文 左伟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FS)联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THA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FS)联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THA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8.2±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70.6±4.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和14周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4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4周随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和14周,试验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67.2±3.5)、(88.3±2.5)、(92.5±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5±7.8)、(65.8±4.9)、(72.2±4.9)分],VAS评分[(3.4±0.8)、(2.2±0.8)、(1.3±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6±0.9)、(4.2±0.8)、(2.9±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4例(31.1%)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FTS联合HSS标准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颈骨折 医院 康复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55
2
作者 王慧玲 张晓萍 +1 位作者 付艳 葛智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5-687,共3页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实施正确的搬运方法和卧位 ,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和正确上下床 ,教会患者扶拐行走、上下楼梯、入厕的方法 ,并告之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教授家庭护理的要点。本组病例前组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为 4 % ,后组为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原因分析 心理护理 肌肉训练方法 术后护理 家庭康复指导
原文传递
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3
3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3 位作者 陈彦章 宋奕宁 秦秀龙 姜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52例80膝.术前及术后7~10 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9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患者有45人,DVT发生率为47.4%(45/95),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7.8%(26/4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4个,其中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008、3.094、8.887倍(P<0.05);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使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4倍(P<0.05).结论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是人工关节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而类风湿关节炎(RA)则是减少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DVT的大量存在,提示我们术后最好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或造影检查,一旦有DVT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40
4
作者 夏振兰 何冰 +1 位作者 范梅霞 刘雪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691,共5页
目的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认知、行为及状况3个方面给患者不间断的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护理结局。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并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 目的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在认知、行为及状况3个方面给患者不间断的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护理结局。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并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内的3个阶段进行连续性跟进。结果经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进行评估和评价,所有患者出院后都存在身体活动及自我照顾问题,患者疼痛状况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F=3.51,P<0.05),对邻里、工作场所安全问题的认知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为和状况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结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人医护连续性 护理 奥马哈系统
原文传递
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7
5
作者 李伦兰 甘玉云 +3 位作者 张丽娜 汪亚兵 张凡 祁金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辅以家庭成员督导的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段遵医行为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4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3~7d、1个月、3个月...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辅以家庭成员督导的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段遵医行为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4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3~7d、1个月、3个月由干预小组通过电话随访形式,根据不同时段患者关节与肌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肢体关节与肌力的锻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定期检查等,同时每半个月对家庭督导员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遵医情况。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方式。在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采用自设遵医行为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遵医行为问卷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的遵医行为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遵医行为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Harris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联合家庭督导员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人依从 病人教育 康复
原文传递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1
6
作者 赵媛 王燕 +3 位作者 廉军孝 陈宏 梁峰 宋国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2-956,共5页
目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订干预措施,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依从性,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随机选取96例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 目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订干预措施,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依从性,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随机选取96例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为实验组,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病房护理人员提供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另辅以IMB模型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和Harris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为患者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整体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 护理
原文传递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Clinical course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125
7
作者 Hans G Beger Bettina M Ra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8期5043-5051,共9页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develops in about 25%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P). Severity of AP is linked to the presence of systemic organ dysfunctions and/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pathomorphologica...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develops in about 25%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P). Severity of AP is linked to the presence of systemic organ dysfunctions and/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pathomorphologically. Risk factors determining independently the outcome of SAP are early multi-organ failure, infection of necrosis and extended necrosis (> 50%). Up to one third of patients with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develop in the late course infection of necroses. Morbidity of SAP is biphasic, in the first week strongly related to early and persistence of organ or multi-organ dysfunction. Clinical sepsis caused by infected necrosis leading to multi-organ failure syndrome (MOFS) occurs in the later course after the first week. To predict sepsis, MOFS or deaths in the first 48-72 h, the highest predictive accuracy has been objectified for procalcitonin and IL-8; the 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score predicts the outcome in the first 48 h, and provides a daily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response with a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Contrast-enhanced CT provides the highest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when performed after the first week of disease. Patients who suffer early organ dysfunctions or at risk of developing a severe disease require early intensive care treatment. Early vigorous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 is of foremost importance. The goal is to decrease the hematocrit or restore normal cardiocirculatory functions. Antibiotic prophylaxis has not been shown as an effective preventive treatment. Early enteral feeding is based on a high level of evidence,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of local and systemic infection. Patients suffering infected necrosis causing clinical sepsis, pancreatic abscess or surgical acute abdomen are candidate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Hospital mortality of SAP after interventional or surgical debridement has decreased in high volume centers to below 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ultiorgan failure syndrome Infected necrosis Fluid replacement Enteral feeding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debridement
下载PDF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119
8
作者 覃健 余存泰 +2 位作者 徐中和 侯之启 郑民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行THA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行TKA73例,其中男23例,女50例;年龄65~77岁,平...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行THA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行TKA73例,其中男23例,女50例;年龄65~77岁,平均73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单侧关节置换的患者,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部分后即得隐性失血。结果TH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20ml,隐性失血量为482ml(32%);TK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08ml,隐性失血量为776ml(52%),两组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KA组中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25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345ml,隐性失血量为783ml(58%),两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A与TKA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隐性失血远较THA高,且使用引流血回输仍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评估能力,帮助关节置换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1
9
作者 高丽 马燕兰 +3 位作者 苗军 张明学 黄敏 王蔚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 1d ,术后 1,3,7d晨测量下肢髌上、髌下、踝上各 10cm周径 ,空腹静脉穿...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 1d ,术后 1,3,7d晨测量下肢髌上、髌下、踝上各 10cm周径 ,空腹静脉穿刺采取血样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术后 1d下肢周径明显增加 (P <0 .0 5 ) ,7d时逐渐缓解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术后 1d明显下降 (P <0 .0 5 ) ,术后 3、7d逐渐上升超过术前水平 (P <0 .0 5 ) ;红细胞聚集指数 (EAI)术后逐渐增高 ,于 3、7d时明显 (P <0 .0 5 ) ;红细胞变形能力 (TK值 )术后 7d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表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 ;下肢周径与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HA术后早期下肢肿胀不能作为DVT形成的依据 ,但因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 ,仍应做好下肢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肿胀 血液流变学 THA 关节成形术 血栓形成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5
10
作者 方汉萍 杜杏利 +1 位作者 郭风劲 许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的开始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实施康复的影响,选择出康复效果最佳的时间,方法选择本院THA术后患者9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THAl组)、第3天(THA2组)、第10天(THA3组)... 目的研究3种不同的开始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实施康复的影响,选择出康复效果最佳的时间,方法选择本院THA术后患者9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THAl组)、第3天(THA2组)、第10天(THA3组)开始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功能锻练,并于术后第1、3、6个月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末THA1与THA3组、THA2与THA3组Ha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末THA1与THA2、3组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末3组闯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康复训练于术后第1天开始为最佳;THA术后早期(1~3d)开始功能锻炼效果优于晚期(10d)开始锻炼,但术后1d或3d开始锻炼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护理 手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12
11
作者 曾德亮 章放香 +3 位作者 余相地 赵倩 彭晶 许国琴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 ~ 85岁,体重50~71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 ~ 85岁,体重50~71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0.5、1.0 μg/ml右美托咪定混合0.1%罗哌卡因组(D1组、D2组).麻醉方式采用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术毕时开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泵,背景输注速率8 ml/h,PCA剂量4 ml,锁时30 min.D1组镇痛药液配方为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D2组镇痛药液配方为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持续镇痛48 h,维持VAS评分≤3分.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含吗啡50 mg,0.9%氯化钠稀释至50 ml)作为爆发疼痛时的补救镇痛药,PCA剂量1 mg,锁时5 min,无背景输注.术后VAS评分>3分时,由患者自控优先使用神经阻滞泵,若15 min后无效则自控吗啡泵.记录镇痛有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1组比较,D2组镇痛有效率升高、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降低(P<0.05),2组均未见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呼吸抑制、尿潴留和局部皮肤感染的发生.结论 1.0 μg/ml右美托咪定混合0.1%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 腰骶丛
原文传递
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4
12
作者 刘静 解雪 +2 位作者 张其亮 王升英 冯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对于康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24h、48h、72h膝关节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h、48h、72h、1周、2周、4周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周康复方案的完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于康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术后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03
13
作者 唐泓源 张黎明 +3 位作者 皮红英 屈波 张明学 杨明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目的制定系统早期活动方案,了解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的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护理常... 目的制定系统早期活动方案,了解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的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护理常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d内观察两组患者DVT的相关症状;测量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运动疗法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8
14
作者 陈东峰 余楠生 +1 位作者 卢伟杰 白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3-826,共4页
目的比较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使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pneumaticcompression,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 目的比较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使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pneumaticcompression,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156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分成4组。第1组38例,术前使用LMWH、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第2组42例,术后使用LMWH、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第3组36例,术前使用LMWH、术后使用IPC;第4组40例,术后使用LMWH与IPC。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观察出血并发症与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第1组,DVT2例(5.26%),出血量(1030.8±282.0)ml;第2组,DVT2例(4.76%),出血量(900.7±246.9)ml;第3组,DVT1例(2.78%),出血量(1040.3±288.5)ml,1例上消化道出血;第4组,DVT9例(22.5%),出血量(852.2±295.4)ml。在DVT发生率上,第1、2、3组明显低于第4组(P﹤0.05);在围手术期出血量上,第2、4组少于第1、3组(P﹤0.05)。结论术后使用LMWH联合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以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0
15
作者 蔡立柏 刘延锦 +3 位作者 崔妙然 郭玉茹 郑爽爽 王彦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术后... 目的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疼痛恐惧(疼痛敏感度增强,将疼痛视作威胁);对早期功能锻炼效果的不确定感(担心关节假体脱落,质疑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低效型运动状态);压力较大(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支持系统薄弱(缺少家庭支持,缺乏专业技术支持,渴望社会支持)。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且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其运动体验,给予必要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早期活动 恐动症 康复护理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Harris评分和X线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92
16
作者 齐海 丁悦 +3 位作者 许杰 马若凡 黄健斌 刘尚礼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Harris评分和X线表现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疗效中的相关性。方法从本组行THA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和X线片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在评价临床疗效中的差异。结果在33例Harris评分〉90分的... 目的探讨Harris评分和X线表现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疗效中的相关性。方法从本组行THA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和X线片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在评价临床疗效中的差异。结果在33例Harris评分〉90分的患者中,27例X线评价良好,6例X线评价差。16例Harris评分80~90分的患者中,10例X线评价优良而6例差;13例Harris评分70~79分的患者中,X线评价优6例,差7例;12例Harris评分〈70分的患者中,其中X线评价4例优,8例差。在x线评价优与差的不同等级间,患者的功能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P〈0.05)。Pearson列联系数r=0.388,P〈0.05,显示两评价方式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X线评价结果与Harris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密切度一般(r〈0.5)。单纯用Harris评分并不能够全面评估关节的真实状况,同时采用X线片和Harris评分来综合评估显得更为客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关节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5
17
作者 王文慧 张利峰 +1 位作者 李信欣 张美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描述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关节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表,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髋关节置换患者基线、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 目的描述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关节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表,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髋关节置换患者基线、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分别为差、差、中和优,不同时期关节功能改善特点有所差异。术后开始锻炼的时间、院外康复锻炼频率和有无家人的支持是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结论护士应根据不同时期关节功能的变化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康复锻炼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疾病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选择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94
18
作者 张英泽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9期781-783,共3页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股骨颈骨折已占全身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48%~54%[1-2]。由于既往股骨颈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股骨颈骨...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股骨颈骨折已占全身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48%~54%[1-2]。由于既往股骨颈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股骨颈骨折一度被称为"尚未解决的骨折"[3]。自1827年法国医生Brulatour[4]报道了股骨颈骨折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90
19
作者 关振鹏 吕厚山 +4 位作者 吴淳 孙铁铮 田京 寇伯龙 袁燕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 ,来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方法 共有 92 6例行 1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5 6 6例行 1745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有 5例患者术后诊断肺栓塞 ,其中 2例死亡 ... 目的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 ,来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方法 共有 92 6例行 1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5 6 6例行 1745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有 5例患者术后诊断肺栓塞 ,其中 2例死亡 ,均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3例抢救成功 ,2例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 ,1例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结果 肺栓塞总的发生率为 0 2 % ( 5 /2 492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肺栓塞发生率为 0 4% ( 4/ 92 6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肺栓塞发生率为 0 0 6 % ( 1/ 15 6 6 ) ;2 0 0 0年以前肺栓塞发生率为 0 % ;发生肺栓塞的患者 5例中有 2例死亡 ,其中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 4例中有 2例死亡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则无死亡。 结论 肺栓塞尤其大块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 ;肺动脉造影术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随着医生诊断和认识水平的升高 ,以及人工关节手术的普及 ,肺栓塞的诊断率开始出现升高的趋势 ;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高度重视肺栓塞的发生 ,检查应抓住鉴别重点 ;骨科医师如怀疑出现肺栓塞 ,应及时请内科医师协助 ,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 ,并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膝置换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20
作者 朱迎春 王哲洋 +2 位作者 谢浩芬 冯波 刘飞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n=146)。观察组采取营养支持并纳入快速康复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不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白蛋白水平、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减少量、ADL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白蛋白(29.16±1.33)g/dl,术后ADL评分(63.90±5.47)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1.34±0.30)g/dl,首次下床时间(1.56±0.20)d,术后住院天数(7.08±2.23)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89、-14.881、-13.640、-15.279、-8.48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1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5)。结论基于营养支持的快速康复护理可以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营养支持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营养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