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脏功能减退与肾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敏芳 严玉澄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功能减退与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DRD简化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B组:血压正常,GFR>90mL/min;C组:血压正常,GFR30~90mL/min;D组:高血压,GF... 目的探讨肾脏功能减退与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DRD简化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B组:血压正常,GFR>90mL/min;C组:血压正常,GFR30~90mL/min;D组:高血压,GFR30~90mL/min。将四组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肾血管病变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血管病变无明显增加(6.7%vs.11.1%);C组血管病变程度(34.3%)较B组明显加重(P<0.05);D组血管病变程度在各组中最为严重(45.0%),但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即使无高血压的存在,血管病变也逐渐增加。肾脏血管病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肾脏功能减退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病变 功能减退 相关性研究 肾小球滤过率 免疫荧光检查 肾脏血管病变 血压正常 病变程度 回顾性分析 肾活检组织 min 临床资料 简化公式 病变情况 高血压 患者 对照组 B组 C组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雒华 白若玥 安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18~50岁)的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将125例经检查确诊IM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资料分析相关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0例,女45例,男性占比更高;病理分期Ⅰ期的患者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18~50岁)的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将125例经检查确诊IM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资料分析相关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0例,女45例,男性占比更高;病理分期Ⅰ期的患者年龄、性别、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指标与Ⅱ期患者、Ⅲ期和Ⅳ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指标与肾小管间质正常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血管有病变的患者年龄、性别、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指标与肾血管正常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小球硬化的患者年龄、性别、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指标与无肾小球硬化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与采用非特异性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非特异性治疗的预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病理分期、有无肾小球硬化、有无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有无肾血管病变是IMN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病理特点 预后 肾血管病变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小球硬化
下载PDF
IgA肾病肾血管病变与临床病理改变及肾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白一兵 李冰(综述)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678-682,共5页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所占比例更是高达45.2%~58.2%,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超过30%的患者20年内可以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而血管病变在IgA...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所占比例更是高达45.2%~58.2%,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超过30%的患者20年内可以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而血管病变在IgA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判断IgA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与IgA肾病的肾功能、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的IgA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血管病变 病理分级 肾功能
下载PDF
MSCT扫描与CTA技术对肾脏和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莹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5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肾脏以及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肾病或肾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扫描以及CTA技术扫描,做好数据记录,选取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得图像开展共同评...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肾脏以及肾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肾病或肾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扫描以及CTA技术扫描,做好数据记录,选取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得图像开展共同评估,分析MSCT扫描图像与CTA重建图像在肾脏以及肾血管疾病中的检查优势。结果在MSCT扫描的78份图像中,共检出48例病灶结节,其中30例为肾实质病变(62.50%)、8例为囊性病变(16.67%)、9例为肾畸形(18.75%)、1例为肾动脉血栓(2.08%),检出肾血管血栓个数较低。CTA技术扫描检出60例病灶结节,其中30例为肾实质病变(50.00%)、8例为囊性病变(13.33%)、9例为肾畸形(15.00%)、13例为肾血管病变(21.67%)。CTA技术检出病灶率明显高于MS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肾实质病变检出率较高,但在肾血管病变中检出效果一般。结论MSCT扫描以及CTA技术均可直观显示肾实质结构变化,其中CTA技术能够直观、全面、准确地显示肾实质以及肾血管病变区域,沿多角度展现肾脏与其血管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有助于影像学医师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具体掌握患者肾血管解剖位置,指导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扫描 CT血管造影技术 肾脏 肾血管疾病
下载PDF
氯沙坦、卡托普利及联合用药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被引量:5
5
作者 谈红 潘其兴 +6 位作者 梁春香 魏敏 克丙申 尹格平 罗南平 丁吉元 董政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氯沙坦 )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以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氯沙坦 )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以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水平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动脉壁粥样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 ;CD6 8蛋白表达水平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基质金属蛋白酶 1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结果发现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血脂、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无影响 ;氯沙坦及氯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可显著降低动脉压 ;主动脉与肾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r =0 .5 9,P <0 .0 0 1 ) ;氯沙坦组和联合服药组较高胆固醇组肾动脉内膜面积占有率显著降低 (P <0 .0 5 ) ,肾动脉胆固醇含量显著减少 (P <0 .0 5 ) ,血循环中内皮素含量明显减少 ,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 ,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0 .0 1 ) ,CD6 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 ) ,基质金属蛋白酶 1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药物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 动物实验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氯沙坦 卡托普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