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德翰 袁锋 +2 位作者 夏向文 梁惠民 冯敢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17例确诊为RAA并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20 ~ 67岁,平均(46.4±10.3)岁.体检发现5例,表现... 目的 探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17例确诊为RAA并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20 ~ 67岁,平均(46.4±10.3)岁.体检发现5例,表现为腹痛和腰痛各4例,表现为间断性肉眼血尿2例,表现为乳糜尿和少尿各1例.多发9例,单发8例.17例共31个动脉瘤,其中真性动脉瘤26个,假性动脉瘤5个;囊状动脉瘤17个,纺锤形或梭形、不规则形、实质内动脉瘤各4个,夹层动脉瘤2个.8个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主干,19个位于肾动脉二级、三级分支,4个位于肾实质内.6例行瘤腔栓塞+载瘤动脉栓塞术,4例行瘤腔栓塞术,3例行载瘤动脉栓塞术,2例行裸支架辅助瘤腔栓塞术,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1例双侧RAA行右侧裸支架辅助瘤腔栓塞术+左侧瘤腔栓塞术. 结果 本组17例中16例一次手术成功.随访3~53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1周3例尿潜血阳性者转为阴性.术后1个月12例的肉眼血尿、腹痛、腰背痛、发热等首发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3~12个月,实验室检查示SCr、BUN、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超声或CT动脉造影示16例支架及弹簧圈无移位,8例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瘤腔扩大.结论 RAA的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应根据RAA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血管造影 栓塞 支架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肾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徐啸阳 张帅 +2 位作者 仲斌演 沈健 朱晓黎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的临床疗效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3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例采用腔内治疗的RAA患者手术资料和临床结果。记录术前与术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肾...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的临床疗效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3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例采用腔内治疗的RAA患者手术资料和临床结果。记录术前与术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肾功能变化以及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Ⅰ型RAA有2例,瘤体位于肾动脉主干;Ⅱ型RAA有7例,瘤体位于肾动脉分叉处;Ⅲ型RAA有5例,瘤体起源于肾内血管。瘤体平均最大径为11~57 mm,平均(21.8±11.4)mm;基底宽度为4.0~15.0 mm,平均(6.9±2.7)mm;载瘤动脉直径为1.8~5.1 mm,平均(3.9±1.0)mm。14例RAA患者均成功行腔内介入治疗,采用瘤腔栓塞12例,覆膜支架置入1例,载瘤动脉栓塞1例,手术成功率100%。腰腹痛患者术后症状缓解5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降至正常5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1±18.4)个月,随访期间动脉瘤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RAA安全有效,弹簧圈栓塞可联合支架置入、球囊等手段治疗更为复杂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支架置入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动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茅夏娃 张大宏 +3 位作者 刘锋 祁小龙 章越龙 张琦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治疗肾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报告1例59岁女性患者,因"反复高血压10年,检查发现肾动脉瘤1周"入院。CTA示右肾动脉瘤,直径2cm,肾动脉主干发出两支二级动脉分支,动脉瘤位于其中一根二级分支近主干处。...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治疗肾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报告1例59岁女性患者,因"反复高血压10年,检查发现肾动脉瘤1周"入院。CTA示右肾动脉瘤,直径2cm,肾动脉主干发出两支二级动脉分支,动脉瘤位于其中一根二级分支近主干处。患者左侧卧位,建立气腹,游离肾脏及血管,分离动脉瘤体,用哈叭狗钳分别阻断主干及两根二级分支,用剪刀将动脉瘤完整切除。4-0血管缝线缝合动脉破口,2-0可吸收线缝合肾周筋膜,局部放置一引流管。结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5min,其中热缺血时间28min,血管缝合时间8min,术中出血50ml,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进食半流质,48小时开始下床行走。术后3天起患者血压较术前入院时170/100mmhg明显下降,波动于124~145/70~85mmhg。术后7天CT复查示右肾动脉未见狭窄,右肾小部分缺血表现,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切除手术可行,熟练的操作与精细的缝合是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腹腔镜术 治疗
原文传递
Ex vivo revascularization of renal artery aneurysms in a patient with solitary kidney: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4
作者 Xi-Yang Chen Ji-Chun Zhao +2 位作者 Bin Huang Ding Yuan Yi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6期2401-2405,共5页
BACKGROUND Multiple renal artery aneurysms (RAAs) involving multiple branches in a solitary kidney are rare and present a major challenge to surgeons.Ex vivo or in situ repair combined with renal artery revascularizat... BACKGROUND Multiple renal artery aneurysms (RAAs) involving multiple branches in a solitary kidney are rare and present a major challenge to surgeons.Ex vivo or in situ repair combined with renal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is the classical procedure for these complicated cases,which are not suitable for endovascular repair.The choice of bypass graft remain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the risk of aneurysmal degeneration for autologous graft.CASE SUMMARY A 39-year-old fe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left lumbar pain for more than 3 mo.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howed congenital absence of the right kidney and three left RAAs involving multiple distal branches.This patient met the criteria for surgical repair due to symptoms of threatened rupture.According to the anatomy and location of multiple RAAs,ex vivo revascularization with saphenous vein graft (SVG) was performed.At the 3-year follow-up,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the aneurysmal degeneration of the Yshaped SVG.The patient remained asymptomatic and follow-up ultrasound showed no continuous growth of SVG aneurysm.CONCLUSION SVG aneurysm in RAA revascularization causes us to reflect on the choice of graft,especially for solitary kidne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artery aneurysm BYPASS Ex vivo repair aneurysmAL DEGENER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儿童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肾动脉分支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坤 李天晓 +5 位作者 史帅涛 王国权 张克伟 梁凯 张志东 翟水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所致的肾动脉分支病变的类型和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FMD所致肾动脉分支病变患儿资料。常规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 目的探讨儿童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所致的肾动脉分支病变的类型和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FMD所致肾动脉分支病变患儿资料。常规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明确肾动脉病变性质,并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并分析病变特点。分析肾动脉分支病变类型及腔内治疗术后患儿血压、肾素水平、肾小球率过滤(GFR)、再狭窄等相关指标,并记录疾病转归。结果8例患儿中涉及二级分支6例,涉及三级分支2例;累及2条及以上分支动脉4例,累及1条分支动脉4例;伴有囊性扩张或动脉瘤5例,其中发生夹层动脉瘤伴有局部肾梗死患者1例,伴有动脉瘤且动脉瘤位于分支分叉处者1例;仅发生动脉狭窄3例。造影显示局灶性病变者5例,多灶性病变3例。1例出现动脉瘤伴夹层样改变,分支动脉涉及的肾脏组织发生肾梗死,患儿血压可以通过药物得以良好控制,未实施手术治疗。另7例患儿行腔内治疗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明显动脉夹层、破裂、栓塞等手术并发症。术后1周患儿血压明显改善,肾功能未见异常,肾素活性水平下降,GFR恢复。术后随访3~12个月,3例高血压好转,4例高血压治愈,所有患儿术后肾素水平及GFR好转,随访期间发生再狭窄2例再次手术,1年后所有患儿的狭窄部位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FMD可引起肾动脉分支发生多样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瘤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单中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肾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雅妮 魏小龙 +5 位作者 朱江 王诗颖 闻荻豪 李昱 赵志青 孙羽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808-811,820,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术(SAE)治疗宽基底型肾动脉瘤(RAA)患者的安全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行SAE治疗的90例RA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肾动脉瘤形态参数、肾小球滤...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术(SAE)治疗宽基底型肾动脉瘤(RAA)患者的安全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行SAE治疗的90例RA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肾动脉瘤形态参数、肾小球滤过率(GFR)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并发症等情况。结果90例患者共有116个RAA瘤体。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主要围手术期并发症者3例,发生次要并发症者10例。围手术期未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90例均获得1、12、24个月的随访,随访率100%。90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4个月时出现肾功能衰竭,2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检查时发现穿刺点假性动脉瘤,3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复查出现肾动脉支架再狭窄。结论SAE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宽基底RAA或位于肾动脉分支动脉的RAA患者,技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下载PDF
肾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斯亭 李方达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肾动脉瘤作为内脏动脉瘤,其破裂可造成严重后果。肾动脉瘤生长速率缓慢,通常采用瘤体直径≥2 cm作为外科治疗指征,但不同瘤体直径、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均对外科治疗指征存在影响。随着介入技术与材料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逐渐取代传统开... 肾动脉瘤作为内脏动脉瘤,其破裂可造成严重后果。肾动脉瘤生长速率缓慢,通常采用瘤体直径≥2 cm作为外科治疗指征,但不同瘤体直径、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均对外科治疗指征存在影响。随着介入技术与材料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而成为肾动脉瘤一线治疗方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新技术也有巨大发展潜能。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阐述肾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Enlarged and Colored Enhanced 3D Printing of Renal Artery Aneurysms for Improved Imaging and Treatment Planning
8
作者 Aaron Hoffman Samy Nitecki +4 位作者 Tony Karram Maxim Leiderman Igor Kogan Guennady Yudkovsky Amos Ofe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improve results in many areas of medicine. Physical models produced by this technology allow better appreciation of complex anatomical and pa...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improve results in many areas of medicine. Physical models produced by this technology allow better appreciation of complex anatomical and pathologic condition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surgery, 3D modeling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of help in treatment planning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especially in cases of complex angulations and branching at the aneurysm neck. Here we report the use of 3D printing in cases of renal aneurysms. Enhanced 3D models of CTA images of renal aneurysms were prepared in house using common and freely available software programs, and an accurate desktop 3D printer. Eight reconstructed models were enlarged by a factor of 2 or more and then differentially painted to delineate normal arteries and aneurysmatic ones. These enhanced 3D solid models allowed visual and tactile inspection for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complex aneurysms. Color enhancement of these models added another dimension of comprehension, even for experienced surgeons and invasive radiologists, and allowed more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branch numbers, distances, and angles in space even with severe tortuosity. Endovascular use of covered stents and embolization techniques could be easily envisioned preoperatively. We conclude that enhanced, enlarged, and colored 3D printed models are a powerful tool for preoperativ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planning of complex renal artery 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renal artery aneurysm ENDOVASCULAR Covered Stent EMBOLIZATION
下载PDF
Giant Calcified Renal Artery Aneurysm: Traditional RX versus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9
作者 Mauro Gacci Omar Saleh +5 位作者 Annalisa Mantella Leonidas Azas Paola Romagnani Andrea Minervini Sergio Serni Marco Carini 《Advances in Computed Tomography》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A 65-year-old woman with no history of previous flank trauma, renal stone or upp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presented for flank pain and left hydro-uretero-nephrosis seven days after hysterectomy. Percutaneous pielog... A 65-year-old woman with no history of previous flank trauma, renal stone or upp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presented for flank pain and left hydro-uretero-nephrosis seven days after hysterectomy. Percutaneous pielography revealed narowing of the distal ureter, without endoureteral mass. The plain abdomen film incidentally showed a 3-cm calcified ring on the left renal shadow, who resulted external to the collecting system at pielography. A 3-dimensional-CT scan with angiographic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a 3-cm calcified renal artery aneurysm. The vascular surgeon suggested a watchful waiting. The patient underwent ureteral reimplantation with ureteral stenting, allowing a complete recovery of iatrogenic stenosis two months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artery aneurysm 3D-CT Angiographic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血管腔内治疗肾动脉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10
作者 王美德 田伟 +1 位作者 周春高 刘圣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腔内不同技术治疗未破裂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血管腔内治疗的24例未破裂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介入技术治疗后动脉瘤腔的闭塞率和载瘤动... 目的探究血管腔内不同技术治疗未破裂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血管腔内治疗的24例未破裂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介入技术治疗后动脉瘤腔的闭塞率和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25枚肾动脉瘤均接受治疗,平均最大直径为(2.3±1.0)cm,平均瘤颈为(0.8±0.3)cm。采用双导管技术治疗18枚(双导管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枚(支架组),两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双导管组和支架组术后1、6、12个月临床成功率分别为100%、94.4%、94.4%和100%、100%、100%。术后6个月,双导管组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小面积肾梗死,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动脉瘤复发和载瘤动脉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肾动脉瘤安全有效,对于瘤颈较窄的肾动脉瘤可以采用双导管技术,或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双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肾动脉瘤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苓 颜灏 欧彤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3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肾动脉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3例肾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夹闭手术均采用后腹腔入路,术中使用Yasargil动脉瘤夹精确的夹闭肾动脉瘤,并且3例手术均没有中转开腹。结果本组手... 目的回顾性总结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肾动脉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3例肾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肾动脉瘤夹闭手术均采用后腹腔入路,术中使用Yasargil动脉瘤夹精确的夹闭肾动脉瘤,并且3例手术均没有中转开腹。结果本组手术均进行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3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ml,平均热缺血时间为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顺利与否与护士的配合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提高应对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密切关注手术进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动脉瘤 手术配合
下载PDF
肾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艳芬 潘孝霞 +1 位作者 栾韶亮 卫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护理规范措施。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动脉瘤规范护理观察要点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其中6例行栓塞术,2例行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护理规范措施。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动脉瘤规范护理观察要点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其中6例行栓塞术,2例行支架植入术,1例行支架植入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患者平均住院(10±2)d,1例出现术后尿潴留,1例术后腹膜后出血其余患者未发生与医疗及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肾动脉瘤的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血管腔内治疗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肾动脉瘤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俊清 杨维竹 +3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兢姚 黄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6期71-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的肾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肾动脉瘤患者15例,共16个肾动脉瘤,其中肾动脉主干动脉瘤4个,肾动脉一级分支3个,肾动脉二级分支3个,肾动脉末梢分支5个。肾动脉主干动脉瘤,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的肾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肾动脉瘤患者15例,共16个肾动脉瘤,其中肾动脉主干动脉瘤4个,肾动脉一级分支3个,肾动脉二级分支3个,肾动脉末梢分支5个。肾动脉主干动脉瘤,采用裸支架联合凝血酶方法进行治疗;位于各级分支肾动脉瘤选用弹簧圈进行填塞治疗。结果:1个肾动脉主干动脉瘤因术后复查肾动脉造影发现动脉瘤仍显影,予以补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后,瘤腔完全闭塞;其余肾动脉瘤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内无造影剂充填,手术成功率100%。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复发、增大;无相关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尿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采用裸支架联合凝血酶方法治疗肾动脉主干动脉瘤,可以达到保持肾动脉通畅及完全栓塞肾动脉瘤的目的;而对于肾实质内动脉瘤,选用弹簧圈进行填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瘤 裸支架 弹簧圈 凝血酶
下载PDF
肾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硕丰 杨琳 +3 位作者 陈然 李新春 祝志 邵长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4-184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s,R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肾动脉局限性膨大1.5倍或以上并与正常肾动脉节段间界限分明诊断RAA,回顾性分析14例RAA患者的MSCTA表现。结果 14例共检出RA...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s,R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根据肾动脉局限性膨大1.5倍或以上并与正常肾动脉节段间界限分明诊断RAA,回顾性分析14例RAA患者的MSCTA表现。结果 14例共检出RAA 15个,瘤体大小5 mm×6 mm~26 mm×33 mm。其中2个位于肾动脉主干,11个位于一级分支,2个位于二级及以下分支;1例为多发,其余13例均为单发;8个有明显瘤体钙化,4个可见血栓形成,1例因瘤体破裂伴有肾周积血。结论 MSCTA能为RA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RAA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产程中肾动脉瘤破裂:一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夏伟瑜 王欢 +2 位作者 陈静怡 黄喆 马朋林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妊娠期间肾动脉瘤(RAA)破裂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产科急症,常导致孕妇和胎儿的死亡。及时诊断RAA破裂是救治的关键,但因其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常延误诊断甚至误诊,尤其在产程中分娩疼痛可能导致症状被掩盖而增加及时诊断的难度。... 妊娠期间肾动脉瘤(RAA)破裂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产科急症,常导致孕妇和胎儿的死亡。及时诊断RAA破裂是救治的关键,但因其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常延误诊断甚至误诊,尤其在产程中分娩疼痛可能导致症状被掩盖而增加及时诊断的难度。由此可见,如何在产程中或至少产后早期及时发现RAA破裂是对临床医师的重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产程中RAA破裂相关个案报道极其少见,本文报告1例产程中发生、产后延迟诊断的RAA破裂病例,并通过系统文献复习,分析产程中RAA破裂的诊断要点以及相关干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产程中 肾动脉瘤破裂 失血性休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