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性跪坐缺血预适应方法的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少剑 袁春平 +6 位作者 方超 关庆宇 卢小颖 江泓 郑淑园 张培 成梦凡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测定并比较两种方法导致下肢缺血再灌注时腓肠肌肌氧含量,建立间断性跪坐缺血预适应的方法,并观察应用该方法产生的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前臂皮肤毛细血管脆性的影响。方法1)12人次进行腓肠肌肌氧含量测试:以跪坐法或血压带200 m... 目的测定并比较两种方法导致下肢缺血再灌注时腓肠肌肌氧含量,建立间断性跪坐缺血预适应的方法,并观察应用该方法产生的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前臂皮肤毛细血管脆性的影响。方法1)12人次进行腓肠肌肌氧含量测试:以跪坐法或血压带200 mmHg加压束缚大腿法阻断下肢血流,以缺血5 min后复灌5 min为一个回合进行下肢缺血再灌注,测试受试者腓肠肌同一部位在不同时间点的肌氧含量,连续进行3个回合为实施一次RIPC,比较两种方法下的肌氧含量变化差异。2)61人分为实验组(34人)和对照组(27人)参加毛细血管脆性实验:每天以间断性跪坐实施RIPC 30 min,观察实施前、实施2周(部分人)及4周后血压及前臂皮肤毛细血管脆性的变化。两组中各有14人于实验前后测试血小板。结果1)两种缺血再灌注方法均可引起腓肠肌肌氧含量的规律性改变,即阻断下肢血管时肌氧含量显著降低,恢复血管灌流后肌氧含量迅速恢复至正常值上下。相比于血压带加压束缚法,跪坐时腓肠肌肌氧含量降低更加迅速、完全;2)间断性跪坐4周后,实验组毛细血管脆性显著降低,出血点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值及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改变。结论间断性跪坐通过间断性阻断腘动脉使腓肠肌等下肢组织产生缺血预适应,反复实施4周可以使前臂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质量改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施RIPC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性跪坐 远程缺血预适应 腓肠肌 肌氧含量 毛细血管脆性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miR⁃21⁃5p减轻脑缺血模型大鼠细胞凋亡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丹丹 朱昆源 +1 位作者 闭士俊 高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利用间断夹闭双侧股动脉的方法给予大鼠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利用间断夹闭双侧股动脉的方法给予大鼠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利用转棒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利用TUNEL染色检测缺血区细胞凋亡,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缺血区皮质中miR⁃21⁃5p及SPRY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皮质细胞凋亡减少。miR⁃21⁃5p表达增加,而SPRY1和PDCD4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miR⁃21⁃5p表达上调,后者通过抑制靶分子SPRY1和PDCD4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大脑中动脉栓塞 凋亡 miR⁃21⁃5p SPRY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大鼠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激活HIF-1α/VEGF通路保护大鼠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正 付丽丽 +2 位作者 费爽 石佐林 冯思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RIPC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R)组、RIPC+MCAO/R组;术前通过夹闭双侧股动脉给予相应组RIPC处理,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法(MCAO/R)制备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用2,3,5-三苯四唑氯(TTC)对脑切片进行染色以评估脑梗死的程度。利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大脑皮质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MCAO/R组大鼠相比,RIPC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皮质中HIF-1α和VEGF mRNA的表达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RIPC处理对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大脑中动脉栓塞 缺血性脑卒中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在兔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涛 魏琴 +4 位作者 刘媛媛 马嵋 张春 伊力亚尔·夏合丁 朱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1-74,78,共5页
目的比较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这两种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肺移植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异体兔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程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IPOS... 目的比较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这两种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肺移植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异体兔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程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IPOST组)。监测移植再灌注后60、120 min氧分压(PaO_2)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肺湿/干重比(W/D)。结果成功建立了兔肺移植模型,IR组和RIPOST组成模率为75%,RIPC成模率达87.5%;PaO_2改变RIPC组最高;病理变化、SOD、MDA、NO、TNF-α和W/D比较得出R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好。结论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远程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移植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大鼠血清外泌体减轻氧糖剥夺的SH-SY5Y细胞损伤
5
作者 吴东阳 郝广志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大鼠血清外泌体(RIPC-Exo)对氧糖剥夺(OGD)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成年SD大鼠进行RIPC处理,利用试剂盒提取血清中外泌体,用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大鼠血清外泌体(RIPC-Exo)对氧糖剥夺(OGD)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细胞系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成年SD大鼠进行RIPC处理,利用试剂盒提取血清中外泌体,用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CD9和CD63的表达。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OGD处理组、正常大鼠血清源性外泌体处理组(OGD+Normal-Exo)和RIPC大鼠血清源性外泌体处理组(OGD+RIPC-Exo)。利用CCK-8方法检测SH-SY5Y细胞活性,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利用Annexin V/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IPC-Exo处理可显著增加OGD处理SH-SY5Y细胞的活性,降低培养上清中LDH活性,以及细胞中MDA的含量。此外RIPC-Exo处理显著减少OGD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结论:RIPC大鼠产生外泌体能减轻OGD诱发的SH-SY5Y细胞损伤,这可能是RIPC对远隔器官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氧糖剥夺 外泌体 凋亡 SH-SY5Y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