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诊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郭顺 刘香玉 +4 位作者 赵晓咏 李波 贺彬彬 徐伟 夏瑞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5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B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B组)。R组和B组分别静...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5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B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B组)。R组和B组分别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0 mg/kg和丙泊酚2.00 mg/kg,RB组依次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mg/kg及丙泊酚0.50 mg/kg,30~40 s内缓慢推注,均于用药前5 min使用芬太尼1µg/kg预镇痛进行静脉麻醉。睫毛反射消失之后,由同一医师进行内镜操作。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镇静成功率、体动情况和围术期不良事件,以及3组患者诱导起效时间、唤醒时间、离室时间。结果3组患者镇静均未失败,成功率为100.0%。R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8.0%)低于R组(28.0%),与B组(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组的注射痛发生情况少于B组(P<0.05),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组诱导起效时间较R组短(P<0.05),与B组相比,诱导起效时间长(P<0.05)。3组患者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两者单独使用,应用于无痛胃镜诊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麻醉 镇静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建功 赵利芳 +3 位作者 孟瑞霞 周霞 杨燕 刘德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3月至8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264例,分为瑞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各132例),分别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 目的:探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3月至8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264例,分为瑞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各132例),分别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μg/kg)或阿芬太尼(4μg/kg)后缓慢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给药前(T_(0))、胃镜过喉部(T_(1))、肠镜开始(T_(2))、肠镜过肝区(T_(3))、唤醒时(T_(4))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7.7%和9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离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短于阿芬太尼组(P<0.05)。从T_(0)到T_(4),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均先降低后逐步回升,但T_(1)、T_(2)、T_(3)、T_(4)阿芬太尼组心率高于瑞芬太尼组,T_(1)、T_(2)、T_(4)阿芬太尼组血氧饱和度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阿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低于瑞芬太尼组(22.7%)(P=0.008)。结论: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均较好,复合阿芬太尼对血液循环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阿芬太尼 无痛胃肠镜检查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镇痛镇静效果及对受术者应激反应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调兰 沈翔 +2 位作者 江琳 常星 邓燕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镇痛镇静效果及对女性应激反应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女性60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低剂量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5mg+舒芬太尼)、中剂量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镇痛镇静效果及对女性应激反应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女性60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低剂量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5mg+舒芬太尼)、中剂量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7mg+舒芬太尼)、高剂量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8mg+舒芬太尼)各20例,比较各组围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_(2))]、镇痛镇静效果[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结果:3组手术时间、离院时间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苏醒时间(8.0±1.2 min)、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总剂量(13.1±1.6 mg)、追加次数(3.2±0.9次)高于中剂量组(7.1±1.3 min、11.2±1.4 mg、1.7±0.5次)、高剂量组(7.1±1.3 min、11.6±1.4 mg、1.5±0.5次)(均P<0.05);HR、MAP、RR、SpO_(2)T1、T2时3组均低于T0(P<0.05);随着给药后时间延长,各组MOAA/S评分逐渐降低,且在各时间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依次降低(均P<0.05);随着苏醒后时间的延长各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均P<0.05),但组间无差异;3组不良反应(10.0%、5.0%、5.0%)无差异(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初始给药剂量7mg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术后苏醒迅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镇痛镇静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不同剂量 应激反应 效果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秀杰 邢娜 +3 位作者 邢飞 张卫 李岩 李艳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观察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丙泊酚组(P... 目的观察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丙泊酚组(P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R组静脉推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给予阿芬太尼10μg/kg、米库氯铵0.2 mg/kg。置入喉罩后P组与R组分别泵注丙泊酚4~8 mg·kg^(-1)·h^(-1)、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3~1.0 mg·kg^(-1)·h^(-1),两组患者均复合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米库氯铵0.2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_(1))、置入喉罩5 min(T_(2))、停用麻醉药物时(T_(3))、拔除喉罩时(T_(4))、拔除喉罩5 min(T_(5))的血压、心率、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停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时间)、给药结束至苏醒时间(苏醒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中与术后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注射痛、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Brice问卷法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P组在T_(1)、T_(2)、T_(3)时心率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时SBP明显下降(P<0.05),T_(1)、T_(2)、T_(3)时DBP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T_(5)时BIS明显下降(P<0.05);R组在T_(3)时心率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时SBP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时DBP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T_(5)时BIS明显下降(P<0.05)。与P组比较,R组在T_(2)时DBP升高(P<0.05),在T_(1)、T_(2)、T_(4)时心率增快(P<0.05),在T_(1)、T_(2)、T_(3)、T_(5)时BIS升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原文传递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身麻醉诱导ED50及ED95的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和平 赵刚 +2 位作者 陈燕 严章君 蔡栋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期患者镇静效能及起效时间的变化,确定其诱导的药物ED50及ED95值.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的可喉罩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27例,采用改良序贯(Dixon)法测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药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期患者镇静效能及起效时间的变化,确定其诱导的药物ED50及ED95值.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的可喉罩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27例,采用改良序贯(Dixon)法测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药效果.设定起始诱导剂量为0.1mg/kg,下一例患者的剂量根据上一例患者诱导出现的结果而定,阴性反应标准,患者诱导后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1分,BIS≤60时间均<1min.如患者出现阴性反应,下一例患者的诱导剂量下降一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差值为0.025mg/kg,直至患者出现阳性反应.以此类推,出现6次阴性与阳性交叉后终止研究.结果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ED50为0.168mg/kg(95%CI:0.137~0.216),ED95为0.297mg/kg(95%CI:0.226~0.828),全身麻醉诱导成功的12例患者中SBP、MAP、DBP呈下降趋势,麻醉诱导前5min(T0)高于其他各时点,在诱导后3min血压降至低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下降程度均≤30%.诱导后MOAA/S评分≤1分时间为(33.08±9.18)s,BIS≤60时间为(37.42±10.97)s,BIS在1min内降至最低值,随后上升,但插管期间均BIS<60.HR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在用药后2min升至高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ED50为0.168mg/kg、ED95为0.297mg/kg,可以安全应用于麻醉诱导期,达到类似丙泊酚起效时间,对循环、心率影响小,能提供足够的镇静时间,减少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全身麻醉诱导 量效关系 ED50 ED95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栓塞介入取栓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胡洪凭 张月霄 +2 位作者 张洪凯 王景伟 杨嘉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424-429,共6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血管栓塞患者介入取栓术麻醉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颅内血管栓塞行介入取栓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地...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血管栓塞患者介入取栓术麻醉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颅内血管栓塞行介入取栓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地佐辛组(R+D组)与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P+D组),各40例。R+D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1.7±7.4)岁;P+D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5±7.6)岁。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肾功能、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完成后(T1)、麻醉维持(T2)、手术开始操作时(T3)、手术结束后(T4)及术毕苏醒时(T5)患者MAP、HR及SpO_(2)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D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ICU入住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血压、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D组患者[(67.8±9.2)min比(81.4±10.6)min、(16.9±4.5)min比(27.1±5.2)min、(2.6±0.9)d比(3.9±1.1)d、(1.3±0.5)d比(1.8±0.7)d、(3.1±0.8)d比(4.6±1.1)d、12.5%(5/40)比40.0%(16/40)、12.5%(5/40)比37.5%(15/40)、7.5%(3/40)比35.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组患者T1、T2、T3、T4、T5时MAP、HR及SpO_(2)水平低于P+D组患者。治疗后R+D组和P+D组患者hs-CRP、TNF-a、IL-6、CD3+、CD4+及CD8+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R+D组患者hs-CRP、TNF-α、IL-6、S100B及MBP均低于P+D组患者[(4.1±0.7)mg/L比(8.2±1.1)mg/L、(10.3±2.1)pg/L比(16.7±3.1)pg/L、(8.5±1.2)pg/L比(11.4±1.5)pg/L、(1.1±0.3)ng/L比(1.6±0.5)ng/L、(3.7±0.8)μg/L比(4.6±1.1)μg/L],CD3+、CD4+及CD8+、Tau蛋白高于P+D组患者[(59.7±3.2)%比(56.1±2.8)%、(29.5±1.9)%比(27.3±1.8)%、(17.2±1.5)%比(15.4±1.4)%、(28.5±4.3)μg/L比(24.3±3.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血管栓塞行介入取栓术麻醉中具有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栓塞 介入取栓术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